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很美,所以請小心再小心——2015年國內馬拉松死亡報告
「2500年前在希臘對波斯的戰爭中,費迪皮迪斯(Pheidippides)從一個叫馬拉松的地方跑回雅典,把希臘大獲全勝的消息告訴了雅典市民,消息傳達完後便倒地而亡。人們為了銘記他於是設立了馬拉松這個項目。」這便是馬拉松的起源假說。很少有像馬拉松這樣,以紀念死亡開始,卻風靡全球成為全民參與的運動。這裡面透露出兩個信息,一是如果有完善的備戰,馬拉松對普羅大眾並非遙不可及,二是馬拉松有挑戰,有一定危險性。
只是在「跑馬有風險,參賽需謹慎」被反覆灌輸的時候,人們總會習慣性的忽略隱患,賽道上的傷心事故屢見不鮮。2004年至今的11年里,國內馬拉松發生16起死亡事件,2015年5起,是11年來最多的一次(數據統計截止2016年1月1日)。
2015年這5起馬拉松事故與運動型心臟驟停有關, 4起出現在半程組別中,4起發生在臨近終點處。出事者其中3人都有一定長跑經驗。每當馬拉松賽道上有悲傷事故的發生,媒體總不免將矛頭指向馬拉松,很多非跑者也會諸多質疑。需要強調,判極刑的並非疾病本身,更多的是人為的疏忽。事實上馬拉松也許是最安全的運動之一,「它的事故曝光度與空難非常相似:每一起都轟動一時,但這並不會改變飛行是最安全的出行方式的事實。」
老生常談的注意事項:
- 相比全程馬拉松,半程出事的概率反而更高:因參加全馬的選手通常跑齡更長,對自己身體更了解,半馬選手的參賽經驗相比要缺乏不少,覺得自己尚有體力者往往會衝刺完賽;距離減半也不意味著難度減半,很多人會選擇在半程項目上拼速度,受傷概率也會增加;
- 無論全程半程,終點前的發力對成績並無多大影響,對此時身體帶來的壓力卻是成倍的。與其分秒必爭的衝刺,不如賽前制定一個切實的目標,比賽途中按預計配速完成;
- 馬拉松跑者需對自己的身體足夠了解,賽前全方位體檢,尤其心血管方面是很有必要的。胸科醫院提供的平板測試、彩超等都檢測心臟是否有先天疾病缺陷。如今馬拉松走過場式的體檢只停留在簡單的血壓、心率,遠遠無法保證你適合參賽;
- 馬拉松猝死者中不乏身體健康且全面體檢的人,仍難免意外,因為長跑時身體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不同溫度濕度和當時的狀態都會左右體感,感到不適切記降速至步行,有必要計時求助他人。來日方長,退賽不丟人;
- 人的大腦只貯藏了大約10秒的氧氣,心臟停止供氧造成的損傷是不可逆的。發生意外時搶救越及時越好,每晚1分鐘,存活幾率便降低7%至10%;
- 今年的幾起意外,從賽道救助到送醫都已算比較及時。在報名賽事時,注意組委會在補給、醫療點、醫護人員、AED等救助設置上的安排,選擇可靠的賽事也為自己多一份保護;
- 避免霸王跑和使用他人的參賽名額,以最大限度保障自己;
- 裝備上,多留意比賽當天的氣溫和濕度,選擇合適裝備。心率表也能更好的讓你了解當下身體狀態。注意比賽細節,如賽前熱身,賽後慢跑至停;
- 馬拉松成績基於長時間的系統訓練,賽前兩周內的訓練更多為了調整比賽狀態,對提高成績並不會有幫助。所以避免短期訓練。如果無法達到比賽狀態,與其硬拼,不如換個更穩妥的心態,慢慢跑or下次再來;
- 有條件者賽前一兩周即調整到比賽時間,保證睡眠,調整作息,飲食也要有針對性;
- 不要對任何一個距離表示輕敵;
一起來回顧下這5起馬拉松事故:
一、賽事:香港馬拉松(1月27日)
天氣:17-20℃,多雲,84%濕度
參賽組別:10公里(事發於9公里處)
年齡:24歲(男性)
首次參加港馬10公里項目的24歲吳姓男選手,在臨近終點前不支倒地,摔的頭破血流。救護人員進行了心外壓搶救,並送至東區醫院,中午證實不治身亡。他生前是見習工程師,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也經常參加長跑和足球運動。醫生懷疑他患有陰性心臟病,在後半段身體超負荷,加上高溫高濕的比賽天氣,發生了慘劇。
2015年港馬總計7.3萬人蔘賽,創造了港馬紀錄,而醫療數字也是驚人的——1137人受傷(731人為各種情況的腿部抽筋,其餘為扭傷、脫水等),40人送醫院治療, 1名49歲參賽者一度處於危重狀態,1人死亡。
渣打香港馬拉松被譽為「亞洲最難賽道」,主要難在兩方面,起伏的賽道和高溫高濕的氣候。今年賽事提前到1月下旬,5點45分發槍,比賽時的天氣仍很有挑戰:17℃,84%的相對濕度。濕度過高容易讓人體感疲憊,也更容易脫水。從一開始便頻繁出現的上下坡,魔鬼賽道並不會給選手多少慢慢適應的時間。
(今年港馬有731人次因抽筋接受治療,較上屆大增78%,另有350多人次要接受傷口包紮,連同40人送院,合共逾千人不適,比上屆高28%)
當然誇張的醫療數字源於組委會公開透明的制度,也是事無巨細的將所有問題都作紀錄,比如去年比賽有885人受傷,30餘人住院。2009年因高溫,有近5000人抽筋——儘管服務和組織水平都算的上一流,港馬對意外仍無法完全杜絕,2006、2012年的比賽都發生過死亡事件。組委會可以提供及時周道的救助準備,而這並不等於萬無一失。
二、賽事:合肥馬拉松(10月25日)
天氣:17-24℃,多雲
參賽組別:半程(事發於21公里處,距終點僅幾十米)
年齡:30歲(男性)
李黎是東航安徽分公司保安部的員工,在合馬半程快到終點時暈厥,心臟驟停神志不清。臨近終點現場的救援很及時,也很快將他送至濱湖醫院。只是在近4小時搶救後,李先生還是失去了生命。這是李先生第一次參加馬拉松,之前參加過不少業餘長跑,最近一次參加的是三十崗11公里越野跑。他的兒子剛剛出生,家人起初並不同意他去跑馬拉松。意外讓全家都蒙上傷感的陰影。
李先生每年都會參加公司的體檢,平時也有鍛煉,據同事介紹身體素質不錯,出現意外的主要原因是可能跟著別人的節奏,比賽的最後階段加速衝刺,在體力接近透支的情況下心臟驟停。
三、賽事:上饒半程馬拉松(11月15日)
天氣:15-21℃,多雲到雨
參賽組別:半程(事發於終點衝線後)
年齡:20歲(男性)
11月15日上饒半馬,0056號張姓選手衝過終點後摔倒,心跳驟停。從9:41倒地到10:01送至醫院,醫護人員對其進行了一個多小時的搶救,仍無效死亡。該選手年齡大約僅20歲,初步原因判斷是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指因心臟原因導致的突然死亡,它可能發生在並無心臟病史的人身上。心源性猝死的人往往突然失去意識,然後心臟逐漸驟停。心血管死亡中有30-40%的人屬於這類猝死,男性較女性的發生率更高,每年近200萬人因此失去生命。SCD原本在中來年人和嬰兒中比較常見,而馬拉松這樣的耐力運動則對心臟是不小的考驗,就有可能造成危險。20歲的張某可能在比賽中讓自己的心臟超過自身負荷或長時間維持在高負荷,加速撞線成為最後發生SCD的誘因。
臨近終點,人的興奮度會達到最高,也不自覺下意識讓已經疲憊的身體超缸運轉快馬加鞭,實際此時更應調整心態愉快完賽,畢竟最後的距離對成績已經無法起到多少改變了。
四、賽事:深圳國際馬拉松(12月5日)
天氣:14-20℃,小雨
參賽組別:半程(事發於距離終點400米處)
年齡:33歲(男性)
深圳馬拉松的意外也發生在半程項目。比賽日上午10點40分,33歲的姚先生在離終點400米時倒地。馬路對側醫護人員過來對他進行救護,並同時轉運到南山醫院救治,15分鐘的轉運進院時間算的上及時高效,只是依然沒能挽回生命。
姚先生在深圳從事銷售工作,有一家自己的公司。此前多次跑馬拉松,上個月參加的華潤地產半馬成績為2小時10分,深馬出發前狀態也不錯。出事前他已經跑了兩個半小時,相比他的真實水平有所保留,近期工作也並無加班。救助的心電監護提示為室顫——仍是與心臟有關引發的猝死。
姚某有一名6歲的女兒,深馬下一個星期就會迎來第二個孩子的預產期,搶救期間姚太太和女兒在醫院外等候的畫面也成了今年馬拉松最心碎的鏡頭之一。
五、賽事:福州馬拉松(12月20日)
天氣:13-18℃,陰轉陣雨
參賽組別:半程(事發於10.5公里處)
年齡:39歲(男性)
比賽日上午8點40分,半程10.5公里處。39歲的盧姓選手忽然倒地,兩分鐘後醫療車趕到現場時發現他呼吸心跳都已停止,8點56分送至晉安區醫院搶救,無效身亡。
福州馬拉松官方公布了首屆賽事的一些數據:參賽選手15000人,接受救治3428人次,其中肌肉痙攣3173人次,扭傷拉傷122人次,關節疼痛37人次,腹痛嘔吐16人次,脫水30人,休克2人,心跳驟停1人,其他不適47人次。經救護車送醫院治療7人,死亡1人,3人經治療後病情好轉離院,在院3人——沒有理由將這些數字作為恐懼馬拉松的原因,跑馬本身就充滿挑戰且有傷病風險,更需要注意的是在避免關節傷病、預防抽筋、賽前的補給、途中補水安排上做好準備。
古人一句「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被斷章取義為很多事命中注定,理解過於偏頗。有統計國內馬拉松跑者中90%並無做過全面的身體檢查,賽前提交的體檢證明也多為應付。很多跑者覺得,我跑過這麼多,身體很棒怎麼會有問題?往往埋下了一絲不安定。
紐約馬拉松賽道旁有句「If a marathon was easy,it would be called your mother.」的標語,無論身經百戰的老鳥還是初出茅廬的菜鳥,眼前的42公里都並非易事,輕視的代價很嚴重。馬拉松很美,請小心再小心,這項運動展現給世人的可以更多。
相比生命而言,完賽、成績、名次這些又算的了什麼呢?
附:2014年國內馬拉松4起死亡事件:
原文首發:2015年度回顧 2015-12-24 12:50:43
作者:奶黃包包包包(cc大熊)
——————————
【趣聞篇】
- 馬拉松到底算不算慢跑?
- 理論上的「耐力更好」,不代表女人跑馬拉松就會比男人更快
- 奧運會和避孕套的故事
- 777挑戰:用7天時間,在世界的7個大洲,完成7場馬拉松
- 世界馬拉松大滿貫(WMM)賽事的完賽證書都長什麼樣?
- 大姨媽期間到底可以跑步嗎?其實這中間有個「燃脂福利期」
- 冷知識:馬拉松的20個有趣真相
- 專業馬拉松選手在比賽中如何應對如廁問題?
- 興奮劑定律:聽起來真傷感,你崇拜的那個體育明星很可能是個藥罐子
- 跑步是否真的對治療抑鬱症有效?
- 聽起來有點重口,有個姑娘一路淌血跑完了馬拉松
- 藏匿在馬拉松這塊大蛋糕背後的「黑市」,都賣些什麼(上):套現的完賽獎牌
- 藏匿在馬拉松這塊大蛋糕背後的「黑市」,都賣些什麼(下):禁不住的名額交易
- 恐怖襲擊:運動很美,而陰雲常在——曆數七大體育之殤
- 波士頓的時間膠囊,裡面有個關於波士頓馬拉松的秘密
【人物篇】
- 「地球上最強的公務員跑者」川內優輝:只屬於他一個人的長跑之路
- 「首個完成馬拉松的女性」芭比?吉布:一個在路上的文藝女青年,成為首個完成波士頓馬拉松的女性
- 「宇宙最速男」博爾特:我們需要一個怎樣的博爾特
- 「跑步最快的女藝人」「陳太」徐濠縈:完成馬拉松就像當上港姐一樣開心
- 「台灣運動家」徐國鋒:我期望成為一個「運動家」
- 「第一個在波士頓馬拉松奪冠的亞洲人」田中茂樹: 波馬冠軍、亞瑟士分趾鞋和19歲的「原子彈男孩」
- 「中國飛人」劉翔:誰的跑道,誰的欄
- 「牙買加「袖珍閃電」」弗雷澤?普賴斯:生如夏花
【賽事篇】
- 在成千上萬的比賽里,福布斯、BBC、Lonely Planet等媒體推薦了這些馬拉松
- 經歷多年尷尬的吐槽後,36歲的北京馬拉松正在贏回人心
- 終點線後的這一公里,讓東京馬拉松成為世界最好的馬拉松
- 香港馬拉松:小小的香港,大大的馬拉松
- 驕傲跑Pride Run:這是一個彩色的世界
- 美國一年有多少馬拉松?
- 新加坡sundown日落馬拉松:世界進入黑暗,我們開始狂歡
- HK100:大帽山下,見人心
- 北海道馬拉松:穿過北海道的夏天
- 柏林馬拉松:給世界一個驚喜
- 紐約馬拉松:紐約,我愛你
- Nike Womens Marathon女子馬拉松系列賽介紹
- 東京馬拉松:東京の42公里完走地圖
- 波士頓馬拉松:百年賽道上的傳奇故事
【訓練篇】
- 應該為跑完馬拉松的自己準備些什麼?
- 亞索800:最「簡單」的馬拉松訓練方法
- 乳酸門檻跑:關於「節奏跑」的真相
- 馬拉松很美,所以請小心再小心——2015年國內馬拉松死亡報告
- 如果夢想完成100個馬拉松,不妨看看Kiri Price的這10個感悟
推薦閱讀:
※觀點 | 越野跑是馬拉松成績的墳墓?
※細節|國內外馬拉松在「報名環節」此點上的體驗差距與分析
※一萬件事情,三萬名跑者——櫻花雨下的跑者和無錫馬拉松
※為什麼幾萬人參加馬拉松比賽獎金那麼低?
※專業的壓縮褲和水泡襪應該是什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