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走捷徑?


謝邀

首先看你怎麼定義成功了,是別人眼中的成功還是自己內心的富足和平靜。我不是追求名校,但從小到大一直會在自己那個圈子裡努力,所以一步步的算是讀了所謂的名校。

本科畢業近八年了,有的同學已經做了正教授,有的同學賺錢賺到手軟,而我輾轉著剛剛結束自己的讀書生涯。

坦白來說,我不覺得遺憾也不迷茫。一方面來源於我對物質生活的不高要求,總覺得只要我想要的我能不依靠別人自己買得起就夠了,而恰巧我想要的都是自己負擔的了的。

另一方面我覺得名校給我的除了知識外就是體會,而這是別人眼中的成功感知不到的。你在那裡認識一群人,讓你知道除了錢財除了出名還有一群不求名利為了夢想而努力的人。沒錯,是夢想!那個離我們日漸遙遠的詞。我成不了那樣的人,但我欣賞那樣的人,從他們身上你能看到比所謂成功更重要的東西,叫做堅持。

別去追求什麼名校,別去追求別人眼中都你,做自己真正想做又能做的事,讓自己愛自己。


博弈論里有一個著名的囚徒困境。兩個囚犯各自的最優選擇都是坦白。然而,個人的最優選擇彙集起來卻並不是他們兩人共同的最優選擇。就整體而言,他們兩人都選擇抵賴會得到最好的結果。

無利不起早。再傻的人面對利益都會有極其靈敏的嗅覺。細細想來,也是值得玩味的。面對可能的利益,人的智商會迅速提升至福爾摩斯的水平,彷彿獵豹在遇到獵物時,身體微微緊繃,隨時可以閃電出擊。

前幾天中午我做了一個實驗。中午下課是一場戰爭,人人都爭分奪秒地奔向食堂搶飯。從教室的後門出去有兩個選擇,側樓梯通向的出口是離食堂最近的,主樓梯通向正門離目的地則稍遠一些。所以通常,我都是按照理性判斷選擇側樓梯。大家都是這麼想的,每天側樓梯都會堆了很多人,前進的道路被人潮堵住有時極其緩慢。而且側門也很小,也就是說下了樓梯還會被阻塞在門口。今天下課,我衝出教室時扭頭一看,主樓梯一個人都沒有,於是我改換了路徑從主樓梯跑下去出正門,一路暢通無阻,比平時還要快些。

當所有人都奔向所謂的捷徑的時候,那麼捷徑將不再是捷徑。即使原來它是每個人的最優解,可當個人聚集成群體,它絕對不會是群體的最優解。在這條摩肩接踵的道路上,你要麼被擠死,要麼在絕望中被人潮淹沒離夢想越來越遠。

因為社會資源太有限,而這又關乎生存,想佔有資源的人太多,爭搶起來,形象總不是那麼好看。投機,說起來不過是在正當途徑中獲取資源太累太難,所以,一個有微弱可能的機遇出現,便會死命地抓住。

有一段時間蟻力神很火,大家紛紛花上萬元養螞蟻。就理性來說,我當真看不出養螞蟻的紅利何在。可通過強大的傳銷,大家一窩蜂地擁上去投機,最後蟻力神破產,血本無歸。

炒股票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真有大錢賺,你真的如此天真認為還能輪到你?只有那些頭腦清醒,對股市規則和走勢把握得精準的高手,才能在財富帝國中屹立不倒。而且,這種高手從來都不是隨大流的,他們更傾向於獨自行動,對喧嚷的烏合之眾躲避都來不及。

另闢蹊徑、背道而馳是很重要的一種智慧。因為人的天性就傾向於模仿,對於別人的行為,常常就在潛意識中完成了模仿。比如火災這種緊急情況下根本來不及皮思考,大家都向出口跑的時候,你是否能冷靜而快速地找到另外一條求生道路。即使出口本來是最優選擇,可大家都擁擠在那裡時,求生機率會大大降低。倒不如另闢蹊徑反倒生還的可能性更大。

人群的聚集被稱為烏合之眾,這不是沒有道理的。群體往往是狂躁幼稚投機的,沒有任何一個群體能如個人般冷靜睿智而清醒。所以說,社會金字塔型的階層結構,越到底層,人數是越多的。人數越多,單個人的價值越低,越難脫穎而出。

另闢蹊徑、與群體背道而馳,可以增強個人的不可替代性,提高實現個人價值的機會。如今的中國,英語熱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幾乎是個人就在學英語,如果你也學英語,那麼試問你比別人強在哪裡,你的個人特色究竟在哪?從眾的一個壞處就是個人的可替代性太強。即使這一行真的有豐厚的利潤,被龐大的人群基數一瓜分,到你手裡的羹,不會大到哪裡去。

早些年,在小語種還不是那麼火的時候,我的媽媽選擇了學習法語。當時英語系招好幾百人,法語系才招幾十人。在大學那麼難考的年代,理性點也該選擇招生人數多的英語系,這樣考上的機率才會更大。實則不然,大家都認為英語系保靠,所以報考英語系的人數遠遠超過了它的招生人數。如此,考上的機率反而變小了。那年,英語系的分數遠遠高於法語系,導致了好多高分的人落榜。而且,在畢業以後找工作的時期,英語系畢業生競爭極其激烈,每個崗位都會有好多人同時競爭。而法語系的學生由於人數少,工作基本順利敲定。再加上法國外資引進的增加,法語專業的學生可謂炙手可熱。

因為法語的不可替代性,所以它即使冷門,卻也有明顯的優勢。當然現在,小語種也開始火了起來,如今法語的不可替代性與過去比降低了。這個時候,我們便又得思考怎樣開闢一條不同的道路。

現如今,英語基本已是必備的能力。所以,你要麼就要把這門語言學精,成為本領域的高端人才。這當然很難因為前輩和後輩都數不勝數,可這也不失為一種選擇。同學英語,大師的價值會遠遠高於普通人。你要麼為自己配備別的技能,比如學法語學日語,輔修經濟,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到多且精。同時,還要盡心磨鍊一項長處,讓它成為你最鋒利的劍。

而且,從眾的另一個壞處,便是這條陽關大道並不一定適合你,可你一旦選擇走上去,就等於同時失去了探索自己道路的機遇。

如成龍,在李小龍的功夫片最火的時候,各大影視公司都爭相複製李小龍。成龍的經紀公司也想把他打造成第二個李小龍。可他發現自己不適合李小龍的這條道路,於是他離開了這條功夫正統之路,開闢了功夫商業喜劇的模式,瞬間便火遍世界。因為電影,若只有功夫未免單調,可若加上喜劇的元素和新穎的打鬥方式,可視性便很強了。所以成龍成為了獨一無二的成龍,而不是第二個李小龍。

世界上沒有一條路是好走的,投機取巧不可取,付出艱苦的努力是天經地義的。然則,努力的方向很重要,在紛繁複雜的時間保持冷靜清晰的頭腦,不隨大流,精準把握自己的方向,卻最是難得。有時,離開傳統的所謂大道,往往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們紛紛從懸崖上企圖跳入利益的大船,可大部分的人都掉入了海里。


你以為你努力奮鬥的終點是高考。殊不知拜了名師的他們才開始拚命,而你卻在名校悠哉游哉,何以抱怨。

//***********很短很短的分割線************//

先感謝V大的贊,讓答案出現在很多人的時間線上。

嗯,其實答主看到這個問題回答的時候還是比較片面的,並沒有認真說明「是不是」便胡說了「為什麼」。就像另一位答主 @小聰 說的「用一個樣本空間的平均值和另一個樣本空間的最大值做比較就是耍流氓。」

但我永遠相信「你日後的收穫絕不會多於你現在付諸的努力,但你仍舊需要不斷付諸努力去厚實底層基數才能承載起更多的收穫。」


貓有貓道,狗有狗道。

我自己覺得,大部分人上名校算不上奮鬥和選擇,也談不上花了多少代價,人家只是按部就班地小學——初中——高中——名校這樣一步一步順風順水地上了名校而已,略有挫折的不過也就是複習了一年或者高中被衡中之類的學校折磨了三年。

而你所說的拜名師,才需要選擇和付出代價呢!你要選擇名師,你要付出代價讓名師肯收你。你以為名師都是蹲在街角等著你——

少年你骨骼清奇,跟我學××可好?

那是傳銷。


多關注一些不按正常套路奮鬥最後眾叛親離妻離子散流落街頭的人,你就不會胡思亂想了。


你知道有個叫韓寒的小朋友不? 在這片神奇的大地上,你不按套路出牌的真正問題不是能否成功,而是你成功了別人都認定你必然用詐。巨額知識來源不明罪,聽過沒? 說不定以後會為你再發明個巨額成功來路不明罪哦。


還是那句話,拿一個樣本的最大值與另一個樣本的平均值做比較就是耍流氓。


花了十多年青春來考名校學表演,苦讀,北漂奮鬥的人,80%過上了不錯的生活;而那些初中都沒有畢業的人,大概有1%後來拜在一個名師門下,然後其中的1%成功了。剩下的99.99%生活並不如上面那80%好。

有的人花了十多年來辛辛苦苦堅守一個崗位,雖然不富裕,但是生活穩定有保障;那些一開始就怕吃苦跑出去投機倒把做生意的人,20%(暫時)掙到了錢,但其中的80%都可能在下一次投機中虧損。然後剩下的那4%,等待他們的還有下下次、下下下次投機……大概只有0.0001%能保持基本持續盈利吧,那些人的名字被喊的很響,每個人的名字都被放大了1000000倍,lz一看就以為是100%。


第一點我不是很了解,我就說說第二點。

題主你說出去創業做生意的是因為「怕吃苦」,不知道為什麼你會有這樣的印象?你可以去了解一下創業者每天的作息時間是怎樣的。 我認識的創業者怎麼都那麼拚命呢?

我有一個朋友,每天早晨五點多準時起床,晚上十二點睡;還有一個師姐,經常清晨起床看到她凌晨工作累了稍稍休息時發的朋友圈。

你或許會說他們還在創業,等步入正軌、有員工了就好了。但是步入正軌以後,每天醒來都要面對內部各種層出不窮的問題,面對可能下個月沒有訂單沒有銷量的困境,面對資金鏈隨時崩斷的危險……這種壓力你能想像嗎?無論你是開了一家只有倆服務員的麵館,還是擁有一家兩萬名員工的大企業,這些壓力從頭到尾每時每刻都要面對的,只是後者壓力更大而已。

相信我,創業者絕對不比「十年來辛辛苦苦堅守崗位的工作者」來的輕鬆。你只看到了表面的光鮮,卻沒看到背後的傷痕纍纍和苦不堪言。這根本不是捷徑,而是一條荊棘滿地的路。

當然了,我們討論的是普通人的選擇,富二代紅二代不在討論之列。


幾十年的經歷,就成了我們如今的模樣,要麼猥瑣側漏要麼霸氣側漏,有什麼動作就會有什麼性格,我看到了太多平凡普通的人兒,他們和我一樣,瘦小,黝黑,無精打采。

只是,我不願如此,真懂假懂的人都說,變則通……

以前我迷戀性,生殖器,奶子,不愛學習。就是打工幾年賺到錢了,都是小錢,都是靠苦力,都是靠辛苦夜班。我的迷茫,我迷戀的黃片,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少,甚至沒了。知識呢?智慧呢?越用越多。所以現在我是沒事兒就學習,學累了,就去賺錢。賺錢,對我而言,現在反而成了消遣。消遣之餘,我的收入反而水漲船高。

真正與投資有關的學問都是反人性的,我們想習慣性做到反人性,先從了解犯罪嫌疑人開始,多看看普法欄目劇。

現實是,什麼道德底線,也會荒掉,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稍微有點錢的人都搬到縣城混。村裡,多為老弱病殘,不是他們不想走,是實在走不出去,出去能幹啥呢,大半輩子窩在農村裡,不生啥大病,沒災沒難就燒高香了。

習慣性做事,就是日拱一卒而已,壓根沒有捷徑。看一個人是真想做事,還是想混日子,就看看他說的啥,用的啥,玩的啥。靠衝勁兒,多為年輕人所為,他們熱烈,易半途而廢,經不起任何誘惑。

天冷,就多睡會兒;周末,就出去溜達溜達;過年了,就回家聚聚,對於我來說,到點睡覺,到點幹活,生活就是吃飯,睡覺,做項目。什麼元旦、春節,與我有關係嗎?毛關係都沒有,我早習慣了見路不走,逆風飛揚……

很多人的一輩子告訴我:別管幹啥,確定了,一輩子就別改。改了要麼窮三年,要麼窮三代。還好,我是賺錢了,就投資小商鋪,堅持30年,孩子大了,該結婚了,想買啥傢具家電,買就是了。東借西湊的感覺,不好。凄涼……

現在大家做項目,死磕1到2年,車房都搞到手了。那些不死磕的,喜歡走捷徑的,五年過去了,十年過去了,還是窮逼,還是傻屌。他們是牆頭草,喜歡耍小聰明,啥熱幹啥。一輩子都在找風口,教程不看,語音不聽,有啥資料要啥資料。

到點來,到點走,有些人為工作糊弄了幾十年,老了,也有口飯吃。大道理,我講不出來,悄悄的在做,我就是管住自己的嘴巴,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搞,他們玩會,我就多干一會,道理很簡單,真去做時,千難萬難。

我每天做的都是小事兒,是完得成的,肯搞,一定搞得定的。想學啥就在啥地方泡著,我不喜歡社交,不喜歡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走來去,一十字路口,老堵車,老出車禍。上了個紅路燈,上了10個攝像頭,立馬不堵了。不要老說城裡人素質高。他們的素質都是燒錢燒出來的。

車必須怎麼開,有規矩,壞了規矩就得破財。話,怎麼說,有規矩有套路,說錯了就是丟飯碗,就是打官司。

破財多了,交的智商稅多了,也就規矩了,也就文明了。村裡啥都是野生的。沒人盯著。主要是盯著他們,也弄不了多少錢。那就不給他們裝攝像頭了。


按照正經流程學習奮鬥的人最後就算成不了千萬富翁,只要自己別太作,在二線城市找份穩定工作安安穩穩過一輩子基本沒問題。

另闢蹊徑的人中是有一些沒怎麼努力靠運氣就成功的,但還有許多人卻是付出了更多努力卻依然無法保證小康生活的。


首先不走彎路;

其次走得比別人快一些;

這就是捷徑;


三人行必有我師。好多時候拜名師其實應該就是遇到可以學習的牛人。

上名校比不上名校能拜上名師的概率要大得多。


別做「聰明的傻瓜」,這世上哪有什麼捷徑!

前幾天,在朋友圈看到一張照片,畫面里是一個碩大的書架,並配著一句話:

我今年又看了 100 本書!快來圍觀!

這一 「壯舉」 給他帶來了上百個贊。

我很好奇他讀了什麼書,就把照片放大。結果發現書架里雖然擺滿了書,但其中很多居然尚未拆封。

書都沒拆怎麼讀書呢?

我開始翻閱他的朋友圈,試圖找出答案。他的朋友圈幾乎清一色的各種讀書會、音頻書、濃縮書等。

還有一句讓我驚呆的話:

原來還有這麼省時省力的讀書方法,我以前可能讀了假書!(捂臉)

我覺得,讀書這件事兒已經被他 「妖魔化」 了。

確實,有這麼多人幫他省時間,似乎也沒有必要一本一本啃下去。

他只需付錢就可以買到所謂的 「知識體系」,並假裝這些都是自己內化的東西。然後再買一些書放在書架上,以顯示自己確實是個 「讀書人」。

與人交談,也只要提前記下書名、作者,再從這些 「知識體系」 里挑一些重點句子背下來,自然會有人讚歎:高!實在是高!

都說 「知識改變命運」,可事實卻是:

知識無法改變命運,運用知識的能力才可以!

這不就是孔老夫子說的那句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嗎?

想通過捷徑達成目的,最後都只會得不償失。

不只是讀書,任何學習都是一樣的。自從我開始寫作,身邊總會有人問我:「嘿!給我講講提高寫作能力的訣竅唄?」

我也每次都會和顏悅色地答道:「多讀多看多寫多想。」

對方几乎每次都會露出一副 「你說的不是廢話嗎?」 的表情。

我隱約覺得,他們都認為寫作這件事兒一定存在著某種深不可測的秘訣!

再說學英語,明明 「多聽多讀多記多說」 就足以學好,可就是有很多人想要尋找一條所謂的 「捷徑」。

老實說,我不是很明白:

為什麼一個人寧願花時間在尋找捷徑上,也不願花時間去踏踏實實做事呢?

每個知識領域都有著被人們稱為「套路」的存在,有點兒類似於武功中的招式。

但招式易學,內功難進。懂得再多的招式,沒有充盈內力做基礎都只是花拳繡腿罷了。

那麼,內力要如何提升呢?積累,大量、長期地積累。

沒有這些基本功作為底子,就算每天都去聽講座、學別人的經驗,也只是白費功夫。

如何通過寫作月入十萬?

辭職 XX 天,我通過寫作賺了 2 萬。

月入六位數,他只做了這一件事。

我以為,這樣的演講不乏有用的乾貨,但是我們務必明確的是:

知道與做到從來都是兩碼事。

社會不斷發展,我們的思維方式也在逐漸發生改變,其中有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習慣,實際上已經不適應 「現代社會」 的需求了。

例如:原始社會時期,人們每天要做的事就是保證自己存活。因而無論在什麼時候,只要發現食物就會塞到肚子里去,以應對找不到食物的情況。但這一本能在現代社會卻成為了很多人的困擾。人們不會飢腸轆轆,卻也難以抵擋美食的誘惑,以至於脂肪越積越多,最終損害身體健康。

類似的還有:

大腦比我們想像的要懶得多。

遠古時期,我們依靠直覺更多,這是由於客觀環境需要我們做出快速反應所致。另一方面,避免「深入思考」還可以節約能量,保證基因的最低需求。

於是,這個偷懶的習慣就這麼順利傳了下來。而這一習慣又會使得我們在做決策時傾向於當下的利益最優解。

當我們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心裡大概會是這樣的想法:

這件事太難了,要是努力過後最終還是解決不掉,為什麼不讓別人幫我做呢?

有問題嗎?沒有。聰明嗎?聰明。

但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真的就是最優解嗎?

也許是的。可是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會反覆出現的問題。

比如說,信息檢索。笑來老師曾經說過一句話:

只要是搜索引擎能回答的就別問別人。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去思考這句話背後蘊藏的含義,但這句話帶給我的啟發有兩點:

1. 獨立思考的習慣

2. 發現更多可能性

要知道,生活是相互聯繫的整體,基本上解決一個問題之後還有可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

如果每次都尋找捷徑,而不去獨立思考,就意味著你永遠無法獨立得出答案,要一輩子依靠別人的大腦解決問題。

如果我們開始尋找答案,就有很大的概率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你可能會找到精彩的書,可能會接觸一些牛人,可能還會發現有價值的網站。

最重要的是,你學會了如何尋找答案。

很多人都說生活是一場馬拉松,可我覺得生活更像是跨欄。

我們總會遇到障礙,有的人選擇跨越,就會一個接一個地跨過去。有的人選擇繞過,就只能不斷地繞路,等到繞不過去的那一天,才發現自己再也無法跨過障礙。

這世上本沒有捷徑,偷懶的人多了,也就有了捷徑。

警惕一切號稱 「捷徑」 的東西,因為不走彎路,才是真正的捷徑。

=====================================

下載新生大學APP,讓自我升級成為一種習慣。


大部分的捷徑都是透支以後的生活。


全國每年都有幾萬人可以讀名校,只有幾人幾十人得拜名師。

憑什麼難度更大的反而更差?

十多年堅守一個崗位,事實上就是比跑去把生意做成功要簡單。

憑什麼更簡單的賺更多?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