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和導演中間差的是什麼?
看很多有名的人資料都是肩負編劇和導演兩個角色,兩者到底有什麼差別,是拍和寫的差別么,準備考編導,在糾結選什麼好
我最大的感受是,最大的區別是,導演本質上是個管理者……而編劇是單純的創作者。
粗暴類比:
編劇是建築設計師,負責設計圖。導演是建築工程師,負責施工圖,以及去一線工地溝通和指導各方,確保工程按照施工圖開展。
不同的可能是,導演是創作中樞,好導演需要掌握的編劇技術,要多於好編劇需要掌握的導演技能。導演有一項工作是做分鏡。在實際拍攝過程中,通常是一個接一個鏡頭的拍攝,導演根據編劇的劇本,做出分鏡(有的會用文字說明,有的會畫出草圖),通常劇本里的一個場景都會由若干鏡頭組成一個序列,也有可能為了節奏調整,穿插其他場景的鏡頭。實際拍攝過程基本按分鏡來拍攝。
我的理解是編劇更偏重故事創作,重點放在故事內容上。
導演更偏重故事講訴,重點放在鏡頭表現,所以導演可以不會寫劇本,但是一定要有劇本分析能力。同時導演還要擔任一些其他角色,比如調教演員、調戲攝影師、調侃編劇等等。ps:編劇也應該多參與導演的工作,多了解鏡頭,因為寫出來的劇本是服務於拍攝,不要寫一堆沒有鏡頭感的內容。編劇:負責創作。不但要編出整個故事,還要把所有東西寫出來。有些方面比較粗略,比如場景描寫,鏡頭設計和編排,動作和表情描述等。
導演:負責指揮。拿著編劇寫的東西,指揮一幫人把東西做出來。在細節上進行加工創作。
「編導」:特指電視節目的編輯、編劇兼導演。導演導演導演。但一定要學好編劇。嗯,不謝。
既然你的問題針對的是自己要考什麼專業,那麼我建議你考導演。
因為你考了導演也還得學編劇……----------------------------------------------------------------------一、編劇服務導演
我們先來談談導演和編劇之間的關係,如果要說這個的話,我們先來談談影視項目的製作流程
首先是有一個項目,製片人(投資方)想做這個,接著找一個混跡影視圈的執行製片人,讓他來把項目做下來。
拿到項目之後,執行製片人首先要找的是編劇,來寫故事。與此同時,他要去找製作人員,首先是核心的製作人員,比如導演、美術、攝影等。找來導演之後,讓導演來主導劇本的修改。從這時候開始導演和編劇有了交集,編劇服務於導演。
在進入到中期製作後,如果劇本完成了,那麼編劇就休息了,沒他事了,如果沒有,就進組寫劇本,也就是所謂的一邊寫一邊拍。
二、工作內容上的區別
編劇主要就是寫劇本,熟練的編劇除了會考慮劇本質量之後,在寫的時候,在不破壞故事的情況下,還會考慮拍攝方法、拍攝成本的問題。導演和製片人也會相應交代這些問題。
在清楚了限定的條條框框後,根據導演要求,改寫劇本。
導演為什麼叫導演,因為他的工作量可以說是編劇的好幾倍。編劇寫完了就可以走了,導演要從前期策劃組織到中期製作,再到後期,都要盯著。其中涉及的問題,下面會談。
編劇用一台電腦就可以寫劇本,導演則需要具備更多的能力。
三、為什麼叫導演
以下所寫僅供參考。
1,導演所具備的洞察力。
市場喜歡什麼,做這個題材是否有市場,受眾是什麼,現在互聯網傾向什麼題材?導演在介於的項目的時候就需要跟編劇、製片溝通這些問題,因為這是一個大方向。大家投入那麼精力、時間和金錢,總希望結果是好的。做行活的導演不會管你這些,你給我劇本我就拍了。
2,對劇本的把控能力
在完成了項目的大體方向後,導演需要把自己的活力帶入到項目中,具體就體現在劇本的把控能力和製作、成片的能力。這裡稍微提一下作者電影這個概念。所謂作者電影,其實就是如同作家寫小說一樣,導演也是作者,他用視聽語言傳達自己的意圖。一個片子如果沒有這一點,必然會覺得沒有風格,不好看。這個能力的培需求決定了做導演之前必須是個編劇,必須會寫,必須了解自己,明白自己要表達什麼。導演具備這樣的能力後,主導劇本修改。
3,中期製作概述
製作環節涉及的方面非常多,在編劇完成劇本之後可以結賬,導演不行,導演在拿到劇本之後,可以說工作才剛剛開始。一般來說,在主導劇本修改階段,導演的其他工作就開始,比如找攝影師溝通,找美術、服裝、道具部門溝通,還要組織自己的導演班底。在其中就已經涉及到跟製片部門的博弈環節,比如我想用這個副導演,想用那個攝影師,但是會因價格等問題跟製片部門產生矛盾,這就需要去解決。關於製作,我大致分以下幾個方面說一下,首先是人際關係的處理,就如前文所說,有矛盾,怎麼去調劑。其次是工作上的事,親力親為的導演必然是給出各部門的參考,比如服裝參考、道具參考、美術參考等等,然後在跟各部門的溝通中,達到理想的效果。但這也只是開始,因為效果有了,但是要執行下去,就又要和製片部門博弈,為什麼用這件衣服好,為什麼道具一定要買那個。還有一些其他亂七八糟的事情,比如演員問題,製片想要這個,導演為什麼用那個?
4,中期製作
到了拍攝現場,由於導演中心制,所以導演一定是老大。做老大就意味著要負責的事情很多。
我們以一天的拍攝為例。前一天晚上:①得跟統籌過一下接下去我們拍攝什麼。②跟執行導演過一下明天要拍哪幾場戲,各部門有什麼問題?③跟演員過一下戲
④自己要思考明天拍的戲要怎麼拍,需要哪些鏡頭,什麼樣的表演,關鍵場次要花多長時間才不會超時第二天:①各部門按部就班進入第一場戲的拍攝,各部分是否有問題?拍戲出問題是很正常的,比如服裝沒帶,關鍵道具落在賓館了,演員還沒到,群演問題等等。這時候就需要導演有足夠的準備和足夠的經驗去解決這個問題。針對不同的問題 不同的解決方法。②演員之間會有矛盾,導演如何巧妙地解決,是個學問。③這場戲的特約不給力,怎麼辦,他耽誤的時間後面怎麼彌補,要不要甩戲?甩了以後怎麼彌補?時不時的放大一些問題,發個火,鎮鎮場面,尺度怎麼把握?這都是經驗。④演員調度、台詞處理,這是不斷地思考的,並且最容易發生的事情是在第一遍走戲不好,找到靈感,重新安排,這個臨場發揮能力,也是需要導演長期實踐培養的。如何指導表演也是如此。⑤如果說現場發現了劇本的巨大漏洞,怎麼快速解決?腦子裡是否有個全篇的概念?總之,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我上面寫到的都算少的。亂七八糟的事情太多,比如突然下雨怎麼辦?改戲還是回頭再拍?都需要臨場發揮的能力,導演要做非常多的選擇。編劇則不用……
第二天晚上:
①如果我是導演,我一定要求晚上開會,總結今天工作,安排明天工作。
②對待新手工作人員怎麼處理,對待老司機又怎麼處理?跟你翻毛腔你怎麼辦?每一部戲都是跌跌撞撞拍完,導演如果有思辨能力,他會成長,沒有的話,出不來。
5,後期管理
我不欣賞後期不管不問的導演。
後期這一塊涉及到的問題也很多,首先剪輯上,是否有自己熟悉的剪輯師,是否能剪出自己的感覺?自己操刀剪輯要多久,素材怎麼管理,整個流程如何,都要有條不紊,出一點亂子就很麻煩。
後期對於導演的能力又提出新的要求,調色,你要懂吧,至少你想要的畫風得有參考,得確定吧?調色師傅的能力你得有了解吧,你如何送點小禮物就能讓她盡心儘力為你工作,人際關係要處理好吧?混音不行怎麼辦,自己得會吧?自己得聽得出哪裡有問題哪裡需要什麼吧?你去看一大堆電視劇連個環境音都沒有,你怎麼辦?特效你得清楚你想要的效果吧?再提一個最重要的工作,剪輯。如果不懂得劇本結構,不懂節奏,剪輯就做不好。所以編劇為什麼要了解類型片,要懂得結構,就是因為這樣最後才能剪出來好看的作品。導演不懂編劇,完蛋。
這還不算完,你製作完成,要一個一個過,然後看看哪裡還有問題。之後你送到相關平台,平台轉壓制會出問題,你要溝通。平台給到的意見,要修改吧?刀子要動吧?
直到最後播出,導演還不算結束工作。播出效果如何,是否達到自己要求,這個項目出現什麼問題,未來怎麼避免,反思是需要的吧?
總結完工作經驗後,導演才算結束工作,而編劇可能又做了幾個項目了……個人理解,僅供參考。
從影視製作的流程來講,屬於兩個工序,編劇側重內核,造種者,導演負責呈現,出產者。編劇製造種子,種子的DNA。故事的主題、人物、衝突,邏輯關係,情感推進,都要有所交代。
導演接過種子,選擇合適的水土人畜,啟動耕種項目,澆水施肥,除去雜草,潤色加工。共同部分:影片故事線的創造者,編劇負責文字創造,導演負責影音創造。不同部分:編劇不負責視覺或聽覺的裁決,導演從職能來說是從讀劇本腦海構想畫面開始的。編劇和導演之間差的:①故事內核的讀取、創造、把握能力,準確領會讀取劇本的內核和結構是導演的基本要求,但對劇本創作沒有原則上的要求(這是編劇的職能),但如果導演本身具備人物和故事線的創造能力,那他也可以兼職編劇。
②文字到畫面聲效的構架,空間、動態、情感想像力。編劇如果具備文字轉影音的開拍前的想像力以及開拍後的攝製調度,也可以做導演。當然選導演,因為你編劇再好,功勞最後都會變成導演的了。其次,編劇水平高,導演水平一般差不多哪去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