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擅長交際的人如何拓展圈子?
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很多社交場合,想要擴大自己的社交圈,光靠加微信、換名片是不夠用的.
兩個人有交流了,能互動了,才是有效的社交。
聊天是交流的第一步,但聊天可不是誰都擅長的,尤其是比較內向的人,和陌生人說話就更難了。
心理諮詢師阮琦在一篇文章中,介紹了一種聊天技巧,他稱之為「行為聊天」,就是用開放式的聊天方法來和別人聊。
咱們見到陌生人的時候,都會緊張,而且和別人交流的時候,喜歡用評價式的語言。
比如,你見到阮琦老師,上來就說「阮老師,你的搭訕學很厲害」「你的書寫得很好」。
這就讓人不好接話,否認吧顯得不配合,承認吧顯得不謙虛。這就是評價式的聊天。
那什麼是「行為聊天」呢?比如,你見到阮琦老師,可以這麼說:「阮老師,你的書我看了,有收穫,看完了我也搭訕好幾次了。」
這時候,你們就可以接著聊搭訕的話題了,想聊多少就聊多少。行為聊天的要點是,你要在交流的時候,告訴對方他說的話對你的行為有什麼影響,這樣就能創造一個話題,讓你們之間有聯繫。
你也可以用「行為聊天」化解尷尬。比如,阮琦說,再遇到有人說:「你的搭訕學很厲害。」他可以這麼引導對方:「是嗎?那你打算什麼時候搭訕呢?」
如果恰好對方回答:「可惜我已經結婚,沒機會搭訕了。」阮琦還可以反過來說自己的行為:「你提醒了一個新市場,我要寫本如何用意念搭訕的書了。」你看,用「行為聊天」的方法,不熟的人也能直接在事實層面互動了。
掌握了這種聊天方法之後,接著你就可以在一周內和對方聯繫一下,微信私聊,或者評論一下朋友圈,一來二去,大家熟悉了,就可以約出來吃飯喝茶,關係就有可能繼續推進了。
另外,阮琦說了一個社交分層理論。他把人與人的交流方式分成三個階段:態度、情緒、想法。
態度就是你想要表現給對方的狀態,情緒就是你當下的真實狀態,想法就是你的認知和行為。
打個比方,你剛失戀,心情不好,但你答應的飯局還得去參加。到地方之後,你要表現得很開心,這就是態度,也就是你展示給別人的狀態
但實際上你心情肯定不好,這就是你藏起來的真實情緒。接著,大家幾杯酒下去,聊得很開心,你就開始放鬆了,把自己的真實情緒表現出來了。
和大家聊生活聊工作聊感情,把自己失戀的事情也說了,還說了自己是怎麼打算的,然後大家開始幫你出主意,這就是想法層面的交流。
男女交往的時候也可以看到這個規律,一開始,男生跟女生示好,這是態度交流;聊天的時候活躍一下氣氛,這是情緒交流;最後找機會談談人生,就是想法交流。
而那種被發「好人卡」的男生,就是因為不懂情緒交流和想法交流,和女孩交往很久了,還停留在態度交流的層面上,你讓女孩怎麼對你有感覺。
但如果你一直用情緒交流,雖然女孩覺得很開心,但時間長了,就會覺得你沒正經,不能交心。
所以,態度、情緒、想法應該是一個遞進的關係,不能冒進。比如女孩對你的態度是愛搭不理的,你就別開玩笑了。
直男常犯的一個錯誤是,自己對女孩充滿想法,但忽視了態度和情緒交流,女孩給他朋友圈點個贊,就開始琢磨女孩有什麼想法
沒準當時只是女孩心情好,順手點個贊,或者好久沒聯繫了,表示一下友好,而不是說你們倆要怎麼樣了。
總之,很多人不太敢和陌生人說話,其實是把社交這件事想得太複雜了。其實對於工作中和同性間的交際,只要交流的時候積極主動,再配合前面說的「行為聊法」,掌握好態度、情緒、想法這個原則,基本上就能有個良好開始了。
推薦閱讀:
※父母與人工耳蝸兒童的日常交流
※歪談人性:領悟這件事,好似喝酒
※三個原則,教你掌握說話的要領
※某些職場人士喜歡中英文夾雜著講話是怎樣一種心態?
※如何改掉過於一本正經的工作方式和交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