掙扎與改變,一個項目老師的心路歷程

說實在的,站上講台的那一剎那,真的是手足無措。學生們在講台下自顧自地說著我聽不懂的話、各種書本散落在布滿灰塵的講台上、嘴巴黑板粉筆就是我僅有的依憑。而當我開口介紹我的家鄉湖南是雷鋒叔叔的故鄉時,班上竟沒有一個孩子知道雷鋒是誰,似乎這個名字對於他們來說特別陌生。而後在一段冗長無味的班規介紹之後終於迎來了下課的鈴聲,心裡在告訴自己——解放了!

第二堂課,當我以新任班主任的身份開始安排學生換座位時,男生女生在我的指令下按照高矮順序在教室門外排隊等待分配位置。當我想當然地覺得他們會按照我的想法乖乖地落座,卻發現竟沒有一個學生挪動腳步;當我一遍又一遍地催促學生們儘快聽老師吩咐坐好時,一些孩子進教室坐下了,然而在他們臉上寫滿了不情願;一個女孩還留在原地,任由我怎樣勸說卻就是不願意與那個旁邊的男孩來做同桌,當我終於耐不住性子,用嚴厲的命令口吻說道:「這是命令,你快點!」的時候,這個女孩子索性大哭了起來。新官上任的第一次「政策執行」成了一場徹底的鬧劇,最後還是副校長來給我收拾的這個爛攤子,在他的指揮下學生很快就分好了座位安靜地開始上課,而我還在辦公室里坐著發懵,百思不得其解。

時光荏苒,在我踏出校門的那一刻,我是985名校的畢業生、著全國排名前10熱門專業的畢業證、在校園裡留下一段與眾不同的故事、手裡攥著已經敲定的留學offer,風光無限。而此時此刻,我卻只能在一個山村學校的辦公室里撓著頭,一次又一次回想自己一手造成的鬧劇。是的,生來幸運的我很容易有一個自己是somebody的感覺,而當我真正去面對這個世界的複雜部分的時候卻很不幸,我成了nobody。

是的,真正面對支教工作的時候,很多困難是之前想都沒有想到,或者即使預料到了也不夠到位的。比如學校硬體設施缺乏,一心想要做普法和衛生教育但無法播放相關視頻和課件;比如家訪問題學生,想跟家長交流教育方法,家長們卻清一色地回答:「老師,我們文化不高,也不知道怎麼教孩子,多麻煩您了。」;比如上計算機課,想給孩子們教搜索操作,卻發現他們大多數連把一個詞語對應的拼音寫出來都做不到。我一度覺得這個山村是一個無法改變的存在,而我的努力也不過是杯水車薪。

我曾因這些問題掙扎了半年之久,不止一次地走在放棄的邊緣。我捫心自問,我究竟為何而來?當支教二字從我腦海里閃過去的時候我有了答案。為什麼來到這裡?正是因為這個地方有缺憾,正是因為這裡的孩子們還沒有能夠享受到同等優質的教育。為什麼我一個工科生選擇了把兩年的教師生涯作為了職業的開端?因為這正是在面對我性格中最短板的地方,在與這些孩子不斷交流的過程中那些平常掩藏著的缺陷被「無情」地揭開,一次次地掙扎,又一次次要打起精神,拿出百分之一百二的精力上課。如果要我說說支教第一個學期的感受,痛,真的很痛。

「任何殺不死你的,只會讓你更強大。」,在經歷了半年的掙扎後,我逐漸找到了方法,手頭也有了可以依憑的各類材料、書籍、資源鏈接方式(一些NGO、基金會、公司)。備課不知道怎麼備,一手拿著參考書籍一手諮詢各位前輩;學校沒設備做活動,我就找其他公益組織籌集ipad(PS:向各位推薦「一扇窗」 搜索關鍵詞padforhope即可),也正在籌劃申請基金來添置投影;家長教育意識欠缺,就拿著資料——《農村教育100問》一個個上門解決困難,並且專門做播客來普及教育方法;孩子們對外界世界了解太少,我建立了知乎專欄向專業人士提出孩子們稚嫩卻又充滿想像力的問題。這個時候我覺得我又成了somebody了,因為我的行動給這個地方帶來了一些改變。而我的同事們比我做得更好,全國66000孩子因此而受益。

做公益與普通工作的最大區別何在呢?「改變」二字而已。普通的工作崗位上可能我們要做的只是延續和維持已有的工作情況,而真正去到一個基層又充滿困難和挑戰的地方,我們要做的更多是改變。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改變了自己,完成一個從somebody---nobody-----somebody的歷程;這個過程中我們也對地方造成了一些改變,完成從somewhere(worse)----somewhere(better)的歷程。

why not challenge an change yourself ?修改
推薦閱讀:

【補檔】傳球計劃2018 DAY1
以何賀你
摩拜單車胡瑋煒:公益和商業是可以兼得的

TAG:教育 | 公益 | TeachFor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