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課堂初體驗:最酷的科學實驗課
今天有幸來到了清華附中的創客課堂,參加科學實驗課的是初二的中學生。課程的前十分鐘,胡天碩老師拿出了一個炫酷的飛行器,學生們圍過來,好奇地觀察著飛行器是如何在手指上實現了自平衡的,並討論著飛行器的物理模型。n
然後老師布置了一個有挑戰的任務,nn老師在自己的伺服器上構建了一個一維的倒立擺模型,學生需要與老師的電腦雙向通訊,用自平衡模型讓這個倒立擺平衡。其中涉及到的PID理論知識,是自動化系學生在大三的課程里才會學習到的,對於初二學生顯然有難度。學生們被分為幾組,協作完成任務。其中一個小組簡單討論之後就決定用 Python 實現這個模型,更讓我驚訝的是他們遇到問題時並沒有舉手問老師,而是嫻熟的開始在網路上搜索,並迅速找到答案。n
老師反覆向我強調,「我不講課。我只是給他們一個有挑戰的目標,然後放手讓他們去自學去挑戰」。確實,這裡的學生不再是模仿者,而是探索者。最聰明的學生不滿足於直接被老師告知答案,而是自己探索問題的解答。
回想一下普通的物理課,課上老師手把手教學生知識和解題技巧,nn學生需要不斷練習自己的解題能力,最後所有學生都計算出了正確的相同的結果。而在翻轉課堂,老師並不告訴學生什麼是對的,甚至實踐項目並沒有唯一正確的答案,老師像設計遊戲關卡一樣給出一個有挑戰的目標,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潛力,讓學生通過主動學習和解決問題去達到目標,讓學生享受領悟的喜悅。
翻轉課堂和MOOC這類被設計好的系統課程相比,更是不同。從布魯姆提出的認知過程維度來看,MOOC和大多數課程的設計是按部就班的,從通過老師的講授記憶知識、到理解知識、從應用往後的步驟大多是在習題裡面了。這樣的學習過程是成體系的、完整的、線性的從頭學到尾。但不能忽視的是,還有一種學習方法是在應用層面學東西,可能一上來就是創造層面的動手做,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去查去問,查的多了自然就理解了記住了。這樣的學習方式可能不如第一種來的知識完整,但是掌握程度明顯更深。
總結一下,普通課堂和翻轉課堂的區別。
最後,召喚講師和志願者,一起來參與這件酷的事情,講師需要掌握Arduino操作、了解物理,感興趣可私信~
----------
延伸閱讀:翻轉課堂實踐者 @胡天碩 老師的博客:胡天碩的點點滴滴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