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用iPad,家長該注意什麼?
【溫馨提示】以下新聞標題可能引起部分家長恐慌:
《女童沉迷手游:雙眼暴盲,語言障礙》 《心理專家:給兒童玩iPad等平板無異於虐待兒童》 《兒童玩手機也容易患頸椎病》 《台灣兒童沉迷iPad 父母或被罰款》 《兒童多玩手機不寫字會影響手指靈活度》 《「爸媽忙,我只有iPad做朋友」》 《兒童過早接觸iPad對大腦發育損傷不可逆轉》
嗯,我今天就是專門來提醒(嚇唬)家長的……
*過度使用*智能電子設備對孩子的負面影響極廣,包括智力、行為、注意力、記憶力、語言發育、人際交往、親子關係、閱讀能力、運動 、睡眠、身體(如視力問題、肥胖、頸椎病)等等……而據2014年度的一份全國調查顯示,幼兒園時期(3~6歲)的兒童手機、平板電腦、電腦的接觸率分別為91.8%、83.4%、80.6%,數字可謂驚人。
咱們先從沒上幼兒園的孩子談起。
很多家長都聽說過美國兒科協會(AmericannAcademy of Pediatrics)在1999年發布的政策聲明:「兒科醫生應當建議家長設法阻止讓2歲以內兒童看電視」,因為對於該年齡段兒童而言,媒體帶來的潛在負面影響遠遠大於潛在正面影響。該協會在2011年發布的新聲明《2歲以下兒童的媒體使用》以及2013年的新聲明《兒童、青少年與媒體》中的建議不變,並且將「電視」替換為所有「電子媒體」,因為現已有更多的科學研究表明:
(1)仍不確定2歲以內的兒童接觸電子媒體能夠產生任何益處;
(2)該群體使用電子媒體很可能會對健康和發育產生負面影響;
研究發現,2歲以內的孩子無法將屏幕中的內容和現實中的物品對應起來,要更大以後才具備這種能力。另外,普通屏幕畢竟只能提供2D圖像,這與現實生活中的3D物品有很大區別,很難讓兒童獲得實際的生活經驗——我們想像一下兒童在玩球的時候,他們可以拍起來、踢過去、到處跑、和其他人一起互動,有時還能通過球觸地和觸牆的速度、角度和聲音來調整自己接球的方式……而在iPad遊戲中,孩子只需食指點一點屏幕即可。nn因此,兒科協會希望人們思考:「孩子在使用電子媒體的時候,他們沒有在做什麼?」
出生後的第一年中,幼兒的大腦質量增加3倍左右,這都來自於家長所創造和提供的環境刺激。我們常說「Younare what you eat」,而對於兒童來說「Thenbrain is what it experiences」。 由於幼兒的大腦天生適合在人際互動中學習和發展,電子媒體所提供的「養料」大都只是「垃圾食品」。
有些家長把電視開著讓幼兒看少兒節目和動畫片,看上去是刺激了他們的語言能力,實際上卻違反了語言自然習得的根本原則——幼兒需要在日常生活/遊戲中和成人頻繁進行有意義的語言互動,並且語言的輸入最好符合孩子的現階段水平(可參閱該不該讓孩子背唐詩? - Giving Voice - 知乎專欄)。哪怕是不停在說話的少兒節目芝麻街(Sesame Street),也無法幫助2歲以內的兒童提高語言能力(兩個針對該節目的研究證實觀看該節目可能會讓孩子語言發育遲緩,另有兩個研究的結果是孩子的語言能力沒有因為觀看節目而得到提高)。
以上主要講的是2歲以下兒童的情況,那麼2歲以上呢?
在如今的科技化時代,孩子早晚要接觸到電子產品,甚至有些學校的課堂學習已經融入了平板電腦,因此只要使用適度,就不必因噎廢食。對於2歲以上兒童,美國兒科協會建議家長限制孩子接觸電子媒體的時間,並提出了相應建議(下文黑體部分)。
一些研究證明,如果使用得當,一些符合兒童發育發展的媒體資源的確可以作為2歲以上兒童有效的學習工具來使用。一些數字媒體可以用來提高兒童的執行功能、建立自我控制、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當然也要注意,不是將iPad丟給孩子隨便玩就可以受益,而前提是需要正確的內容(家長篩選、適合該兒童),正確的方式(一起使用、一起討論等),以及正確的場合(進行時間、地點、頻率等方面的管理)。
2015年10月初,美國兒科協會發布了一篇《數碼時代的兒童成長—媒體研究討論會》報告,同樣也為家長提供了一些建議,比如在家庭中創設一些「無媒體地區」;比如吃飯時、睡覺前、每天固定時間需要遠離一切媒體;使用電子媒體不應替代孩子的其他活動(如對話、遊戲、培養孩子創造力的活動等等);家長應當以身作則,因為兒童會模仿成年人對於數碼產品的使用,等等。
因此,2歲以上兒童可以適當接觸電子媒體,但這無疑是對家長這個「嚮導」的考驗。
拓展閱讀:關於「兒童與電子媒體」的幾個問答
一. 很小的孩子就會使用iPad是不是非常聰明?
真正聰明的可能是人機交互方面的設計者。其實在一些簡單的使用環境下(比如一些基本操作和簡單的兒童遊戲中),點某個按鍵會觸發什麼效果屬於比較直接的因果關係,孩子玩幾次就懂了,有些類似「碰到鈴鐺就會響」「拍嬰兒車上掛著的玩具就會擺動」等,通常幼兒在1歲以內就具備這個認知能力了。
二.剛才提到了電視節目「芝麻街」對孩子的語言發育沒什麼幫助,那麼一些融入互動元素的app呢?
已有研究表明:某些所謂的「互動有聲閱讀軟體」在很多方面都比不上家長使用傳統讀物,因為孩子對故事內容的專註度不夠,首先,有些軟體中的影像比書本上的更加明亮艷麗,甚至有動態的畫面,這些會吸引孩子的主要注意力,導致他們沒有認真聽故事。另外,可觸碰的按鈕對孩子是個誘惑,研究發現這些家長會出現大量命令式的話語,比如「別碰那個鍵!」「你聽我說完!」等等,這些頻繁的打斷會降低閱讀的質量和效率。相比之下,孩子和家長在一起閱讀傳統讀物的時候,他們會對故事的內容有更多的關注與討論。
當然,目前蘋果商店當中自稱是「兒童教育類」的app已超過8萬個——相信它們的差異很大。目前針對這方面的研究仍然有限。
2015年一篇新的研究證實,24-30月齡的兒童能夠通過與真人進行的視頻聊天對話學到新的辭彙。與之相反的是,被動接受視頻演示的另一組同齡段兒童在語言學習上並沒有什麼收穫。
三. 如果孩子已經對電子設備產生依賴該怎麼辦?
通常我會給出如下建議,不過當然要因人而異:
1.日程安排盡量豐富,家裡有小黑板/計劃表之類的最好,每一項活動都按照計划進行。將使用電子產品僅僅作為每天諸多活動之一,時間最好限定在半個小時,每天1-2次。若現在每天使用時間很長,最好逐步減少;
2.盡量不要將使用電子產品作為獎勵/懲罰孩子的措施。反而,如果孩子能夠遵循各項活動的時間表,我們可以獎勵帶孩子去戶外、去運動或者講個故事;
3.制定全家人使用電子產品的規則,家長以身作則,並且多(讓孩子看到自己在)讀書;
4.多給孩子創造其他活動的機會,比如給孩子置辦一個小書架,多買一些他們喜歡看的書;偶爾買些運動裝備、智力玩具;多帶孩子出去看展覽;邀請其他孩子到家裡一起做遊戲等等。
如果成癮嚴重,家長無法控制,建議諮詢靠譜的兒童行為方面的專家。
四.如何在iPad上直接限定使用時間?
打開iPad的設置—通用—輔助功能—引導式訪問,可以設置快捷鍵(在任何應用程序中,連按三次home鍵即可開啟)、添加密碼、進行時間限制。
打開需要限定使用時間的應用程序,連按三次home鍵,此時「引導式訪問」模式開啟。可以再行設置的具體功能包括:是否允許觸摸按鍵、屏幕上哪些區域不允許操作、使用時間等等。
採用這種方法不但可以限制孩子使用iPad的時間,從而避免孩子過度沉迷電子產品,同時也可以掌控孩子使用的內容。
nnnn註:感謝美國東卡羅萊納大學言語病理學專業博士孫林老師提供此項建議!推薦閱讀
1.美國兒科協會旗下的兒童健康主題網站:www.healthychildren.org
2. 美國兒科協會2011年政策聲明:Media Use by Children Younger Than 2 Years
http://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content/128/5/1040
3. 美國兒科協會2013年政策聲明:Children, Adolescents, and the Media
http://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content/132/5/958.full.pdf+html?sid=493ced7e-81ad-4a5e-a218-8d1b9dd17ac7
4. 美國兒科協會《數碼時代的兒童成長—媒體研究討論會》報告:Growing Up Digital: MedianResearch Symposium
https://www.aap.org/en-us/Documents/digital_media_symposium_proceedings.pdf
5. 美國兒科學會是否已經改變了「2歲以下幼兒不該暴露在電子顯示屏前」的立場? - 言語治療師Siyang 的回答
------------------------------------
版權聲明。未經作者同意,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本文的部分或全部內容。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