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七年缺失的朝賀

大明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正月初一清晨。

崇禎皇帝自寢宮行向皇極殿。

按照慣例,他將在那裡接受臣子們的元旦朝賀。皇極殿,是明成祖朱棣,也就是赫赫有名的永樂大帝於永樂十八年所建,落成後命名為奉天殿。到了明世宗,也就是同樣十分出名的嘉靖皇帝手上,於嘉靖四十一年改稱皇極殿。

這殿,是紫禁城內最緊要、最具有皇權代表的一個去處。

蓋因大明朝自永樂大帝後,所有新君的登基大典,都需在此舉行,而民間俗語里把做皇帝叫「坐金鑾殿」,所謂的「金鑾殿」便是指的這個地方了。新皇帝只有在這裡舉行的典禮中升了殿,坐了上邊的那把龍椅,才算是真真正正地做了皇帝。另外,凡是涉及社稷安定的大事,如天子大婚、冊立皇后、命將出征等等儀式,也都必須在此舉行。其他如每年的元旦、萬壽、冬至三大節,天子則在這裡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賀,然後在此賜宴宗室、大臣,以示辭舊迎新,天下同樂之意。

可崇禎十七年正月初一的清晨,崇禎皇帝上了殿之後,卻發現大殿空蕩蕩的,竟然一個朝賀的臣子都沒有。

這事,不是第一次發生了。

去年,也就是崇禎十六年的正月朝賀,朝賀站班就只來了兩個人。

這兩人,一位是個勛戚,我想這人大約比較老實,因為滿朝大臣這天都沒打卡上班,可他卻準時報到站在了崗位上。另外一位則是明季大大有名的首輔大臣之一周延儒,此人十分能揣測崇禎心意,常能化解崇禎的怒氣於無形。此年的大臣缺朝,就是在他輕輕一番話語下,崇禎的火氣頓時消弭得乾乾淨淨。

不過今年還是和去年不太一樣。

因為去年僅有的兩個準時趕到來朝賀臣子中,被我揣測為比較老實的那位勛戚,不知道為什麼,今年也終於不來了。而善於讓崇禎「解意」的周延儒,則因為自作孽不可活已於去年被崇禎下旨自縊處死。

於是大殿上就只有崇禎孤零零地一個人。

空蕩蕩的大殿中,大明崇禎皇帝朱由檢一個人高高地坐在龍椅上,等待著他的臣子,等待著眼前大殿里缺失的那些「國之棟樑」們來給他做新年朝賀。

說起來,站朝應該是臣子們等皇上臨朝才對。

而且就是這等,也不是可以隨意亂等的,也是有等的規矩的。

等皇上的時候,大臣們是不能進宮等的,而要在東、西長安門(原在長安街天安門的東、西兩面)的門外等。

因為大臣們不知道皇上什麼時候就會上朝,但只要午門上的鐘一響完,東、西兩門就關上進不來了,所以臣子們大多得天不亮就從家裡出來,先在門外侯著,等著擊鼓開門。廟堂上的稱呼謂之「廷臣待漏」,意思就是怕皇上比臣子們先到,所以做臣子的得先到門前看漏候著,故而謂之「待漏」。

這事另外還有個別稱呢,就叫做「坐門」。譬如有天皇上萬一由於什麼事情,譬如昨天晚上操勞太過給耽擱了,這鼓就響得晚。而耽擱的時間如果太長,在那一直站著人也是吃不消,尤其那些年紀大的臣子或是腿腳不好的人。因此大臣們就會先坐在由府里僕人帶來的小馬紮上歇著,等著開門,所以大臣們私下管這事叫「坐門」。

坐門的辛苦之處在於,不管天冷天熱,颳風下雨飄雪揚砂,哪怕下大雹子,做臣子的也都得在那等著。

另外,在皇城午門正中的門樓兩邊,分別有兩座闕亭,裡邊各有鐘鼓一座。這鐘鼓的鳴法也是很有講究的,錯亂不得:天子祭祀壇廟,或要出行午門,只鳴鐘;祭祀太廟,只擊鼓;升殿行大典或緊急事情,則鐘鼓俱鳴。

平時早上只要鼓一響,長安門就開了,然後文武大臣進殿站好朝班,之後鳴鐘,兩門閉。這個過程,叫「鼓嚴肅班,肅班鳴鐘」。

等鐘聲一歇,天子鸞駕就升殿了,接著是打響「靜鞭」。靜鞭一旦響後,兩邊站著的的文、武大臣就必須保持「有容無意,有意無聲」的儀態,然後朝賀或者開始討論朝政,也就是說,大家已經打卡完畢,開始正式上班幹活了。

因為這些原因,所以一般情況下只要鼓聲一響,就說明皇上起來了,而鳴鐘則意味著皇上臨朝。

於是甲申年的正月初一日,崇禎皇帝下旨再開門,再鳴鼓鍾,並且說「鐘不歇,門永不閉」,一定要把大臣們給召來。

結果依然是「久無至者」,這下可真把崇禎給氣著了。

但他見不著人也是無可奈何,於是一氣之下,決定自己先去拜謁太廟,然後再回來接受朝賀。可這個儀式原本是在朝賀之後的,因此皇上出行要用的一百多匹馬和鸞駕依仗均未準備妥當,結果有幾位太監和侍衛就把朝臣們預先準備在長安門外準備下班回家用的馬給牽來了,打算先將就用著。

這雖然是個可以解決問題的權宜之計,但皇上的司禮官卻是絕不會答應這麼乾的。

因為他們擔心這些馬會認主,萬一要是驚了崇禎的聖駕,又甚至是咬了踢了皇上之類的,那可是要殺他們的頭的。於是乎司禮官死活不給用,最後崇禎也沒辦法,只好又決定還是先受朝賀再去太廟。

這麼來回來去地一折騰,當然消息早傳了開去,那些睡過頭和偷懶不上朝的大臣們終於知道自己闖大禍了,於是急忙奪路狂奔趕來上朝了。

那時節,武官們大多住東城,但站朝班卻是在西面,而文官大多住西城,站朝班則是在東面。這些大臣們上朝,是分別從東西兩面入來,走路多是沿邊走,到了殿前才走過對面去站班,不然就得先穿過一個天安門走到對面去,我覺得不太會有人會那麼走——越過一個天安門和越過一個殿門,這在心理上的感覺可差得不是一點半點。

可今天等他們來到大殿前,突然發現這會兒殿門大開著,崇禎在殿上正生著氣面對大門坐著,從大殿到殿外廣場上的情景可謂一覽無餘纖毫畢現,而自己需要走到對面去才能站朝班。

他們現在自然是誰都沒這個膽子,敢從崇禎的面前大搖大擺地穿過走到對面去站班。崇禎皇上可正窩了一肚子火,萬一不小心惹著了他,那會觸霉頭倒大霉的。

於是這一天的景象蔚為壯觀。只見那些文官們一個個紛紛從台階下「龜行而過於東班」;而武官們則猶如前線陣地上的士兵,貼著地面避開了崇禎的視線,向著西班匍匐前進,一直爬行到自己該站的那一邊,才直起身來走上殿去站朝班(1)。

就這樣,崇禎十七年的正月初一,靠著大明朝這無數天朝上國的文武官員在地上爬來爬去,才算把人員給齊整了,勉強行完了元旦給大明天子朝賀的盛大典禮。

是故,甲申年春正之朔,大明京師紫禁城上鐘鼓齊鳴不歇,東西兩門不閉,半日方止。

庚寅,大風霾,震屋揚沙,咫尺不見。

同日,大明太祖故里鳳陽的守陵官谷國珍快馬飛報:大明朝龍興之地鳳陽地震。

三個半月後,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紫禁城上鐘鼓再次響起,一日之內兩次齊鳴不歇。然文武百官終無一人至。

此日李自成破北京。

大明崇禎皇帝朱由檢以「君死社稷」,於煤山自縊。身邊以「臣死君」故殉死者一人,是太監王承恩。

明亡。

推薦閱讀:

Jack Dorsey 是一個怎樣的人?有什麼故事?
歷史上有哪些文化大家,業餘方面也是頂級的武林高手?
中國法學院的江湖恩怨
是什麼讓你學會了敬畏,敬或者畏?
高能物理學家的讀書味:愛金庸、史哲,厭雞湯 | 科學家與書

TAG:历史 | 文化 | 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