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量足療程

足量足療程是醫療領域的共識和通則。

就算醫生把患者的病診斷得很準確,用藥也非常對路,也需要用足藥量和療程,才能把病治好。

這一原則在心理諮詢領域,照樣適用。

由於人們對心理諮詢的認識不足,往往心存疑慮,將信將疑,甚至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抱著試一試或者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才去找心理諮詢師。這是中國第一代心理諮詢師必然要遭遇到的職業尷尬。

2006年夏天,美國得克薩斯州心理諮詢師協會來了8個心理諮詢師,與我們進行座談交流,得知在美國,人們有一般的情緒問題和心理困惑,就會及時找心理諮詢師疏導,平均諮詢達12次之多。

相比之下,中國的心理諮詢師就艱難多了。來訪者往往在出現嚴重心理問題、神經症或人格障礙,甚至邊緣狀態,社會功能受損了,才會求助於心理諮詢師。由於對心理諮詢信心不足,或者簡單地以治療生理疾病的經驗來看待心理諮詢,來訪者普遍存在急於求成和參與意識不足的現象,不能做到「足量足療程」地進行心理諮詢。

事實上,相對而言,解決心理問題往往比治療生理問題更艱難,療程更長、具有更多的創造性和不確定性,需要來訪者及其家人具有更多的信任、更多的參與配合和意志努力,才能較好地實現來訪者的自我調適和轉化。

來訪者急於求成,則經不起挫折和反覆的考驗,容易喪失信心,淺嘗輒止;參與意識不足,則消極被動,以為像吃藥打針一樣,自然會發生生物化學反應,或坐等心理諮詢師用某種神奇的方法,口到病除。當然,這是不可能的事。

心理諮詢事業在中國還處於初創階段,一切都還不成熟,廣大民眾的心理保健意識和來訪者的諮詢心態,有待加強和轉化,心理諮詢師的心態和技術,也有待成熟和提升。

對中國民眾而言,不管你相信不相信、願意不願意,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各類心理問題勢必會越來越凸顯,越來越需要心理諮詢師的專業幫助。這會倒逼著人們去增強心理保健意識,在將信將疑和拖泥帶水的諮詢實踐中,也會逐步認識、理解和接納心理諮詢的特殊性和規律。

對中國第一代心理諮詢師而言,機遇與挑戰並存,有志於心理諮詢事業的同仁們,任重而道遠,要苦練內功,強化實踐,東西融合,古今貫通,道術兼修,果斷地抓住機遇,勇敢地迎接挑戰。這是一個需要心理諮詢師,也必將產生心理諮詢大師的時代。是幸運還是不幸,決定權掌握在自己手上。

推薦閱讀:

作為心理師遇到過什麼有趣的事?
文字心理諮詢行不行?
如何走上心理諮詢師之路?
心理諮詢師是一件特別耗費心力的工作,一般心理諮詢師是如何恢復自己的?

TAG:心理咨询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