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翁的藝術世界之旅(三)羅馬篇(二):教堂探秘
去羅馬時有很多軼事,其中,在教堂看畫當屬最為有趣的體驗,這種體驗堪稱全世界獨一無二,原因有二:一是羅馬圍繞在梵蒂岡周圍,興建教堂的熱情和財力均為他處無法比擬,特別是教堂中的藝術作品平均水平之高,堪稱獨步全球。再一個,就是義大利人絞盡腦汁從祖宗身上刮油水的能力,其好意思程度也是世界其他地區難以比肩。但教堂分散在城市各地,一般旅遊線路罕有涉及,如有三五好友徒步漫遊,最好不過。
我在2009年去羅馬時,費勁千辛萬苦要找的聖瑪利亞德爾波波洛教堂,是因為陳丹青《紐約瑣記》中的一段文字:
譬如卡拉瓦喬兩件中期作品,掛在羅馬市東南一座小教堂里。教堂還天天用著(一早就有市民為些私事跪在那兒喃喃自語),你得找到管理員,付了錢,被領到某個漆黑的角落,由他拉一下開關(正是上海民居那種老式電燈「撲落」) ,燈泡亮了,先照見金燦燦暗沉沉無數雕飾,然後漸漸看清那兩幅名畫上的馬腿、人臉。探訪名勝的感受是分不清興奮和疲乏的界限(往往二者都是),當日還有好幾處教堂要去拜呢。呆看片刻,關燈離去,卡拉瓦喬悄然沒人黑暗,回了墳墓似的。
只可惜陳丹青沒提這究竟是哪一座教堂,羅馬教堂數百個,找來找去,只有一處文字提到「卡拉瓦喬有張畫上有馬,在波波洛廣場的一個教堂里」。
於是我們理所當然地到了波波洛廣場,到了這裡的十個人有十個人會認為「波波洛廣場的教堂」就是這個吧?
而且,這個宏偉的教堂竟然是一對,理所當然地名字也是「雙子教堂」Santa Maria in Montesanto教堂和Santa Maria del Miracoli教堂。結果,進去以後一看,空城計!卡拉瓦喬不在那。我們一行幾經輾轉,在教堂裡頭轉了三轉,又在廣場轉了四轉,實在找不到這張畫。硬著頭皮找了個看起來像是會說英語的洋捕快。捕快聽後說,你轉過身往,後,瞧!
於是,我站在上圖這個位置,轉過身去……
(圖中圓圈便是教堂入口……)這是要坑爹啊!這麼大個廣場怎麼修了個歪頭沖向旁邊的建築啊。還縮在一個帥氣的圓頂後面誰看得見啊!唉……找到就好。
好在,教堂裡頭還真是不虛此行的。
上圖二為卡拉瓦喬《聖保羅皈依》,有趣的是,在他的構思中,明明是主人公的聖保羅躺在地上。據說,這讓當時訂製作品的神職人員大發雷霆:「為什麼你把馬畫在正中間,聖保羅卻在地上?」「自有我的道理!」「那匹馬是上帝嗎?」「不是,但它站在上帝的光芒下!」卡拉瓦喬的意思用現在人的話說就是:在這裡面不但看到了前文提過的卡拉瓦喬力作,還有一個哭笑不得的發現:
在這裡的教堂,每當我們慕名而來,找尋名作的時候,一定會發現這個小道具。這是個投幣控制的電燈開關。也就是陳丹青提到的「付錢後管理員才會開的開關」。毫無疑問,和他去羅馬的時候相比,現在羅馬也更加自動化了,但是不給香火錢不讓看畫這一點是並無改變的,投下一歐元之後,燈就懶散地亮起來,伴隨著老式燈泡才有的茲茲聲。一分鐘之後,燈泡也繼承了之前在這裡工作的管理員守時的特點,到點即滅,想要再看,要麼再掏一塊,要不就等其他慕名而來的香客「募捐」,再「不看白不看」吧。否則,載有這張畫的神龕就是漆黑一片一個黑洞洞的窟窿,什麼都看不到。有趣的是,這種設施在義大利遍地都是,普及度極高,其他國家的教堂偶爾也有類似設計,但都是燈和投幣箱分離,香火錢自願。在我整個世界漫遊的經歷中,再也沒有見過如義大利人般如此替上帝著想,一分香火錢都不能少的虔誠信徒了。
大概就這麼個意思吧。
=====
歡迎關注 不藝術不幸福 微信公眾平台:
微信號:artalkweng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