覺知的兩種方式

覺知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的客觀覺知力,有能覺知的我與所覺知的對象,這是每個生命與生俱來本有的天賦,也是眾生皆有佛性的根本原因。

第二種覺知是「空覺」,是覺知的本質、本來面目。——覺知的本質是空性的,空中有靈覺,空靈而能顯現世間萬象。能覺知者與所覺知的對象本是一味。

佛教稱之為法身,真如,道,空性,如來,佛。名稱雖有異,指的都是這一個東西。空覺在修行人經驗到的那一瞬間,便稱之為頓悟。而這頓悟的前提可能需要:

1,對於覺知的持久訓練;

2,不受外界與念頭影響的能力。

所以衡量一個人的修行方法正確與否,可不可以導向見道證道的硬性標準是:修行人所修持的方法是否具有客觀的清晰的覺知力。

比如說在失去覺知的狀態下念佛、念咒,只追求數量與功德,這其實與復讀機一般僅具洗腦作用,但是如巧妙的運用覺知,在念佛念咒的同時用耳根去反聽佛聲咒音,那麼這就是正確的修行方法,並最終有可能導向證悟覺性。


推薦閱讀:

男生都該學做飯,女生都該學打網遊
外向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有些臭豆腐真的是用大糞汁泡出來的嗎?
成功者年輕的時候是什麼心態?
我受不了自己以及對自己的厭惡了,怎麼辦啊??

TAG:修行 | 生活 | 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