殭屍科學,小道科學
「科學常識」
「脂肪會讓人胖,會增加血脂」「不飽和脂肪好,飽和脂肪壞」「膽固醇高的食物會提升血液的膽固醇水平」「膽固醇會讓動脈硬化,增加心臟病風險」「鹽吃多了會高血壓」「多吃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果糖更健康,果汁也是」「一天吃超過x個雞蛋就浪費了」「全麥、粗糧更健康」「大豆是優質的蛋白質來源」「大腦只能靠葡萄糖供能」……
關於營養和健康,好像每個人都有一套「科學」,其中的大部分都與別人的那一套高度重合,以至於被認作「常識」了。
這些科學常識是怎麼來的呢?
很可能,它們並不是你滿腔熱情地求索來的,而是在不知不覺間被動接收的:不知何時聽到的不知誰說的話、不知哪兒看到的不知誰寫的文字……同一套東西在各種場合、以各種形式灌進你的感官。當你偶爾懷疑這種灌輸,想要主動、認真地追問一個問題時,它們又會跑來擁擠在你面前,可能還會扮成各種其他的樣子讓你認可——你無從選擇,但興許還會慶幸:原來不用費神去找,真理自己會找上門來。
就這樣不知過了多少年。它們成了「常識」,並且讓很多人暗自得意「我還懂一些營養科學」。
科學是不斷發展的
是的,每個人都完全認可:科學是不斷發展的,總會有一些「新」來推翻一些「舊」。但多數人認可這點時/後,腦子裡都沒有想到自己的科學知識體系。
你的科學知識體系,是在什麼時候建成個大概的?那時你的知識來源,是當時最新的嗎?那之後的這許多時間裡,又是怎麼維持這個體系的呢?(我想這些問題,也可以用來問國內的相關專家吧,比如醫生、營養學家……)
如果被問的人開始不耐煩,甚至開始憤怒,那麼很可能,他的科學,就是「殭屍科學」。
沒有找到現成的貼切的詞,允許我造一個吧……殭屍科學,就是指雖然曾經是科學,但後來早已沒有了科學的生命,卻一直在以「科學」的樣子大模大樣行走、還不斷感染其他人也變成它的科學知識。
「膽固醇會增加心臟病風險」,就是典型的殭屍科學。上世紀中期,一位美國科學家通過幾個國家(但是忽視了很多可作為反例的國家)的人口數據,把脂肪攝入和心臟病關聯起來,之後還有些研究繼續「證實」了這種聯繫。之後各種心臟病協會、營養組織都開始批鬥可憐的膽固醇。
儘管後來發現,超過一半的心臟病患者其實有著很低的膽固醇水平,還有大量的研究證明膽固醇對人(尤其是腦部)的健康至關重要,高膽固醇能提升大腦功能(記憶力、注意力等等),降低患腦疾病的風險,促進長壽,帕金森症的發病率與低膽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所謂的「壞膽固醇」)密切相關,等等等等等等等等,但……你明白什麼是殭屍科學了吧。
小道科學
然後,還有大量的「科學常識」,從來都不曾是真正的科學,而只是我們想當然的聯想,但因為符合我們想當然的邏輯,它們一經產生就會像八卦一樣普及開來,然後根深蒂固。
小道科學的身影更是無所不在(還是多少人在為了「減肚子」而做腹部練習呢):「脂肪會讓人胖,增加血脂」「吃膽固醇會增加膽固醇水平」就是其中的典型。即使有大量的科學研究證明這種想當然是錯誤的,人們還是喜歡相信能迎合自己直覺的小道科學。
如果有人檢查出高血脂,醫生都會建議少吃脂肪的,對吧?科學,只能這樣
好吧,科學這麼麻煩,既不能遷就一下人的直覺,也不能下定了結論然後保證不再改口。它說的所有話都不能保證是永恆的真理,那我們乾脆不要聽它說一句話了吧。如果你是原始人(真正的原始人)的話,那還真的可以,憑你的直覺在大自然中好好玩吧。
但可惜你不是,在這個科學的世界裡,你只能科學地活著:用科學去看、聽,去理解,去做什麼事情——問題只是,你賴以活著的科學,是殭屍科學、小道科學,還是真正的科學。
「你現在學的很多所謂前沿的知識,多數會在20年後被推翻。」
「也許。但是你腦中的多數知識,在20年前早就被推翻了。」
真正的科學永遠在趕路,我們只能跟著。它從一個不確定的地方,走到另一個不確定的地方,再下一個不確定的地方;你甚至可以說,它在不斷地從一個錯誤,走到下一個錯誤。然而如果你不跟著,你就永遠待在一個最大的錯誤里。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PaleoLifen
推薦閱讀:
※大便為什麼是棕色的?
※徐婷淋巴癌之死的罪魁禍首是中醫?
※咳嗽藥那麼多,是不是吃哪個都一樣?
※「尿頻尿急」 你是否還在忽視它?
TAG:健康常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