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屯|我的老家不住在這個屯
說起三里屯的日與夜,大都會想起酒吧,或是想到紅毛綠眼的老外滿街走,可三里屯於我卻不是這般的記憶,這要從它還叫三里屯village說起,名字是2013年才改的,且不說叫太古里的好聽與否,每次去三里屯大都是因為那裡的食物,其二是一些在橙色大廳里舉辦的活動,曾在那裡看到過陳丹青和竇唯,忘了具體活動是什麼,主持人是喻舟和史航,只覺得大家當時都挺瘋的,活動方給參加活動的人每人發了一塊毛氈,大家墊著毛氈平躺在大廳的大理石地面上,聽竇唯最新創作的神曲,那是一次激情澎湃又羞於言表的文青老炮兒和文青小炮們的精神碰撞。
聽著竇唯的音樂,也終於明白我們為什麼會聚在這裡了,我聽國內搖滾應該是蠻後期的事情,剛好趕上的是許巍,聽他的《那一年》、《在別處》,而那個時候人們還是聽CD的時代(汗,暴露了年齡),翻看國內為數不多的音樂雜誌,看到許巍的採訪,提到了張楚、黑豹、然後就是竇唯,很多人知道竇唯是王菲,而我知道竇唯卻是因為許巍。
竇唯的音樂裡面的靈性是我喜歡的,包括早期的作品,直到後來人們的焦點開始從音樂轉向他私人生活的時候,我才發現一個創作者被不必要的聲音擠壓是多麼的悲哀。直到近期他坐地鐵被人拍照傳上網的事件,也透著些許的無奈,即便他已有生活的氣息依舊蓋不住當年的才華颯颯。
後來常泡在三里屯的理由要更為理直氣壯一些了,是因為page one,之前也聽身邊友人嚷嚷三里屯要開這家書店,那一刻我在心裡開始長草,終於等到13年,這家書店開業大吉。國貿也有一家,但是沒有三里屯這家大,而且設計感人,舒適得就像家中客廳,書店的燈光也很暖心,不像有些書店,翻一篇書頁眼睛都能瞎的那種光線。
和日本的蔦屋書店比起來,在整理分類上page one稍稍略遜一籌,區域性的劃分並不是太科學,不過這家書店也是我最喜歡去和帝都文青們最愛的聚集地之一。
後來可喜的是page one裡面有了The Wood House,再也不用擔心去吃什麼了,在書店面開餐廳,西式簡餐各種口味都有,找個周末吃喝閱讀泡一整天都沒問題。
春秀路上走一走,能讓精神抖三抖
三里屯一入夜比白天要繁華奪目,有點小銀座的感覺,真的會使人懷疑這裡的某個衚衕深處是不是開著一家深夜食堂。
3.3的巨大標誌在三里屯的南區和北區中矗立,除了裡面的潮衣爆款琳琅滿目之外,近年又多了許多復古潮物,3.3的6層就集合了復古和設計師的店鋪;古著緣起於日本,如今在中國也漸漸興起,Vintage也成了許多年輕人一種新型的生活方式。
和朋友一起看電影《夏洛特煩惱》,聽夏洛唱著《咱們屯裡人》,電影院的人笑了,而我的朋友卻哭了,看完電影后我們一起去吃飯,我問怎麼了,她說這裡空間未變,地點未變,變了的只是人,和某人走過的街,和某人吃過的餐廳,和某人喝過的茶,有時候再去那些店裡吃飯,總覺得味道怪了,問店長,廚師是不是換了人,店長果斷說沒有,其實殊不知,只是當年和你在一起吃飯的那個人不在罷了。
三里屯還是那個三里屯,人來人往,車來車往,北京最繁華奢侈的地段。回頭再想想,我們都不是住在這個屯裡的人,過往襲來,在屯裡度過的這些年,記憶都在,光陰還在,她依然握在我的手心裡並未散去。
微信公眾號liuna005,用藝文的視角,重新發現生活的有趣
作者簡介:清涼,資深推理迷,重度文藝女青年,美術館志願者,藝文生活館創始人,新聞系畢業,豆瓣閱讀簽約作者,業餘影評人,出版過散文集《長在烏托邦的花朵》,電子書長篇小說《遇見金色帝國的你》、《杜鵑花殺人事件》,豆瓣專欄作品《下午茶故事》,文章曾發表於北京青年報等。
推薦閱讀:
※三里屯有哪些不錯的酒吧?
※為什麼三里屯商區隔著一條馬路人流和興旺程度相差如此之大?
※三里屯那些站在街頭的黑人究竟在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