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再「適量」也是酒

好像不用怎麼說,我們當然都知道酒是不怎麼好的東西:損害胃腸道(胃出血是極致),損傷肝臟(酒精肝、脂肪肝……),引發心血管疾病,促進胰島素抵抗從而引發糖尿病,更不用說它還會讓人頭暈……還有頭痛。

但好像,我們又不是那麼確定:也許,只要不「過量」,酒就是無害的甚至還可能是健康的東西;據說,「適量」飲酒會促進血液循環,對心血管有好處,還會降低患糖尿病的風險;還據說,有些酒(比如葡萄酒、黃酒)有強大的抗氧化功效,還能改善皮膚、延緩衰老之類……(「當然是好東西——來!感情深……」)

不管其他成分怎樣,不管濃度怎樣,乙醇都是讓酒成為酒的東西,也就是酒的精華——酒精。酒精也是燃料,每克能提供7大卡的熱量,略低於同等重量的脂肪,大大高於碳水化合物。但是酒精一直沒有被奉為「宏量營養素」——因為我們的身體並不需要它,反而急著要處理掉(當然更不會儲存它)。

酒精是一種溶劑,能夠有效地溶解脂類,比如細胞膜上的磷脂和膽固醇……從而能迅速進入細胞,破壞其結構,以至於殺死細胞(於是也能用來殺菌)——想起來胃出血和胃潰瘍了?

消化道內

酒精是真正的不速之客——不需消化,能迅速穿過胃腸壁進入血液循環(尤其在空腹的情況下)。雖然胃能分泌一些乙醇脫氫酶,氧化掉一部分酒精成為乙醛,但仍然趕不上酒精的雷厲風行——它們早已通過血液循環到達腸道和肝臟了。

在腸道內,這種強力的溶劑首先會破壞腸道細胞的細胞膜——僅僅一次飲酒,就足夠導致小腸絨毛頂端的上皮細胞死亡(造成腸道高滲透性),產生絨毛潰瘍甚至出血性糜爛。另外,酒精還會解開腸道上皮細胞之間的緊密連接黏合連接,同時打開這兩種連接會使得某些極大的有毒分子能進入身體(又是腸道高滲透性……),比如細菌內毒素和肽聚糖(它們都是細菌細胞壁上的成分,在細菌死亡後釋放到腸道內),從而強烈地刺激免疫系統,引起炎症。

酒精還會成為某些腸道細菌(比如大腸桿菌)的食物,導致它們的過度繁殖,進而引發腸道微生物群失衡——再次,腸道高滲透性……

讓我們再給這顆慢病之樹加條根吧。

身體內

風風火火的酒精到達肝臟後,在這最大的解毒器官內會遇到最大的阻力(一旦能走出肝臟,它們就能無法無天了地到處作惡了)。然而酒精也會損害肝臟:肝臟細胞本來都偏好使用脂肪酸作為能源的,但酒精來了之後,它們必須得先把酒精燃燒掉(否則還會有更持久更大的損害),而只能留著脂肪先不用;尤其是,它們燃燒脂肪的能力還會被酒精(甚至永久性地)損害;長此以往,脂肪就會在肝臟里越堆越多——這就是著名的脂肪肝了。

除了直接燃燒掉,肝臟還會分兩步處理酒精:首先用乙醇脫氫酶把酒精氧化為乙醛——這也是一種毒物,與酗酒導致的大量健康問題脫不開干係;再用乙醛脫氫酶把乙醛氧化為乙酸——一種短鏈脂肪酸,可以直接作為能源燒掉,也可以(通過乙醯輔酶A)繼續轉化成其他脂肪酸和脂肪……就這樣,過量的酒精也會被轉化為脂肪儲存起來。

在這個處理過程中,會產生很多氫離子(讓「酸」成為「酸」的東西)——過量的氫離子會給身體帶來酸化的壓力,所以身體會調用大量的煙酸(維生素B3)來應對——而後者在其他很多能量代謝機制中都不可或缺,於是我們整體的能量水平即新陳代謝率都會下降——於是更多的脂肪會得不到利用,長此以往……「啤酒肚」的說法還是相當到位的。

為了應對處理酒精時產生的大量氫離子,身體還會將它們用來生成乳酸——但乳酸的增加不僅會讓肌肉酸痛,也會增加酸化壓力,並且干擾尿酸的排放,從而會促進尿酸在關節內的堆積——痛風。

酒精還會影響肝臟處理蛋白質,尤其是合成某些非必需氨基酸的能力,從而導致內源性(與吃下多少蛋白質無關,即與飲食質量無關)的營養不良;尤其是免疫系統,在得不到某些非必需氨基酸的情況下,功能會大大受限——免疫力下降。

當然,肝臟處理酒精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超過此限度的酒精就會在全身遊盪,到處為非作歹,直到再次穿過肝臟時被處理掉(臨終前還不忘再損肝臟一回……)。

酒精對全身器官的損害中,我們感覺最明顯的就是腦了。酒精能抑制所有神經元的活性——那為什麼人們喝完酒後往往都顯得很興奮呢?因為他們腦內起抑制作用的神經元(數量大大多於起興奮作用的神經元)也多被抑制了——最終,當管理心跳和呼吸的神經元被抑制時,人就會死亡……好在往往在那之前,管理骨骼肌運動的神經元早就興奮不起來了——我們已經沒法喝酒了——除非在身體還能動時,迅速喝下足以致命的酒精,才能繞開這個問題……

大部分神經元被抑制後,人就昏昏欲睡了。於是也有人追求這種促眠的效果——只是酒精能幫人入睡,卻不能幫人安睡——它們會抑制腦分泌褪黑素的能力,使人難以進入深度睡眠狀態,長此以往還會導致認知能力下降、抑鬱、焦慮等。

「適量」

我們看到,無論是從吸收還是從代謝上,酒精都是一種比糖還要快的能源——必須迅速用完,否則禍害無窮(在這方面也勝過糖);再加上這種能源還會妨礙身體對其他能源(尤其是脂肪和蛋白質)的利用,所以久而久之,身體就會對這種不能持久(尤其是相對於脂肪來說)的能源產生依賴。於是我們會更快、更頻繁地覺得「能量不足」,從而需要趕緊補充快捷的能源——所謂「嗜酒」或「嗜甜」——這兩者經常是形影不離。

為了像真正的人類那樣,能堂堂正正地燃燒脂肪,還是盡量少喝酒吧。

如果確實只是偶爾的「適量」飲酒,好像,並不會把某些腸道細菌滋養得足夠壯大,也不會讓受損的腸道組織長期得不到修復,也不會損害肝臟利用脂肪、合成蛋白質的能力,也不會給全身的其他器官帶來什麼禍害。

但是有人是要賣酒的,為此,只是沒有禍害還不行,酒還必須得有什麼好處……於是,有人在葡萄酒里發現了一種名為「白藜蘆醇」的神奇東西,好像會有某些健康益處(保護心血管、抗氧化等),只是還遠遠未成定論(但商家們已經在迫不及待地宣揚了);而且就算真的有那些益處,葡萄酒中的白藜蘆醇含量也是低得可憐,低到要想達到有效劑量,得先喝酒喝死才行……

是的,他們還可以說,葡萄酒里還含有各種礦物質、植物營養素,甚至一點氨基酸……但那些都不能跟真正的食物相比。如果是為了攝入那點營養,葡萄酒的性價比就太低了……

而且,因為是靠真菌發酵的,又沒有經過蒸餾酒那樣的提純加工,葡萄酒(尤其是紅酒)都含有可觀的黴菌毒素——比如赭曲毒素-A(啤酒的這種問題也比較大)。所以相對來說,蒸餾酒反而會稍微健康一點——如果是真的釀造出來的話……

就算「適量」沒有問題,也沒有什麼好處。

自不量力的「酒文化」

尤其是,以「酒文化」自居的中國人,代謝酒精的能力在世界上出了名地低……

在農業文明前,我們的祖先在寒帶生活的那幾萬年里,應該很難找到含糖量高的食物——而這是自然發酵酒精的重要來源。於是很少有酒精會自然出現在他們的飲食中,他們代謝酒精的能力與其生存能力的相關性也就很小,影響酒精代謝的基因變異也就會遺傳、擴散開來(這點主要反應為,我們的肝臟分泌乙醛脫氫酶的能力不足)(欲詳細了解,請移步:東亞體質特徵的寒帶起源 - 5:酒精代謝的啟示 - 龍玉崇拜的起源與華夏北來說 - 知乎專欄)。

雖然後來我們開始南下務農了,但那不過幾千年的時間,而且有足夠的糧食來釀酒的時間應該更短,讓多數人都能喝到酒的時間就更是短了(也許就是最近幾十年?),於是我們中國人的身體完全沒有時間來適應這突然到來的巨量酒精。

與西方人相比,我們在飲酒後會遭受更多乙醇和乙醛的傷害。但是就像印第安人愛尼古丁一樣,我們愛上了乙醛的感覺……愛上了那種以它為中心的,集體迷醉、攻擊、傷害的儀式。

「適量飲酒」「小酌怡情」,在這些咒語下,酒仍然在賣著,中國人的身體仍然在損著。

「但是,只要真的『適量』,就沒有問題啊。」

也許,真的是吧。

太多東西是「沒有問題」甚至「真的沒有問題」的,但我們需要真正的營養,需要能切實地讓身體越來越好的東西。

不算「不健康」,就是不健康。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PaleoLifen


推薦閱讀:

請問,酒精里有甲烷成分么?
請問酒精對健身/減脂有哪些影響?
有哪些有趣或者霸氣的酒的名字?
爸爸發酒瘋怎麼辦?真的很無助?
喝酒會殺死腸道有益菌嗎?

TAG: | 酒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