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怎麼了?(原創)
回看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的台灣覺得真是朝氣蓬勃,四小龍之首,影視綜藝充滿活力,領先大陸水平一代。從當時的歌曲想想當時的台灣人的風貌,1985年唱出難以超越的經典《明天會更好》,1991年還有首歌《古月照今塵》,精神氣質都是奮發向上的,樂觀豁達的。
而現在,台灣形象跟「詐騙犯」掛鉤,精神面貌不可同日而語。
台灣經濟滑坡跡象明顯,2016年第一季度經濟成長率-0.84%,竟然是在亞洲四小龍裡面,唯一負成長。
金融海嘯後,台灣有四年經濟成長率在四小龍墊底,表現最差。
台灣怎麼了?
台灣的變化,個人認為主要有三點因素:
1、台灣國際地位下滑,在中美合作的國際大背景下淪為邊緣角色。
2、產業升級失敗,沉迷代工泥潭,產業升級甚至不如大陸表現;
3、民間民怨沸騰,抱怨多,奮起少。民風沒有發憤努力。
1、台灣國際地位下滑,在中美合作的大背景下淪為邊緣角色。
台灣最風光的時候,無疑是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有其深刻的國際政治背景。
在中國對抗,哪怕是剛剛合作的時期,台灣作為永不沉淪的航空母艦,是美國對抗中國的重要棋子。現在,中國已經成為國際第二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中美對抗在媒體和網路上炒作的很兇,但是,中美合作的基礎,遠遠大於對抗的基礎。其根本原因在於,中國要繼續發展,只有服從、遵從美國為主導的世界政治和經濟秩序。中國的經濟既無法領先世界,中國的軍事無法控制全球,中國的政治理念無法成為全球共識,你拿什麼去跟美國全面對抗?就算是有對抗,也只是局部對抗,大方向還是中美合作。中國進入了WTO以後,融入國際經濟體系,簡而言之,生產服裝鞋子,賣給美國,賺美國人的錢。掙回來美元,然後買美國的債券,支持美國的投資發展。
目前,這一合作分工體系,仍然沒有根本改變。美國的蘋果手機,還是在中國生產,雖然廠商台灣富士康。蘋果手機上打著字樣:加利福尼亞設計,中國製造。美國的三大汽車商,還在中國市場銷售汽車。中國的阿里巴巴,還是去美國上市。朝鮮宣布造出氫彈,中國外長和美國外長通電話,最後宣布一起制裁。這種經濟上的分工格局不改變,中國和美國的合作基調,就不會改變。以鐵相朱鎔基為例,朱鎔基在90年代訪問美國,公開說:我去給美國消消氣。拿什麼去消氣?自然是買買買。買波音飛機、買微軟軟體、買通用汽車。現在如何通過中美的經濟合作,來穩定中美的政治合作?最近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動向,例如百度被貶,google悄無聲息的重回大陸市場;twitter宣布在香港成立大中華區公司,其CEO曾經在北京工作過。facebook創始人常來北京,似乎在成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的路上越走越近......這說明了什麼?
這些互聯網經濟是美國經濟的明珠,某種程度上而言,google 和twitter、facebook 已經取代了當年的波音公司和通用汽車的角色,將會成為中美經濟合作的下一個領域。至少,表面上看,雙方都擺出了足夠的姿態。南海問題?中國已經在南海造島了,已經形成軍事存在了,美國還能怎麼弄?日本實際佔有釣魚島了,中國還能怎麼弄?美國派軍艦」自由航行「,鼓動菲律賓等小朋友跟中國打仗,做做樣子,讓別人去送死,你以為東南亞國家是傻子?TPP的問題也是一樣。大多數亞洲國家需要美國的政治友好和經濟開放,但是,同時也跟中國有著密切的商貿往來。很多國家的第一外貿夥伴不是美國,而是中國。比如美國的亞洲鐵杆盟友,既參加美國的tpp,也跟中國簽訂自貿協議,例如新加坡、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在這個中美之間合作基調為主,部分地區和話題對抗的大前提下,台灣的戰略意義大大減少。
美國如果還繼續用 台灣話題,來分裂中國,已經意義不大。民進黨蔡英文上台後,美國也打招呼不要發表激烈言論,讓美國為你背書。蔡英文剛剛上台,非洲的小國,台灣的老朋友甘比亞就宣布跟中國建交。蔡英文的表態也僅僅是諾諾數語:希望不是針對台灣。根本不是選舉時候的喊打喊殺,已經表現的很委屈了。2、產業升級失敗,沉迷代工泥潭,產業升級甚至不如大陸的表現;
今年第一季度台灣經濟負增長,預計全年經濟增長率為1%,深陷經濟增長泥潭。
從產業升級的角度來看,當年叱詫風雲的四小龍,已經變成韓國和新加坡領先,台灣落伍了,香港產業發展不均衡。金融海嘯後,台灣有四年經濟成長率在四小龍墊底,表現最差:
台灣的產業升級失敗,這個不用論證了,除了代工,台灣的自主品牌屈指可數。台灣產業升級失敗,主要原因在於:(1)、沉迷於代工的美夢不能自拔,最後代工成為了泥潭。
(2)、對於「大陸經濟崛起」,這個可以媲美當年「美國崛起」的大事件,首鼠兩端,進退失據。融入大陸市場的程度不夠,經濟問題,經常陷於藍綠之爭、統獨之爭。看看韓國對待大陸市場態度,韓國的三星集團社長宣稱」三星要全力融入中國,三星要做中國的三星。「反觀台灣,沒有一個企業有魄力,有膽識,跳出政治限制,來全力開拓大陸市場。就算是融入程度最深的富士康,還是不斷猶豫,一會加大對於越南的投資,結果對於大陸民工的那套壓榨手段,遭到越南民工包圍廠房、痛毆台乾的挫折;一會加大對於印尼的投資,結果印尼的基礎設施和人力質素根本沒法跟大陸比;一會加大對於印度的投資,結果也沒有等到印度製造業騰飛的時候。其他的台灣企業,就更不用說了。只把大陸當成工廠,營銷和研發留在台灣。美國和韓國企業早就把研發功能放在大陸了,台灣還墨守成規,活在過去。台灣自己主動降低競爭規格,怎麼不會在全球經濟競爭中失敗?例如在技術轉讓方面最保守的台積電,這下也熬不住了,也宣布要在南京建廠。產業升級失敗,導致台灣企業在國際上的存在感,越來越低。中國在產業升級方面,布局很大,氣勢很猛,阿里巴巴、華為等明星,是中國轉型(部分,不是全部,轉型也很艱難)成功的一個標誌。中國的製造業,已經快速成長起來了,台灣企業發現,現在都在跟大陸企業搶飯吃,你不升級,跟大陸一樣的競爭,怎麼可能競爭過大陸呢?我們順便看看香港。
跟我們的一般認知不同,香港的經濟增長率還是很高的,甚至是四小龍裡面經濟增長率最好的。但是,毋庸諱言,香港存在很大危機,例如社會動蕩,貧富分化; 香港的產業升級,不能說失敗,金融業始終是在食物鏈的最高端的行業。但是產業結構畸形,金融+房地產綁架了香港經濟,壟斷的金融行業+房地產,遏制了其他產業的創新。香港主動放棄了工業製造,這是戰略上最短視的。因為香港有800萬人口,只靠金融和房地產,無法提供那麼多的就業機會。不只是中年人,太多的年輕人找不到工作機會,形成民怨的基礎。香港不是澳門,澳門只憑一個博彩業就可以給全體人民發錢。香港不是列支敦斯登、摩納哥、盧森堡和聖馬利諾,只靠金融業就可以全民幸福。反觀其他世界上的跟香港同級別的金融中心,沒有一個放棄工業製造的,英國有航空航天科技,新加坡有石化工業,連列支敦斯登都有跨國水泥集團和高端電工品牌。瑞士有醫藥、機電行業的一流跨國企業。擁有同樣800萬人口的瑞士,金融和工業製造相互促進,實業企業是金融的根據地。
3、民間民怨沸騰,抱怨多,奮起少。民風沒有發憤努力。
如果有機會看台灣的雜誌報紙、網路媒體,就會發現台灣的民怨很深,嘴巴很毒。
經濟不好,都是大陸在打壓我們。企業不好,那是我們不能像大陸那樣高壓統治啊,我們是民主國家啊,怎麼比啊?這種怨天尤人的態度,無助於解決」真刀真槍「的經濟問題。民風也很重要,例如歐洲的北歐和南歐的民風,北歐人民勤奮工作,經濟繁榮;南歐懶散,經濟沒有北歐好。就算是南歐之間,也有希臘這樣的異類,國家還不起債務了,人民還不想工作,同時也不想還錢。葡萄牙、西班牙和義大利人民已經算夠懶散的了,還是可以做希臘的楷模。怨天尤人,抱怨別人,我是清白無辜的。 這是台灣和香港的現狀。除了抱怨,香港民風一個不好的地方,就是炒。什麼都是炒,都是短期化、短視化,從來不去想如何長期發展。比如香港音樂,八十年代達到頂峰,但是原創力量不足,很多抄日本歌曲,現在大陸資訊發達了,香港音樂也抄不起來了。比如香港電影,在最鼎盛的時期,蘿蔔快了不洗泥。大多數明星都是電台演藝培訓班出生的。那麼,有沒有考慮建立權威性、專業性的藝術大學、演藝學校呢?似乎沒有人考慮這些事情。現在藝人資源青黃不接。
過多的抱怨,會招致反彈。過去台灣嘲笑大陸」吃不起茶葉蛋「」上廁所一排排的雪白的屁股「,現在大陸開始嘲笑台灣的」詐騙犯「......台灣形象,從八十、九十年代的高大上、文藝范,到現在已經變成了」作「」詐騙犯「」小確幸「,各種過程,值得我們深思。對於國人的啟示:1、把握國際合作大勢,順勢而為;2、加快產業升級,尤其是不能放棄工業實業,實業為本;3、無心抱怨,天道酬勤。
推薦閱讀:
※從下游到上游,中國顯示面板行業的國產化情況 | 寧南山
※劉毅然:便利零售剛需高頻,有機會被技術升級重塑市場新領軍
※從工業品進口看中國和世界製造強國的差距
※曾請周杰倫代言10年的德爾惠,在今天倒閉了:晉江系產業升級潰敗在哪?
※國內哪些領域有進口替代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