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你的社群還會存在嗎?
無論是否承認,社群是繼O2O之後在2015年大紅大熱的互聯網用語,而且有越發滾燙的趨勢。
2016,社群營銷是趨勢?何去何從?幾點想法,供大家參考。
【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考慮社群營銷】
從地域上來看,互聯網行業發達的城市,品牌對社群的理解都有基礎的,我接觸的不少互聯網行業從業者,對社群的概念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而相對於北上廣,其他二線城市例如南京,蘇州等,則需要1到2分鐘的解釋,無形中增加了不少溝通成本。
當然,無論地域,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考慮建立自己的品牌社群,說得更通俗一點,是盤活自己的粉絲,從「路人甲」「不明真相的群主」到「鐵粉」「真愛粉」,改變自說自話,"自嗨"的窘境。
一個表象是,在人才需求上,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開始出現各類有關社群職位的招聘,例如
與此同時,這裡面有很多的盲從,認為拉幾個500人的微信群,把能框進來的粉絲都框進來,發發紅包,就能解決一切營銷痛點的不在少數。
盲從之前,也請看看這些社群的運營機制,對你有沒有啟發:
- 以小紅書 繁星優選為代表的社區買手KOL形成的社群電商
- 以YY,鬥魚,AB站各類網紅社區為代表的社群
- 以95後年輕人為主,QQ興趣部落為載體的社群
【社群越來越需要新的連接形式來激活粘性】
越來越多僅僅以線上微信群為載體,以線上分享為主要活動形式的社群,將會慢慢沉寂,無論當初建群時多麼的豪言壯志,動輒"每周乾貨分享"云云。如若不信,盤點一下你手上那些聽完線上分享,然後半年沒人吭氣的群。
對於社群運營者來說,辛辛苦苦從頭到尾組織一場分享,形成的各種分享微信群,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如何盤活,將是一個大的挑戰。
看到的一些好的做法供大家參考:
- 智力眾籌,例如發動大家為某餐飲企業的經營腦力激蕩,出謀劃策
- 線上線下,線下見面產生的信用背書無可取代,社群,趕緊O2O一把
- 粉絲分級,學觀世音菩薩施大愛於人間?No zuo No die.先呵護好你的真愛粉吧。
(以下省去5000字,歡迎投稿。。)
【小而美的社群大有可為】
類似羅輯思維或者吳曉波讀書會,動輒幾十萬龐大受眾的社群,如果沒有像羅胖吳曉波之類的超級領袖,將會越來越難以建立。取而代之的,將有更多小而美,細分垂直領域的社群萌芽出現,這是一片廣闊天地,大有可為。
小圈子亞文化傳播,部落化生存,這是有原始情結的。一個很明顯的現象就是,500人的群活躍度會越來越低,而20人的小的社群活躍度會明顯高於大的社群。
反映到自媒體上,追求大而全的粉絲群體對於一個細分領域的社群,完全沒有意義,舉個栗子,「上海彈弓愛好者」,受眾群體小,轉化率一定會非常高。
(插句題外話,我也不認為羅輯思維是個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型"社群,線上線下的活動除了各地羅友聚會,鮮見其他形式的互相連接。在這點上,羅輯思維某種程度上還是個具有強媒體屬性的公眾號。)
【社群迸發出的商業機會】
內容生產越來越難,受眾的口味越來越刁鑽,隨著閱讀率的直線下滑,以微信公眾號為代表的自媒體,已經過了靠廣告躺著就可以賺錢的紅利期。自媒體也開始思考如何在粉絲之間進行連接,打造粉絲社群的粘性。當然,從強媒體屬性的自媒體到強連接屬性的社群,說遠也不遠,說近也不近,關鍵是看你如何讓大夥互相發生關係。
開始出現各類為社群服務的機構或者產品,例如:為社群活動組織服務的GroupPlus,活動行等,開始為其他各類社群進行孵化的社群,例如宗寧的大熊會等。
2016,社群,你怎麼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