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正義與善 27] 你也應該知道:《只有醫生知道》

我的成長環境與醫生幾乎絕緣,父親是教師,大學讀經管,畢業做諮詢,親友中也少有醫生。讀這本書時,只要談及手術就心感不適,馬上合上,斷斷續續兩周才讀完。之後重翻時才感覺好些。雖然過程如此,但就其內容而言,這是本好書:張羽通俗地科普了婦產科醫生所看的病,所處的醫院,及所感悟的醫患實情。雖然書名叫《只有醫生知道》,但「你」也應該知道,無論男女。

一、常識-你可能不知道的

1.產檢:忽略孕前和產前檢查時最大的風險;定期產前檢查對於及早診斷和控制子癇前期(妊高症),防止病情急劇進展和惡化意義重大。

2.流產:自然流產佔全部妊娠的10-15%,80%以上發生在懷孕前3個月。早孕期流產的胚胎中50-60%有基因缺陷,小部分是母親的全身性疾病,還有一些少見的原因,如免疫功能異常等。

3.宮外孕:癥狀為停經、腹痛、陰道出血,發作時會有肛門墜脹感

4.胎心監護:過早檢查可能帶來過度治療,只有32周以後才有意義,且要科學解讀。

5.預產期:月份加3,或者加9,日期一律加7

6.真假臨產:真正的臨產一是子宮規律收縮,5分鐘至少要有一次肚子疼,每次宮縮不小於30秒,進入第二產程後10分鐘內有3次宮縮。且在強度上真宮縮一旦啟動會越來越強。二是宮頸口擴張,三是胎先露的下降。還有是真正臨產的孕婦一般誰都懶得理,見誰煩誰。

7.分娩產程:宮口全開(10-12h)+分娩胎兒(約2h)+分娩胎盤胎膜(約30min)

8.產科常見:胎盤早剝、臍帶脫垂、單臍動脈畸形、子宮內膜異位症

9.新生兒:在手術室會被放到暖箱,擦乾、保暖、吸痰,同時會適當給予刺激,協助順暢哭出第一聲。孩子出生後能不能在5分鐘內建立有效呼吸非常重要,也稱生命的黃金五分鐘。然後處理臍帶,戴上寫有孩子和母親的手腕條。再被送回產房,產科嚴格控制新生兒在手術室門口的逗留時間。在產房繼續洗澡、稱重、測量身長、打腳印、包裹好。

10.子宮肌瘤:是常見的良性腫瘤,國內統計30歲以上女性20%患有子宮肌瘤,國外統計50%的女性患有子宮肌瘤。根據位置分為3種,向外概率20%,危害小,向內長概率10-15%,威力無邊,不靠里也不靠外60-70%,危害程度與大小和多少有關。

11.器官重新修復都是手術後非常最近的事件,如果1年傷口仍未長好,那再給10年也長不好,甚至越來越糟糕。

12.醫生確診主要依靠術前診斷和術中診斷,而病理診斷是腫瘤與生命最後的判官。石蠟是絕大多數疾病的金標準,誤診率和漏診率最低,準確性接近99%。冰凍病理準確性為95%。終究:醫學不是萬能的。

13.手術記錄時醫生之間最好的交流方式。

14.醫學中破壞一個舊世界容易,創造一個新世界經常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子宮和卵巢是不能再接合再生的。

15.心態決定身體狀態。

二、闢謠-你知道的可能是錯的

1.B超看性別:未必是準確的;

2.土法保胎多是盲目的。只有胚胎正常,且孕婦的確是因為自身黃體分泌不足,補充天然黃體酮才會有幫助。

3.促排卵葯是絕對的處方葯,有人生雙胞胎心切擅自使用克羅米芬後果嚴重。

4.懷孕後戒葷戒素、有病擅自不服藥是無稽之談;

4.保大人還是保孩子:是胡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5.分娩巨大兒(八斤以上,大胖小子)未必是好事,母親多可能是妊娠糖尿病,產後10年20%發展為真正糖尿病,產後20年50%發展為2型糖尿病。而且嬰兒也有肥胖和糖尿病的可能。

6.「七活八不活」:現代醫學證明完全無道理,多長一個月一定更加成熟,搶救成功率更高。

7.疼痛是疾病發出的信號,必須弄清原因,不能盲目吃止痛藥

  • 老年人牙痛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

  • 中年人肩背部疼痛可能是急性膽絞痛

  • 胃痛可能是急性胃穿孔或胰腺癌晚期

  • 闌尾炎病人最重要的特點是轉移性右下腹痛,所謂轉移,開始是肚臍周圍模糊和隱約的痛,之後是右側麥氏點局限和清晰的痛。

三、醫生

  1. 組織
  • 4大科:內外婦兒
  • 7小科:耳鼻喉科、眼科、皮膚性病科、口腔科、傳染病科、精神科、神經內科

2. 職級: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治大夫、住院總醫師、住院醫師、進修醫師、實習醫師、碩士博士研究生

3. 值班體系:一線(住院醫師)二線(主治大夫)三線(醫院總指揮官、執行官)四線(主任醫師)

四、醫患關係

  1. 紅包
  2. 挂號
  3. 窮人

參考書籍:《只有醫生知道》,張羽著,2013年1月,第1版

圖片來源:Skrillex and Diplo Present Jack ü專輯_Skrillex and Diplo Present Jack üJack ü_在線試聽


推薦閱讀:

女朋友得了痔瘡,害怕手術,覺得很絕望,該怎麼安慰?
十五歲女生如何全方位的改變自己每天進步一點點?
過好健康的一生 你需要守護你的端粒
嬰兒能和寵物共處嗎?
一天喝3000ml的水會過量了嗎?

TAG:健康常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