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精神飛翔——什麼是生命質量?

原始飲食能提升生命質量。

是的:免疫力強,極少得病,偶爾感冒了也不難受(甚至一天就完全好了),再不上火,從不用護膚品(包括香皂)皮膚卻越來越好,再不偏頭痛,睡眠很好……

是的是的,但當我說「生命質量」時,我意不在所有這些,而是在專指一種狀態。因為很少見別人系統描述過,所以我自己給它起了個名字——「精神飛翔」(有次下班後興奮地跟同事說「我今天的精神一直在飛」……)。

自從兩年前開始原始飲食之後,我就經常(一周兩三次的樣子)處在這種狀態下;而在之前「正常飲食」的記憶中,我從來沒有體驗過這種狀態(也許,除了小時候……)。這也就是原始飲食對於我來說最大的意義,也是最大的動力和信心來源。

處在「精神飛翔」狀態下時:

思維活力。無須費神去思考,思維會自然地出現,並會迅速成長起來,而且不止一兩個。每當看到一個東西,由此迸發的多重思維會立即讓你覺得好像看懂它了,覺得它非常有意義。許多思緒同時存在、發展,但並不覺得混亂,而是覺得充實,感覺「我」很高,飄飄然地俯視一切,或者是「沒有我了」的那種超脫感。

關注力。無須費神去關注什麼,自然地就能關注到很多東西,彷彿那些東西都在主動地靠近你,向你訴說。各種東西的各種細節,就像那些東西的整體一樣清晰明確。眼前的世界一下變得離你很近,很豐富,也比平時多彩絢爛。非常接近閉著眼睛坐了十分鐘,突然睜開眼睛時的感覺。重點是,我能夠連續好幾個小時地處在那種「突然睜開眼睛」時的狀態。

行動欲。總想做些什麼事情,且很多時候都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想起很多想做的事情,且真的會立即開始做其中一些(這時往往會伴隨著一些標誌著興奮的動作,比如立即從座位上蹦起來,突然在路上衝刺起來等等)。

求知慾。想要了解很多很多知識,尤其是「硬知識」。雄心勃勃,感覺自己只要有興趣,就能夠從零開始,學會任何一門知識,而且自己總是會對很多東西產生強烈的興趣。想學物理學(在這種狀態下終於想明白了相對論)、動物行為學、神經科學、表現遺傳學、各種數學社會學哲學。正是在這種慾望下,我敢於用自學的德語直接讀原著,敢於以零基礎攻讀任何一本上千頁、數公斤重的專著,比如生物學、神經科學……在這種狀態下,學得新知識本身就會帶來巨大的愉悅(也許每當產生大量新的神經連接時,都會伴隨著多巴胺的奔涌?),相比之下,讀小說看電影就無聊多了(不過在這種狀態下看電影,能發現、聯想到很多很多東西,有時也會頗有收穫……)。

理解力。由於思維的活力很高,在讀書時,對語句的理解如飛流直下般順暢。有時甚至會有一種感覺:在閱讀某一句話的前一瞬間,就已經理解了這句話!就好像是我自己自發地說出了那些話一樣(推測:應該是自己在將要讀到某句話時,眼光已經掃到了其中的一些詞語,而過度活躍的思維憑藉之前的理解,自作主張地把這些詞語的意思迅速組織完整了,因此造成了這種「未讀先知」的現象)。粗略估計,閱讀速度能達到平時的兩倍;而且會在同時想到比平時閱讀時多得多的東西,對每一條知識和信息都能做出多得多的聯想,從而能讓它們在大腦中充滿活力地紮根、生長。

積極、樂觀。心底涌動著無由的、綿延不斷的狂喜。感覺極其輕盈,一個人在電梯里經常會原地轉圈;在大庭廣眾下時,則總是要不斷克制著自己做出轉圈、跳起來之類的突然動作。在外面看到多數人和動物時都會非常地開心一下。偶爾無事可做的短暫時間裡,比如在路上等紅燈時,光是看著路邊灌木叢中葉子的明暗交錯,就有一種強烈的滿足感、幸福感。

自信。覺得自己可以應付一切問題——雖然心裡明明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但仍然排解不掉這種曼妙的強大感、無敵感。

充實感。感覺時間過得很慢,極端的一次,覺得做了好多好多事情,想著應該過了半個上午了,回頭一看時間,發現只過了不到半個小時。感覺自己能用的時間忽然增加了許多倍,以至於可以做任何事情。

大局觀。發生事情時,思維總會非常自然地、瞬間跳出當下的情境,從一生、人類文明、世界等等的宏觀角度來想眼前的問題。比如有次切菜砍到手指,我的思維中瞬間、同時出現了至少四條思維:從概率論上看,這件事情必然會發生;以前受的傷,後來都無所謂了,幾年後的我當然就完全不在乎這件事了;即使會留下傷疤也沒什麼,我還認為有些人的傷疤很好看;好久沒有流血了,流些血對骨髓好,還可以防止血液中的鐵元素累積過多。。。這些思維是同時出現且獨立發展的,在它們的聲音下,眼前的傷瞬間就變得無所謂了。注意這和「自我安慰」不同,在這兒,都來不及安慰自己,就已經無須安慰了。

陽光感。感覺心中無限光明,充滿陽光。我後來發現,「充滿陽光」並不止是一種比喻。人在早上見到陽光(也許,尤其是其中的藍色光)時,思維和情緒往往都會得到大大的提振(所謂「煥發」),於是這種相關的精神狀態,就會在潛意識裡和「陽光」關聯起來。當我真的處在精神飛翔狀態時,就會直接聯想起「陽光的感覺」(即使在陰雨天)。

自在感。就像在長途汽車裡局促地坐了一上午,突然走下車,面對一片陽光草原時的感覺;或者像,一直背著一個沉重的包袱走路,突然扔下包袱時,那種要飛起來的感覺。重點是,上述兩種情況下,那種自在感很快會消失,但在精神飛翔的狀態下,這種程度的自在感會持續數個小時。想像一下!

確定感。覺得身邊的每一個物體都如此實在,如此真實,而不再有那種夢遊式的飄渺感、不踏實感;不會再有「剛才是否鎖了門」的懷疑,不會再困惑於「人生的意義」。而且我逐漸發現,判斷自己目前是否真的處在「精神飛翔」狀態的最可靠標準,就是看自己是否真的確定,只要有一丁點懷疑,就絕對不是。

活著的感覺。每當處在這種狀態時,我都驚異於:原來活著是這樣的!活著應該就是這樣的——這才是活著!

(以上這些文字,都是我在精神飛翔的狀態下陸續寫出來的。)

有同學說,我描述的「精神飛翔」,很接近人小時候的狀態。想了下,確實。

精神狀態,是一種身體狀態

人們總是喜歡把精神狀態純粹歸結於精神原因,認為只要有精神上的努力,就可以達到任何一種精神狀態;之所以沒有某種「境界」,純粹就是因為精神上的努力不夠。簡單,如此簡單而已。

精神確實表現出一定的「獨立」「自主」,但這只是表面的幻覺,這種幻覺的背後,有我們對精神的無知,更有我們對身體的一無所知。其實:精神狀態,就是一種身體狀態。

我們的腦結構中,有些部分在進化史上出現得比較早,它們掌管最基本的生存行為,比如消化、呼吸、循環、食慾控制、體溫調節……還有恐懼、焦慮等各種情緒……它們也被有些人分別稱為「蜥蜴腦」和「哺乳腦」,或「舊腦」——更偏向於「身體」的腦;另外一些部分則在進化史上出現得較晚,主要涉及語言、空間推理、概念形成、思維、計劃等等高級的精神活動,也被有些人稱為「皮質腦」或「新腦」——更偏向於「精神」的腦。(但是這種分類,尤其是「蜥蜴腦」「哺乳腦」和「皮質腦」的說法並不真正科學,所謂「皮質腦」或「新腦」,在低等脊椎動物的腦中也存在,只不過分量較小——動物越高等,皮質腦的比例越大。)

當身體處在壓力下(睡眠不足、處理毒素、體溫下降、皮質醇水平居高不下、慢性炎症……),就會轉入「生存模式」:負責掌管身體的「舊腦」主力執政,而「新腦」的活動受到抑制——此時就處在「人智未啟」的狀態。你還可以有各種「享受」,但那主要是遠古的、動物級別的,而非智人級別的——你享受的是「獸命」,而非「人命」。

在這個沒有生存之憂的時代里,我們卻就這樣一直處在「生存模式」下,新腦無法全面活躍,精神無法飛翔。我們有了各種人造的美食,人造的享受,我們樂不思蜀,就這樣用「舊腦」過完人的一生。這樣的我們,還總是貪婪地談論著各種「長壽」,卻不會反省,我們這可憐的「獸命」,如何配得上「壽命」。

縱使能延長,也只是多一些茫然、悵然,多幾日的喘息,多幾日的夢遊。可憐蟲卻總想著再長長一些,成為更長的可憐蟲……

蟲子做久了,如何去理解人的精神境界?大概也只能用些「胡扯」「瘋子」「玄乎」「偽科學」「神棍」之類的詞語了。

而所謂精神飛翔,其實就是新腦全面活躍的狀態。此時整個身體運轉順暢,處在「飛翔模式」而非「生存模式」;「舊腦」只是安分地做著底層的工作,不干涉「新腦」的全面運作;並且各種神經遞質(γ-氨基丁酸、腦啡肽、多巴胺、血清素……)的供給都十分充足,腦內的其他物質、能量供給也都處在最大效率。所以,精神飛翔其實應該是我們智人的默認狀態,是我們最自然、正常的身體狀態、精神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我們才真正作為「智人」而活著,才能充分地享受「人命」——「為人之樂」。

為人之樂,也許是我們最接近極樂的狀態;它本該平常,卻(在今天顯得)如此神道。

影響「飛翔模式」的因素

經過兩年來的假設、試驗、探索、總結,我大概總結了一下,能促成「精神飛翔」的幾大因素:

營養充足:尤其是現代人最容易缺的,比如DHA、完全蛋白質、鎂……沒有它們,腦內的功能不可能暢快地開展。在原始飲食下,能自然地保證這一點。

腦線粒體活力:線粒體給細胞供能,腦細胞里的線粒體活力,也最直接地影響腦的活力。而要提升腦線粒體活力,最主要的方面(之前說過)在於生酮。還有,適當的斷食會讓身體進入「自體吞噬」,淘汰掉運作不良的細胞器和細胞,這也會提升腦線粒體乃至整個腦組織的活力。

身體沒有壓力:比如不要缺水;不讓體溫過度下降;沒有毒素需要處理(不要吃來源不明的堅果、咖啡、巧克力,其中的黴菌毒素會讓身體進入排毒的生存模式);不要吃各種會導致慢性炎症的食物(穀物、豆類);不要缺覺(日落而息,提高睡眠質量——這是最複雜的地方)。

長時間REM睡眠:人不可能一覺完全睡透,「自然醒」之後,你還是沒有真正醒來——無論你自認為有多麼清醒。對人來說,夜裡睡「一整覺」本來就不自然——這更多地是在電燈發明之後出現的概念。原始部落里的人,更多地在夜裡會睡兩段——中間醒來一次,做些事情,再睡回籠覺。而回籠覺中,會有更多的REM期,即會做大量的夢——這時頭腦在大張旗鼓地清理信息,並恢復腦內的鈉鉀平衡:這些對於頭腦的真正徹底清醒都至關重要。正因為如此,午覺也是必不可少的。

激活大腦:在醒來後,大腦也會在一系列的刺激中越來越清醒。比如積極調動五感(冷水洗臉、見到藍光、聽到音樂、觸摸到東西),身體運動(刺激平衡感和本體感)(其時人的感覺有19種之多……每一種應該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激活大腦),見到朝陽(降低褪黑素水平)。

其中,與睡眠有關的方面是最難把握的。即使到了現在,我也只在少數時候,才能在早上一醒來就能進入飛翔狀態;多數時候,都只是在午覺之後才行(然後一直延續到晚飯後)。睡眠的問題的確非常複雜,但我相信已經快找齊所有的拼圖了——到那時再專門論述。

有朋友說「好苛刻啊」,是的。但其實所有這些,都是要我們完全回歸到真正自然、健康的生活狀態;其「苛刻」在於,我們偏離自然、健康太遠了、太久了,以至於「回歸」變得如此艱難,「正常」也才變得如此珍貴。

而一旦回歸,那乍看起來「神神道道」的精神狀態,就會變得平平常常(久違的平常)。

這就是人生命的「本來境界」,只是我們不知覺間,迷失得太遠了。

太遠了。

正是在這種狀態下,我在路上見到眾人時,才意識到他們果然「從沒有真的醒來」;

也是在這種狀態下,我看到人們大啖各種美食時,臉上的那些陶醉,才意識到那果然只是「可憐的滿足感」;

還是在這種狀態下,我想到那些紙醉金迷的生活情景,才意識到那其中果然是一群無能享樂的、茫然嘆息的可悲靈魂。

活而為人,真正享受人生吧。

醒來吧。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PaleoLifen


推薦閱讀:

科學前沿:性,還是睡?這是個問題
沒有鬧鐘和老媽叫起床,動物能睡很久吧

TAG:精神 | 睡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