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野史」婆婆納名稱來源考
之前有提,「婆婆納」這個名字,最早出現在永樂元年成書的《救荒本草》里。更早的記載還沒有找到。
今天偶然翻了翻另一本古籍,《野菜譜》的影印PDF,看到這麼一段:
破破衲
臈月便生正二月采熟食三月老不堪食
破破衲不堪補寒且飢聊作脯飽煖時不忘汝
嗯,破破衲?婆婆納?
題圖是《野菜譜》的相關頁面。
這個「破破衲」的插圖……葉子邊緣的鋸齒似乎太鋒利了一點;還不如《救荒本草》當中畫得像。
畢竟整本書都是這個畫風,人家儘力了,好像也不好怎麼吐槽。
然而《救荒本草》成書在前(約1406年),《野菜譜》成書在後(約1584年),究竟是哪本書把名字給弄錯了,現在的我也無從分辨。
元時還有個挺口語化的詞語,「破不剌」,跟婆婆納的音挺相似的。
元 無名氏 《舉案齊眉》第三折:
恰捧著個破不剌椀內,呷了些淡不淡白粥,喫了幾根兒哽支殺黃虀。
元 范康 《竹葉舟》楔子:
我看起來,你穿著這破不剌的舊衣,擎著這黃甘甘的瘦臉,必是來投託俺家師父的。
現在倒也有「破不拉嘰」的說法,感覺是沿用了「破不剌」這個詞。
「剌」這個字,用來表音,特別是在口語和音譯當中,多是在元朝之後。譬如成吉思汗滅掉的中亞帝國花剌子模,又譬如之前列出來的兩部雜劇,都是元時的詞語。
元朝官員的名字,用漢字記載,也經常用這個字表讀音,譬如哈剌哈孫。
到了明朝,連北邊的蒙古部落,也有「瓦剌」的稱呼。
-------------------
「婆婆納」的名字,如果說源自「破破衲」,似乎有那麼點可能?荒年充饑的野菜,正如破衲一般,安居樂業時看不上眼,饑寒交迫的年歲卻可以救命。
也有一種可能,這種無人問津的野草,在元朝傳入中國,被人稱作「破不剌」,連個名字都沒有;編入《救荒本草》時,朱橚根據讀音,給它取了「婆婆納」這還算文雅的名字,卻讓六百年後的我百思不得其解。
誰知道這「婆婆納」一詞,是從「破破衲」而來?可是這野草長得不像破布呀。
或者其實就來自「破不剌」,甚至沒有正式的名字?
權當我過分解讀,牽強附會罷。
附:
「繁花·野史」來自西亞,繁衍華夏:婆婆納與元朝站赤(一) - 繁花與簡史 - 知乎專欄
「繁花·野史」驛路萬里,馳騁馬蹄:婆婆納與元朝站赤(二) - 繁花與簡史 - 知乎專欄
「繁花·野史」各奔天涯,四海為家:婆婆納與元朝站赤(三) - 繁花與簡史 - 知乎專欄
「繁花·野史」興亡成敗,一花可知:婆婆納與元朝站赤(四) - 繁花與簡史 - 知乎專欄
推薦閱讀:
TAG: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