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闖紅燈和工程資質——為什麼工程質量總是讓人放心不下?

7月21日,正在施工中的河南新鄉共產主義大橋發生垮塌,再次引發了大家對工程質量的關注。為什麼工程質量老是讓人放心不下呢?

先從一個看似不相干的地方說起吧。以前我上班的時候,每天早晨要從地鐵站走到上班的地方,大約要走十分鐘。一般來說我的走路速度是行人中最快的,但是,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從地鐵站到單位,同一批行人里,我總是到達最慢的那個。儘管我的速度最快,但我總是最後一個到達。更奇怪的是,我超過一個行人後,過一會兒,又發現他在我前方,我再超過他,但過一會兒,又發現他出現了我前面。

這當然不是因為什麼「鬼打牆」,而是因為這十分鐘的路程里有四五個紅綠燈。當我以風馳電掣的步行速度超越了所有行人之後,我不可避免的會遇上至少一個紅燈,於是我停下來等紅燈。然後,那些被我超過的行人紛紛趕上來了,如果另一個方向沒車的話,他們一般都會闖紅燈,揚長而去,留我一個人傻傻的等紅燈。等紅燈變了,我再起步,又一個個趕超他們。然後,下一個紅燈,整個過程再重複一遍。所以,雖然我的步行速度最快,我永遠是最後一個到達目的地的那個。

如果只是另一個方向沒車的時候闖紅燈,這還算是不錯的。還有很多人對紅燈視若無睹,即使另一個方向有車,他也照闖不誤,彷彿自己練就了金鐘罩鐵布衫一般。當然,每天都在上海街頭穿行,我也知道一些不得不闖紅燈的苦衷。比如,你在這邊等紅燈,但其實另一個方向並沒有什麼交通,但你遵紀守法,選擇等綠燈亮了再走;一會兒綠燈亮了,你正要過馬路,一群電動車、助動車什麼的突然從另一個方向呼嘯而來,完全無視你的存在,還會大聲吆喝讓你給他讓路。慢慢你就會覺得,還不如剛才趁沒車的時候闖紅燈呢。所以,闖紅燈的人群與日俱增,而苦等綠燈的,據我觀察,比率越來越少。

這就是一個惡性競爭的競爭模式。在這個模式下,不是誰能力最強誰就最佔優勢,而是誰敢於破壞規則誰就佔優勢。這些紅綠燈,就是這個競爭模式設置的幾個門檻,或者說闕值。在這些紅綠燈作用下,有能力但遵紀守法的就在這裡乖乖等綠燈,沒能力但敢闖紅燈的就獲得了不對稱的競爭優勢,可以憑藉紅綠燈的作用挽回前面公平競爭中的劣勢,甚至化劣勢為優勢。

我們的工程市場其實就是這樣的一個惡性競爭模式,這個模式中的紅綠燈叫做資質。如果有同學不知道什麼叫資質,那可以簡單理解成QQ等級或者論壇積分什麼的。剛註冊成立的,資質就低,只能幹點雜活;要想做鳥巢那樣的大工程,至少得三個太陽以上。在這個模式下,你雄心萬丈滿懷理想,自己拉了一支隊伍想要大幹一場,結果發現因為你剛成立,資質低,只能修個車棚、挖個化糞池什麼的,掙不了多少錢。你可能會想,生意都是從小到大的嘛,我們慢慢來。可是慢慢你就發現,你的競爭夥伴們,跟你同時起步的那些同行們,人家已經做了不少大工程,掙了不少錢了,而你還在挖著化糞池。

原因就在於,他們闖紅燈了。在這個競爭模式下,闖紅燈就是所謂的「資質掛靠」和「違法分包」。細究每次工程事故的原因,幾乎都會有這兩條。在這樣的模式下,就像幾乎每個行人都在闖紅燈一樣,幾乎每個公司也都在掛靠和分包。當然,肯定也有堅持不闖紅燈的,但鳳毛麟角,即使有,也會慢慢落到最後,自然被惡劣的競爭模式淘汰了。

當然,大家都闖紅燈,不排除個別倒霉的會被撞死。比如,上海靜安膠州路教師公寓的11.15火災事故,原因不用說也知道,違法分包唄。再比如,上海閔行的「蓮花河畔景苑」倒樓事故,原因之一就是資質造假。大家都闖紅燈,都違法分包,可能也出不了什麼事;但一旦出了事情,後果就非常可怕。

那該怎麼應對呢?怎麼讓行人不闖紅燈?一個方法就是在路口設置帶袖章拿小旗的那些交通管理員。但缺點有二,第一,人手嚴重不夠,只能設置在交通繁忙的部分重要路口,至於大量的小路口,根本沒有足夠的人手;第二就是監管力度不夠,最多吹吹口哨罵罵人,人家那些彪悍的大叔大媽照樣闖紅燈,理都不理你。

類比到我們的建築市場,同樣也是如此。現行的監管制度就是用政府職能部門(建委、質監站、部分地區包括審圖中心等等)來強制監督。但缺點同樣是這兩點。第一,工地太多,根本監管不過來,重要的工程可能還比較負責,大量的一般的工程根本就是走走過場;第二,監管的力度也不夠,建設單位、施工單位來拉拉關係,吃吃喝喝,可能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那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我倒覺得,與其堵漏,不如疏導。就如同紅綠燈的這個例子,通過觀察人流的大致流速和方向,制定一個更為合理的紅綠燈方案,或者像國外一些城市採用行人主動控制的紅綠燈,想方設法盡量減少大家的等待時間,不出現自己這邊紅燈但另一個方向沒人的這種浪費時間的等待,這不失為一個解決方案。

再類比到工程市場,大家都在違法分包,也就不用再自欺欺人。面對現實,腳踏實地,把資質的設置、把政府職能部門的服務項目搞得更合理一些,把市場環境搞得更合理、更開放一點,要讓那些真正踏實肯干、真正認真努力的單位和個人掙到錢,這才是應該做的。一味的用資質來打壓、來限制,只會逼得大家去掛靠去分包,只會滋生各種闖紅燈和暗箱操作,最終反而會增加事故的發生率。

甚至我覺得,一個合理的市場經濟環境,不應該有這些人為的、行政的限制條件。最強大的調節力量就是市場那隻看不見的大手。技術不行、管理混亂的公司,客戶自然不會跟他們合作,很快就會被市場淘汰,根本不用降低資質、限制工程級別;相反,認真努力的公司,自然在市場受歡迎,很快會佔據市場份額,根本不用行政性的「特級資質」、「綜合甲級」。當然,這基本是痴人說夢。別的不說,就說如果都徹底自由市場化了,怎麼再吃回扣?

所謂的優越性,就是我們成功解決了其他社會根本不會存在的問題。看看工程質量和工程資質問題,恩,此言不虛也。

推薦閱讀:

新老混凝土為什麼不容易形成整體?
比較好的結構力學習題集有哪些?
做字幕的土木工程師
中建二局三公司與恆大工程管理崗哪個更好些?

TAG:土木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