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趣向涅槃的修行人,為什麼不都選擇去出家?
佛的法是逆世間的,既然決心出世間還有什麼必要再繼續世俗的生活,關心世間的種種,擔憂親友的挂念?那些不都是無意義的與解脫無關的么?如果一個修行人在親友的反對與阻止下毅然選擇隱居修行,這麼做是否偏離了中道?但是欲不是四神足之一么?而且經典中似乎也沒提過修梵行需要在意別人的感受?請各位同修賜教orz
根據經藏的記載,在家人能夠達成最高的果位是三果;但是如果不出家,絕對沒有成就阿羅漢的可能。在家人只要努力精進,證得聖果,最多人天七返內究竟解脫,最少死後投生凈居天解脫。所以如果從當世解脫的角度看,出家是必備條件;然而如果僅僅考慮獲取正見,在未來世解脫,那麼也可以不出家。
其實「關心世間的種種、擔憂親友的挂念」是慈悲的體現之一。
一位具足正見的聖者,明確的知道一切無非就是緣於十二處而展現出的相;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因為對相的了知而一定要選擇出家,因為當他當下的觀察自己的選擇,會發現這選擇也是緣起無常的做作,所以在這個情境下,並沒有什麼緣可以讓聖者「一定要做」什麼。
然而由於慈悲的緣故,聖者在看到他人痛苦時會產生憐憫、同情的念頭。緣於這個念頭,很多修行者並不願意在親友痛苦的情況下一意孤行隱遁山林,而是會逐漸的等這種牽掛消失後隨順的出家,究竟解脫。
從世間的角度看,慈悲是一種正向情感;但從解脫的角度看,慈悲是一種阻礙,最直接的體現就是讓修行者沒辦法出家,或者延遲般涅槃。根據經藏記載,佛陀在成就後本可以直接入滅,然而緣於對眾生的悲憫,延遲了四十五年般涅槃。所以對於以解脫為目的的佛陀教法而言,慈悲是無所謂有無的,不屬於戒定慧;三十七菩提分法中也並不包含慈悲方面的內容。
「佛的法是逆世間的,既然決心出世間還有什麼必要再繼續世俗的生活?」
你好題主,佛法是出世間的這是對的,但是出世間不等於「逆世間」,佛教所說的「世間」也主要不是指社會生活,而是指有情世間,眾生的蘊處界等,也可以看成是煩惱的異名詞。對於「世間」,無論是沉溺其中隨波逐流,還是帶著強烈的反抗意識排斥,這樣的順逆都有可能會被其漂沒。因為當你強行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以為自己在出離,給出離創造條件,但其實是在給自己的煩惱現起製造麻煩了。至於你說的要不要關心家人,修行人要不要在意別人的看法的問題。我之前不明白這個道理,也和家裡人因為這些問題產生過爭執和矛盾。但是後來明白了,滅除煩惱不是逃避問題,而是從心底解決問題,不給煩惱升起的條件。當你越來越堅持在生活里的觀察覺知,對於麻煩和煩惱的處理方式就越傾向於源頭。修行人不是一定要在意家人的看法,一定要管別人怎麼看你,而是當你修行正確的時候,與周邊的互動一定是更趨向於融洽的,因為這樣有利於你煩惱的減少和出離。至於出家,出家是殊勝的福報,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的,但修行不是,願意的話,心在哪裡都可以修行。而當你修行有所成就的時候,相信在晚年,在來世,也會有機會體驗到那樣殊勝的福報,梵行清凈的生活。最後以法蘊足論里身出家和心出家之間的討論總結這個問題:
牟尼安隱眠。遇惡無愁惱。心樂靜慮者。不遊戲諸欲。此頌意言。可愛妙境。皆非真欲。於彼所起分別貪愛。乃是真欲。是故此中應作四句。一有一類補特伽羅。於諸欲境。身離非心。謂如有一剃除鬚髮。披服袈裟。正信出家。身參法侶。心猶顧戀所受諸欲。數複發起猛利貪愛。彼身出家。心猶未出。是名於欲身離非心。二有一類補特伽羅。於諸欲境。心離非身。謂如有一。雖有妻子。受用上妙田宅卧具香鬘瓔珞衣服飲食受畜種種金銀珍寶驅役奴婢僮僕作使。或時發起打罵等業。而於諸欲。不生耽染。不數發起猛利貪愛。彼身在家。其心已出。是名於欲心離非身。三有一類補特伽羅。於諸欲境。身心俱離。謂如有一剃除鬚髮披服袈裟正信出家身參法侶。於諸欲境。心無顧戀。不數發起緣彼貪愛。失念暫起。深生悔愧。彼身出家。其心亦出。是名於欲身心俱離。四有一類補特伽羅。於諸欲境。身心俱不離。謂如有一畜妻養子。受用上妙田宅卧具香鬘瓔珞衣服飲食受畜種種金銀珍寶驅役奴婢僮僕作使。發起種種打罵等業。復於諸欲。深生耽染。數數發起猛利貪愛。彼身心二種。俱不出家。是名於欲身心俱不離。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就於欲心離,祝願在未來有一天可以體驗身心俱離的福報!把世間當成修行的道場,把心放在事上磨。
-王陽明生活本是最好的修行,而修行不過就是為了更好的生活。
既然本質是生活,那出不出家其實關係不大,紅塵反而會有更多的豐富的生活,更有助於你去修行,考驗你的真本事。真修為。
佛教本初是讚歎出家,勸出家的。因此佛陀教法,也基本上是圍繞「出家人」建立教旨,戒是具足戒,定是四禪八定,慧則是證果;
後來因為大乘思想,還有本土文化的限制,佛教漸漸就不提倡出家了,並圍繞著「在家眾」建立了一套新的教化體系,修行方式趨向於最大化的方便。持五戒也可,不持戒也可;修定也可,不修定也可;證果也可,不證果也可。
但,絕對可以成佛。
大多數人接觸到的佛法,就是後者。在一個不提倡出家的體系里,要生起出家的念頭是很難的,生起了也會自己找理由熄滅。
或者到下決心要出家的時候,生活已經將自己牢牢捆綁。這時候就不適宜強行掙脫,會傷害很多人。這種「傷害」會成為修行的障礙。不要認為隱居起來坐在那裡就可以心如止水,越是安靜的環境,內心的貪嗔痴就涌動得越活躍。父母的哀愁,伴侶的怨恨,孩子的眼淚,讓你一刻也不得安寧。
所謂中道,就是自己挖的坑,自己填上。妥當安排好生活和情感,才能出家。
——歡迎關注公眾號「不苦堂」,另類角度解讀佛法。
有人認為剃個禿子穿上袍子就是出家。
其實,你猜,真出家是啥出家?!
出家有一層繼承佛陀的事業,為眾生服務的意思在裡面的,並不是單純為了自己。能不能出家要看很多方面的條件有沒有達到。趣向涅槃也要看這人有沒有見過涅槃,第幾次見涅槃,貪嗔痴滅了多少。也許有的人ta是趣向涅槃但是對「世間之樂」暫時還有貪愛放不下。能出家的人,我們讚歎隨喜。未能出家的,當個在家眾持守五戒,偶爾去禪修,也是極好的。沒準機緣到了那一天自然而然就出家了呢~個人之見,供參考。
北傳並不是趣向解脫的。趣向的是遊戲輪迴。
這個世間就是實相。
出家或不出家皆為實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好像生和死、苦和樂,它們並不矛盾,相互依存。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本來如此,分別、執著於它們,是凡夫的妄想。很多回答沒說出家的定義,
出家,既必須遵佛的戒律。在家,有些戒律可以不用管出家眾有些都無法守戒,而當你在家時,必然無法遵守所有佛陀定的戒,打個比方,遇到親人去世你要怎麼辦?難道說我信佛,不管這些?
所以在家眾有很多困難。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當證得阿羅漢,那時你的狀態就必然是出家人的狀態,即使到了三果,你仍決心精進,必然狀態接近出家。所以,因果不要顛倒。不是出了家就萬事大吉的!佛法從來不是逆世間的,佛法包涵世間法,也就是說可以用佛法來指導世間法。但如果以一般通途修行法門來講,確實應當出家,但出世也是為了入世度眾生,而不是逃避這個世間。以凈土法門來講,不用非要出家才能解脫,韋提希夫人和她的侍女都是垢障凡夫,也沒出家,都往生西方解脫生死了。
你說的
既然決心出世間還有什麼必要再繼續世俗的生活,關心世間的種種,擔憂親友的挂念?那些不都是無意義的與解脫無關的么?如果一個修行人在親友的反對與阻止下毅然選擇隱居修行,這麼做是否偏離了中道?但是欲不是四神足之一么?而且經典中似乎也沒提過修梵行需要在意別人的感受?
關心不等於牽絆,不要說佛陀,你看出家法師關心眾生嗎?但該離開這個世間的時候,會不會說不想走。出家修行是自己的事,很多時候在意家人的感受,多半出不了家,這就是牽絆。牽絆不好,應當捨棄,但捨棄之後不是石頭,而是把自私不理智的愛轉化為無私的大愛。
南無阿彌陀佛真正的世俗出家。
真正的靈魂出家。
中國90後的覺醒 竇靖童與宗薩仁波切的佛緣 竇靖童出家,宗薩仁波切親自剃度。「天哪,怎麼回事????」
爵士貓 (作者) 回復塵浪一葉剛剛
小姑娘是出家了,但不是你理解的出家。
剃髮,就是一個出家的儀式。出家成為宗薩仁波切的弟子,本身就是特別的事情。
大師的佛學見解本就與普通佛教徒的見解不同。
出家,為何必須遠離俗世。俗世出家,才是真正的靈魂的出家修行凈化。
這才是空性,無所得,無所住。
出家,本就不必住於寺廟。這是今後佛學修行的主流。
泰國就有禪修中心,出家可在禪修中心修行。
想來則來,想走則走,不要搞那些不必要的戒律。
高僧親自為竇靖童剃光頭出家?周迅全程陪同,工作人員是這麼回復
記憶隨風安旭11
百家號 12-13 08:24
天后王菲的大女兒竇靖童(童童)因為中性的外表,和時而率性時而靦腆的個性,在內地有「國民老公」之稱。昨晚,有微博網友爆料發布一段小視頻,並稱:「王菲與前夫竇唯的女兒竇靖童出家,宗薩仁波切親自剃度。」這段視頻一發出,立刻引髮網友的關註:「真的假的?」「天哪,怎麼回事????」
視頻中,竇靖童的一頭粉色頭髮被剃光,露出黑色的髮根和頭皮,頭髮被基本剃光,童童一臉的淡定,嘴角還有一絲笑意,看著還是很開心的樣子。
隨後不少粉絲和網友留言,稱第一批90後已經出家了,晚上竇靖童就剃髮了,成為佛系90後,這麼與時俱進,真是嚇了大家一跳。
不過也有鐵杆粉絲立馬跳出來,稱童童這次只是短期修行,並不是出家,不要隨便造謠。
隨後,竇靖童工作室的工作人員出來否認:稱只是剪掉頭髮,與出家無關。
並放出了一張竇靖童剃完頭跟周迅的合影,圖中的竇靖童看著很是清爽,估計也是想向媽媽王菲一樣,在信仰中尋找一份清凈。在周迅的陪同下,把頭髮給剃了,不過也真是側面證明童童跟周迅的關係確實不錯。
在周迅過生日的時候,就有拍到竇靖童驚喜現身,兩人親密熱聊,成為了相差25歲的忘年交,吃飯的過程中,周迅還一直幫童童整理頭髮,生日會結束之後,竇靖童還跟周迅一起回家,兩人的關係很是要好。如今,竇靖童剃度,也是周迅全程陪同,看來這次修行,也是二人一起,真是不得不佩服童童的高情商呀
竇靖童(Leah Dou),1997年1月3日出生於北京市,中國內地流行樂女歌手。2011年,竇靖童組建了自己的樂隊並擔任主唱 。2012年,推出首支個人原創英文單曲《With You》 。2013年,推出第二支個人原創單曲《On The Beach》 ;同年,推出第三支個人原創單曲《Blue Flamingo》 。
2014年,推出個人原創單曲《My Days》MV 。2015年,推出個人原創單曲《River Run》 。2016年3月,登上《T Magazine》女裝時尚特輯封面 ;
2014年3月23日,獲得「第三屆QQ音樂巔峰盛典」樂壇新勢力歌手、年度熱搜歌手 ;4月22日,推出首張個人英文創作專輯《Stone Café》 。2017年9月19日,推出個人第二張全創作專輯《Kids Only》。
1998年,還不會說話的竇靖童在母親王菲的歌曲《童》中初試啼聲 。1999年,兩歲的竇靖童在王菲的歌曲《只愛陌生人》中獻聲「Come on,baby!」 。竇靖童在北京、上海念書時,她都是學校管弦樂團的成員
竇靖童的父親是中國搖滾歌手竇唯,母親是歌手王菲,前繼父是演員李亞鵬,繼母是攝影師高原,她有一個同母異父的妹妹李嫣 ,還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妹妹竇家媛 。
其實感覺只是剪掉頭髮,沒什麼大事的,不管只是剪頭髮也是,還是短期修行也好,只要心地能獲得一份遺世獨立的安寧,怎麼樣都值得,你怎麼看呢?歡迎關注小編,歡迎在文章的底部留言說說你的看法,大家一起討論一下吧
======================================================================
修行最高的境界 天人合一 你重新回到孩童時代的純真與快樂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莊子?逍遙遊》
爵士貓1 分鐘前
修行最高的境界 就是你有恢復了孩童時代的純真與快樂
修行其實就是你從後天的複雜的社會生活狀態,又放下了一切,你有恢復了孩童時代的純真與快樂。
佛學的般若性空學,核心就是教你學會如何放下你執著的【心】。
道行般若波羅蜜經十卷 道行品第一
大正藏第 08 冊 No. 0227 小品般若波羅蜜經
都教導我們【菩薩為學無所學法。法無所逮得,莫痴如小兒學】
【無所得,是故得無所得法。莫痴如小兒學者,謂有字,不能得,為學習入法中,適為兩痴耳,亦不知,亦不曉,亦不了法。何以故?學字是色,欲得是致是故不了法,所念亦不逮。如是不曉不信故,不於法中住,反呼有身,是故痴如小兒學】
【無所得法】的關鍵,【有字,不能得】【學字是色,欲得是致是故不了法】【如是不曉不信故,不於法中住,反呼有身,是故痴如小兒學】
【菩薩作是學為不學,作是學為不學,佛不作是學,為學佛得作佛】,關鍵是【佛不作是學,為學佛得作佛】。
中心思想是,【如無所有,如是有。如是諸法無所有,故名無明。凡夫分別無明,貪著無明,墮於二邊,不知不見,於無法中憶想分別,貪著名色。因貪著故,於無所有法,不知不見,不出不信不住,是故墮在凡夫貪著數中。】
凡夫又問,【若有問者,是幻為學佛得作佛?或作是問,當何以教之?】
佛祖就直接回答,
【幻與色無異也。色是幻,幻是色,幻與痛癢、思想、生死、識等無異。】
【幻不異色,色不異幻。幻即是色,色即是幻。幻不異受、想、行、識,識不異幻。幻即是識,識即是幻。】
佛祖強調,【菩薩學欲作佛,為學幻耳。何以故?幻者當持此所有,當如持五陰幻如色,色六衰五陰如幻。痛癢、思想、生死、識作是語,字六衰五陰。】
【菩薩學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如幻人學。何以故?當知五陰即是幻[6]人。所以者何?說色如幻,說受、想、行、識如幻,識是六情五陰。】
修行人要想證得正果,還是要從【五蘊】入手,明了【法無所得·,五蘊為幻,幻即是識,識即是幻。】【佛不作是學,為學佛得作佛】。
道家無為的思想,與佛家的思想【佛不作是學,為學佛得作佛】,是相互呼應。
長時間看天空試試,瓦藍一片什麼都沒有那種,你會知道精神上當眾被扒光是什麼滋味——環境越乾淨,心魔越厲害,很多人扛不住。紅塵里打打滾,反而保留了對智慧的嚮往。
承認自己不特別,是修行的開始。混亂吵鬧的世界,清澈的心,像蓮花,從污穢的淤泥中長出。開花的同時,結出果實。
你,出,哪,個,家?
你,用,身,出,家?還,是,用,心,出,家?
用,身,出,哪,個,家?用,心,出,哪,個,家?
是出三界家,還是真有一個家能出?
你出了自家又以寺廟為家,自家和寺廟有差別心,正如挖坑又填坑,坑坑之間有差別么?
這不是白出么。
還不如在家來的爽,父母最了解你的需求啊。
存在於這個世間,但不屬於這個世間。心向解脫,能夠如實知見,在世與出世又有何分別呢呢。況且這世道出家不代表修行我所見聞的大都只是以和尚為職業的人而已。就像書店裡的書,有很多只是印成了書的形式存在那裡而已,並不代表那是智慧的結晶。
趣向,大白話就是說感興趣。
感興趣到什麼程度?
另外,狗進炮回答,善。心樂靜慮者。不遊戲諸欲。諸慾反覆,靜慮反覆反覆反覆,心漸出離佛的法是順世間的,是救眾生苦的,讓眾生生活順利的,逆世間是不正確的。說出世間,是說心出離世間法,不起貪嗔痴,不造殺盜淫,遠離顛倒妄想。這其實都是基本常識,必須應該知道的。
佛有四眾弟子,出家在家都是一樣的修行,都必須心出家。修佛就是修出世的心,不是身。在家出家要憑個人因緣,不是應該怎樣怎樣。
另外,說中道,也不是指隱居不隱居的事,是指離一切邊見,真不清楚你到底是幹什麼的。佛法知識這麼貧乏,也敢信口開河。
嗯,你很有勇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