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技術和管理的平衡

如何看待一線經理在技術和管理上的平衡?

毛小天陷入了沉思。就像老馮說的,過去的兩周,他的確在管理上花得時間太少,沒有關心每個人手頭的工作,以至於差一點因為忽視了水果公司的高優先順序問題單而釀成大禍。正所謂「禍福無門,唯人所召」,如果不是自己疏懶,何以至此?所以,多花些精力在管理上,是十分必要的。

然而,自己是個技術經理,不是人事經理,如果技術不能服眾,又何談樹立權威呢?如果討論一個功能,自己在技術上並不了解,需要決策的時候該怎麼辦?

想來想去,毛小天覺得,一個技術經理,還是得立足於技術,脫離了技術去管理,就像沒有基石的空中樓閣一樣。至於二者的平衡嘛,自然是在帶好團隊,不出紕漏的基礎上儘可能地提高自身的技術。具體時間上地分配比例,看看奇博士怎麼回答吧。

周三,在約好的時間裡,毛小天來到了奇博士的辦公室。寒暄幾句,還沒等毛小天發問,奇博士先問上了:

怎麼樣,看你漸漸進入狀態了,有什麼感悟么?比如說,當管理者有什麼好處,又有什麼壞處?

呃。。。好像沒什麼特別的好處。。。倒是信息來源多了,感覺自己是個圈內人,很多事情早一步知道;另外,視野寬了,看問題的角度也不一樣了,更有大局觀。壞處嘛,就是自己的時間感覺不夠用了,各種各樣的雜事太多,紛擾太多,以至於沒有太多時間磨礪自己的技術。

毛小天有意把話題往技術和管理的平衡上拉。果然,奇博士「中計」了。

你覺得技術經理需要什麼樣的技術能力?

即使不是團隊里技術能力最強的,也應該是處在上游吧。

那我問你,技術經理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合理地配置資源,保證產品功能點或者項目目標按時,且高質量地完成??

嗯,這裡面技術能力有何作用?

管理者自己具備技術能力,才能甄別每個人的能力,將他們合理配置,並輔以合適的培訓和指導。如果不懂技術,便無法有效地分配任務,和團隊成員溝通,了解他們的狀態,也無法有效地和其它團隊合作。

奇博士盯著毛小天,露出讚許的微笑。

不錯。不過管理者所需的技術能力和每個工程師所需的技術能力並不相同。隨著團隊的發展,需要你寫代碼的場合會越來越少,但你還是要花時間讀團隊每個人的代碼。由於你能夠投入到技術方面的精力越來越少,你必須做好心裡準備:自己的技術很快便不是團隊里最強的。此外,你代表著你的團隊,所以你要把你最擅長的技術傳授給團隊,使其成為團隊最擅長的;同時,團隊最不擅長的技術你要找到人來彌補,如果找不到,你就必須親自彌補。團隊的問題就是你的問題,搞不定就是你的責任。

毛小天小心地在心裡記著奇博士所說的一字一句,忍不住問倒:

讀每個人的代碼,你是指code review么?

非正式的code review也可以,不過我建議正式的code review交給相應的技術專家來完成,畢竟你無法非常仔細地尋找代碼中的每一個潛在風險。如果這樣做,你就不必干別的事了。我說的讀每個人的代碼,實際是觀察的一種手段。作為一個管理者,你唯有通過不斷觀察深入了解一個人的工作,才能掌握他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做出評估。

毛小天心裡一震,又是觀察!老馮幾天前才剛剛給他上了一課。他覺得有必要對此了解更多,於是小心地問:

能不能具體講講「觀察」?

假設你是個銷售經理,手下有三個銷售。小明超額20%完成了年度任務;小強超額5%完成年度任務;而小紅則剛剛好完成年度任務。如果只有這些信息,在三個人裡面,你要給一個人發年終獎,還要裁掉一個人,你怎麼選擇?

我會給小明發獎金,裁掉小紅。

如果我告訴你稍多一點信息:小明超額20%完成任務是因為他負責的華北區整個市場比預期有30%的增幅,競爭對手的增速比預期高40%;小強負責的西北區市場比預期萎縮了5%,小紅負責的華南區市場比預期下滑20%,現在你該怎麼選擇?

嗯。。。我會給小強發獎金,因為實際上他做出了非凡的業績;裁人嘛,難道裁小明?

如果小強是通過向代理商無節制地壓貨,把風險轉嫁到下一年勉強做出的業績,你又該如何選擇?

毛小天聽得頭都大了,三種情況,三個人被他裁了個遍。

這是我編的案例,真實的銷售業績的計算要比這複雜。不過從這個案例里,我們可以看出,一個管理者掌握的第一手信息越多,越能做出接近正確的選擇。第一手信息從何而來?很簡單,自己深入到一線進行細緻地觀察。

觀察是反饋的前提。通過仔細地觀察,親身實踐,設身處地地思考,你才能真正了解你的團隊成員,而只有在真正了解他們的基礎上,你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由此你能夠給團隊成員或者提供中肯的建議,或者及時地獎勵。一般而言,大部分人都不會期望他的老闆是個沒有脾氣的老好人,什麼時候都說好話;反之,他們希望你真心對待自己,獎勵有理有節,批評能夠切中要害。

此外,仔細觀察別人的行為對你自己也是一種幫助,說不定你能夠從別人身上看到自己地影子,從而產生某種頓悟。

觀察的方法有很多,一對一談話,閱讀對方的代碼,參與到某個問題的具體討論中,讓對方給你解釋某個bug的解決方案,召開定期的組會,仔細研究對方平時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等等。這樣會讓員工感到他們的辛苦工作受到重視,從而產生尊重感。

毛小天突然想到了已經離職的趙博士。趙博士以前深度參與過自己做過的一個很重要的功能。起初,他還有點覺得趙博士在干涉自己的工作,不太舒服;但開會的時候,趙博士總能提出各種各樣他沒有想到的問題,這讓他漸漸折服。他的態度開始轉變。那個歷時小半年的功能做完後,他感覺自己對趙博士了解了很多,同時他也能感受到趙博士對自己的欣賞。

講到這裡,奇博士覺得自己已經講得夠多了,便轉而問毛小天還有什麼問題。毛小天正在回味呢,被這麼一問,才想起自己此次想要聊的主要話題。問題到嘴邊,他又收了回去。他有點想明白了,所謂的平衡,其實不是一個具體的數字,不是說花費在管理的時間60%,技術40%,或者別的比例這麼簡單的問題。而是隨需而動,以符合團隊利益為重。而且,管理者所需的技術能力主要不靠悶頭在一邊看書寫代碼來獲得,而應該在和團隊的互動中獲得。他覺得先按照自己的這個想法來試著做,以後遇到困惑再請教。想到這裡,他搖了搖頭。

(未完待續)

歡迎訂閱公眾號『程序人生』(搜索微信號 programmer_life)。每篇文章都力求原汁原味,早8點與您相會。

推薦閱讀:

緣分天註定?
觸覺和反饋系統

TAG:迷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