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互聯網時代的學術交流

傳統的學術交流,通常需要組織學術會議,進行學術訪問之類的,面對面的進行。因為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才能篩選出一批學術興趣相似的人,才能創作出合作的機會。沒有網際網路時,即便通過學術會議建立起了學術聯繫與合作意向,可會後回到各自的城市,兩個城市的學者合作交流只能通過信件,耗時長久,效率低下。電子郵件的普及,大大簡短了通訊時間,促進了學術合作。

電子郵件出現後不久,就出現了網路論壇bbs。我剛上網時只在教育網內各個大學辦的bbs上灌水,學術、愛好、感情等等諸多板塊,人氣旺盛。裡面寫的帖子讓我大開眼界。如今bbs沒落,人人網、豆瓣網興趣小組、qq群等興起,網路論壇更為開放。網上論壇所起的作用也是聚集篩選一部分興趣相似的人,就某些問題進行討論和交流。網路論壇只能篩選興趣,卻無法篩選參加交流的人的水平。因此,通過中文論壇進行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就是一個不現實的願望。

後來,以個人博客為代表的社會化媒體的興起,更加速了科學的交流與新思想的傳播。記得2002年我剛大四,博客剛剛興起,很快我就找到了一批物理學博客定期閱讀。從這些博客中我了解了許多最新的學術論文和學科進展,培養了自己對學術的興趣和眼光。 我自己也建立了一個博客開始記錄學習心得。n雖然並沒有太多的讀者,可是我堅持寫,不斷記錄自己看到的最新有趣的科學發現。偶爾也整理一下學習心得。雖然在博客上留言的不多,可我偶爾還會收到同行的電子郵件反饋和交流,我最重要的研究合作者之一就是通過博客交流認識的。

最近,微博和微信的出現,讓網路上信息的分享變得更為容易了。從互聯網到如今的移動互聯網,人與人的交流成本越來越小。世界上任意兩點之間,只要有網際網路連接,可以實現隨時隨地的交流。於是學術合作的跨度就越來越大了。我最新的一篇論文,就是與新加坡和加拿大的幾位學者一起完成的。

推薦閱讀:

認識自己
艱難的學術生存之道
量子信息的簡要發展
幾位民間科學愛好者

TAG:量子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