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影響發展的八個技能(父母必讀)
01-31
為了理解發展的意義,我們必須明白導致發展變化的兩個重要過程:成熟和學習。即影響我們發展的兩個重要因素基因遺傳和模因遺傳。一個是成熟,指個體按照遺傳基因(基因是懷孕時父母傳遞給孩子的遺傳物質)中預先設定的生物程序的發展。成熟也要對人心理變化負一定的責任,這些心理變化包括日漸增長的注意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他人的思想或情感的理解能力等。第二個關鍵的發展過程是學習。通過這個過程,我們的感情、思想和行為產生了相對持久的變化。我們大多數人的能力和習慣不是作為大自然宏偉計劃的一部分而簡單按程序發展的,而常常是通過觀察父母、老師、生活中的重要他人或與他人或他們交往,以及通過自己的經歷來學習,並用新的方式去感覺、思考和行動。大多數發展變化是成熟和學習的共同產物,由基因和模因共同決定。我真正開始考慮如何與孩子相處的問題,是看《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教育子女不是要我們去書寫他們的人生,而是為了凈化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徹頭徹尾地改變自己;只有明白這一點,我們才有機會進步、長大、成熟。父母父母成長了,就意味著他們能放開手腳去愛孩子,欣賞孩子,不再糾結於「如何做才會讓孩子成功」等問題。
最近很多家長問我怎麼能讓孩子自主學習?有沒有適合孩子讀的學習的書、培訓班、培訓機構推薦?嗨!我真的只能回復「嗨!」
孩子是你自己的,學習是決定他(她)一輩子的大事,怎麼可能你給孩子買本書、報個培訓班就解決了呢?!真的這麼容易解決,那誰還為了學習成績著急呀?做家長是我們有孩子的人,這輩子最重要的職業之一,我們生育一個孩子,不光要讓他吃飽穿暖,還要教會他在這個世界上安身立命的本事,教會他幸福的能力。一、觀察孩子2個月以後,就開始會觀察大人的臉色,會哄大人高興。9個月開始孩子進入生活自理能力學習的黃金時期,我家孩子都是10個月開始學習自己吃飯,我周圍的很多人都覺得這太早了!可是當我帶孩子出去吃飯,他們發現才一歲多的孩子,已經能自己坐在旁邊用勺子吃飯、喝湯。我完全不用追著喂的時候,他們都沉默了。孩子3歲上幼兒園,很多家長有分離焦慮,怕孩子吃不好、睡不好、穿不好衣服。皮亞傑兒童發展理論(參見《發展心理學》)很清楚的表明,孩子在2歲完全可以通過觀察大人的行為完成生活自理,而且通過這些學習,他們還會得到很多成就感,對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發展都是非常有益的。你要做的就是教會孩子觀察你的行為,我媽媽教孩子吃飯的時候,總是會邊說邊示範「你看姥姥怎麼吃飯的,舉起勺子,低頭!喝進去了吧!」孩子注意看幾次,模仿幾次就學會了,成功以後,自己會高興的哈哈笑。吃飯對她來說就是快樂的,是件愉快的事。每次吃飯會自己要求穿罩衣,搬兒童座椅。通過觀察學會吃飯、上廁所、穿衣服等基本生活技能以後,她還會舉一反三的觀察其他的事情。你會發現她的學習能力突飛猛進的發展,比如春節的時候在飯店用燉盅喝湯,她意識到這和她平時用的兒童碗不一樣,她先看大人怎麼用,然後認真的把燉盅里的東西挑乾淨,捧起燉盅一飲而盡!喝完讓人看看空燉盅。現在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適應一年級的學習生活,買橋樑書、上橋樑班。其實等到孩子3歲幼兒園以後,家長就可以帶孩子觀察小動物、昆蟲、植物,這些就能培養孩子注意力集中、記憶力、表達能力、思考能力這些就足夠孩子在小學學習中遊刃有餘的完成學習任務。初期可以試點簡單的,養個小動物,小朋友對這些有興趣,很容易安靜下來觀察。如果嫌養這些家裡臟,可以直接觀察戶外的小動物,我媽在小侄子小時候,常帶他去觀察小區里流浪貓教小貓抓老鼠,觀察羊吃草,去公園裡看野鴨子。等孩子有了一點耐心,注意力開始集中了,就可以看小一點,無趣一點的昆蟲,城市的孩子,可以先從繪本來,我推薦岡島秀治的 《我們去找小昆蟲》系列,我家的孩子外甥、外甥女們就是冬天的時候看這套書,在春夏出遊的時候去野外找這些昆蟲,孩子們集中注意力觀察這些野外昆蟲,然後回想自己在書上看到的細節,鍛煉了記憶力和表達能力。二、認知思考2歲的孩子,開始認知能力的發展,這段時間可以給孩子選擇認知顏色、形狀、數字、時間、詞語的認知書,也可以自己在生活中教孩子。這段時間的認知發展非常重要,很多孩子上學以後bd不分、pq不分,凹凸不分都是在這階段,觀察和認知發展的不好。
國內很多家庭願意給孩子讀故事繪本,在認知上願意給孩子買玩具、畫片。我個人推薦格溫德琳娜·萊松和尼古拉·古尼的《蓬蓬貓》系列,一套五本,分別是《蓬蓬貓去上學》《蓬蓬貓過生日》《蓬蓬貓去野餐》《蓬蓬貓去動物園》《蓬蓬貓去購物》這既是故事繪本又是認知書,既能讓孩子學習認知,同時也是一個邏輯培養的過程。談到邏輯培養,很多家長覺得非常難,其實是因為家長自身的邏輯能力就不強。蓬蓬貓這套書的優點就在於,這是一個家長和孩子共同進步的機會,共同學習邏輯的機會。我是文科生,在跟孩子一起讀這本書的時候,我被動的,必須把我的思考過程講給孩子聽,比如在色彩認知的那本《蓬蓬貓去上學》孩子問我怎麼找到蓬蓬媽媽?我就告訴孩子因為蓬蓬貓穿綠色裙子,拿著黑色雨傘,然後我指給她,她再理解。這種邏輯分析的訓練過程,是家長與孩子一起的。在不通過繪本的情況下,家長平時在日常生活中,利用畫片教孩子認知的過程中也建議把自己的思考過程告訴孩子。有次去參加閱讀障礙課的講座,有位老師就明確提出,很多家長圖省事,給孩子買點讀的認知玩具,價格昂貴不說,孩子提問,機器不會回答,孩子不主動思考,造成被動的「伸手黨」模式,已經成為越來越學齡前孩子閱讀障礙的誘因。三、閱讀我反觀自己的生活,發現自己身上有很多父母的影子,而他們在養育我和妹妹的過程中,也成為了新的自己。我媽媽跟我爸爸結婚以後,為了照顧老人和孩子成為了家庭婦女,但是她始終保持了閱讀的習慣,看《溝通的藝術:看入人里,看出人外》關於親密關係的章節時,有個案例是媽媽跟女兒談論什麼,決定了孩子的興趣愛好方向。在《完美母女關係的秘密》也明確提出「與他人的交流問題、缺乏自信、不斷重複同樣的失敗、選擇戀人的難題、婚姻生活的困難等,究其根本,她們所擔負的各式各樣的人生煩惱都與母女關係有關。」我想我家孩子在閱讀上比同齡人要更有熱情,更能享受閱讀帶來的快樂,跟媽媽的閱讀習慣,以及她習慣讓我們分享自己閱讀方面的收穫有著很大關係。有次我分享工具書書單,就有人說這些書是多麼的無聊,看下去是需要多大的意志力。我才驚覺,如果不是母親讓我在幼年的時候就領略到閱讀的快樂,讓我們即使是面對工具書,也能發現其中的樂趣,我可能也會覺得這些書很無聊。引導孩子閱讀的過程同樣需要技巧,我曾經寫過《讓孩子愛上閱讀的六個技巧》引起廣泛的共鳴,在這裡補充幾點。閱讀也是有方法的,很多孩子為什麼不愛閱讀,因為家長就「不會」閱讀,我做過很多次閱讀課,都發現這個問題,很多人覺得我大學都畢業,難道還不會閱讀嗎?聽完課發現自己還真不會!如果沒有時間參加閱讀培訓,可以看看《溝通聖經:聽說讀寫全方位溝通技巧》這本書的第12章 增進閱讀速度,第13章 提高閱讀效率,學會裡面的閱讀方法,練習熟練後教給孩子。除了方法,選書也很重要在孩子閱讀的初期,盡量選擇圖文並茂,能引起孩子興趣的書,比如著名的兒童科普書《長長小百科》系列、立體書《神秘日誌》系列、《DK生物大百科》都是兒童閱讀啟蒙的佳品。很多家長急於求成,有的家長剛開始閱讀啟蒙就讓孩子讀世界名著,四大名著,孩子沒有興趣,他們來諮詢我怎麼讓孩子愛上閱讀,我當時就回復,這些書你恐怕自己都沒興趣吧!四、想像力
孩子在8歲前,複述事情的時候,或多或少會有自己「演繹」「誇張」的成分,這是他們還不會控制自己想像力的表現,家長在這個時候批評、指責甚至羞辱孩子都會制約孩子的想像力。想像力有多重要不用我強調了,我只說一點,就是聯想是記憶重要的組成部分,孩子想像力的匱乏直接影響孩子對知識的記憶和梳理,這也是為什麼歐洲和美國等國家非常重視孩子想像力和聯想能力的培養,榮獲多項童書大獎的《動物的朋友圈》很多國內家長為什麼自己看不懂,就是他們對分類、聯想、梳理的能力在幼年時期的發展缺陷。當然保護孩子的想像力不是說就任憑孩子發展,家長可以在單獨與孩子相處的時候,幫助引導孩子還原「真相」,比如小侄子在幼兒園玩,被同學推了一下,摔破了頭。回來他跟我媽說,很多同學打他。我媽在晚餐後喂他吃西瓜的時候跟他聊天,問他是幾個同學,他說兩個。我媽說那這個不能算很多同學。問怎麼打他,他說他站旋轉木馬前面等媽媽來接他,同學要玩旋轉木馬,讓他起開,他剛要走,兩個同學就推他,他就磕旋轉木馬的腿上了。我媽說這怎麼能說打你呢,同學也是不小心的,下次你先說,自己馬上走,趕緊就起開,不要妨礙別人。第二天那兩個小孩的父母跟我媽道歉的時候,小侄子沒什麼障礙的就釋懷了。五、慾望我嫂子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嫁到我家了,說實話這麼多年,我都是個不懂事的小姑子,我從內心裡覺得她笨笨的。上大學以後,有次我爸教育我,我才開始從內心尊敬她。那段時間我嫂子找了個開電梯的工作,小侄子很不放心,就跟她說「媽,您這個工作太危險,我都不放心。」我就說「對呀!找個安全點兒的工作。」我嫂子就跟小侄子說「我跟你小爸(我家這邊管姑姑叫爸)不一樣,我沒有文化,只能幹點粗活兒。你好好學習,像你小爸一樣,考個好學校,有個一技之長就不用像媽一樣。」他們走了以後,我爸跟我說,你嫂子能這樣,孩子就差不了!什麼是成功?成功就是把自己的孩子培養的比自己強。小侄子這麼多年學習好,名列前茅,就在於他知道,他學習能得到什麼!能夠過什麼樣的生活,他真切的感受到知識帶來的財富,這些財富能幫他滿足自己的慾望。六、傾聽很多人認為溝通是單向的,重點在表達,重點在怎麼說,其實溝通是雙向的,說在點,聽在心,提高速度,增加效率才是溝通高手。培養孩子溝通能力,從孩子會說話以後的「學舌」開始,要提示孩子,他要自己「學舌」,比如我帶他出去看望家裡世交的長輩,會提前跟他說「別忘了回家告訴姥姥。」她就會刻意的傾聽大人們說話,記住大人們說話,回家複述給我媽媽。孩子話多,很多家長就會嫌貧,呵斥孩子。其實這些都是孩子溝通能力、思維邏輯的發展過程,只要引導孩子什麼場合該說什麼就好。我有次帶孩子出席個活動,孩子跟我說「怎麼這麼臭?媽媽你放屁了?」等到回來的路上,我就跟她說,我剛才真的放了個屁,你當著那麼多人問我,我真的非常尷尬。你想想你不小心尿褲子的時候,我有沒有當著很多人說你尿褲子了。她馬上就明白了,馬上就道歉了。七、思維導圖這個恐怕對很多家長來說也是個難題,很多家長自己就不會,教思維導圖的書、課程又太難。我給大家推薦《日常生活中的思維導圖》從日常生活入手,輕鬆易懂無門檻,人人可以開始,只要你不懶於行動,練習幾次就能掌握。大家可以試試,然後把這個方法教給孩子。如果是5年級以上的孩子完全可以自己看懂,我送了小侄女一本,她現在已經會用思維導圖梳理數學知識了。
八、學習方法孩子在進入小學前,家長就要開始教一些學習方法。比如我媽會在孩子進入小學前,除了教孩子整理書包、鉛筆盒這種基礎技能。還會教記筆記、聽課、預習等基本學習方法。如果你自己不掌握學習方法,可以看看日本教育學教授、學習問題專家齋藤孝的《學會學習:從認知自我到高效學習》書里列了16個名人的讀書學習技巧精華,分篇整理,提供了包羅萬象的學習方法。讓你看《學會學習》不是說讓你給孩子讀,齋藤孝認為要想找到適合的學習方法,就要先從了解自己的個性下手。容易找借口的人就要學學斯蒂芬?金 的「外界隔絕學習法」;煩惱自己無法堅持到底的人,就來學學村上春樹「為強健大腦而鍛煉身體」的學習法;如果你天生反骨,老是不按牌理出牌,就要學習香奈兒的「照鏡子學習法」。你可以先看書,然後在聊天中把這些方法教給孩子,這樣孩子既好理解,也會對你充滿崇拜,增進親子關係。隨著大家生活條件好了,大多數家長開始選擇親子課,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各種昂貴的玩具也是生怕孩子沒有。我們先來說「親子」課,親子,你在家親子,跟花錢在外面親子,就真的不一樣嗎?有的家長跟我說「我們不專業呀!親子老師專業呀!」親子老師跟你孩子相處才多久,他真的了解你的孩子嗎?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我的大女兒在出生時被產鉗劃破了臉,跟其他孩子比安全感很差、對家人的依賴很強。有次我去商場,一位早教推銷員向我推銷他們的「獨立親子課」培養孩子「獨立精神」,我說我的孩子不需要,她一個勁兒強調「獨立」重要性,當時我就很無奈。你的孩子你自己最了解,完全可以自己在家選擇適合你孩子月齡、性格的親子遊戲,完全不用去十多個孩子家長的親子班。如果你想尋求專業指導,我推薦《寶寶的第一本遊戲書:適合0~1歲寶寶的德式PEKiP嬰兒早教遊戲》,定價42元,常年打折20多塊錢,5分鐘親子課的錢,你就可以陪孩子從出生玩到13個月。昨天大家討論老了以後要過的生活,我很自然的說出了媽媽現在的生活「在院里栽兩棵西紅柿、花瓜、絲瓜、豆角,養著幾隻雞、鴨、鵝,每天午睡醒來領著小孫女去拿報紙,回來讀給孩子聽。姐妹們有空時相約一起出行,看看風景。」說完自己才頓住,人生在世,不就是讀書、見人、歷事、行路。父母是這世界上最難的工作,我們都是沒經過培訓就上崗了,我們只能變學變做,在成為好父母的同時,我們也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