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習慣更高的「信息密度」嗎?(上)

有兩部電影。

看第一部時,你不由自主地掏出手機,趁著某個長達5秒的風景畫面,或戲中人物都靜默的時刻,你低頭刷微博。然後人物又對話了,你抬頭掃一眼人物還在剛才那個小屋裡場景沒變化,故事似乎也沒什麼重大進展,於是你低頭,聽他們對話就好,同時你打開微信再迅速刷一下朋友圈。

另外一部,你從一開頭就被吸進去,幾乎忘了掏出手機,於是你盯著屏幕,欣賞那些巧妙的構圖,思索著其中傳達的玄機,觀察人物表情一絲一毫的細微變化,玩味他們之間的對話,甚至他們要說什麼你腦中已經提前蹦出。你的心臟隨著配樂的節奏悸動,情緒隨著主角的境遇起伏。

我覺得,針對你這位觀眾而言,後者更像一部精彩的電影。

相比父輩那一代,現代的年輕人,更喜歡和更習慣於高信息密度嗎?這要看怎麼定義「信息密度」了。

如果把「信息密度」高,理解為某段時間內並行處理信息的條數更多,比如[一邊看視頻一邊看彈幕一邊還刷個朋友圈再順便瞄兩眼淘寶],那似乎現代年輕人的確更接受高信息密度。但是如果把「信息密度」高,理解為單位時間內所吞吐的信息量,那麼,[一邊看視頻一邊看彈幕一邊還刷個朋友圈再順便瞄兩眼淘寶]的信息密度,可就未必比[讀一本幾乎每句話都需要mark和反覆咀嚼才能看懂的教材]的信息密度更大,而且極有可能後者信息密度大於前者。

也就是說,如果把「信息密度」理解為單位時間內所吞吐的信息量,開頭說的兩部電影,你看第一部時的信息密度,未必就比看第二部時大。

在長達幾百萬年的進化歷程中,人類大腦對信息的處理能力肯定發生了巨大的飛躍。

但你要說30年這種量級的時間跨度,人類大腦對信息的處理能力產生了奪么巨大的飛躍,似乎不太靠譜。

在某個40分鐘時間裡,無論你像一個典型的現代年輕人一樣並行處理N條信息——[一邊看視頻一邊看彈幕一邊還刷個朋友圈再順便瞄兩眼淘寶],還是像30年前一個典型的專註的學生一樣就干一件事——[讀一本幾乎每句話都需要mark和反覆咀嚼才能看懂的教材],反正大腦對信息的吞吐處理能力並沒有發生太大變化,那麼更可能的情況是:前者在同時處理很多但簡單的信息,後者只處理一件但複雜的信息。再大白話一點,前者同時做很多件弱智的事,後者只做一件費腦的事。

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對於現代人而言的確是件難辦的事。每時每刻如果不攝取足夠多的碎片化信息感覺就會餓死。總之,對於現代人而言,感覺單位時間內需要更多信息這件事,已成定局。

但其實這屬於自我欺騙——你需要的不是更多信息,而是更多[條]信息。[讀一本幾乎每句話都需要mark和反覆咀嚼才能看懂的教材]可以獲取足夠多信息,但你的注意力下降到你無法完成這件需要專註至少20分鐘,並且還費腦的事。畢竟,人類大腦進化並沒這麼快沒這麼顯著,但你又想吃飽,那麼只能從數量上做文章——使勁增加並行處理的信息的條數,且必須都是不費腦的信息。

然而,我也不知道走路怎麼就單調到無聊了……又得看路看車看電動車看自行車,又可以觀察行人欣賞新開的店面,又能聞聞花香,還能感受下陽光灑下來的暖意,再怎麼著思考一下好玩的事也行,頂多戴上耳機聽聽音樂配合一下就好。但顯然,越來越人已經習慣於多線程並行,走路對他們而言就是兩條腿在交替邁進,然後身體從A點位移到B點,而已。於是總得找點別的什麼來並行,比如,一邊走路一邊低頭看視頻,一邊過十字路口一邊對著手機屏咯咯笑成一坨。

現代人習慣更高的「信息密度」嗎?(下)

推薦閱讀:

慾望、注意力、規則—--元認知之旅
碎片化時代,注意力經濟滋養民眾精神世界
杜佳楣:孩子注意力為什麼會不集中?
注意力渙散怎麼辦?神經反饋來幫忙!
如何集中注意力?

TAG:注意力 | 社交网络 | 信息 | 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