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沒有新聞道德但是最好看的報紙——香港蘋果日報

《蘋果日報》是香港傳媒集團壹傳媒旗下的報紙,於1995年創辦。其立場偏向支持民主及自由意志思想,經濟立場偏向自由市場主義。是香港最暢銷的報紙。《蘋果日報》鼓吹創新及「出位」。它透過讀者會去掌握讀者的喜好,在最快的時間內滿足讀者的需要,總之是由消費者(即讀者)決定一切。

以讀者喜好來決定新聞,而不是向讀者去報導新聞,是蘋果日報最獨特的地方。我下面就帶大家來瞭解一下這個打破香港傳媒圈平衡的奇葩媒體。(本文不談蘋果日報的政治取向,僅僅從獵奇的角度帶大家瞭解一下這個神奇的報紙)

1995年,《蘋果》一出場就大打削價策略。那個時候,香港一份報紙約港幣5塊,《蘋果》一份祇要2塊錢。儘管隨著報份的穩定,《蘋果》逐步將價格調回5塊,但經這麼一折騰,香港其他報紙,傷的傷,死的死,幾年之內,因為當初這一場價格戰的重創,包括香港《聯合報》、《新報》等,先後不支倒地。

行銷上,《蘋果》的手法大膽、勇猛,不過《蘋果》真正讓香港報業傷筋動骨的,是它編排版面的全新手法和顛覆傳統的新聞內容。舉例來說,過去香港的報紙,與台灣大不相同的是,頭版通常放廣告,尤其是房地產廣告。但《蘋果》卻打破這項不成文的規矩,在頭版擺放新聞內容,結果,《蘋果》這個變革大受讀者歡迎,逼得香港所有報紙全面跟進。

舉個例子,之前的報紙都是這樣的:

蘋果日報是這樣風格的(因為找不到97年版,所以只能找近年的,不過蘋果風格基本差不多)

嗯,台灣首發的時候廣告是這樣的:

再就內容來看,《蘋果》敢於碰觸過去香港報紙不敢處理的題材。其中相當經典的,「 豪情夜生活」(叫雞指南)就引起非常大的議論。香港《蘋果》突破了所有禁忌,它們在報紙上告訴讀者,哪裡的妓女、誰比較漂亮、服務品質如何、價錢多少、怎麼找她們……這個版塊的圖實在是太黃太暴力,我找了半天,放一個這個板塊中學英文的圖........(2000年政府開始諮詢公佈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 ,所以蘋果從那時候開始就停掉了這個專欄)

黎智英在香港所掀起的報業大戰中,「挖角」的動作也令人印象深刻。為了創辦台灣《蘋果日報》,黎智英不惜砸重金從各大媒體挖角,他花了好多錢把葉一堅從待了二十多年的《東方日報》挖過去,有香港狗仔之父稱號的葉一堅領導香港《蘋果》,把《東方日報》打得落花流水,如今,葉一堅更擔任黎智英進軍台灣後,台灣《蘋果日報》的總裁。

《蘋果》在香港出報的第一天就賣了20萬份,三個月後衝上30萬份,香港第一大報《東方日報》為因應《蘋果日報》,徹頭徹尾改頭換面,其他報紙也因為《蘋果》的重手而亂了陣腳。一時之間,所有的報紙換掉頭版廣告改放內容,大家都把照片放得大大的、影像弄得血淋淋的。香港整體新聞走勢從嚴肅報導轉向娛樂和八卦化。連一向講求報導品質的《明報》也不例外,香港知名評論家馬家輝說,《明報》後來經過好長一段時間的調整與和讀者對話,才漸漸從「蘋果化」與「非蘋果化」的左右搖擺之間找到位置,他並指出,《蘋果》的最大對手《東方日報》,更足足花了5年的時間才能喘口氣。

(蘋果日報在今天無論政治取向,報導角度仍然是報業奇葩與眾不同。)

跟著,蘋果更是推出了[動新聞],這個有點像是日報版的youtube,把新聞全部視頻化,放上網,可以用手機和電腦觀看,內容極其有可觀性。根據我的觀察,蘋果動手機Apps普及率極高(我也很愛看,因為做的吸引人了了)。

關於蘋果日報沒有新聞道德和公信力,我說了不算,中文大學傳播研究中心完成了一項香港市民對傳媒公信力評分的調查,結果如下:蘋果日報在17份報章中排名15,介於文匯報和大公報之間.......

關於新聞道德方面的爭議,我只說一個例子,陳健康事件發生於1998年的香港,事件男主角陳健康懷疑前往中國大陸另結新歡、並與妻子不和,妻子於10月19日把兒子從上水天平邨住所拋落地下,然後跳樓自殺身亡。香港傳媒爭相報導事件,追訪陳健康的下落及他包二奶的細節,其中《蘋果日報》記者向陳健康提供5,000港元召妓,拍下獨家照片,事件引起公眾嘩然,該案件亦成為談討香港傳媒專業操守的案例及教材。

嗯,蘋果在香港是一個特殊的現象,受眾廣泛,大家又看又笑又罵又不信。內地的朋友來港可以買一份感受下。

本文只限於知乎專欄使用,請勿隨意轉載,如需轉載,務必聯絡本人。

本文資料來源:

^ 楊少騏,95年,香港《蘋果》的那場腥風血雨

^ 香港傳媒「蘋果化」.台灣傳媒「香港化」說從頭 - 壹集團進軍台灣引起媒介震撼 彭家發 -台灣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

^ 民調:市民指傳媒濫用自由 《明報》 2012年10月24日

^蘋果日報 (香港)

^ 蘋果日報 - 香港網路大典


推薦閱讀:

政改投票為什麼那麼難看.....

TAG:漂港紀 | 蘋果日報香港 | 蘋果日報香港網絡大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