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江湖之續命仙丹——輸血術

人類如何認識血液?

輸血如何為生命贏得時間?

輸血如何發展至今?

無償獻血是否真的無償?

街頭的獻血車是否靠譜?

鮮紅的血液,自古以來就是生命的象徵。有人甚至認為血液就是維持人生命的甘露,古代武林高手把真氣輸注入患者體內,傷者蒼白的皮膚慢慢恢復血色,頭上滲出汗珠,臉上也逐漸顯出神采,而高手本身卻變得虛弱異常。中醫所說的真氣和內力至今還難以解釋,但這種表現卻恰恰和輸血的效果高度一致。當然,總不能讓影視劇里的古人拿著管子把一頭插進自己的血管,一頭插進別人的血管,那樣武林高手的神秘感和豪氣頓時不復存在。

輸血為醫學贏得了時間和空間。

剛剛去醫院實習的第一個月,就遇到了一場靠血液維持的生死急救。事情已經過去了7、8年,但是至今我依然清楚的記得患者姓名。也記得那天從下午3點到晚上11點靠輸血與時間賽跑的經歷。患者是一個車禍傷的年輕人,肝破裂,脾破裂,膀胱破裂,多發骨折。作為實習生,我當時的職責就是去血庫取血再送到手術室。這8個小時里,這段路我跑了不下10趟。4000ml的血,2000ml的血漿,相當於把這個年輕人體內的血換了將近2遍,再加上輸液,至少把他的血換了4遍。在這裡再稍稍岔開一下話題,可能有人想知道人的血一共有多少。目前的研究已經解答了這個問題,成人平均是4升左右,大概是全家裝的可樂瓶2瓶,一斤裝的白酒瓶4瓶,倒出來大概有一大盆,大半桶的樣子。

那天11點之後再沒有送血過去,也大抵知道他的命保住了,但是進入ICU繼續治療,就幾乎忘了這回事。直到2周輪轉到普外科,在病房裡偶然碰到他,雖然沒有參加手術,但這個名字記得真切。那是個25歲的年輕人,已經神采熠熠,面容與常人幾乎無異。給他換藥的時候看見從胸口一直延伸到下腹那長長的手術瘢痕,頓時一種使命感油然而生。他的命是所有醫生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有我的一份辛勞,更重要的是那6000ml的血液,為他贏得了時間,邁過了鬼門關。

聽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麼需要輸那麼多血?因為那麼多的臟器破裂,需要多個學科通力合作,況且複雜的傷口並不是每個醫生都能輕易處理。一線醫生髮現處理不了,就得打電話叫二線醫生,二線醫生處理不了再叫三線醫生。湊齊各個學科的專家團隊,需要很長的時間,等人都來齊了,其實很多看似不能完成的手術,在高手和大師的眼中便是手到擒來。那為什麼不讓這些專家教授時刻待命?我想答案不需要我說,一個醫療投入僅僅佔GDP5%的國家,哪裡有那麼的醫療資源。還好有輸血,可以幫助患者等到那一刻。

輸血不僅贏得時間,還為患者贏得了更多的空間。剛才說過,一個人的血量是4升,長時間的複雜手術出血可能不止4升,患者血流幹了,都撐不到手術結束。但是邊出邊輸,情況就不一樣了。

尤其是近年來出現的自體血回輸大大地增加了自身血容量的庫存。準備做手術的患者先把血抽出來,作為手術用血的儲備;或是手術中出的血經過過濾再輸回患者體內。不僅不用擔心血型、疾病傳播等問題,還大大節約了血液資源。

最早的輸血是什麼樣子?

輸血如此有用,我們就來說說輸血技術的發展。其實輸血和其他醫學上的偉大發現一樣,也是經歷了不斷失敗和完善的過程。

輸血術發展也要歸功於之前說過的解剖學鼻祖,正是因為威廉·哈維提出了血液循環學說,才啟發了其他科學家研究輸血。最早的輸血實驗是1665年英國生理學家勞厄Richard Lower,他進行了一隻狗給另一隻狗的輸血實驗,並在劍橋大學作了演示。

1667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御醫戴尼斯最早把動物的血輸給人類,居然有報道取得了起死回生的效果。在現在看來,這是多麼危險的行為。果然,沒有多久,就造成了患者死亡,後來又有報告說這個患者的死亡是其妻子用砷毒死的。這個事件也成為了醫學史上的一個不解之謎。但是因為這件事的發生,人民開始重新審視輸血的行為,甚至有人認為他的做法把人變成禽獸,是有悖倫理的。經過多方考慮,巴黎政府還是頒布了限制輸血令,輸血的發展在很長時間裡停滯不前。

直到19世紀初,英國產科醫生布倫德爾目睹了許多產婦死於產後大出血。因為產婦為了生下嬰兒幾乎耗盡了所有儲備,這時候的大出血,都是致命的。因此,他深感繼續探索輸血術至關重要,於是頂著多方壓力重啟了輸血實驗。他發現同種動物輸血大都成功,異種動物大都死亡,也印證了此前患者的死亡應該是輸血所致,如果能保住性命也實屬僥倖。

1818年12月,布倫德爾進行了第一例人體實驗,患者已經無藥可救奄奄一息,似乎輸血是最後的選擇。他的實驗是多人為一個人輸血,共輸注血液350克左右。輸畢,病人一度出現過情況好轉跡象;但不久即陷入休克,最後死亡。現在我們知道,沒有配型,越多的人給一個人輸血,導致排異的可能性就越大,實驗的失敗是理所當然。但是,布倫德爾並沒有放棄探索。因為還有太多產後大出血的患者,等待他的救治。

1829年,他的首例輸血成功報道就發表在《柳葉刀》;受血者是位產後大失血者,供血者是他的一位助手,大約輸了220克血液。布倫德爾共做8例此類輸血,4例成功,4例失敗,成功率達50%。在當時還不知道人有血型的時候,這樣高的成功率其實也有很大的運氣成分。

針對這些死亡的病人進行分析,主要是輸血後紅細胞在有的受血者體內迅速溶血,導致病人休克,甚至死亡。

1907年1月1日生物學家蘭茨泰納於1901年第一次描述了血液之間的相容性和排斥性,並提出了ABO血型的系統,因此蘭茨泰納於1930年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還能或啊?確定一下啊)醫學獎。

蘭斯坦納做了大量的實驗,將一個人的紅細胞與另一個人的血漿附和,發現紅細胞有時發生凝集,有時則不發生凝集。這是為什麼?1900年,時年22歲的蘭斯坦納提出了天才的設想,「血型」。也就是我們現在都知道的ABO血型系統,簡單來說,人類的紅細胞中,主要含有兩種不同的凝集原,分別稱為A和B。根據紅細胞所含凝集原的不同,他把人類血液區分為4種基本類型,即O、A、B、AB型。凡是紅細胞中含A凝集原者,為A型;含B凝集原者,為B型;含A和B兩種凝集原者,為AB型;兩種凝集原都沒有者為O型。血型相同的人之間輸血,就不會發生溶血。沒有凝集原的人供血,有凝集原的人受血,一般也不會溶血。

年紀輕輕就拿到諾貝爾獎的蘭斯坦納並沒有停止他的研究,1940年,他又提出了ABO系統外的一個新的人類血型系統,即Rh系統。它不但與輸血有關,也與新生兒溶血症有關,尤其是白種人。在漢族人中Rh陰性血只佔1%,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熊貓血。

最近,我們在臨床上就遇到一個這樣的患者,他的大腦里有一個很大的動脈瘤破裂了,業內人士都應該知道,腦動脈瘤就相當於顱內的定時炸彈爆炸了,極度危險。在血型檢查結果出現之前,手術準備如常。發現了熊貓血型之後,需要更長的時間調取存血,家屬心急如焚。手術在2015年的平安夜開始,在同濟醫院專家團隊的保駕護航下,患者手術成功,恢復良好。也許要歸功於主刀醫生的高超技術,也許要歸功於平安夜的護佑,也許還要歸功於輸血術和Rh血型的發現,不然這個患者很可能因為失血死亡,或者因為溶血死亡。

有了血型系統,輸血成功率得到了保障。但萬萬不能忽視其中一個重要問題,抗凝。殺過雞的人都知道,雞血放出來沒多久就凝成膠凍狀,甚至是我國的傳統美食。人的血也一樣,受傷出血了之後,即使不管他,大都能自己止住。這毫無疑問是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但是血凝住了還怎麼輸血呢?

最早的辦法只有兩個人面對面坐著,從我的血管里輸入到你的血管,即使這樣血凝塊還是會導致患者的血管堵塞,甚至死亡。聰明的醫生又開始進行嘗試,經過了一些失敗後,終於發現了拘緣酸鈉可作為合適的抗凝劑,並沿用至今。

隨著血液學的發展,血液的成分被進一步明確。一份全血可以分成紅細胞、血漿和血小板。缺什麼輸什麼,避免浪費,更避免給機體造成負擔。

如今輸血術已經作為成熟的技術廣泛應用了近百年,造福了一大批患者。外科手術的飛速進展,也得益於輸血術。今後將會說道,外科手術最早的成熟靠的是解剖學,此後的發展靠的是輸血、麻醉和影像技術。

關於輸血的誤區和秘密

輸血技術雖然已經相對成熟,但廣大民眾似乎還有一些誤區,在這裡我也想說道說道。

在影視劇中看到男主角給昏迷的女主角獻血,成就一段浪漫的愛情故事;或者是一群人爭著搶著說抽我的血,抽我的血。這些情況也只能發生在影視劇中。

這要從我國的輸血制度說起,我國採取的是無償獻血和互助獻血的制度。患者急救時輸的血都是血站根據需要分派給各個醫院,醫院的血庫會做一些統籌安排。比如今天手術和急診的病人特別多,分派的血就要省著用,可輸可不輸的就不輸了,本來輸800ml的,就只輸600ml。在這種情況下存血依然不夠,就會向血站調血,以滿足醫療需要。那麼如果出現大型事故或者特殊情況導致血站的存血也告急時,會採取周邊單位相互調度的方式。同時也會通過媒體向社會徵集。因為抽出來的血需要經過檢驗、篩選和運輸等環節,所以血庫的存量必須具備一定預見性的,現抽現用肯定無法達到。

同時不得不提的是,街頭獻血車雖然方便,即刻就可以獻血。但是缺少了檢驗的環節,許多血樣檢測不合格,只能整袋整袋地丟棄。充滿愛心的血液未必就能夠用到生命垂危的患者身上。我大學的時候參加醫學大學組織的獻血活動,早上去抽血化驗,結果下午出來,如果沒有問題,才能獻血。當時因為血轉氨酶過高,沒能獻成愛心,看著同學拿著紅色的獻血證、牛奶毛巾等紀念品,心裡頗有些嫉妒。正因如此,還是建議大家到中心血站去獻血,避免浪費。

說到這裡,又引出一個話題。獻血的時候如果檢驗不合格,就代表有病么?其實也並非如此,比如感冒、勞累等很多因素都能導致轉氨酶升高。但是這個檢查也給愛心人士提了一個醒,可以下次再去複查,如果一切正常,也免除了後顧之憂。

不僅為了獻愛心,很多人獻血也看上了以後自己用血的紅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第六條規定,獻血證是頒發給無償獻血者的一種證書。符合要求的健康公民一次性獻血量符合最低標準200ml就可以獲得國家頒發的無償獻血證。這個無償獻血證不僅是奉獻愛心的證明,也是健康的儲蓄(一個獻血證相當於1200元人民幣,獻血1000毫升以下時,自己可以三倍報銷醫療用血;獻血1000毫升以上時,本人可無限量用血。父母、子女和配偶可以報銷獻血等量的醫療用血費用。)

在平時的醫療工作中也遇到患者拿著獻血證跑來找我,問我是不是可以免費用血。其實據我所知,這個用血還是需要先付錢,再去中心血站報銷。需要大量用血的患者,我們也會動員其親屬去獻血,但是這個血也並非自用,而是給了別人,但別人更合適的血液給了你的親屬,其實也等同於獻給了自己的親人。

大型災難過後,市民在街上的獻血車排隊獻血的畫面,令人動容。其實我國的獻血率並不高,血液長期供不應求。雖然媒體宣傳獻血有那麼多的好處,但似乎老百姓並不感冒。在我看來,好處談不上,至少可以做到基本無害。還有不完全統計,許多血液製品像其他醫療資源一樣,被過多地消耗在失去希望的患者上,這個以後還會說到。

血液就像續命的甘露,在體內生生不息,還可以拿出來為他人續命。現代技術可以使每個人都可以像江湖中的俠客一樣,用自己的內力救人。我在這裡並不是鼓勵獻血,只是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可以讓輸血這個神奇又偉大的發現更多地造福人類。


推薦閱讀:

血型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老王說這鍋我不背!孩子不是我的!
如何看待日本出現兩種新血型?或與福島核事故有關?
蚊子吸不同血型的血怎麼不會死?
一個人的血型會發生改變嗎?

TAG:医学常识 | 输血 | 血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