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前你是否已幻想盈利?

賺錢的人方法各有不同,虧錢的人卻都有幾個共通點:

  1. 高估消息的作用

  2. 低估炒股的付出

  3. 缺乏盈利的管理

開門見山的擺上三條總結,年輕一些的股民可能並不會有很深的認同感,股海沉浮多年的散戶應該會有體會。在聖誕節過去以後的第一個周末,我們來細細分析一下「散戶」們常犯的錯誤,讓各位不要重蹈覆轍。

高估信息的作用

一個市場有消息在暗流涌動是很正常的現象,不用說各國股市,連菜市場都有價格消息在口口相傳。但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背景下,沒有人會對消息的來源做任何的評估,大多數人直接選擇相信,哪怕這個消息是地鐵上一個大媽對一個大媽的閑談中傳來的。

真正成立的小道消息,時間窗口不會大,傳播範圍不會廣,帶有很高的稀缺性。傳到地鐵大媽嘴裡的消息,可能已經是去年的了。

對市場事件的理解,如大部分對未來宏觀經濟環境,對市場,GDP,銀行匯率,地產市場的「預測」和「解讀」對[散戶炒股]沒有什麼幫助。中國經濟過去十年,二十年的進步有目共睹,不需要很詳細的經濟數據就可以自證,但我們的滬深股指大盤」還不能成熟地反映這樣的進步」。注意我的措辭,不是說大盤和經濟進步沒有關係,而是他們的關聯性極低。

原因簡單來說就是:A股市場還不完善

大量新型的互聯網企業還沒有被納入大盤體系,或沒有在A股上市;交易結構和方式老化,漲跌停限制,IPO審核制度,T+1交易制度,這些因素都使得A股市場獨立於我們的經濟環境。

因此,很多「散戶」如果在「獲得更多更快的信息」這方面努力,那就是努力錯了方向,大量經濟學家得出的數字和結論,無論準確與否,都無法指導你在A股上的下一個動作。但,這是一個中國金融市場目前階段的特色,擁有獨立宏觀分析能力的個人投資者,更容易在歐美等完善的國際市場上有所斬獲。

低估炒股的付出?

很多人在一開始就把炒股認定為是一個自己肯定會去做的事情,見到炒股一兩年,賺了點錢的人就會問:「教我炒股吧。」但其實,很多人對這件事的難度和需要補充的知識沒有基本的概念,無論是投機還是投資,本質上和運動一樣,需要天賦,技巧,訓練和時運。

沒有人會相信他能讀完一本喬丹的自傳就可以打NBA;也沒有人會在讀完一本《如何打高爾夫》就速成高爾夫;很多國家級運動員和田亮,劉翔一起訓練,但並沒有成為世界級冠軍;

但很多人沒有經過系統的訓練,卻認為他們可以在短時間內成為中國的索羅斯或者巴菲特,他們只是看過一本《滾雪球》和一本《日本蠟燭圖》。要成為一名投資二級市場的老手,起碼需要五到十年的鑽營,而這段時間的機會成本很多人並沒有仔細考慮過。特別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總以為這是一條致富捷徑,其實把大量時間用於鑽研K線,是在浪費自己完善技能短板的時間。

缺乏盈利的管理

炒股下單前你是否已經幻想盈利?這裡說的其實就是盈利預期的管理問題。很多人的盈利目標一上來就是年收益50%,100%,他們的理由經常是隔壁老王就賺了60%,現在牛市,我也應該能賺這麼多才對。 其實每個人的投資時機,風險偏好都不同,這樣的類比是沒用參考價值的。

盈利預期管理,從最簡單的開始,就是巴菲特重複過多次的投資名言,「拒絕虧損」。

你的盈利預期大於等於零是你的底線,任何挑戰這個底線的想法都要被扼殺掉。很多人等到割肉的時候才感覺到疼。

當你對你的盈利目標有了一個理性的認識,你就不會動不動ALL IN,把寶都壓在一隻股票上了;沒有誇張失實的盈利目標在前面,你也不會做出不理智的投資決策;一旦有了理性的盈利目標,你甚至也會開始嘗試分散投資,研究構建自己的選股池;你也會發現長期投資帶來的優勢其實是比短期投資高很多的,當你開始獲得穩定的固定收益,複利的力量會讓你發現你其實賺的不比「暴發戶們」少。

一切的錯誤來自於,高估了自己的理財能力,低估了股市的風險。對大多數人而言,研習K線圖永遠不是你該做的事情,用寶貴的時間補充自己的理財常識,合理的分配資金。

Dont gamble, trade with discipline.


推薦閱讀:

火絨現在有收益嗎?如果有,他是靠的什麼盈利?
想問問,維基,ted,bili是如何盈利維持運作的?
請問像懂球帝這樣的免費軟體(無廣告)如何取得盈利?
虎嗅網的盈利模式是什麼?

TAG:风险控制 | 交易 | 盈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