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看過《寂寞東京塔》後又看過韓劇《密會》的,說說有什麼感觸嘛。我最近很迷這個啊。?


我是看完《密會》去買的《寂寞東京塔》。說實話,日文原著我沒有看懂。這可能歸結於我向來認為日韓有些文學作品確實難以理解,我把這類現象認為是日韓文學總是將人性寫到極致,極致就變態,變態就非常人所能理解。

再來說說《密會》,劉亞仁我之前就有看過他的劇,因為這部劇,我直接喜歡上了金喜愛和劉亞仁,暗自慶幸原來導演選的角色真的好契合啊。

劉亞仁真的演的很好。

金喜愛演的真的很好。因為一段姐弟戀,女方比男方更難。最害怕的是,難得不能在難的時候,女方會放棄。所幸,金喜愛成全了我對這段感情帶入的美好。

無論我看過多少劇,這部劇在我心裡的分量不可估量。我一般不會推薦別人看它,一般人不能理解這段感情,不想沒有切身感受的人隨意對這部劇發表觀點。


寂寞東京塔,我看到的是寂寞的男男女女被困在生活里,掙扎著無法擺脫,只有通過背德的肉體關係維持體溫。就像手腳都被粘液包裹糾纏的感覺,噁心,又甩不幹凈,心裡卻有變態的快感。

密會,是一個有才華的女人過去選擇了虛榮,後來上天又給了她一次機會,讓她遇到一個跟她當年一樣有才華的男人,這一次她選擇了真實面對自己。每一次看兩人的鋼琴戲,無論是一個人彈給另一個人聽,還是合奏,都能感覺到他們二人之間靈魂的共鳴,讓人心動。他們兩個要在一起,一間琴房就足夠。


先看的電視劇,再看的小說。

看完小說最大的認識就是:小說和電視劇沒多大關係。

小說和電視的故事設置(男女主的人物背景、兩個人的相識原因以及相戀經過、男女主各自對他們這段禁忌戀的態度、最終兩人的命運)完全不一樣。

我本身不是很能體會小說里描繪的主人公的情緒和感受。小島透對詩史的迷戀,感覺不成熟,並且還帶有些畸形。

反而,電視的故事線條更清晰,也給了他們這段禁忌戀一個更容易讓人接受的理由。劉亞仁和金喜愛不愧是演技派,看起來很過癮。所謂的soul mate,可以冠之以吳惠媛和李善宰。

小島透詩史 和 吳惠媛李善宰,這是兩個故事。

最後,題外話,韓劇對小說的改編能力、演員的表現力、電視劇的完成度真的是甩國內幾百條街。他們改編小說,是重新寫了另外一個精彩故事。國內改編,小說原搬。所謂的IP,現如今,不過是掙快錢的另一種手段而已。

(以上純屬個人見解,勿噴~~~)


剛開始看時,由於知道黑木瞳和准一的年齡差,總有種揮之不去的突兀感,儘管兩人看上去很般配。但穿過影片後,那些突兀感,甚至道德觀都被淡化了。整個觀影過程都在感慨黑木瞳皮膚和身材保養得太好,40歲戀愛也沒有違和感,amortality啊!(若換上一個身材臃腫、皮膚鬆弛的真正的中年婦女,便違和了,雖然道德塌陷,但驚覺美是超越道德的)。我也被她的嫵媚沉靜、風情萬種深深吸引。

看罷立刻跑到圖書館翻出這本書,迅速把小說過了一遍,想更多地了解詩史。可惜小說里比較明晰的只有她喜歡的音樂和書籍而已,留給人的感覺更文藝,飄渺,總是穿著T恤、襯衣和短褲,沒有那麼嫵媚,可以說是黑木瞳賦予了這個角色性感。小說里的這對當事人即使是偷情也偷得很有情懷,「透沒去過情人旅館。雖然沒去過,但他知道那種旅館是什麼樣的地方。那種地方太低俗,透不想把詩史帶到那樣的地方去。他和詩史的關係跟那些人的關係不一樣。那些充斥整個社會的不正當的男女關係跟他和詩史的關係無論如何是不能相提並論的」。

透說詩史是一個小巧精緻的房間。電影里出現這句話時,我覺得房間是成熟胴體的象徵;在小說里,則更像書房,在裡面聽她喜歡的歌,讀她喜歡的書,等著她的電話,等待的過程中是與她相連的』。兩人在小說里都認為自己並不熟悉也不熱衷性事。但電影里他倆在透的父親的事務所里那段卻拍得很唯美。

電影里的黑木瞳實在太撩人了。

透的母親潑她香檳那一段,B站的小夥伴都尷尬爆了,而我一直盯著她的鎖骨和肩頭,好骨感,她一身禮服出場時的背影,就足以讓人鼻血四濺了。

另一對要形而下些。小說和電影都有較為裸露的場景。一見面便情人旅館,幾番雲雨。沒有那麼多的文藝和情懷,更肉體,卻也有任性、隨性的一面。

電影把一個很美的場景給了他們,兩人打開車的天窗,仰頭望著雪花飄進來。

喜美子跳弗拉門戈舞,隱喻反抗生活,不向時光和美麗的流逝屈服。有一處更是神來之筆:她在家裡燒菜打電話給耕二時,菜糊了鍋起火。對主婦生活的厭倦,火燒起來,希望生活革新換面,一把火燒成灰燼,重新來過。同時也是慾望在燃燒,在抗爭。想到《晝顏》里主婦因為厭倦生活,一把火燒了自己家。就算放火讓自己一無所有也不願再面對一成不變的生活。

這兩段不倫之戀唯一指向道德的是吉田那句「在伊斯蘭國家,妻子背叛丈夫會被用土埋到頭,然後被亂石砸死,而在東京為什麼就沒事?」

但東京,同是一座鐵塔下的城市,也只是徘徊在道德與自由的中間而已。

「可以看到同一座塔,卻身處不同之處」

最後,透和詩史從一座鐵塔到另一座鐵塔才能在一起。 電影結尾被批俗套,個人也認為浪漫得太偏離實際。愛情不是一味地沉溺其中,所以詩史的丈夫把透踢進了泳池裡,一味地沉溺就是飛蛾撲火。她丈夫最後也同意離婚了。

結尾兩人在鐵橋上見面時,透說你去過公寓了,來找我,你終於到了旁邊的車站,詩史說」因為已經沒有其他車站可以下了「,對應之前詩史拒絕透時說她不想再坐過站去到旁邊的車站。

兩人在夕陽下的擁吻,是美人遲暮還是趁著最後的夕陽呢?

兩人不在一起最大的障礙並非詩史不願離開她丈夫給予的富足生活,而是時間的問題。40歲的女人,還有多少年可以給你愛。但何不如當下洒脫一點,因為人生的變數實在太多,佩內洛普科魯茲的《輓歌》中,癌症讓兩個相差幾十歲的人在時間面前變得平等。美人遲暮也要趁著最後的夕陽。況且美人還沒有遲暮。

書則是沒有結局的結局,透本想去詩史的精品店上班,但他媽橫插一腳。也許兩人還會一直繼續,直到透從』青澀年代喜歡成熟的女人』到『成熟得去喜歡年輕的女人』?還是直到史詩老去。

看完小說後深深覺得,我愛你除了夏目漱石的 「今夜的月色很美」,還有「詩史喜歡的書,他都拿來讀一讀,詩史喜歡的音樂,他都拿來聽一聽」。即使不在一起時,只要聽她喜歡的歌,讀她喜歡的書,等待的過程中,兩人也是相連的。


先看了密會 然後再看了東京塔 最後看了書

個人覺得 密會更有深度


我覺得改編的非常好,不管是編劇還是導演,做出的東西讓大家看到了他們的用心,而這份用心又絕對沒有浪費,這部劇成功了。


推薦閱讀:

TAG:姐弟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