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時間:屎味繚繞
別誤會,本人口味再重,也真是沒有膽量嘗嘗屎的味道,這並不是一份體驗報告,是屎料,哦,不,史料+科學推演下的可行性分析。
人屎古語稱為糞清,《本草綱目》記載糞清的味道是「苦」的,但未必是作者李時珍親嘗而得出的結論,因為自古都有屎入藥味「苦」的記載,如作為輔料入葯,成藥曰人中黃、當然也有直接入葯的,是為黃龍湯,但本品為古方,最新中藥名錄中的黃龍湯並非人屎製成品。
雖如此僅見於醫書之描述,那也真心說服力不夠,畢竟屎尿乃齷蹉之物,不好說其口味到底是不是氣味的一種自然而然的衍生,所以有必要好好考察一番。可別說,嘗屎這個事情,果然還真有人做過。最早記錄確鑿的嘗屎的仁兄,是那嘗過膽的勾踐,果果然重口味,沒辦法啊,寄人籬下,務必表忠心取悅吳王么?否則項上人頭很有可能不保。嘗過吳王的糞便後,勾踐如此品評:
…今者臣竊嘗大王之糞,其惡味苦且楚酸…
事見東漢趙曄所著《吳越春秋》。翻譯成大白話,就是這人屎啊,以苦味為主,兼有酸味。這個其實比較好理解,人攝取蛋白質類食物後,會藉助「消化」而分解成「胺」一類的成分,胺是苦的,同時屎中還有一些「苦味」元素,比如膽鹽、鉀離子等等;而酸味呢?腸道細菌分解碳水化合物、纖維素等食物,使之形成有機酸成分,比如醋酸、乳酸之類的,也是也許是屎呈酸味的最大源頭之一吧。
胺不僅是苦的,顯然也是臭的,何況還有蛋白質分解產物之「硫」的助攻,那臭味,足以繞樑三日了吧?好一個勾踐,真可謂古之成大事者,不計小嫌。
可有人要說,勾踐一個人這麼說,也不能證明啥吧?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口味就很是不一樣呢?比方說吧,南方人吃苦瓜,味道極好,而北方人似乎少有人見過這個東西,苦的瓜還有人吃?口味差異,會不會是勾踐嘗屎謂之「苦」的原因呢?
有可能,所以請一個北方人來描述他品屎感想吧。
當年武則天稱帝,誅殺大量能人,為補空位,提拔了一波小人,郭弘霸是為其一,郭這個人本事沒啥,吹牛皮拍馬屁堪稱一絕。宰相魏元忠得病,他一個人跑去求見,說自己能嘗屎識病,來來來,還不端大人的新鮮屎尿來有我親嘗診之?就這樣。嘗完了,他恭喜魏元忠,說:
…甘者病不瘳,今味苦,當愈…
恩,大家瞧瞧,這馬屁功夫…幸好魏元忠算是一朝名相,並沒理會郭,事後還參了這廝一本,把事給捅了出去,於是成為坊間笑談,從此郭有了一個民間綽號,曰「嘗屎御史」。
如此說來,屎看來是苦的沒假了,無論南北並無多大差異。不過咱們先等一等,這味「甘」又是怎麼一回事兒?屎還能是甜的?
這也許是醫家經驗之談,我是沒有查到哪位醫生觀察到屎甘而辨病的記敘,倒是二十四孝之「嘗糞憂心」似乎驗證了這一說法。主人公庾黔婁之父病重,聽聞古訓,不治者糞甘,於是大孝子黔婁果然嘗了下,還真是甜的,不久之後,其父病逝。我不熟醫古文,僅見此孤證,也許很難說大便味甘將不治。
有沒有可能還真的是甜的?那並非不可能。甜味的來源無非是各種類型的糖。有一種狀況稱之為乳糖不耐受的,乃是因為乳糖酶分泌不足而導致乳糖消化不能,繼而可引起高滲性腹瀉,所瀉之物必有乳糖,有一點點「奶糖味」或可期也。
原發性的乳糖不耐受不算多見,要說起繼發性糖分吸收不良那可能還更多為臨床所見了,後者確實算是和若干疾病有關,比如各種原因導致的重度結腸炎、感染性腹瀉等等。這樣說來,一旦出現屎甘的情況,還真有可能是病重的一種表現了吧?是為充分條件耳。
同樣情況,還存在一種稱為乳糜瀉的狀況,這次不是糖分了,而是脂肪不被消化吸收所致的一種病症。要知道,脂肪是有那麼一點點「香甜」味道的,所以似乎也能反映人體處理病理狀態之中。
要說吧,屎也不見得只有苦、酸、甘這幾種口味,想來其他味道也不是沒有可能。看下屎的化學構成就可以大體明白了,屎大約等於電解質+水分+消化道分泌物+食物殘渣。
電解質主要是納、鉀、氯等離子,甚至還有一些金屬離子,你們想想,是不是和海水/粗鹽差不多的構成?之前我們說過鉀是「苦」味的,而「鈉」就負責鹹味了吧!我們說屎有鹹味,這個可能差不了的。消化道分泌液本質上也是由各種電解質成分構成的,大體味道也偏咸偏苦。金屬離子比較特殊,因為所佔比估計非常非常小,可能會起到某種調味作用,對咸和苦進行調節,比例適合,可能會出現「澀」味,這種味道很難描述,也許需要用心體會。
食物殘渣就比較特殊了,基本可以認定是原味呈現。
比如說粗纖維食物,玉米、金針菇、蘆蒿等都算,難以消化,原形排除也不是沒有可能,那個味道呢,想來應該是原味;而辣椒,恩,比較特殊,某些同學知道吃了這玩意兒有很大幾率會爆菊的,那是一種辣味,原因是辣椒素難以被消化道分解,所以一定會原味呈現。所以「辣」味可期。
多說一句,辣椒素不僅無法被分解,還能刺激正常腸粘膜,使其分泌更多含電解質的粘液、嚴重的或可導致腹瀉(吸收不良),那麼這個味兒,是正常「苦澀酸辣咸」的加強版了吧?
Anyway,實踐出真知,說不定真的有勇士敢於一嘗屎味,那就麻煩帶來你們的第一手體驗報告吧!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