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明明生孩子可以解決的事,我們卻選擇人工智慧?
最近,人工智慧(AI)的話題熱度持續上升,在某些領域,AI 相比人類有著明顯的優勢,甚至有人擔心自己的飯碗要被 AI 搶走。AI 開始模仿我們的思考方法,甚至比我們「想」得更多,未來,我們將與帶有 AI 的機器如何相處?如果研究 AI 的成本如此高,又是「模仿」人類,是否還不如人類多生孩子來得快?
對於這些看似簡單粗暴的話題,搜狗 CEO 王小川曾在博鰲亞洲論壇上發表過自己的看法。
對於機器取代人的話題,王小川的判斷是:「如果同樣一件事情,機器幹得比人好,那人就會被機器取代,這是規律和趨勢。」
王小川並不認為在未來人類和人工智慧的關係是「對立」的,他還是認為機器更多的是對人類的一種輔助,而且強調這種輔助早已存在,機器可能不是一個機器人的形態,大家現在手機里或者各種智能家居都是機器的表現之一。人工智慧的大趨勢是和人實現融合。
全球勞動力格局的改變
的確,人工智慧和自動化技術的高速發展,會釋放人類的一部分體力和腦力,特別在一些標準化的崗位上。有專家表示,到 2045 年,人工智慧與自動化技術將會把全球就業率壓至 50%,這一數字目前徘徊在 60%。那麼,誰將成為這一變革的犧牲者?萊斯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家 Moshe Vardi 認為,屆時面臨失業的將會是那些處於技術曲線中段的人群,如數據錄入員、酒店職員以及幾乎所有運輸業的職工。而具備高端技能的人群如律師、醫生、計算機程序員等則大可高枕無憂,因為這些職業需要很大程度上的創造力和認知能力,而這些能力即便是最智能的機器也不可能完全掌握。
此外,位於技術曲線尾端的人群也不用過於擔心,因為像餐飲服務人員這樣的職位薪水水平不高,相比開發取代該職業的自動化技術,直接使用人力成本更低。
根據牛津大學馬丁學院最近的一份報告,自動化技術將對印度 69% 的工作崗位造成威脅,這一數值在美國則是 47%。Vardi 表示,目前還沒有找到能夠全面監測這一危機的方法,但改變卻在一點一點地發生。
標準化的崗位或許有一天會被取代,但我們的大腦依然在運轉,與其說,科技在摧毀一些崗位,不如說科技在重塑勞動力格局。
AI 將與人實現完美「融合」
如果你正處於這樣的「標準化崗位」,或許會擔心自己飯碗不保。但 AI 的進步發展,將會帶給我們一個更美好的世界,產品會變得更加聰明和個性,在未來的世界裡面,我們會享受跟機器「融為一體」的生活方式。
王小川提到,人工智慧將會有兩個方向。
一是研究出來更聰明的、能夠獨立思考的機器。給機器一個目標,讓它能夠完成這個目標。這個過程其實已經不止在創造人工智慧,而是在創造一種「生命」,如果這個目標是存在且能夠複製的,然後環境足夠開發,那麼人類可能重演一次進化史。這個方向比較難,研究出人工智慧最後還不如直接生孩子比較好,成本低,「性價比」又特別高。
另一個就是人的輔助,為人所用,目標是解決專業的問題,這就變成人類的一種工具或者附件,就像手機一樣,也許最後手機變得特別聰明,甚至有可能跟我們的大腦做連接。
這猶如我們在工業 4.0 背景下,提供的「人機協作」的工作方式,實現「人」與「機」完美融合,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利用人的創造性,機器的穩定性,充分發揮「兩類員工」的長處,打造出更為高效的製造業。
搜狗的發展方向
對於搜狗未來的發展方向,王小川表示,之前搜索引擎是讓人獲得知識,獲得答案,但它是一種初級的形態——你給它一個關健詞,然後它從數百億網頁裡面找十條最好的給你——但是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這個產品形態會發生變化。
第一,它可能會更懂你,你會用自然語言的方式去跟它溝通,從語音的識別到語義的理解,甚至個性化理解;
第二,它原來只給你十條鏈接,但並不知道對不對,未來搜狗突破的重點是讓機器具有概念理解能力,理解之後形成推理,最後知道你要什麼,通過計算給你一個它認為正確的答案,而不是給你十條鏈接。
不管今天的谷歌、百度還是搜狗,搜索引擎本身並不知道自己給出的十條答案意味著什麼。隨著智能的上升,搜狗希望基於了解和懂得用戶而給出可靠的答案,慢慢變成個人秘書或者個人助理,能提供答案和服務,這也是接下來搜狗的發展方向。
總結
科技正在釋放我們一部分勞動力,這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思考,去創造更好的未來。想像一下,當無人駕駛技術足夠成熟,我們的生活將會是什麼樣?當你的同事是機器,你把你手裡繁瑣的事物交給你的機器同事,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思考更重要的事,又會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Ps.王小川將作為演講嘉賓出席深圳灣 4 月 16 日在深圳舉行的「WARE 2016 新硬體生態大會」,點擊了解更多關於這次大會的信息。
版權聲明:本文系深圳灣編輯創作發布,轉載請註明來自深圳灣,並標明網站地址 http://shenzhenware.com
轉載、採訪、投稿、團隊報道聯繫公眾號:shenzhenware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