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秘道
聲明:本人為獨立設計師,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絕未就本文內容與文中提到的商業機構有任何溝通及協議。
懇請評論者自重,勿添加不負責任之指責和不必要之聯想。大頭幫務志專欄中,非幫主所喜之言論,必刪,恕不事先照會。
----------------------------------
「要打烊了,「 劉經理焦急的看了看腕錶,」我們還是走專用通道吧,省點時間。」
我不以為然:「專用通道?這裡的路我閉著眼睛都......"
一路小跑的她,突然停下腳步,在一個我完全不曾留意的角落,打開了一扇毫不起眼,只有500mm寬的小門。
一條向下的鋼樓梯,赫然填滿了門後狹窄通道的全部空間。
」快跟上!" 劉女士已顧不上解釋,一頭扎了進去。我也趕緊尾隨而入。
閉門器悄無聲息的將門在身後掩上。
來到了通道的底部,門一打開,我無可奈何的苦笑了一下。
----------------------------
跟IKEA 宜家打交道十餘年。
一方面是職業要求,另一方面則是真心喜歡。
這十幾年來,借著茶餘飯後針頭碎腦的時間,把宜家在此期間售賣的每一件商品,幾乎都研究過一遍。 各國各地的產品,也許不盡相同,但藉助網路,總還能看個大概。至於網路時代以前的產品,很遺憾,可能就遺漏了很多。
他也是我短暫的留美歲月里,一段充滿陽光的記憶。
雖然宜家真正放在眼裡認真對待的北美對手——Home Depot 與 Target,離我們更近,但在周末或者工作日下班後,一群人結伴而行,吵吵鬧鬧驅車一小時,到IKEA拉上幾件便宜貨,過程總是充滿歡樂。
而n我的老師Barton老頭, n對宜家出品就頗為不屑,就如同他喝慣了每天一杯精選咖啡豆現磨蒸餾的Espresso,完全無法接受速溶咖啡一般。概因事務所大都是做定製式私人豪宅的項n目,宜家大工業化體系下出來的產品,其精度和質量是遠遠達不到事務所指定物料採購標準的。
Steel House Santa Monica, Architect Barton Myers Associates. Copyright.尤記得八年前某天下午,去回訪事務所在Santa Monica的一棟私宅作品。其中開放式廚房的櫥櫃使用的緩衝導軌,品質令人印象深刻。
項目經理Thomas對我說:你知道不?現在IKEA也出了類似的產品了,當然,尺寸上還做不到這麼精細.....
言下之意,既像是慶幸我們這些窮打工的,私底下終於也能用上豪宅級別的產品了,又似乎在焦慮作為設計師,必須思考如何趕在宜家大批量模仿的腳步前,保持產品的獨特性和在客戶心目中一貫的品質地位。
------------------------------
不同項目,不同特性,不同定位。
雖然老師鄙視宜家的產品,但我卻從心底里將之視為另一個「老師",從來沒有停止過對這家公司產品的追蹤和研究。
其中最讓我受益的,便是他們所使用標準化尺寸和模數化設計。如何以不變應外變,通過極有限的標準化」款式「排列組合,幻化出成千上萬種變化,適應五花八門的空間和使用要求。看似簡單,實則大巧若拙。
而產品標準化與模數化,正是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量的核心要素之一。
所以,也不難理解,在2015年新一輪產品改版中,宜家為何使用全新的」米多「系列,徹底取代了堪稱經典的」法克圖「櫥櫃系列。300寬度,900高度的櫃體,徹底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200,400,600,800這些規律遞進的尺寸。
這n並不是簡單的產品升級換代。考慮到宜家為」法克圖「系列所承諾的10年保用期限,以及IKEA全球5億的令人驚悚的龐大用戶群數量,這種改版可謂是傷筋動n骨,牽一髮動全身。那些為了保修而必須維持一段時間,但再也無法擴大生產的下游生產商,生產線,倉庫,一夜之間都被推上了尷尬的位置。
而壁櫃框架深度由350變成370,一點點的跨度增長,其實對於結構緊固五金的構造,又有了幾乎截然不同的要求。
然則,假如對於宜家其他經典的模塊化產品比較熟悉的話,你會發現宜家的這次改版,離其創始人英瓦爾·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的「通用傢具系統」——客廳卧室廚房家居大一統夢想,又邁出了非常堅實的一步。
宜家最為經典的客廳儲物系列之一,貝達系列,其遵循的尺寸模數,與米多已經非常相似——除了深度值38CM。
另一款客廳傢具,人稱「宜家唯一比較值得信賴的比較結實能放點重物的書架」的伊娃系列,39,42,77,147,看似也是在約數400,800這幾個模數上下浮動,差值來自與於框架與內擱板的結構厚度變化,卻足以逼死部分強迫症患者。
板材尺寸最終大一統,對於生產者本身的好處不言而喻,同樣的生產線出品,具有了更加靈活的用途。
在另一方面,對於設計師和使用者而言,這種統一,有一個更直觀的好處:降低了創造空間協調性的設計難度。
"像砌俄羅斯方塊一般補完剩餘空間,快速打造出整齊劃一的空間品質。"——對於絕大多數不具備專業設計技能的,缺少在家居空間修繕方面的經驗,精力與時間的使用者而言,這是一個簡單有效的解決辦法。
-------------------------
單純的模塊化組件,當然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容錯與補間設計,便是完善「剩餘」空間的一個重要環節;否則,大量的邊角零碎空間無法利用,成為死角。
另一方面,看似不起眼的「剩餘」之所,個中隱含了巨大的商業空間。
宜家的產品,其中一個吸引人的地方,便是集聚了大量的針對「拐彎抹角"而設計的小產品。這之中有很多靈活的思路,當然並非宜家原創,他更像是一個集中展示平台,將許多業已成熟的設計技巧,一一呈現在我這種"懶惰「的設計師面前。
構件的可調節機制是其中一種重要技術,例如,卧室開放式儲物系列「斯多曼"的立柱,在高度和固定面傾斜度都能夠妥妥的調整。更別提我曾經的最愛,卻已被IKEA無情拋棄掉的「安東尼」牆面自由掛桿系統了。
再深入一點,則是相對大尺度的模塊化之內,繼續細分的另一層級的模塊化操作。
宜家會專門為不同的儲物系統,開發具有特定針對性的單元格細分構件——比如帕克斯衣櫃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看起來無比細心的抽屜,褲架,鞋架,吊杆,或者是米多/法克圖櫥櫃抽屜里的內分格構件,又或者,伊娃開放架的帶門附件。
這種細化模數,深入到生活細節中,研究的不僅僅只是人的站高,坐高,肘高這些關乎人體姿態的舒適性問題,而是更進一步的一隻勺子的長度,一條領帶的寬度,一雙高跟鞋的傾角度數,無窮無盡的細節。
一方面,這為使用者提供了所謂的「生活指導」,引導其逐漸更換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在商業層面上,正是藉助這些細分的部件,將消費者緊緊的捆綁在了IKEA的產品設計體系之中。
買了沙發的框架,只是故事的開端;後面還有海量的沙發套,抱枕,毯子.....這種陷阱一般的銷售模式,相信每個去過IKEA的人都深有體會。
無論如何,對於我而言——再一次強調我是一個非常「懶惰」的設計師——在宜家產品庫中,快速提取海量的生活數據,是我日常最常用的工作方法之一。
-------------------------
我嘗試過,利用自己的渠道,採用相似的工藝,去複製一件IKEA的產品。
就是那個被淘汰的法克圖櫥櫃的框架。
一個300mm寬,700mm高,350mm深,白色的櫥櫃框架,中國IKEA賣場售價是——
¥110.00。
我只能舉手投降。
要完成這樣一個柜子,或者說,以我微不足道的個人採購和加工能力,去對抗IKEA的巨無霸級商業鏈條,簡直是痴人說夢。
所以我很難理解有些人會對我說IKEA的產品貴。也許他們比較的是完全不同的產品吧。
從上游一直控制到末端,消除一切可以消滅的中間環節,提高產品從原料到配送終端用戶整個體系的效率;「標準化設計——大批量生產——降低採購單價——商業促銷——需求增大——訂貨量提升——進一步壓低採購成本」,通過這一循環過程,IKEA真正實現了其低價競爭力。
這並不僅僅是IKEA的策略。這也是我與一些專業施工經理開會討論雷軍的家裝產品時,他們對於其看似不可思議的低價格,給出的統一答案。
但IKEA已經在這條道路上,堅定的走了3、40年。
坎普拉德,這位80多歲高齡依舊執掌IKEA龐大的商業帝國,影響著全球5億用戶的商業奇才,有一種令人瞠目結舌的能力。
有一次, 高級經理人在開項目會議的時候,諮詢某項產品的原料採購成本問題。坎普拉德只略加思索,便準確說出了從俄羅斯採購原木,運送至土耳其加工出境的準確價格數據,精確到軌道運輸的公里成本。而這通常需要一名專業的會計師收集研究大批數據,動輒數周才能回答出來。
這只是宜家幾萬種產品中微不足道的其中一件商品。
對於業務的精熟和超人記憶力,並不足以描述他的這種能力。一代天才坎普拉德,對於成本控制以及財富累積的超級迷戀,並成功將這種慾望和理念傳導到整個事業中,也許才是整個IKEA帝國最大的推動力吧。
今n天,關於IKEA體系,被人所詬病最多的,也正是這種低價採購對於產業鏈最底層人群的傾軋。拋開某些地區使用童工問題,環保問題不說,單純的訂單膨脹,並n不能必然帶來價格的進一步走低。有些訂單的數量,當其已經遠遠超過了單一加工廠的極限產能,為了滿足合同約定,工廠所有生產線只能生產唯一的IKEA產n品。價格已經沒有進一步下調的空間,談判桌的兩邊議價能力又完全不對等......
這種低價模式,在IKEA帝國自1990年代加速膨脹,成為全球性產品的20多年來,終究撞上了牆,越發不可持續了。
-------------------
關於IKEA的賣場,自然也是充滿了故事和玄機。
1960年代IKEA初創期,其賣場當然遠不是像今天這般,在中國各大城市,成為淘寶模特私拍,大爺大媽歇腳,上班族白領工作時間躲貓貓的必選之地。
如n果對此感興趣,隨手搜尋,人們總會看到類似的故事:在多年前的某一天,某地某IKEA分店開業,蜂擁而至的人群幾乎擠爆了賣場所有空間,在收銀台後排起了n令人生畏的長龍,焦躁的等待著工作人員把貨品從倉庫中取出;而某位機智的經理,果斷拉開倉庫的大門,讓瘋狂的人們直接走進去,挑選所需要的商品,自己拉到n櫃檯,直接付款走人。
故事大概應該就是這樣的。我確實是個懶惰的人,不想在這裡陳述精確的細節。
今天的IKEA賣場區域,大致可分為四個部分:傢具展廳,家居用品區,收銀台以及倉儲區。
精緻的樣板間設計,彎彎曲曲的流線,讓初涉IKEA的人流連忘返,駐足遐想關於生活的所有可能性。
即使是我這種久經考驗的老手,也不能免。(何況你們,HIA HIA......)
常年穿梭於各個區域的人們,還會發掘出另外的所謂「捷徑」,在各種關鍵位置適時出現的「便捷門」,直接聯通兩個不同的商品區域,可以不需要再去曲曲折折的奔走在「不需要的通道「上,接受不必要的促銷轟炸,白白浪費時間。
當然當然,這也是刻意設計好的,一種關於」便捷性「的假象。
其實在多數時候,被忽略掉的和不能被忽略的區域,是經過精心選擇安排的。IKEA希望你看到的地方,你還是必須老老實實的走上一趟,並很有可能因此捎帶上計劃之外的,「價格親民」的產品。
一個畫框,一個小燈,一條披肩毛毯......
------------------------
在某個不大不小的項目里,我決定拋開傳統供應商,讓甲方去IKEA採購所需的辦公傢具。因為那些傢具僅僅是供內部人員使用,IKEA的品質應該能夠滿足要求,不需要再耗費多餘的資金與精力,跟供應商磨嘴皮子。
這樣的決策,在我看來並沒有什麼不妥之處,但IKEA的全自助採購形式,最終還是帶來了些麻煩。
我們帶去IKEA大宗採購部的物料清單,在格式與產品編號上,與IKEA內部系統有衝突,導致原計劃一小時完成的下單工作,足足耗費了6個小時才基本落實。
甲方的老總和經理們要趕高鐵返回,不得不先行告退,留下狼狽的我,在IKEA中繼續督戰。
撿貨時又遇到了新的問題。
部分貨品,是存在開放式貨架上的,約定由顧客自行取下付款,如交由工作人員代辦則需收取人工費用;而另一部分,則需要下單後,隔天才能取貨。
我自然知道這種規定,然則甲方預算中並不含撿貨手續費這一項,訂單的採購數量也遠非日常家用小單可比。以至於我和幫忙的IKEA劉經理,需要推上10幾輛採購車,在收銀台與倉儲區之間來回數趟,才勉強將現貨提取完畢。
這裡面不免一番非常狼狽的景象。
非常不巧,由於IKEA工作人員的疏忽,某件商品重複下了訂單,到最後才被發現。
需要走流程才能解決。
也就是需要小跑到外邊馬路上,繞過IKEA的主入口,去大廈另一側,走進退換貨處,辦了退貨退款手續,再原路返回。
許是過於勞累實在不想折騰,劉經理打電話跟同事們請示了一下,讓我走進了退貨處櫃檯後面,穿過了他們「神秘」的辦公區。
」你可是第一個『外人』進到這裡來的哦,」劉女士邊走邊歡快的說。
我聳聳肩,並不覺得有什麼特別之處。
辦公區的另一端,直接連著收銀櫃檯區。
我腦補了一下建築的平面圖,覺得大概應該是這麼一個布局吧。
然而,這還沒算完。
清點貨品的時候,發現某貨下了單,卻沒有撿貨。而那貨在二樓。
「我去,又要跑一次啊!」我心裡從來沒有向今天這般抱怨過IKEA的流線設計。
劉經理飛快的帶著我奔向手扶梯,衝到了那個安靜的角落,一把抓了20件貨品,然後又火速的趕回。
在21:57,我們走進了那條我從來不知道存在過的, 宜家秘道。
----------------------
出了狹窄的通道,打開門,我發現自己又站在了收銀區。
幾個顧客,好奇的打量著突然出現的我們。
疊加上了三維數據以後,我的腦筋有點短路,無法快速的構建出這個通道究竟是如何將二樓的廚房區與一樓大廳的收銀區連接起來的模型。
這大概是我研究IKEA十多年來,最讓我驚喜的一次發現了。
「劉經理,俺下次再來,可以偷偷走這條道不?「
」當然,不行。「劉經理頭也沒回,繼續跟收銀員清點賬單。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