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蘊與十二因緣之詳解篇
五蘊的構成了一個人,一個人由身心兩部分組成,而身體也可以稱為色蘊,心則分為四個部分,識蘊、想蘊、受蘊、行蘊。那在日常生活,心是怎樣運作的呢?
識蘊的六根與六塵接觸,接觸之後想蘊就會分辨,這是我喜歡的,我厭惡的,當想蘊分辨完成後,受蘊就會開始工作,就會升起喜歡或厭惡的感受,緊接著行蘊就會呈現,我們會升起一個念頭,而身口意的行為,就是衡量我們念頭強弱的標尺。
舉個例子:我們看到一個人在街上隨地吐痰,我們的眼睛和外界有了接觸,緊接著我們心中升起了一個評判,這個人真討厭,然後厭惡的情緒就在心中升起,如果我們的厭噁心可以忍受,我們或許壓抑,若這個厭惡很強烈,我們可能會開口指責他,教育他,跟他講道理,若是厭惡的情緒非常之強烈,我們可能會動手毆打他。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時間裡,我們的心態不是這樣運作的。
我們接觸到一件事物,馬上心中就會升起厭惡,憤怒的情緒,或者喜歡,無法自拔的情緒,緊接著,我們就會開始產生執著,執取,一定要得到,得到後,我們會獲得短暫的滿足,但是同時,我們執取的慾念會被增強。當得不到滿足時,我們厭惡、憤怒的情緒也會如滾雪球一樣,不斷增加。而這些情緒就是我們輪迴的因。
十二因緣是這樣講解的:
無明產生習性反應
習性反應產生識蘊
識蘊產生身心
身心產生六根
六根產生接觸
接觸產生感受
感受產生貪愛
貪愛產生執著、執取
執取產生業力
有業就會再出生
出生就會有痛苦、有無明。
在十二因緣中,接觸產生了感受,而五蘊中,接觸產生評判。
十二因緣中的感受是指:我們過去所積累的感受,也就是我們內心庫存的經驗。要知道每當我們起心動念之後,這些念頭並不是消失了,而是繼續庫存在我們的心中,每當類似的情景出現時,念頭就會隨之浮現。而十二因緣中,接觸產生了感受,這個感受就是我們過去庫存的感受,或厭惡,或恐懼,或貪戀,或喜愛,在心理學裡叫做心理創傷。
那這些庫存感受是如何來的呢?
就是五蘊的運作,在我們第一次接觸某件事物時,我們的心就給這種事物下了一個評判,好的或壞的,一個評判,從而我們的心中,升起了愉悅或厭惡的情緒庫存。有了這些情緒庫存,我們就開始了輪迴之路。
所以無始劫以前,人輪迴的因,就在於一念不覺!
就是當我們接觸到一個新鮮事物,我們並不了解它,但是我們下了一個不好的判斷,然後心中升起了厭惡的情緒。當心中充滿厭惡憤怒的情緒時,我們就會看什麼都不如意,就會覺得事事不順心,當我們對其他的事物也產生厭噁心的時候,我們就造作了更多的業習,庫存了更多的標準,這也就是業習越來越深重的根源。
而一念不覺就是無始輪迴之因,而要斷輪迴,則要從覺開始。
覺什麼?
覺知,覺身、覺受、覺心、覺法。
就是四念處!
用紙筆寫日記和用電子設備寫日記對個人「知覺」自身狀態是否有影響?
止觀和四念處的區別? -
戒、定、慧的真正涵義是什麼?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