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地稱呼一隻茶杯
看了此文後,您再逛茶會,就能隨口叫出杯的名字,還能講講歷史源流,調子瞬間就上去了。
先強調三點,一,杯和碗的器形是相通的,名字一樣,比如大號的高足杯就叫高足碗;二,宋以前許多仿青銅器的杯形現在不用了,比如耳杯、爵杯,這裡就不提了;三,沒有合適照片的我就畫了一遍,畫的不好也不要笑。
先說經典的,斗笠盞,又名笠式碗。這種杯口大,腰直,足小,倒著看像一頂斗笠。始於五代,宋代最流行,當時建盞天目盞大都是這個器形。現在許多人喜歡白釉斗笠,方便看茶湯顏色。
雞心杯,這麼多年了,我就一直沒看出來哪裡像雞心了。最早出現在明代永樂年,現在是非常多見的器形。
直筒杯,最早的杯形,漢代原始青瓷就這麼做。現在做的很小,叫聞香杯,聞茶的香氣用的。
馬蹄杯,又名嘉靖杯,倒看像馬蹄。明朝出現的,清代的馬蹄杯多畫鬥彩,比如著名的十二花神。
鈴鐺杯,馬蹄杯加高了,像一個鈴鐺。這種杯高,適合畫站立的人物。
高足杯,有點像喝葡萄酒的高腳杯。唐代出現的,當時還有用金銀做的高足杯,估計是西域傳進來的。這種杯適合騎馬時握在手中飲酒,又叫馬上杯。王昌齡的「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大概就是用馬上杯喝酒後寫下的。宋以後高足杯多用於祭祀或者供佛,又叫凈水杯。
斗方杯,像過去量米用的斗,方形的,故名斗方。過去沒有石膏模具,這種杯又不能拉坯成型,要用泥片拼接粘合起來,製作難度很大,燒制過程中的變形率也很高,珍貴。還有一種方形的紫砂壺也叫斗方,不過是倒過來的。
壓手杯,明代皇室專用杯形,史書多有記載,永樂青花壓手杯與雞缸杯齊名,非常名貴。這種杯撇口弧腹,拿的時候口沿正好壓在手指上,故名「壓手」。另一個說法是,此杯下部胎厚,比一般杯重,所以叫「壓手」。沒有撇口的叫成化杯,口是直的,雞缸杯就是這個杯形的矮款。
知道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嗎?那時突然冒出來好多新物種。如果把瓷器比做生物,現在正好是寒武紀。我每次去坯房,都能看到許多不認識的新器形(大部分很醜),連坯老闆都不知道名字。事實上,許多新器形,人們還沒來得及起名字,就已經被淘汰了。
那麼如果你遇到只杯,不在剛才說的幾種之中怎麼辦?沒關係,我們可以給它當場起名。但名字可不能亂起,得按規矩來,描述杯子口沿、腰腹、底足的形狀。專業的做坯師傅,聽了你說的名字以後,就能做出形狀差不多的杯子來。
先說口沿,垂直沒有變化的叫直口,比如直口杯。向外敞開的叫敞口,又叫侈口,比如斗笠杯。口沿外向外翻,呈喇叭型曲線的,是撇口,比如壓手杯。向內收的是斂口,不多見。
花口又分葵口、菱口和海棠口。葵口是秋葵花瓣的形狀,菱口是在每個葵口花瓣中間加一個尖。海棠口是橢圓形的,四瓣,少見。
腰腹就是杯身部位,腰和腹的意思一樣的,折腰又可以叫折腹。直的叫直腹和斜直腹。向外凸的叫鼓腹,中間內收的叫弧腹,下部內收的叫曲腹,有明顯轉折的叫折腹,有凹槽的叫瓜棱腹。
再說底足。最常見的是圈足。看圈足可以分辨手工拉坯和模具坯,手工的足高一些,一般是斜的,模具的矮且直。
玉璧底圈足很厚,看上去像一塊玉璧,多見於龍泉窯。還有一種假圈足,側面看上去有圈足,其實裡面是平的,少見。底部沒有足,完全是平的,叫平底,多見於仿汝器,有支釘痕。底部向內凹的叫卧足。
知道了各種部位的名稱,就可以給茶杯起名了。叫出口腹足的名稱,注意要從上向下說,比如這個杯,就叫斂口鼓腹卧足杯。也可以簡化名稱,只叫一兩個特徵,比如叫卧足杯或者斂口卧足杯。杯子是圈足的話,一般不用特彆強調,因為大部分杯子是圈足。下面是作業,請正確地稱呼這些茶杯。
————————————————————————————————————有泉堂公眾號 youquantang 微信 quanceramics
抄我文章者,雖遠必豬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