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第十一章 大革命經濟學 (1)

詳細研究舊制度的行政和財政史,你就能明白,缺錢會讓一個政府墮落到何種地步,不管它看起來多麼溫和;而一旦沒有制約,它會有什麼特點,會耍什麼伎倆。」

———— 托克維爾《舊制度與大革命》

任何革命的源頭都是利益分配失衡,法國大革命自然也不例外。儘管法國在18世紀以來從未能打出像樣的勝仗,但在七年戰爭失利後竟在大英帝國腹地的北美協助建立了合眾國,從策略上絕對是扳回一城。然而在法國國內,財政赤字日益嚴重,政府越來越缺錢,財政改革也受到了很多阻力。而本章要講的是大革命前夕和之後的幾個經濟人物,他們在當時赫赫有名,但在歷史的塵埃中,人們似乎更中意瑪麗·安托瓦內特的奢靡生活,更想看攻佔巴士底獄的壯志豪情,也更願意在斷頭台前面目送眾多名流的死亡。但這些人的政策(失誤也好,無奈也好)才是大革命源起的關鍵。

第一節 杜爾哥改革

杜爾哥不能從危難中拯救法國,但他給予法國,和其他所有國家,一套實際而可操作的管制理論。

-----------------佚名

(下圖為杜爾哥)

杜爾哥和魁奈

第一位主人公名叫杜爾哥(Turgot)。他出身於巴黎貴族家庭,父親是有名的商人,母親則是貴族出身。杜在索邦大學神學院接受教育,但後來逐步對經濟及政策產生了興趣。杜同時鐘情詩歌,伏爾泰也對他稱讚有加。1751年他正式放棄神職,開始成為巴黎市議會的顧問。此後他也參加了許多經濟政策沙龍,並同著名的重農學派人物弗朗索瓦·魁奈建立了密切的關係。魁奈早年是一名醫生,後來在路易十五宮廷擔任御醫時期開始研究經濟學,並在1758年寫下了著名的《經濟表 Tableau Economique》。在這本書里魁奈不僅勾勒出了經濟體內的循環系統(如資金、生產要素等),他更提出真正影響經濟運行的不是商業或工業,而是農業生產所產生的剩餘,通過租金、工資和農產品購買等流通環節將剩餘價值傳遞到各個經濟組織。同時,他認為管制經濟不利經濟運行,因為它阻礙了資金和資源的正常流轉。他也認為應該對上層階級課以重稅,因為他們並不從事生產,而他們奢侈的生活方式對社會帶來的只有消耗資源和副作用。馬克思後來也受到魁奈的影響,認為魁奈是真正把政治經濟學建立成科學的人。儘管這些觀點在現代看來是極其局限的,但在當時的經濟環境下提出嚴謹的經濟學研究思考本身,就是一種飛躍。杜爾哥推崇魁奈,他認為經濟上的平等必須靠政治權利的不平等來達成,而達成經濟上的平等,則必須達到要素的流通自由,這在他後來的施政裡面也得到了體現。

(醫者經濟學家魁奈)

杜爾哥和中國留學生

杜爾哥很早便受到路易十五的器重,1761年到1774年間他在地方掛職鍛煉,任利摩日地區的行政長官和稅務官。在當地,他一開始便進行了完整土地普查,並微調了當地的土地稅taille。土地稅的徵收是基於每戶所擁有的土地面積,這點本身不足為奇,但法國有許多人不用繳納土地稅,包括神職人員、貴族、軍隊、部分公務員、大學教師等等,這就形成了一部分特權階級稅負很低的情況。在1749年路易十五更由於戰爭急需款項,統一設立新的「二十一稅」種,事實上就是5%的營業稅,這也很快成為舊制度下人們最痛恨的稅種。杜在當地的改革降低了一部分人的稅負,使得稅負比例更加公平,也受到了當地人的認可。與此同時,杜還在學術上繼續精進。當時,有兩個即將回國的中國留學生高類思(Ko Louis )和楊德望(Yang Etienne)受託於回國後將中國情況向在法國的師友作報告。杜爾哥草擬了一系列問題以便他們在報告中作答。為使他們了解問題的意義和要求,他在問題之前寫下一篇分析性的引言《關於財富之產生和分配考察》,部分改良了重農主義的觀點,並且推崇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也提供了當時最為完備的工資理論,在當時的政治經濟學領域可謂獨樹一幟。

【財富之產生和分配開篇:是時有留法之中國學生二人,得法王膏火,將返母邦,杜爾閣之著斯書,即所以貽此二人者。蓋當時法國之經濟學家,皆以中國為修明政治之邦,予二人以膏火者,欲其以國中之實情相告。故杜爾閣特備問題一束以供其解答之用,而同時復作此書以貽之,俾其對於此種問題之目的,有深切之了解焉。」

(下為法語版兩名中國留學生當時情況的的簡單介紹)

財長生涯

1774年新王路易十六任命杜爾哥為海軍大臣,不到一個月後他又被任命為財長。上任後他很快提出了「三不」言論——不破產、不加稅、不舉債。所有的政府開支細目必須經他審閱,並嚴格控制支出。通過他的一系列努力,法國的政府赤字有所緩解,向荷蘭借款的債務成本也下降到4%。但與此同時,他反對支持美國的獨立戰爭,認為這會拖垮法國經濟,可惜沒有得到當時政府多數人的認可。此後,他再次提出取消糧食流通稅並使糧食交易市場化,遭到了壟斷集團的圍剿。儘管杜努力將該法案寫得十分通俗易懂,以至於當地的法官可以直接將這個條款解釋給不識字的農民,但許多從稅款獲益的皇室親屬和貴族則十分反感。很快,杜爾哥推行的政策便遭遇天災。 1775年5月,法國北部、東部和部分西部地區由於旱災,麵包價格大幅攀升,並爆發動亂,史稱「麵粉戰爭」。許多當地的糧食商人都奇貨可居,使得供給進一步減少。最終事故的政治責任都被推給杜爾哥,認為是他搞的市場化改革所致。後來因為路易十六仍支持杜爾哥,才使杜爾哥幸免於難。

最終倒台

杜爾哥並沒有受麵粉戰爭的輿論壓力而氣餒,相反,他更堅定地推動法國財政和體制改革。在1776年他向國王會議提出」六法令「——包括取消徭役、廢除行會、取消教會特權、以及取消一系列苛捐雜稅。然而這些法令統統觸碰到利益集團的底線,包括貴族和議會成員、金融業者、教會等。剩下支持的只剩路易十六一人。這裡補充解釋一下舊制度下的三級社會(中學教科書裡面就有介紹):教會是第一階級,Oratores (那些祈禱的人those who prey); 貴族是第二階級Bellatores (戰鬥的人,其實就是躺在老逗功勞簿上);平民作為底層,Laboratores (勞工,最慘)。但在各個階層裡面還有分階層,比如教會裡面有高低之分;第二階級里的貴族,有公務員和軍隊幹部。三級會議一般只在債務完全失控的情況下,才會真正讓大家坐下來好好談心。杜爾哥得罪的顯然就是第一、第二階級的主流,因為他認為三級的稅負應該保持一致。後來在杜爾哥的好友莫爾帕伯爵的勸阻下,杜爾哥好歹把教會給取消了,但是得罪是已經造成的事實。杜爾哥當時信奉開明專治,認為路易十六隻要有決心就能改革,就能完成債務重組,法國從此鳳凰涅槃。然而在莫爾帕公爵都認為不可取的情況下,杜爾哥被迫辭職也沒能將改革繼續下去。

(三級系統,強取勝於苦耕)

第二節 有波旁特色的資本主義金融體系

」只有蠢人、理論家和學徒才會認為公共輿論一點也不重要。「

------內克爾對路易十六(1792年)

銀行家從政

杜爾哥倒台了,他的繼任者是銀行家雅克·內克爾。內克爾出身於瑞士日內瓦,父親是普魯士人。1747年,15歲的內克爾被父親送往巴黎擔任銀行職員,15年後升任公司合伙人。1765年通過投機股市賺了一大筆錢,後來還和好友共同成立一間私人銀行。然而在商界叱吒風雲的內克爾進入政界,卻是因為自己夫人的影響力。內克爾的夫人蘇珊娜雖出身貧寒但受過良好的教育。1757年她和羅馬史學家愛德華·吉本(Edward Gibbon)相戀,但雙方父母反對和蘇珊娜拒絕前往英國之下,婚姻泡湯。1764年她與內克爾結婚,在體制內開辦了沙龍,成為當時的社交名媛。由此,內克爾開始和政界搭上關係,他首先成為了法國東印度公司的執行總監,在公司飽受輿論置疑的情況下,內克爾用良好的職業操守和金融市場上呼風喚雨的融資能力,保全了公司的獨立性,避免了國有化的窘境。此後,他還為法國籌集資金,在公開市場上發行債券和向私人銀行舉債。與此同時,內克爾夫人的政治沙龍也越來越紅火,政商名流雲集,夫妻倆的行情如火箭般向上躥升。

(下圖為內克爾,班克)

國庫總管與」年報風波「

內克爾在1776年10月被任命為國庫總管,但由於其是清教徒的身份,無法成為財長(有點像非黨員的中財辦副主任)。他的改革措施更加溫和,通過更均勻地分配人頭稅和土地稅來控制財政。同時他決定廢除營業稅(二十一稅),並設立典當制度幫忙籌款。與此同時,他認為向外舉債要比增加稅率來的有效,因此頻繁通過國家貸款的方式償還舊債務、以及幫助美國打獨立戰爭。然而新債的累計,隨著合眾國的節節勝利而逐步升高,內克爾新政的初期蜜月,似乎也遭來了反對人士和輿論的抨擊。但內克爾也沒有停下腳步,他更不遺餘力地削減政府機構,並著重降低政府的冗餘。他將原本分散在全國各地的四十八個稅務機構合併成十二個。為了開源,他宣布成立貼現銀行,由他的瑞士銀行家好友艾薩克·旁舒擔任行長,通過票據貼現,增加政府信用。通過節流,內克爾為政府省下八千四百萬里弗爾,並通過票據貼現為政府增加了四千四百萬里弗爾的財政收入。有波旁特色的資本主義金融體系,在內科爾手中似乎玩得駕輕就熟。

然而造成內克爾執政真正危機的殺手還是他自己惹的禍。1781年,習慣為客戶和董事會撰寫年報的內克爾,破天荒地寫下《致國王財政報告書 Compte rendu au roi》。其中他列舉了政府收入和詳細開支記錄,以及資產負債表的情況。他認為通過讓公眾更透明地了解政府財政預算,有利於之後的舉債和市場的信心。然而內克爾給公眾展現的還是假賬,他所描寫的法國是一個財政十分雄厚,國力十分昌盛的法蘭西帝國。然而事實上,法國當時債務纏身,已經入不敷出。但他寫下的拍馬屁財政報告卻也沒有取悅王室,路易十六的夫人,著名的安托瓦奈特,十分憎惡內克爾,因為內克爾公布王室開支,在她看來是十分可恥的事情。安托瓦奈特又是一個揮霍無度,熱衷於舞會、飲酒、交際、玩樂的女人。因此她始終對內克爾抱有極大的敵意。更可怕的是公共輿論完全不相信政府提供的數據,而這份年報反而激起了公眾對於公共財政的興趣和參政意願,完全起到了反效果。內克爾後來也因輿論的抨擊而下台。

第三節 卡洛衲亂政

」可能發生的事,別人肯定已經做了;不可能發生的事,才是應該做的事。「

------------- 卡洛衲

接替內克爾的是卡洛衲子爵。卡洛衲是一名律師,早年在法國各地擔任地方法務官。後來他被法國外交部長格拉維耶看重,從而進入核心層,並最終擔任財長。格拉維耶在七年戰爭中由於被迫代表法國割讓了加拿大等北美殖民地,急於向英國報仇,因此也極力鼓吹支持十三州聯軍對抗英國,最終也造成法國財政雪上加霜。

(下圖為卡洛衲,波旁王朝的掘墓人)

禁止做空後的恐慌和救市

在內克爾瘋狂舉債後,法國的財政更加脆弱不堪。卡洛衲在1783年接任財長後,卻在一開始放任債務增長,寬鬆財政,累計債務高達1.1億里弗爾。債務造成法國的虛假繁榮,不少外國投資者資金紛紛借道湧入法國,通脹沸騰。卡洛衲藉機增發股票達1200萬里弗爾。但很快,投機者也開始伺機出貨法國債券和股票,這不由得引起卡洛衲的警覺。卡洛衲因此於1785年頒布法令,暫停股票和債券做空和期貨市場。同時將兩支當時法國最知名股票沃特兄弟和聖查爾斯銀行的股票勒令無限期停牌。然而,投資者紛紛恐慌起來,開始拋售他們已有的法國股票。卡洛衲不得不動用更多政府資金來救市,財政困境更加凸顯。

「卡五點」

卡洛衲迫於現狀,提出了五點財政改革方案,其中包括:1)大幅縮減政府開支;2)重新鼓勵自由貿易機制;3)批准出售教會資產;4)規範鹽煙稅;5)建立統一的土地(房地產)稅。但這些財政改革方案事實上一點也不新鮮,杜爾哥和內克爾也曾經通過不同方式提出類似的改革方案,但卡認為,他們的失敗源於地方的反對和抵制。在當時的法國,十三個地方高等法院(parlement)擁有相當高的權利,他們由當地貴族組成,有任何法律和案件的終審權,有權利審核國家對地方的稅收,並有管理當地宗教事務的權利。即便在太陽王路易十四時代,路易十四也只能勉強限制他們的部分權利,不能完全取消這一設置。在1771年,大法官莫普在路易十五的支持下取消了地方高等法院,激起了當地士紳的強烈反對。然而,路易十六即位後,為籠絡地方勢力,立即恢復了這一弱化中央集權的體制,也是後來諸多改革無法推行的關鍵原因。比如,杜爾哥早期的六法令剝奪了第二階級的免稅權,地方貴族通過巴黎地方高等法院不僅駁斥了杜爾哥法令的「荒謬」,更指出了他們血統的「純正」是國家繁榮穩定的基石。卡洛衲了解到,他的五點財政改革方案是沒有希望在舊體制的鬥爭下通過的,因此他想到了一招險棋——繞過地方法院。

一招險棋」——名人會議

1787年2月,卡洛衲建議路易十六召開名人會議(Assemblée des notables),距離上次召開該會議已有161年之遙(就如同今天宣布舉行七千人大會,也會很錯愕一樣)。名人會議是將法國的上流貴族、教會長老以及高級公屋人員聚集起來,共商國是的一種形式。卡洛衲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財政改革受到了極大阻力,無法推行,而他的前兩任杜爾哥和內克爾也都無法解決的情況下,不得不召開這一會議。儘管名人會議沒有立法權,但由於成員尊貴的社會和政治地位,卡洛衲希望得到名人會議的支持,從而使得財政改革能在三級會議中得到通過。然而卡洛衲的提議未能被採納,卡洛衲本人在這些人心目中形象不佳,與此同時,當卡洛衲向他們展示財政崩壞的情形之時,他們都把矛頭一致指向了卡洛衲本人。卡洛衲一怒之下離開了名人會議現場。最終路易十六將其解職。

第四節 內克爾二進宮和三級會議

神職人員當財長

洛美尼·德布里安在擔任財長前世圖盧茲大主教。他的上台是在名人會議攻擊卡洛衲的背景下發生的。一說他的上任跟皇后安托瓦奈特有著密切的關係。但是德布里安並不懂財政,他的政策事實上跟卡洛衲一模一樣,包括新土地稅和印花稅,早在杜爾哥時代就已經提出。當巴黎高等法院宣布該稅法無效的時候,他說服路易十六用強權將地方法院成員流放,並強迫他們接受提高貸款限額的法令。而當1788年法國財政進一步陷入困境之時,德布里安就像他的前任們一樣,大力譴責貴族們不負責的行為和軍費開支。同時路易十六本人也通過縮減地方法院權力來迫使部分新稅法得以通過,但是各地開始爆發騷亂。而隨著財政日益緊缺,國家財政不得不靠銀行家的短期貸款來度日。1788年8月26日,德布里安正式宣布法國僅能支付必要利息支出的五分之三,並且宣布發行新的國債來緩解危機,他同時宣布辭職,才財長位上也只擔任了一年時間。

(德布里安)

內克爾二進宮

當內克爾再次被任命為財長的時候,法國已經到了風暴眼的中心。內克爾一開始施以緩政,宣布恢復部分之前剝奪的地方法院權力。然而法國的處境較之以往任何時候更為險惡,原因有四:1)首先是國家債務的外部化,由於內克爾之前舉債都是向外國投資者發起的,法國如果一旦真正發生債務違約,不僅之後不能從荷蘭人、日內瓦人或者其他外國投資者融資,而且會使得股票債券市場發生整體恐慌並引發大的崩潰,這是法國在當時無法承受的。2)其次,過去在王室出現財政危機之時,向國內投資人舉債是有附加條件優惠的,即封爵、稅務減免或者其他王室可以給予的優厚待遇。但這與之前幾任財長的改革宗旨相違背。因為財政改革的最核心要素就在於取消一二級特權人員的稅務特權。現在改革進行到這個時刻,倒退改革已無可能。3)巴黎高等法院(包括其他地方)對於三級會議的態度發生了變化。巴黎高等法院與其他高等法院不同,擁有王室發行債務的註冊權。然而當王室和改革派支持剝奪地方高等法院權力之後,原本並不情願召開三級會議的地方高等法院都統統支持儘快召開三級會議了,逼迫王室直接進入賽點。4)公共輿論的白熱化——較之此前任何時候,公共輿論表達了對於財政的極度關注。而輿論幾乎一面倒地偏向第三階級,醜化王室及其代理人。

三級會議

三級會議的登場其實就是一場逼宮大會。第三階級的人們追求「一人一票」的投票權,無視皇室對財政改革的苦口婆心,其實就意味著舊制度的崩盤。175年前的三級會議,代表教士與貴族的第一第二階級擁有2:1於第三階級的投票權,而此次三級會議中第三階級基本過半,要求的是1:1的投票權。會議開始後,國王的演講自然是空洞無物,內克爾的發言才是關鍵。他在長達三個小時的演講中表示,法國財政緊張,不得不從先前設立的貼現銀行中申請1200萬里弗爾的進一步貸款, 需要進一步進行財政改革,並尋求各位三級會議成員的支持。但內克爾的演講完全沒有有關第三階級政治權利的表述,通篇都是金融數據。儘管在這個時刻,數據可以起到解釋財政緊張的作用,但在第三階級看來,他們完全成為了政策工具,而這正是他們要極力避免的局面。三級會議因此陷入僵局。

(下圖為三級會議場景)

陷入僵局後,第三階級自行成立公社,後來甚至因財富相當邀請第一階級教士代表加入,在1789年6月17日第三階級自行宣布建立國民議會,也成為制憲會議前的一個短暫過渡。路易十六和第二階級為了阻擾會議,禁止他們集會,因此會議成員被迫在會場附近的網球場開會,並發布網球廳宣誓,正式向世人公告,政治權利屬於普羅大眾而非帝王。此後,內克爾宣布同情第三階級,而路易十六也很快將其免職,第三階級徹底和貴族決裂。

(網球場宣誓簽字頁原件)

總結起來,杜爾哥改革其實已經瞄準了法國體制中最脆弱也是最需要變革的地方。然而,由於王權的固執,由於和貴族的不妥協而失去機會。此後的內克爾、卡洛衲乃至於德布里安,不過是做相似的重複運作,有的甚至還加重了法國的財務負擔。而至於法國的舊體制,在沒有傷筋動骨的情況下,改變似乎一場艱難,最後暴風雨來臨,把舊體制連同其舊利益一起扔在了冰冷的海水裡。下一章我們將會向大家講攻佔巴士底獄之後的革命和反革命故事。


推薦閱讀:

第八章 國家借貸——南海泡沫
第九章 密西西比的夢魘

TAG:金与火之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