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與善 34] 當吶喊無聲 - 韓《熔爐、回家的路》簡記
02-02
當吶喊無聲,當訴說無門,當自由無望,當希望無痕。當個體遭遇強權(學校、政府、公檢法),以及集體的沉默與隔離,此時如何發聲?劇情雖然沒有一黑到底,但已足夠令人痛心。
民主、法治、信息自由、公民互助,缺一不可,但各有區別。
- 影片中的使館官員雖然搪塞瀆職,但家屬至少可以見到人、質問挂號信回執單,事後也大約受到了降職處罰,如無民主,請你想像......
- 無論在霧津小鎮,還是加勒比島,最終至少都執行了還算程序正義的審判,如無法治,如何可能?
- 但兩個故事的轉折點都源自於新聞自由、信息流通,如無首爾電台的採訪,如無紀錄片導演的拍攝,估計故事中人物原型要麼繼續生不如死,要麼早已與世長辭。需牢記,信息即權力。
- 因為信息自由,信號得以發出;因為公民互助,信號才能放大。熔爐電影中依賴人權組織,真實事件依賴讀到遺書的民眾;回家之路電影和真實事件靠的是互聯網。其中最要緊是忠於良知的同理心:這不僅是理想主義的願望,也是現實層面的需求。如果身邊遇到看似偏執的人,請不要忽略他,聽聽他的故事。今日不管他人瓦上霜,明日就可能自家門有雪,這是公民社會對公民的要求。同時,它與信息自由也互為因果:如果媒體人也無同理心或者被管制,那結局定是另一番模樣;如果網民沒有充分信息,偏離理性的討論與民粹又有何區別。
誠如汪丁丁所說,自由乃整體之事!
封面圖片:回家的路 海報
http://movie.douban.com/photos/photo/2232351456/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刑法修正案(九)」?
※「審判的意義不是殺個人就完了」
※「法不責眾」違反法治精神嗎?
※法治與人治究竟有何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