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征途——洪荒
我在兩個文章的開頭都用了《易》裡面坤卦的爻辭,坤卦正如這場末次冰期帶給我們的記憶,從」履霜堅冰至「一直到」龍戰於野,其血玄黃「。
有人問你前面說了那麼多,我就想知道,漢族怎麼來的,藏族壯族怎麼來的,歐洲那些日耳曼凱爾特什麼的怎麼來的,不要急。承接上一部分,進入全新世,這些族群就要逐漸產生了。
時間的車輪終於到了1.2萬年前,也就是」公元前10000年「
漫長的冰期終於走到了盡頭,寒冰開始融化,但是融化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準確的說,這個過程一直持續到我們今天。間冰期雖然帶來了溫暖,但是氣候的劇烈變化,尤其是融化的大水開始蔓延到大陸的每一個角落,洪荒時代拉開了帷幕。
由於氣候變暖,華北平原開始逐漸」解凍「了。
華北平原本來是第四紀形成的」華北盆地「,而且面積遠沒有現在的龐大,經受過多次的」海侵「。後來因為多次的冰期間冰期,古黃河,古海河等河流攜帶大量泥沙逐漸沉積造陸,沉寂了成百上千米厚度的」沉積層「,華北平原形成。
其實就在很近的戰國時代,連雲港東部地區還在大海之下。
所以雖然堅冰逐漸融化,東南亞地區變得越來越熱,1萬年前前面提到的西部內陸支百濮民族(O2求別忘)通過貴州、四川這條路線北上,由於族群繼續變大,最後又不得不分裂了。
O2的一支沿著長江往下走,到了長江中游(以江漢平原為中心,南包洞庭湖平原、西盡三峽川東、北達豫南豫中、東抵鄱陽湖的廣大地區),形成所謂南蠻集團的一支,他們和自己的表親「海洋黃種人」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百越(O1)」民族有一定的交往和融合。
- 而山東一帶一直是丘陵地區,所以世界的老住戶C系人就愉快的生活在這裡,這群人融合了一定的苗瑤,當然也和百越苗瑤都有一定的融合。
剩下的一批就只能找別的地方了,結果他們發現北邊的這華北平原著實不太適合住人啊,氣候不好不說,還動不動就有大河決個口。並且這地方沒有大山,挺不適合過採集打獵的生活的,所以他們選擇了另一個方向。
他們穿過川西,直接走上青藏高原東部邊緣,然後定居在了祁連山周邊(甘肅青海),他們覺得這是個追逐牛羊的愉快小天地(霧),於是就拿這地方當了老家。
- 這也就是後來被稱為古羌人,基因Y單倍體被稱為(O3)的部族。
古羌人瘋狂的屠殺了早就來到過這片大地的棕種人C們,這些C們怎麼能比得上越過山川大海和人山人海的古羌人,於是基本被滅族了。
而這個時候古羌人已經有了比較成體系的語言了。
而前面說過,O系黃種人的表親烏拉爾系黃種人N已經很早的進入到了更為寒冷的西伯利亞地區了,在這種寒冷的地方,N只能和土著C們融合起來,隨後又陸續的有在羌人內部鬥爭中出問題的O3繼續向北方跑,其實這都和流放差不多了。
終於在西伯利亞東部地區,一個嶄新的民族誕生了,這也就是融合了N系黃種人,C系棕種人,O3系黃種古羌人,這也就是後來——阿爾泰民族的前身。
到了2萬年前,O3繼續分化,O3中脫離出O3d南蠻(苗瑤)人,他們逐漸進入東部丘陵地區,也出現了發達的文明。
- 但是終於有一群人沒有放棄,不知道走了多遠,竟然又發現了曾經被他們驅逐的D們,原來他們也走到了這個孤立的新大陸——美洲大陸,成為了美洲土著的前身,只可惜他們再也回不去了,因為融化的洪水,讓這條大陸橋徹底成為了」白令海峽「,美洲大陸徹底從世界上孤立出去,這也造成了奇葩的印第安「美洲文明」的誕生。我們給這群黃種人一個標記「Q」,Q的分布其實非常廣,整個北亞和美洲大陸都是人家的蹤跡,這其中就有現在的「楚科奇人」「雅庫特人」包括愛斯基摩人,甚至包括後來的匈奴,也和這群人又極大的淵源。
當然了,還有一群鬧不住寒冷的N系人,一支往西北走,希望能看到溫暖的大海,這群人也就是後來芬蘭人的重要祖先,我們現在分析芬蘭人的血統也會發現,他們的父系主要就是N和I這兩個構成。但是肯定有人問,你不是說N是」烏拉爾系「黃種人么,是的,這批黃種人還有一大批進入了俄羅斯的烏拉爾山(亞歐分界線)一帶,融合了前面說的,最早在北亞生活的,F祖先分裂出去的」I"種人,形成了混合民族」烏拉爾人「,這也就是匈牙利和芬蘭主體民族的前身,他們的語言也就是後來所說的「烏拉爾語系」(有爭議)
圖 可以看出來 中國俄羅斯(西伯利亞)和美國(阿拉斯加)的距離,沒有我們想像的遠 在冰期末期時,這就是一個巨大的大陸橋
在基因學不發達的時候,就有人覺得北亞的黃種土著的語言和美洲印加人的語言有很大的相似,但是卻一直搞不明白為什麼有這種相似,可是這群人就這樣的保留下來了最古老的黃種語言。
圖 1萬年前的晚期智人類遺址 可以說山頂洞人,本質上和北亞人以及美洲土著的關係更為緊密。而我們和柳江人的關係更為緊密。阿爾泰民族變得越來越適應寒冷,身材變得魁梧,面部脂肪變厚,我們稱之為——北亞黃種人。他們的語言也被稱為——古阿爾泰語言,這是一種融合了多種部族的複雜語言,雖然都是黃種人的語言,但是和古羌語已經基本沒有關係了。
我們把目光轉帕米爾高原西邊的土地。
- P和P的分支R們也要開始分化了。
現在的時間是,7000年前。
寒冰繼續融化,滋潤了曾經被冰凍的歐洲大陸,中亞惡劣的環境已經越來越不能維持P的分支R們了。
終於,R們覺得,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圖 「R」單倍體型(R Y-DNA)的分布密度,暫時不看後來被影響的美洲。其實在分子人類學還沒發展起來的時候,隨著新航路的開闢。歐洲人就發現印度、伊朗人的梵語和波斯語,聽起來和歐洲人的語言極其相似,1786年,英國一個很有名的語言學家威廉·瓊斯(William Jones)發表了著名的「亞洲學會3周年成立演說」,他更是直接發展了荷蘭那邊的學說,直接說梵語、拉丁語、希臘語中間可能存在一個「原始語」,舉個很簡單的梵語例子。
父親 pit? 母親māt? 兄弟 bhrāt? 姐妹 svas? 兒子 sūnu 女兒 duhit? 民眾 manu 名字 nāman
所以說這東西就很神奇了,威廉·瓊斯一輩子開始悉心鑽研梵語,在生物學不發達的時代,語言或許是能帶我們追祖溯源的最好方式了。
隨著這兩位開山鼻祖的研究,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德國人投入到「語言學」的研究當中,人們從「比較文學」中逐漸衍生出「比較語言學」這種更針對歷史上的各民族語言發展以及文學發展的更細分的學科,這一方面德國語言學家奧古斯特·施萊謝爾(August Schleicher)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越來越多的語言學家開始覺得,非常有可能有一種「原始印歐語」,也就是Proto-India-European,這個簡稱PIE,其實就包括「proto」里pro—這個成分,在這一系列「印歐語言」里也都是「先、向前」的意思,當然之後的文章也會經常提到PIE這個名詞。
- 當然了也有個語言學家持有相反的意見,同樣是德國的語言學家約翰內斯·施密特(Johannes Schmidt)就提出了著名的「波浪理論」(wave model),他認為語言在使用的過程中更多是互相影響的,兩個沒有源頭的語言很有可能如同波浪一樣互相交匯,最終集聚到一起趨同,這個說法提出之後很長一段時間也是佔有一席之地的,直到後來分子人類學的出現,人們發現整個使用印歐語系的族群中,全部擁有大量的Y染色體單倍體型R的標記,而R1a1更是佔有絕大多數(可以關注我的另一個專欄「祖先」。),從這一方面來講,印度、伊朗、歐洲大多數民族,應該是擁有一個共同祖先——原始印歐人的,「原始印歐語」應該真的存在,現在的問題就是,這群人到底是從哪裡出來的。
在分子人類學流行之前,對於印歐人的起源也是眾說紛紜,但是這個時候的假說也絕對是「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就比如德國人就認為印歐人那已經是來自他們高貴日耳曼人的老家北歐地區的,而三哥自然當仁不讓的沒照鏡子就認為原始印歐人是從印度出來的,當然了還有一些假說認為原始印歐人來自「亞美尼亞」也就是現在一個在伊朗西北邊一個挺沒存在感的國家(古代很厲害)。
但是如果說考古學裡證據比較硬的,還是——「墳冢假說(Kurgan hypothesis)kurgan來自突厥語。」,墳冢假說是通過在整個亞歐大陸考古,發現了一條很明顯的「墳冢化」路線,也就是說人們在整個中亞草原上發現了大量的坑葬模式的墳冢,裡面出土的陶器、戰車等有著一條很明顯的發展路線,下面的名字建議別記「囧」。
- 最早發現的就是,墳冢甲(Kurgan I):伏爾加河流域,前4-3.5千年,比較有名的就是薩馬拉文化。
- 墳冢乙、丙(Kurgan II–III):前3.5-3千年,著名的「斯萊德聶斯多格文化」里已經發現了早期的兩輪戰車,這個時候已經在西歐和北歐發現了有明顯墳冢化特徵的繩紋陶器。
- 墳冢丁(Kurgan IV):坑墓文化已經迅速發展,前3-2.5千年。整個烏拉爾河到羅馬尼亞都發現大量遺迹,南歐中歐地區被墳冢化。
當然了之後還有安納托利亞假說,也就是說原始印歐人來源於安納托利亞土耳其的小亞細亞半島,但是隨著分子人類學的發展,墳冢假說所推斷的遷徙路線還是相對吻合,我們來看一下這個圖。
圖 墳冢假說推斷的「原始印歐人」的起源,原始印歐人本來是高加索山以北的一個游牧民族,這群人廣泛地分布在現在的俄羅斯和哈薩克一帶,長相高鼻深目,隨後很有可能因為全新世氣候的不斷變化,這群人在這片草原里出現分裂,西支大量進入歐洲,甚至擴張到終日難見陽光的北歐,而東支逐漸進入到伊朗阿富汗一帶,最終進入印度。- 如果按照分子人類學,就是這樣的——R分成了兩波,我在這裡稱之為R1a和R1b,Ra留在了裏海繼續游牧,這也就是後來俗稱的——「雅利安人」。
而R1b卻分成三路進入歐洲,第一波從南路進入歐洲,一路佔領了歐洲的兩個小半島「希臘半島」「義大利半島」,這也就是希臘人和羅馬人的前身。
第二波進入歐洲大陸西中部,佔領了現在法國德國等大部分地區,最後又驅逐了伊比利亞(西班牙)的克羅馬農人,隨後又進入了「不列顛尼亞」島,佔領了大半歐洲,我們稱他們為「凱爾特人」。
第三波進入歐洲北部,一部分佔領了寒冷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一部分佔領了波蘭一帶的東歐平原,這也就是我們後來所說的「日耳曼人」「斯拉夫人」。
- 這幾個部族從長相到語言上都產生了大分裂,北部的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慢慢的變得藍色眼眸,更高的眉弓和鼻子,皮膚越來越白。中西部的凱爾特人紅髮淺眼眸,白皮膚。而地中海沿岸的部族,和他們中亞的親戚一樣,黑髮黑眼眸,膚色也偏黑。
就像前面說的,因為這幾種人都是從高加索山遷徙而來,我們稱他們為——「高加索人種」,因為他們全部來自於中亞一帶的R,由於後開這群人廣泛的分布在歐洲,西亞甚至印度,我們就將這些R的後代成為「印歐人」,他們的語言,我們也可以概括為「印歐語系」。
就這樣到了公元前4000年,也就是6000年前,氣候越來越溫暖。各自找到新家的人類開始快速繁衍,「新石器時代」的光輝開始了。
人們在舊石器時代末期開發出了一個叫做「石葉」的神奇物品,石葉是製造石器的石器,也就是說我們終於可以「間接製造」而不是「直接製造」石器了。
圖 石葉
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人們發現用火燒過的泥巴竟然像石頭一樣的堅硬,就這樣,陶器的發明,造就了新石器時代的產生。
但是新石器時代的開始時間是不盡相同的,正是因為在大冰期,有的人先搶到了好地方,有的人只能一直遷徙,所以導致了文明出現的早晚不同,但是和人種智慧,沒有任何關係*3
前一篇已將講了,由於兩河流域(伊拉克周邊)的西亞是F們最早進入的地方,所以分支眾多,在加上後來的N、O西支內遷,這個地方造就了交融安定的文明。西亞地區10000年前就開始進入了新石器時代,這個地方除了在周邊乾旱地區游牧的「閃米特人」(前面說過,F的一個白種人分支J),N、O的西支建立的蘇美爾文明越發的繁榮,農業文明也極早的在兩河流域產生,前7000年左右,這裡已經開始種植小麥、大麥、扁豆和豌豆等,開始飼養綿羊和山羊,甚至還有豬骨。著名的耶利哥遺址,已出現用土坯砌築的「半地穴式房屋」村外有石砌圍牆和濠溝,牆內有石砌的鎡望塔,可以說就是全世界人民都跑來跑去的時候,人家已經開始有了超越時代的文明了。
埃及一帶的古F人種一直沒有太多的遷徙,除了融合一些自己的子孫部族之外,一直穩定的發展,隨著間冰期的融化,尼羅河水定期泛濫,隨著就隔著一個巴勒斯坦的鄰居蘇美爾人,文明之花的盛開就不遠了。
- 所以這兩個地方率先出現了新石器時代的農業文明,尤其是到了前6000年,西亞各地出現陶器甚至彩陶,終於產生了「灌溉農業」而不是靠天吃飯,隨後的考古調查中還發現了銅扣針等小金屬物件,也就是說北邊的原始印歐人還沒有西遷的時候,人家已經進入「銅石並用」時代了。
而印歐人西遷之前,也就是前5000年,印歐人也逐漸進入了新石器時代,並且將這些技術帶到歐洲,但是要很大的落後於其他文明了。
- 那麼回到東方,O3系古羌人這個時候還在甘肅青海愉快的風吹草低見牛羊么?
正是萬年前原始黃白種人K分裂出N、O並且穿過帕米爾高原的時候,東西方的兩個部族就開始走向了不同的發展道路了。
- 東方人確實沒有兩河流域那麼好的條件,前面說了,華北平原是個巨大的衝擊平原,一直在造陸,從來沒停止。現在正是全新世的間冰期,華北平原總是河水泛濫。所以這群古羌人就只能生活在華北平原的邊緣地帶(甘肅、陝西、遼西)一帶,因為這個地方比較安定,氣候不好但也不差。
前5800年,甘肅天水終於出現了可以稱得上是新石器文明的文化——大地灣文化,這個文化也代表著羌人最早文化——仰韶文化的誕生。
羌人是一個母系氏族社會,他們之間存在著一個一個的母系氏族,是個半游牧半農耕的文明,羌人在「狗尾巴草」,對就是我們常見的「毛毛草」里,擇優培養出了「粟」這個作物,但是粟的產生要遠比兩河流域的農業文明要晚,前4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半坡遺址才發現成規模的粟的栽培。
前4000年左右,羌人遷入華北平原的北部邊緣(內蒙東遼寧西)一帶,這時也出現了非常發達的——紅山文化,這也是個能和仰韶文化媲美的神奇文化,這個文明和仰韶文化不同,他們更注重「圖騰崇拜」,以及玉器雕刻。而他們又是什麼人呢?
而正是農業文明的產生,造成了羌人終於可以有效地利用華北平原這片神奇但不安定的土地了,這些人開始直面洪荒,利用洪荒。
而甘肅和青海這一帶的羌人老家,卻因為間冰期的季風氣候不能深入變得越來越乾旱,也就是在前4000年——前3000年的時候,華北平原進入一個少有的穩定器,羌人內部出現了大分裂。
農業化的羌人開始逐漸進入華北平原(河南河北一帶),而一部分羌人卻堅持留在青海甘肅一帶的高原地區,維持游牧和採集的生活。
也就是說在這個時候,羌人徹底的分成了兩個習性完全不同的部族。也就是後來所說的「西羌」和「東羌」。而逐漸轉為游牧的「西羌」就是現在藏族,雲南納西族、彝族等的共同祖先。
那麼所謂的「東羌」呢?不用說了吧,就是後來所說的「華夏人」的祖先。(注,和後來史籍的西羌別部東羌不是一回事。)
- 農業化的東逐漸從陝西的渭河谷地散布到華北平原的河南,紅山文化的羌人也從內蒙逐漸進入華北平原的河北。鬆散的東羌部落終於生活在了這片平原上。
東羌開始結成鬆散的聯盟,但是實際上和沒結成一樣,只不過算是互相幫助。他們崇拜能預示洪荒的」蛇「,蛇這個喜好潮濕又有著很強的生殖崇拜味道的動物逐漸的深入到了部落信仰之中。
後來的「蛇身伏羲」,「姜」姓的「神農氏」的傳說,很大一部分就是源於這個時代。姜和羌還有羊都是諧音,是游牧的羌人對自己的稱呼,由於生活不穩定,生殖崇拜變得非常重要,所以母系社會一直存在於羌人部落,由此引發的最早代表母系的「姓」的概念就產生了。
比如「姜姬姚嬴姒妘媯妊」這些早期代表部族的「姓」,無一例外在後來的造字中全部賦予了女旁,慢慢的姓並不完全按照母系的血緣傳承了,而是變成了標記大部落的標誌而姜無疑就是羌人最早最大的部落的「姓」。
可是到了後來農耕文明的慢慢發展,男性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終於,這群東羌人進入了「父系氏族社會」,男性作為大家長大首領的時代到了。
而迅速擴張的東羌人,卻遇到了自己多年前的同胞,長江下游的O1黃種人——百越,長江中游的O2黃種人百濮別支(苗蠻),當然了我們是O2分離出來的O3羌人,所以大家萬年前其實還是一家人的,但是這個時候卻獨自發展了好多年,沒誰攀這門親戚了。
- 當然了,山東一帶還有一群和我們關係不大的有大量C系血統的「東夷」。
那麼我們好久不見的這段時間裡,人家都發展的怎麼樣了呢。
推薦閱讀:
※迄今為止人類仍然是宇宙中唯一的已知智慧文明,你被這個現象困擾過嗎?
※中國是否在歷史上的大多數時期在文明程度上落後於西方及阿拉伯?
※如果人類傳輸知識的方法由文字轉為基因遺傳,那元謀人要多久能發展出我們現有的科技。?
※文明的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