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愚法師:我習修般舟三昧

十方月刊按:本文原載《覺世雜誌》民國六十六年五月七一七號,乃首愚(從智)法師於佛光山叢林大學就學時閉關修持般舟三昧的心得報告。首愚法師後來在他的學佛歷程中,一則心繫於入世弘法利生行願的實踐,二則精勤不癈於他實証了生脫死的出世理想,雖法務事緊,仍於海內外及兩岸多地掩關二十餘次,叩諸法門實際,向道之切,令人聞之動容。今顧審他年輕入佛的前緣,信知良有以也。

(懷閒齋主按:般舟三昧,又稱「十方現在佛悉在前立三昧」。般舟三昧是以一日一夜或更長時間經行不斷,不坐不卧,不停念阿彌陀佛修行法門。能快速破除睡蓋。連續行走九十天能快速證得般舟三昧,十方諸佛皆在前立。此法行時甚苦,需堅毅之力方能行之。)

民國六十五年的寒假開始了,我想第二次修習「般舟三昧」。

般舟三昧是一種畫夜經行而不坐不臥的修行,在居住的小房屋中,架設繩索,過份疲倦而支持不住時,可拉著繩索,作為短暫的休息。

在台灣,佛七修行的機會很多,禪七也有,但很少有人修般舟三昧。

我個人生性木訥,愛好修行,自民國六十年拋棄世俗出家以來,一直想好好修行一翻。恩師仁俊和廣善二位上人對我的啟發很多,但我在佛光山讀書四年,除早晚課、跑香、和每年的佛七禪七以外,很少有更多的專修時間,其中幾度想放棄學業,入山住茅蓬,期能對修行有更深一層的體認。

但佛光山研究佛學的環境太好了,尤其我們男眾部,院長星雲上人化了一千多萬元專為男眾設備的道場,是台灣男眾最多,規模最大的團體,無論師資、圖書、設備,都堪稱是第一流的,我實在捨不得放棄。

「行解並重」和「福慧雙修」的開示,一直又鼓勵著我。

記得是去年的暑假,我回常住時曾試修過約一星期的般舟三昧。

那是民國六十五年八月十七日開始,同月二十三日結束。開始時我有四支預備香,約行八小時,十八日四支香行十小時,十九日四支香行十二小時,二十日四支香行十五小時,二十一日同二十日,二十二日行香十六小時半,二十三日行香十六小時。

我正計劃由四支香十八小時,三支香十八小時,三支香十九小時半,兩支香十九小時,兩支香二十小時,最後達到全日行香。

但遺憾的是我業障深重,常住的人少,我的如此修持,增加別人心理上的負擔,他們說學院快要開學了,催我回院,我只好作罷,那次行持般舟三昧的夭折,現在想來都悲痛不已。

一、修持般舟三昧的因緣

我所以要修持般舟三昧的原因,其緣有三:

第一、民國六十年我初出家時,恩師仁俊上人,每天午齋前必定至大殿禮佛行香,他那行如風的安祥莊嚴的儀態,使我每晚仿效,行香一小時,是為我行般舟三昧的最初因緣。

第二、民國六十三年,佛光山星雲上人和南懷瑾教授合辦禪七法會,禪七期中,我體會到跑香的利益,那種時快時慢的修行,可以互為調和,禪七後我一直飯前飯後或每晚都在繼續,是為我修持般舟三昧的第二因緣。

第三、同學慧中法師,是院長星雲上人的弟子,未出家前就高中畢業,出家後不讀書,請假到宜蘭一座深山骨灰塔中修行去了,他在塔中一住數年,我訪問他時,曾也住二十餘天,他每坐都在五小時以上,我則長於跑香,可是骨灰塔的裡面非常狹小,只能靜坐不能跑香,使我有捨長就短之感。但他在骨灰塔中所忍受的枯寂悽涼的精神感動了我,使我專修般舟三昧的心願勃然興起,是為第三因緣。

二、第二次專修般舟三昧

民國六十六年國曆二月一日,我又作了第二次專修般舟三昧的計劃,承蒙院長星雲大師的慈悲,歷經五十日,於三月二十日圓滿出關。

在這五十天的修持體驗中,酸甜苦辣都有,本不足為外人道,但〈覺世〉編者,多次囑我撰寫一文,多位同學和老師亦復如此鼓勵,但我仍感為難,因為初學如我,其修行的微末道行,那堪發表?最後他們請出學院院長星雲大師,大師對我說:

「從智!你就寫些心得報告吧!這並非表揚自己,我們應該向他人提供我們的任何經驗,凡事不必藏私,同學們、信徒們,都希望知道你修行的經驗,你就作一次法布施的功德好了。」

大師的開示,我無話可答,何況這次專修,完全是他成就我的。我心雖想寫了,但在專修期間,我並無筆記,亦未作此準備,現在謹憑回憶,掛一漏萬,還請讀者們原諒。

我這次專修的緣起,可說是很偶然的,也是不可思議的,更是帶有神奇似的。此次專修過程因未有筆記、雜記之類的準備,唯有憑著點點滴滴的回憶,及與大師來回的書信做為本文的藍本,因此,日期、事跡有錯失之處,還請關心者諒解。

1.書信請願與瑞夢安心

學期即將末了,想起寒假期間如何安排之事,不由回憶暑期專修夭折的傷心往事。閉關修行雖是好事,倘若福德因緣不能具足,一心專修,談何容易!思想至此,哀歎不已,正當失望之際,靈機忽動,想到佛光精舍不是有很多空房間嗎?可是回頭一想,佛光山山上的老師、執事、弟子們很多皆跟隨大師一、二十年的歷史,個個皆立過汗馬功勞,他們之間未曾敢向大師提出閉關之事,我是個學生,憑什麼提出閉關的請求。如此經過幾天的思慮,猶豫不決,心神難安,最後還是禁不住自己的渴望,終於提起勇氣寫了一封請願的書信。寫好了此信,還是提不起勇氣呈給大師,只好將信擺放在抽屜裡。夜裡夢見自己將此信呈於大師,大師微笑,並未拒絕。醒來之後,內心似乎安穩了不少,認為此夢是個相應的好預兆,且靜觀其變,等候機緣的來臨,再投遞此信不遲。

2.一語一笑成媒介

當天(三月三十一日)是學期末了,晚間全院同學集合於朝山會館龍廳,大師循例開示一番,慰勉同學們於學期中的勤學苦修,警策假期中不可懈怠,應多多為各人的常住效勞。大師開示完了之後,按照往例會宣怖:「全體同學到大悲殿向佛陀告假。」但今年的寒假卻很特殊,大師當場宣佈說:「要返回常住或家鄉的同學們等一下到大悲殿告假,寒假期中留院的同學們,若短期三五天內離院的可明天晚上再告假。」訓導處集合同學們於大悲殿,先向佛陀告假頂禮三拜,而後向大師告假,大師慈悲特別再為同學們開示叮嚀一番,也為同學們分配往高雄的交通工具,爾後問我們大家道:「你們有話要跟我說嗎?」當大師眼神落到男眾們時,我報之以默然的一笑,大師最後慰勉的說:「你們好好的照顧自己吧!」隨後告假儀式即終了。

告完假之後,好比吃了一顆定心丸,身心為之暢快,間或有退堂鼓式的念頭來襲,但總被「你們有話要跟我說嗎?」所擊退。幾天以來,心思重重,加上趕寫論文等,夜裡不曾好眠,今晚大可安然的睡個好覺。

3.沉重的投書與輕鬆的答覆

二月一日早齋過後,拿著前天所寫的信,徐徐的由男眾部走向學院方面的慧明堂,那是大師住的地方,兩地相隔不過是五、六分鐘的距離,今天感覺上特別遙遠,心情還是那麼的沉重,要不是夢境及那一句關心話,實在提不起勇起投遞此書。遠遠的地方就見到慧明堂的門敞開著,見到裡面大師正與一位在家同學談話,向大師作禮問訊過後,他們的談話也已結束。大師慈祥的問著:「從智!你有什麼事嗎?」我說:「是的,大師!」即將書信遞給過目,坐在一旁的我,此時的心情反而比較寧靜,默默的念著佛號,把得失之情竟給拋卻,大師好像只看了一半,將信一合,說著:「你有這種願心毅力,很好!」我感激得點點頭。大師又問著:「時成就沒有問題,關於處成就,你想要哪個地方?」我說:「佛光精舍的任何一個空房間都可以。」答說:「很好,我會打電話給慈善堂堂主蓉法師為你準備一間房,你且回去擬定一份專修功課表送來給我。你就從明天開始吧!」談畢,懷著無限感激之情,向大師恭恭敬敬的頂禮一拜而退。今將專修功課進度表列之於下:(〈覺世〉編者按:因全係行香數字,不易排版,省略,祈諒!)

4.踏上征途,沙彌的歡送

巧得很,二月二日正是農曆的十二月十五日,早殿、過堂早齋後,默默的向幾位比丘同學告假,男眾堂堂主心平法師要全體沙彌陪送入關,我說:「謝謝平法師的好意,修行乃是個人的小事,不好勞師動眾,只要志德沙彌幫忙拿些衣物即可。」話雖這麼說,平法師仍然要沙彌們隨後來到關房祝福一番。平常淘氣慣了的十多位沙彌們,此時倒也說些勸勉之句,有的原形不改的說:「從智師!你一個人在關房裡無聊時,我可以從窗口扔進一個籃球給你玩!」風趣之語充滿了關注之情,聲音的響亮竟驚動了精舍一些老人來訪,眼看八點鐘將到,也就一一的送他們回堂。

5.環境的感受與心境的變化

乘淨沙彌曾經對我說:「從智師!關房這麼狹窄,你怎樣跑香?」

我說:「沒有關係,正好可以磨練磨練。」

我請沙彌們幫忙將沙發椅、書桌等搬到別的房間去,頓覺寬濶了不少。關房是套房設備,還備置有小佛堂型式的櫃櫥可供奉佛像法物等,一切的安置頗覺適意。早上八點整即正式展開專修的課程,個人的修持較為簡便,不需要唱念等的儀式,甚合自己的個性。希求已久的閉關專修,如今得以實現,著實令人興奮!一支香又接一支香的行持,絲毫不覺其累。關房的鄰近剛好是客廳,電話的鈴響聲、老人的談話聲、諍論聲,極為吵雜,有時難免感覺心煩意亂,但一想到大乘佛教的應化世間是要接受種種磨練與考驗的,此一點點的吵雜聲算得了什麼?且如《金剛經》所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把那些音響觀化成彌陀聖號,心中亦就慢慢轉化為清涼坦舒了。

二月三日早上行第一支香時,忽覺關房還是太小,經行還算可以,跑香就不行了,礙手礙腳的,不是腳踼到牆壁就是手碰到床舖、櫃子,甚覺窄迫,眼睛環視一周,觸動了靈機,何不把佛龕、櫃子、床舖等集中於房子中央?經過一番再佈置,房間突顯寬敞,繞著佛龕經行、跑香,堪稱簡捷便利。二月四日下午,仍然覺得床舖佔住空間太大了,於是又把床舖給翻起來橫靠著佛龕,整個關房更顯得寬大稱心。隨著佈置的稱意,內心更加勇銳,跑起香來猶如猛虎的奔馳,身心至為健朗。

6.飲食的減少及書信的來往

古人說得好:「禍從口出,病從口入」,飲食的不調,常帶給人們苦痛病患。筆者於參學期間,偶而也聽同道們談起別人修持般舟三昧的情況,有因修行不如法,遭到魔障的現前,甚至兩條腿腫得不能行走。我對這種現象的看法,透過自己意識的聯想力,認為有兩種可能:一、於心地法門體認不確,二、飲食過量所致。因為受到此等潛在意識的影響,加上自己已有五年多的持午體驗,且對行門的迫切渴望,於入關的第三日,即斷了早食,第四日的午齋只保留了一小碗稀飯,於第四日的夜裡即寫了一封信給院長│

大師慈鑒:

入關以來,一切平安順利,敬請釋悉!

學僧願以法水滋潤身心,以禪悅為食,不復他食;將以願力為床座(十二日以後),不復他座。唯願不受時數所限,懇請大師憐愍成全到底。功行純熟圓滿之際,當再以函奉呈大師。倘顧及安危問題,當留一窗戶不上鎖,隨時派人查探!謹此 並頌

法安

學僧從 智 頂禮

66、2、5、夜

(大師的來信──)

從智:

我今日去高雄,車上,蓉法師交給我你的信。

我剛才來看你,才知道你住在小房間中,又靠近客廳,他們說沒有聽清楚我交代房間的話,現在,他們已準備了一間大的,你可以換一下好嗎?

你房中要佛像嗎?應該供一尊佛像。

可以一餐,但不要絕食,因為修行也要體力。

記住:不要太過份,加功用行,也要漸漸進步的。

要什麼,儘管通知。

如你認為必要,經常用紙條寫出來,以便和外面連絡。

雲字 66、2、6下午四時四十分

7.宏意師來訪,換關房受難

二月六日下午,正當行香得力時,忽聽到有人在呼喚我,心想:那裡來的冒失鬼,專修期間怎麼可以亂來?本想不理會,但是,聲音是那麼的熟悉,喔!原來是宏意師,曉得他是不會無緣的叫我,打開窗戶,問著:「宏意師,可有什麼事嗎?」他揚起手中的信說:「大師要我送信來給你的」。

「喔!謝謝您。」看完信之後,他又說道:「受你閉關的氣氛所攝,不敢從門口叫你呢!阿彌陀佛!」。

宏意師非常熱心的關懷著:「這個房間太小,空氣也不好,你就聽從大師之意,換個房間吧!」「好的,現在就搬。」隔壁的房間已有依禪師、徐居士、王梅小姐等幫忙整理,那是佛光精舍的高等房間,有一廳一寢室,在他們幾位的幫忙之下,很快的整理就緒。宏意同學又來相勸:「你還是聽大師的話,不要斷食,可吃些卡洛力較高的麵食。」依禪同學是精舍的管理員,亦前來相勸:「從智師!修行是要借假修真的,你需要吃些什麼,儘管吩咐好了。」在老同學、居士們的勸說之下,我只好說著:「好的,謝謝各位的關懷,那就每天中午給一碗稀飯好了。」我想叢林裡的可貴處,應是屬於同參道友之間的互相關照,充滿了法情和樂,如同眼前這般了。

新換的房間,它是長方形的,大是夠大,並不能稱心,佛龕固定於前面,不能移置於房子的中間,使佛堂顯得空蕩蕩的,行起香來,若有所失的樣子。原先的房間雖小,可是它是正方形,中間又可安置佛龕櫃子(有憑藉之感),一如禪堂佈置,甚是稱心得力。大的房間與小房間有長方形跑香與圓形跑香之別,長方形跑香比較費力,圓形跑香則省力。由於不能適應新環境,先前那股勇銳之氣慢慢消失,功課進度表上的時間都是愈來愈增加,漸漸感覺吃力困擾。因此,寫了一封信回覆大師:

大師慈鑒:

來函指示,很感激。剛搬進大的房間,起初很不習慣,現在漸能適應。今天已進入每支香四個半鐘頭,其中酸甜苦辣多彩多姿,後面的一大階段,更是要接受考驗,大師請忽慈念,學僧憑藉著懺悔力、願力、參禪力及大師的慈悲加持力,將會克服一切的魔難。信中問及要佛像否?因當時宏意同學來訪時,正是得力的時候,草草看了,並未在意,今天早上再詳看一遍,忽覺有此必要,還請 大師著人送來,能有香爐、供香也請一併惠賜,謹此奉告,敬頌

法安

學僧從智頂禮 66、2、8早

到了二月八日下午,已經感覺很不舒服,不知如何是好?站也不是,行也不是,熬至晚間八點多已是耐不住了,只好往床舖上一躺,暫時把專修之事拋開,身心得充份的休息。這一躺,到隔日的五點多才醒來,精神是恢復了,堪能繼續行香,可是仔細反省一想,像這種情形,三、五天來一次,豈不是糟糕,進度如何開展?心中一轉,何不再搬回小房間?搬回到小房間裡,頓時舒暢了一口氣,再度燃起精進的火炬。

8.氣息不調,求示感應化解

從大房間搬回小房間之後,行持效率不斷的提高,但也不是完全順利,總是在一好一壞之中進行。當逆境來時,我總有一個信念:「此是緣起法,並沒有它的實在性,只要正念不忘,逆境總會隨著時間而消失的。」通常逆境過後,心情反而比先前更為明朗,信心更加堅定。

二月十二日行香至傍晚時候,漸覺呼吸困難,由行香改為靜坐,由靜坐改為臥式,想盡種種方法,還是不能調暢,心想這下可糟了,十三日的清晨趕快寫一封信給大師,求開示調氣之法,內容如下│

大師慈鑒:

專修已進入了第十二天,昨天傍晚漸覺氣息難調,還請大師開示對治之法,好讓繼續行持,未竟的心願得以顯現,其他一切都很好,身體比未入關前更為健捷。

小房間佈置一如禪堂,行住坐臥皆在其中,甚為簡便得力,因此於九日早上又從大的房間搬回來。簡此 敬頌法安

學僧從智頂禮 66、2、13早上

大概是在十三日下午三、四點鐘,忽聽到有敲門聲,心想著:也許大師的信已送到。通常我都要等半分鐘過後,待護關人員走開才開門取東西的。但今天門一打開,依禪同學及王梅小姐站立在門口,手捧著佛像、香爐、供香等來到,卻不見有大師的開示函。那時並沒有想到問及此事,只是默默的接過佛像等,將佛像供好之後,先至盥洗室淨洗手臉,爾後披上袈裟上香禮佛懺悔,不可思議的境象竟在此時出現,原先氣不調的狀況,此時竟化解於無形,氣息調暢,身心頓覺清爽明朗,感激之情,不由而生,待行香之餘,隨即寫一信感謝大師,並報告此事。原函如下│

大師慈鑒:

著人送來的佛像、香爐、供香等業已收到,謝謝!當我將佛像供好,淨洗手臉、披上袈裟、上香禮佛懺悔後,真不可思議,這兩天來的呼吸困難、氣息難調等症狀,竟於無形中化解了,氣息調暢,頓覺身心清爽,行起香來,更感到暢快無比。非常感謝大師慈悲力的加持,讓學僧得以繼續未竟的心願。

此時一切都很好,身體也很健朗,請大師慈悲寬懷!簡此 並頌

大安

學僧從智頂禮 66、2、13下午

※二月八日的信曾經向大師請供佛像,一直都未見送到,原來大師去北部,於十三日才返回山上。

9.一心相應,造作所壞

二月十五日下午於行香念佛之際,突然忘卻身心世界,所有見聞覺知皆化為阿彌陀佛聖號,彌陀聖號是那麼的明明朗朗,喜怒哀樂之情瞭然不可得,如此境界竟達兩個多小時,後來卻為事先寫好的一封信寄與不寄的猶豫之情所誤。正當為那一封信猶豫不決時,忽聽到敲門聲,此時才警覺到:「糟糕,何時落入疑情窟穴中而不知」,到底開不開門呢?最後還是拗不過人情束縛,終於打開了門,宏意同學出現於門口。此時的我,頭戴風帽,身披厚衣,對著來訪的宏意同學只是發楞,竟不知招呼,宏意師將信遞過來,說道:「這是大師給您的信。外面的氣溫暖和,你看我穿這麼少的衣服,而你既戴風帽又披厚衣,臉色蒼白,顯然是吃得太少,營養及卡洛力不夠所致。」我說:「不要緊,我好得很」,他又說:「你有什麼事要吩咐,或是有話要轉告大師嗎?」「沒有。」就這樣簡單幾句的把老同學送走。拆開大師的來信:

從智仁者:

今天是二月十四日了,亦即農曆十二月廿七日了。

我八日帶同學去合歡山,十日去台北、十一日去宜蘭,十二日回彰化,十三日就是昨天返山。

知你精進順利,非常歡喜。

在台北時,遇到你的師父(在道安法師告別式時),我也將你的情形告訴他,他說隨你歡喜好了。

修行,當然要克苦磨鍊,但也重在身心輕安,對於飲食,雖不求美好,但也要資養體力、心力。如吃粥恐不夠支持,應有些麵食為佳,如有需要,通知佛光精舍好了。

宏意前來,有話可同他談談。

少什麼儘管通知外面!

星雲 廿七號

10.除夕之夜,化干戈為玉帛

二月十六日的傍晚,宏意師又來相訪,告曰:「今天是農曆二十九日,明天是三十日過年,大師要我問你要些什麼?」

我說:「請你代我向大師敬謝!」隨後,我亦寫了一封信給大師表明自己的心意,當願恩賜一束供香做為過年祝福之意即可。大師慈悲,於三十日的傍晚著人送來一盒日日香及幾束好香。初一的早上又送來一箱奶粉麥片之類的罐頭,我又寫了一封感謝的信,並且略為報告除夕夜行持的情況。信的內容如下│

大師慈鑒:

大師慈悲力不可思議,第一次供養的香,調了氣;昨天第二次供養的香,卻調了心。本來幾天以來不知如何是好,佛號總不能純熟,一片散亂心,室內好比一座冰窖。可是昨天傍晚以來,室內卻充滿了暖和,內心一片祥和,致專精於行香,絲毫無疲勞之相。過年期間,一般人靠外境的氣氛,覺得喜氣洋洋,學僧則是自內心湧出法喜盈盈,甚是感激大師所啟發,當願大師法體康泰,法運昌隆,佛教則將是大放光明的時候。敬謝所贈一切供養物。

並頌

吉祥如意

學僧從智頂禮 元月一日早上

11.氣脈鼓勵,好壞參半

在專修期中有一項比較奇特的體驗,即是身上氣鼓動的問題,氣脈的鼓動約於每天早上十一點鐘發動,至晚間十二點、一點之間自然而息,它有局部鼓動與全身鼓動之分。局部鼓動非常難受,它由臀部上端中間的一處鼓起(道家稱它為什麼穴?或是什麼關?我不太清楚),然後慢慢引發到別的部位去,凡是不健康的部位,於此時會感覺得特別痛。全身鼓動發氣的機會很少,那是由下身部位鼓起(或許就是道家所說的「海底輪」),全身感覺輕飄飄的,甚至有要飛躍起來的感覺,晚間停靠於牆壁,拉住繩索休息時,整個身體都像在半空中飛翔。但是,當氣脈鼓動時,卻飲食不得,否則將澆熄氣機。我曾經幾次,因喝牛奶、茶葉等食品,而把氣給澆熄。氣機一熄,身體頓覺沉重,行起香來亦感特別吃力,昏沉現象也隨之而來。所以到了後來,我曾經把午餐一碗米湯改為早餐,是為了避免澆熄氣機之故。

12.剝柳丁皮成魔難,求醫得安,大勢已去

新春期間,佛光精舍經常送些水菓之類供養。有一次因剝柳丁皮,不小心把右手大拇指的指甲給剝裂了,由淤血而化成濃,慢慢的大姆指腫了起來。起先並不在意,經過了五、六天,發覺不對勁,平常依靠牆壁拉繩索做為休息,現在因手指腫痛不能拉繩索,改為靜坐休息。可是靜坐容易昏沉,且與般舟三昧法門不太相應,般舟三昧之所以倚靠牆壁拉繩索做為它的休息法,是有它的道理在,雖然佛法重在心地法門,所謂行住坐臥皆可修行辦道,然而佛法亦有它的層次,每一個法門皆有它不同的緣起,在功行未純熟融貫之前,其修行層次還是混淆不得。由於休息時必需改為靜坐,先前氣脈鼓動的現象慢慢的消失了,夢境亦隨著惡劣。如有一次的夢境中,自己倒在地上爬不起來,身上漸漸腐爛發臭(夢境雖不可執著,但也不能忽視其緣起法,因為夢境是與心境、生理皆有連帶關係的),由這些徵兆,使我暗暗著急,趕快寫個字條請醫務室的如法師來幫忙治療,幾天後逐漸好轉,可是功行已被耽誤了。

13.村民尋神,鼓聲化為聖號

約於農曆元月九日到十五日期間,附近山下村莊神廟的鼓聲大作,連續兩天兩夜,村民又喊又叫,鼓聲雷鳴,最初稍有介意,不久也就泰然處之。因為鼓聲很有次序,我把它觀化成助念的法器聲,觀化成彌陀聖號,也就不起厭惡感,反而能提起正念!

※出關之後,聽大師談起,才曉得那幾天山下村莊所發生之事,原來那小神廟裡的神於這幾天無緣無故出走,村民急著要把祂給尋回來,才有此種神靈廟會,可謂荒唐之極。

14.功行衰退,誦經彌補,痛心求香

功行受到指甲影響之後,已沒有先前那樣勇猛精進,日夜二十四小時,當得力的時候,並不覺得怎麼一回事,可是到了心相疲倦時,黑白遙遙相望,已不是那麼輕易就能打發了。為了彌補挽救這個現象,遂開始奉行誦持經典,如此搭配,果然發生了功效,一行一誦,仍然行持不輟,可是比起先前的功行,不禁令人悲從中來,原來修行亦是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啊!

下面的一封信,亦是寫給大師的報告信│

大師慈鑒:

學僧業障深重,恐難於預期的時間圓滿出關,然信心願心更切,常思人間世事及眾生的苦痛,淚濕拜墊,願大師慈悲再恩賜一些檀香,加被學僧悲心和智慧內增長,早日圓滿菩提,好做護生救生的宏法事業。學僧身心健朗,近日來雖未接受精舍給予的食物,但禪悅仍是有增無已。請勿有念,謹此稟告,敬頌

大轉法輪

學僧從智頂禮

15.書信名香與心得報告

正月二十二日下午接到大師的開示信函及名香後,先行清潔關房、佛龕、經本等,然後沐浴,讓身心得予清淨,爾後披袈裟、上香、禮佛,待諸完畢,才恭恭敬敬的打開書信閱讀及撰寫心得報告。

(1) 大師的指示│

從智:

一、近來很忙,一直常外出,但無時不在掛念你。

二、今天是農曆正月二十二日了,二月初一日信徒大會希望你參加,二月初一日上午八時迎你出來如何?(讓信徒拜見你,可以增加信心!)

三、從現在起,你可以逐漸吃些東西,如稀飯、麵類,以便適應出關!

四、香,是我存了好幾年,希望能有助於你。

五、寫一些關中心得告訴我!

星雲 正月二十二日

(2) 撰寫心得報告

大師慈鑒:

大師所供養的諸名香,正合學僧盼望供養十方諸佛之意,誠然不可思議。

大師在寒假前就要同學們各人自己練習出版一份刊物,學僧的刊物雖未出版,然構思早已純熟,刋名為香積國,此是學僧的理想世界。此次閉關誦金剛經、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普門品、藥師經、地藏經、普賢行願品等,給了學僧的啟發很大,它們正是大師所訂的院訓│悲、智、願、行的藍本。大師對佛教利生事業的成就,絕非偶然性,原來有很多思想主柱及悲願精神,才能經得起狂風暴雨的考驗;愈經得起考驗,愈能成就大事業,那是必然性的。現在且開展學僧的香積國的理想世界,實際上亦是大師的思想:

甲一、於己但是般若慧│清淡(淡泊),一如釋迦佛的示現。

二、予人,則是方便慧│濃厚(熱誠洋溢),如阿彌陀佛、藥師如來、觀音菩薩、普賢菩薩

等。

乙一、極樂世界的莊嚴、美滿,為香積世界的國土觀。

二、琉璃淨土的悲願、清淨,為香積世界的人生觀。

三、普門品的胸懷,為香積世界的處世接人善巧法。

四、普賢十大願為香積世界的實踐法。

五、金剛般若的勇銳,為香積國的智慧眼。

六、地藏菩薩的悲願,為香積世界愍念眾生及孝道觀。

七、四十八願、十二願、十大願……等等皆將是香積世界的精神及美滿相。

丙一、彌陀、藥師、地藏等│如大魚船│願

二、金剛般若│如羅盤針│智

三、普門悲願│如大魚網│悲

四、普賢行願│如 船 舵│行

丁一、金剛法會│參禪、修種種止觀。(此是大師所謂的實踐堂、關房、茅蓬、苦行寮等)

二、彌陀法會、藥師法會│念佛法門,亦是攝眾,引眾之法。

三、觀音法會 辦講座,即集文化、慈善、教育等。如現在的信徒大會、萬緣法會、

四、普賢法會 安老院、育幼院、佛學院、醫院、齋僧傳戒等無所不包。

五、地藏法會│超薦之用,如三時繫念、燄口,建設佛教公墓等。

(3)以下閉關行持方面的體驗:

甲、戒力顯於定;定力顯於少眠、少欲、少亂,常在安樂中;定力顯於照開智慧門。

乙、地│重相│濁↓賤相。地多,生下氣。 地多

水│冷相│濕↓淫相。 水多,生淫氣。水多

火│暖相│乾↓躁相。 火多,生上氣。火多│瞋將顯

風│動相│清(輕)↓ 風多,生力氣。

※修行貫減除地、水。宜導火調氣,氣調可

 雅相。              入道矣。

丙、修持般舟三昧,動相│風多。宜:地少、水少,自能引發內火而生輕安。忌:地多,生下氣,下氣生,則輕安不可得。水多,生寒氣。地多、水多,則生下氣淫氣、濁火氣。※運動場上可生火、生風、減除煩惱,大師所提倡實無差矣。

丁、學僧於心地法門,唯金剛般若、阿彌陀佛,即禪淨雙修也。於舊曆十二月廿九日,曾有一、二個鐘頭打成一片,然後宏意同學來訪而失,迄今尚未見蹤影,誠可哀。大師的嘉意,甚是感激,然需靠這幾日的成績才敢決定,否則豈不是欺誑之徒,自他兩利皆失,誠可誡,望大師哀愍,於大會的前一天倘有消息處,當奉令出關,否則不可使也。願大師慈悲力加持,十方三寶諸佛菩薩的加持,能於預期出關,誠是本願,倘未能,更望於清明的護國法會。其他心得,他日再為報告!即此 敬頌

大轉法輪

學僧從智預禮正月二十二日

16.最後的一封請願信─

大師慈鑒:

閉關以來,雖是精勤不懈,加行無怠,然而迄今還是朦朧一個,誠是有負大師的期望,慚愧之至!宏意同學傍晚來訪,始知大師之意在於必行,學僧智慧淺薄,未能明瞭此舉果能增加信眾的信心否?恐怕只有折福學僧了,惶恐到極!唯賴大師之大智,學僧亦只好順從了。望大師慈悲從簡,好留個顏面日後可見家師,雜誌最好能不刊載,讓學僧日後好安心辦道。也請大師能再恩賜更充足的機會,使未竟之志得償,未了之願得顯,屆時真能廣做饒益眾生的法務,亦就何苦為芝麻小事而慮,誠然如家師所言:人貴真實呀!謹此稟告 敬頌

常轉法輪

學僧從智頂禮 元月二十七夜

17.莊嚴的場面,慚愧的心情

內向性格的我,平常最不習慣做為大眾的目標。此次專修將畢,大師為我這個小小的閉關而準備盛大的歡迎會,使我大吃一驚。

農曆二月初一日(國曆三月二十日)上午九時許,關房走廊已是一片吵雜,我知道自己出關的時刻將到,披好袈裟,一面禮佛,一面靜候。至十點多,聽到引磬聲音一響,房門卡察的一聲被大師用鑰匙打開,此時身不由己的面對佛像向大師頂禮一拜,爾後跟隨大師步出關房。整條走廊充塞了信眾,耳邊但聞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的聖號,內心卻被慚愧的情緒所淹沒,只好低頭默念佛號。沿途人山人海已無暇顧及,定法師非常的慈悲隨護在旁,怕我體力不支,倒於半途,其實,我的體力雖然虛弱了一點,精神卻是格外清明呢!

18.悲情勃發,涕淚交加

隨著引禮師及大眾來到大悲殿,陣陣清風拂拭著袈裟,頗有出塵凌空之感。面對著觀音菩薩的聖容,大師慈悲的導引,七眾關心的雲集,整個大悲殿被梵音所吞沒,我的赤心亦被悲情所蓋覆,眼前一片糢糊,鼻孔玉珠成串,心靈是那麼的安祥,是那麼的柔和,我雖無情而情自發,緊隨著大師拈香禮佛,在大眾的加被之下,使我的生命呈現出莊嚴的使命感。上供圓滿。大師要我向大眾說幾句話,我已沙啞無聲,只好由大師代言傳意了。

三、結語

此次專修的成果,個人並不覺得滿意,雖或有少許的體驗,何能引為得意,唯願迴向他日專修獲得究竟圓滿,使自己於護教濟生的心願不致於落空,才是真心所在呢!此外,我將這次專修成敗之處,略為分析一番:

(一)勝處所在│

一、信心特強:我對於佛教的任何一個宗派,任何一個法門,皆具相當的信心,殊少懷疑,認為它們總不出自己的一心,唯是先隨順自己的根性而有所選修罷了。

二、求法心切:筆者對於生死問題,常掛念於心,因此,於關中雖是吃了不少的苦頭,終無絲毫悔退之意。

三、平時的準備:大師常說:「先縮小自己,爾後才能擴大自己」,此句話確是至理名言,因為攀緣、說閒話最是障道因緣。我向來拙於言語,淡於人情,也只能是默默耕耘的份了,誠如名言所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二)敗處所在│

一、飲食不調:我此次專修於五七前是鼎盛時期,五七開始即走向下坡,原因是體力不支,飲食不調所致。

二、認識不確:於行持法門還未能上軌道,尚存造作期待之心,此亦是敗處所在。

回憶錄至此也該收筆了,筆者是個初學,文中所述的一切事跡只是憑各人親身體驗與直覺,疏漏之處,在所難免,遠望十方大德多指正,則將是感恩不盡,而能給我有改過的機會了。

四月十二日 從智 寫於佛光山

-完-

附錄:

問心幾重關

──南師答首愚法師詢閉關事行函

首愚(從智)法師於民國六十六年暑期間於佛光山閉他第三次的般舟關(記第一、二次閉關經歷的「我習修般舟三昧」重刊於本刊上一期),關期中間為了用功遇到障礙難以為繼,特別北上請見當時亦在掩關中的南老師當面指導,後百日關期於焉而能行持圓滿。法師於該次關期進行至三分之一前後,曾數度致函向南師問法請益,今刊登原載於六十六年十月〈人文世界〉第七卷第二期二師於關中的往來函件,希望後來者對學佛閉關一事能獲得一個比較正確的認知和態度。(十方編按)

南老師慈鑒

農曆十二月十五至二月一日,學僧曾有四十多天習修過般舟三昧,奈宿業太重,致未有所成。出關後曾想參訪老師,才知道老師已閉關矣!甚喜。參訪老師未成,胸中疑惑迄今未解,今又得緣再度掩關已有三十二天了,一個多月來,仍未有個入處,只好來打擾老師的靜修了。

一、學僧於去年八月間曾參訪過老師,老師教予專持佛號,不管其它。學僧一直按照所吩咐的去行持。第一次(十方編按:在佛光山的第一次)的關期中,曾有一次相應,迄今再未遇著。請問老師,就按照目前此種散亂心行持下去,讓它自然純熟,或是有其他應注意的事項,請 老師慈悲開示之。

二、第一次的關期中,有一種較特殊的體驗,即是氣脈鼓動之事。凡是氣脈鼓動時,身心飄然,至為得力,可是口渴時,或喝茶水或牛奶等食品,總會把它澆熄,氣脈一熄,身心沉重,行香就會特別吃力,甚至非常難過,請問老師,此種現象可有方法對治,或是不理它?

三、學院院長的慈悲,答應每年之中有兩次的關期,學僧想於明年的關期,二次合併為一次,即半年為一期,未知可否?通常般舟關皆九十日或百日,學僧想嚐試它,或能有所成就。

以上三點,還請老師慈悲開示之,不勝感激!

謹此稟告  敬頌

得大成就

學僧 從智  作禮

六十六年九月五日於般舟關中

從智上座左右:

關中接九月五日來函,閱悉。

處今之世,出家眾中,精勤苦行以求道者,固不乏人,而能謙抑自居,不恥下問白衣如區區者,洵不易多得。足見上座少增上慢心,唯以求道為志,故有華嚴南詢之量也,可敬可佩。茲列答所問如次:

一、上座虛心接受老拙去歲忠告,即以專志念佛為務,我應向上座頂禮迴向,願祝即生身證淨土也。須知淨土與顯密諸宗佛法之極則,絕非二法,此當第一專誠堅信為要。

唯所云:「曾於第一次閉關期中,已得念佛相應,迄今再未遇著云云。」據我所知,上座所謂曾得念佛相應者,正為用志不紛時,坦然驀直念去之時也。迄今再未遇著者,以上座憑去年偶而一得之影像,生心希求此境重現,便已加一妄心,反增擾亂矣。但能放下外緣,放下希求心,平平實實念去,不增不減,不慢不急,徐徐念去,便可得其平常心是道,平常心念佛之妙用矣!又云:「就照目前此種散亂心行持下去,讓他自然純熟。」此則大大不可,知既為散亂心,當然已非念佛境,既非念佛境,又是散亂心,則何得純熟之功勳哉!

上座目前念佛行持到此,應秉不以佛求,不住世俗之心,平平實實念去,只管念念在佛念上,雖明明看見有百千萬億之散亂心在念佛心邊飛揚亂舞,但只不迎不拒,不除不任視之,久久而此散亂自息,唯此一念淨境歷歷在前不散矣。譬如颱風過後,漫山遍野,樹木叢林,東倒西歪,阻塞大道。無量垃圾,雜污充斥,當塗無法下足。你但把持念佛一念,當作清掃把柄,雖目視百千雜亂,但用志不紊,一步一步行去,一步一步清理去,日久功深,則此百千萬億之雜亂,終不值你一念之清掃完畢,淨境依然現前矣。但此所謂日久功深者,只作形容詞,並非真有日久之可計算也。如一念專精。即此剎那,即同日久,務望勿以世俗心而作日時年月之計算也。否則亦即自縛自障矣。勉之。勉之。

二、來書所云:在閉關用功念佛時,有關色身上氣脈之變化,及其阻礙事,務望上座勿予理會。四大色身業氣之變化及其轉化,確有此事,亦確有此修法,但依上座目前專堅念佛之行持,一落氣脈習氣之觀念,即著身見,即著業見,反成念佛之障矣。須知當你在行持念佛時,覺受色身業氣之變化,此時念佛之念,早已分心了也。既已分心,念佛之心不能專精為一也明矣。蓋此色身變化,一有覺受,即落五遍行之觸受,墮在五陰境中之受陰相矣。但能知此時已分心於覺受之觸相,相即虛妄,何須覺受。能覺所覺,無非此心。只自觀心返照於念佛一念,智力自解於覺受之解脫,則此種種氣脈變化,頓時皆成助道勝緣矣。然於勝與不勝,亦皆不著不取,方為專志念佛之道也。五蘊本幻,四大原空,務望勿落於今人喜談氣脈修持之路,老拙平常亦言氣脈事,蓋為不得已中人,求此一不得已之設施耳,言之可笑。

三、上座欲將明年應得之閉關專修期間,擬併於一次,似可不必。第一:如此做,有違僧伽團體規矩。第二:求急進,何如平實行持。第三:動中靜中,修行不二,方為究竟,況上座春秋方盛,正在行動功德中,體念念佛。能於動相中而如如不動,則當為上座頂禮恭賀矣。

至於上座篤志於般舟三昧修法,老拙亦認為似乎不可太執著。古今悟道者、證道者,並非完全皆藉苦行而得也。般舟三昧,亦但為百千三昧修法中之一法耳。如上座於出關以後,一心勤行外護功德,恐其中苦行難行之處,尤其甚於般舟三昧者。如能於此中會得,則方為佛法之究竟。吾聞般舟三昧,僅為入道之門,未聞般舟三昧,即為究竟之法也。況吾輩處劫濁之世,入塵勞而專修上道,身心耳目之所接觸,是非毀譽之所鍛鍊,無一而非般舟三昧之大三昧者。佛法乃心法,不必全仗身之苦行。倘長行不坐不臥,即可成道,即長途賽跑之運動家,亦皆人人成佛矣。何哉?以身勞而心不在此,故運動是運動,苦行是苦行,何有於佛道哉!

劫濁世難,眾生難度,英年如上座,祈能發長遠心、濟度心,畢生篤志修持,悲宏大願,老拙行將拭目以望其慈雲法雨沛澤諸方也。

關中懶散已成陋習,草草作答,敬請參考。專此即頌

法樂


推薦閱讀:

在日常生活之中開發覺性

TAG:佛教 | 修行 | 南怀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