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父母和爺爺奶奶對孩子的教育不同時怎麼辦?
家有一小朋友 現在半歲 但是已經出現和長輩就同一事件意見不同的苗頭 以後長大後將會面臨更多的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 到時候該如何處理?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理念、觀點哪止兩種,父母之間、父母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老師、同學、朋友……都不一致,甚至可能背道而馳。
首先,孩子最容易受到哪種理念的影響?
——身邊最親密的人的理念吧?很多人會這樣回答。
誠然,和孩子陪伴、相處最多的人的理念觀點,非常容易影響孩子,這也是很多母親煩惱的地方。雖然強烈感覺孩子的爺爺奶奶很多理念、想法,對待孩子的方式明顯有問題,但苦於沒有足夠的時間,不能在孩子小的時候,每天時刻陪伴,不得不交給爺爺奶奶。同時又憂心忡忡,害怕孩子受到老輩的不良影響。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建議是:
1、父母還是應該盡量抽出時間來陪伴孩子,最好能夠每天有半小時以上,周末更多一些。
2、雖然這樣的時間分配,依然遠遠比不上爺爺奶奶陪伴的時間,但「有效陪伴」對孩子的影響比僅僅陪伴大得多。
3、能夠最有力影響孩子的人,是孩子認可、喜愛的人。其實不光是孩子啦,我們成人也一樣。很多時候,為了捍衛我們欣賞、喜愛的人,我們甚至可以「背叛」自己既往長期堅持的立場。
那麼,如何讓孩子認可、喜愛自己呢?
父母其實天然比爺爺奶奶有優勢啦。因為父母更年輕、更有活力和耐力、更容易接受新鮮事物,這些都是提高孩子相處質量的重要品質。
這些優勢,能夠讓父母在和祖輩對孩子的親和競爭中大獲全勝。孩子很容易發現:爺爺奶奶不能帶他們去玩的地方,爸爸媽媽可以;爺爺奶奶不能理解的事情,爸爸媽媽可以;爺爺奶奶不會玩的遊戲,爸爸媽媽可以;爺爺奶奶不會做的題目,爸爸媽媽可以……
在這樣強烈的對比之下,孩子當然會更傾向於模仿、學習父母。
另外,除了通過展現父母能力的優勢以外,我們對孩子的理解、欣賞、包容,也是和孩子建立親密關係的關鍵武器。如果孩子能夠真切的感受到,爸爸媽媽對他很有耐心,能夠理解他的感受,能夠支持他、欣賞他,那麼孩子(其實成人也一樣啦)就會不由自主地對父母產生向心力。
當孩子表現不夠理想的時候,微笑著繼續為孩子鼓勁;當孩子哭泣、生氣、恐懼的時候,給孩子溫和堅定的懷抱,而不是斥責壓制或急忙遷就;當孩子疑惑不解的時候,陪孩子一起探索答案:當孩子做了什麼(注意不是做成功了什麼),善於從中發現積極閃光的部分,並及時表達讚許……如果能夠儘可能多做到一些,都會擴大自己對孩子的影響範圍。
很多父母錯以為讓孩子「懂道理」的關鍵是對孩子講清是非對錯,但其實父母的話能夠讓孩子願意聽進去、做到位,更關鍵在於父母在孩子心裡是怎樣的形象。
就像我不時見到這樣的孩子:講起道理來頭頭是道,做了錯事一問他就知道自己一二三四五錯在哪幾個點上。但就是改不掉。這就是家長花了太多時間對孩子講是非對錯,結果僅僅只是讓他記住了這些「道理」;但卻忘了花時間和智慧建立和孩子的良好關係,在孩子心裡種下關於父母的溫暖、美好的印象。
孩子道理知道得再多,但他絲毫沒有感覺到家長對他的認可和欣賞。士為知己者死——他並不被父母「知」,又怎會心悅誠服地為父母改變自己?
當然,有些家長可能覺得不需要這麼麻煩,更願意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覺得通過嚴厲的管教甚至懲罰能夠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他才不相信什麼「理解」、「接納」、「欣賞」,這些都不如結結實實揍一頓管用。這樣的家長得意洋洋的宣稱:這種方法最能讓孩子深刻銘記。
的確,在孩子幼弱的時候,只能依賴家人的生活照料,也無法反抗家人的暴力,嚴厲的懲罰的確能夠恫嚇住他,讓他不得不對強勢的父母乖乖屈服、言聽計從。
但當孩子逐漸長大,越來越能夠有力量脫離家人的照顧和管束,那長期壓抑住的怨恨、憤怒一旦爆發,可就會極具破壞性、甚至災難性的了。這就是為什麼有不少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小的時候很乖很聽話,可突然在一夜之間(通常是在青春期),變得桀驁忤逆、無法管教,對家長也是極端對立。
我真想對這些家長說:出來混遲早要還的。(當心裡這麼想的時候,其實我的內心是憤怒、悲哀和無奈。)
如果孩子小時候我們沒有花出時間、發揮智慧陪伴孩子,用了最方便省事的方法對待孩子,現在,不得不加倍的償還。
當然,也有少數父母實在太強勢了,孩子一輩子都生活在父母的陰影之下,沒有機會反抗或叛逃,可以讓子女做一輩子的「乖孩子」。可這樣的孩子,即使成年以後,依然必須依賴父母的照顧或管束;遇事遇人,都只會沿用過往父母耳提面命的方法應對,一旦方法失效,就張惶失措,陷入無比的恐懼和無能之中。
而且這種情況一定會發生,因為現代社會變化實在太快,而且經常是社會關係廣泛而深層的巨變,既往經驗的有效性越來越短。過去那種蕭規曹隨、父習子沿的模式,已經完全無法延續了。
聽到奶奶說這八句話,當媽的一定要及時阻止!
現在的父母親由於生活壓力大,很少有能全職在家帶孩子的條件,多數家庭的情況就是奶奶在幫忙帶孩子,對此我們當然應該心存感激,不過如果你孩子奶奶經常在孩子面前說這八句話,那當媽的一定不能覺得不好意思,而是要及時出面阻止!
「打桌子,誰叫它弄疼我們寶寶的!」
孩子在能走能跑的年紀,磕磕碰碰的其實很正常,調皮點的一天都不知道要碰多少次。磕到了當然疼,一疼孩子就會哭,這是自然反應,可是往往這個時候我們的奶奶們總是迫不及待的衝上去抱起孩子打桌子打凳子,邊打邊說:「誰要你碰到我們寶寶的…」
這原本是一種心疼孩子的方式,不過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卻是負面的:我摔倒了不是我的錯,都是桌子凳子的錯!這樣的孩子你還指望他長大能三省吾身?大概一切都是別人的錯了!
「別告訴你媽,她不讓你吃!」
對於總是在孩子面前唱紅臉而讓媽媽唱白臉的奶奶們,我有時候真的是牙痒痒。沒有一個媽媽不是希望孩子一切都好的,所以很多時候會限制孩子吃一些對身體不好的垃圾食品或者不許他們去玩一些可能存在危險的玩具。
原本來說奶奶們這種時候應該和媽媽們在一條線上,可事實上,大多數奶奶拗不過孩子撒嬌,不僅縱容孩子還會說出「不要告訴你媽,你媽不許你…」這樣的話來!於是在孩子就形成了「媽媽對我不好,奶奶才好!」的心理,這簡直就是挑撥離間好嘛!
「沒事,拿一個吃嘍!」
相信你一定和孩子還有孩子奶奶去逛過超市吧?或者你至少看到過這樣的場景:孩子看到超市各種好吃的都忍不住想吃,果凍、糖果、散裝餅乾等等!有時候他們太小,不懂要買單這東西才屬於我們。
所以看到喜歡的就會去拿,這個時候當媽的往往會制止孩子,告訴孩子這個沒付錢不能要,可是奶奶們又來了「沒事,拿一個吃嘍!給他吃一個有什麼關係!」你是不是就妥協了?結果孩子想當然的認為「只要拿的不多就是可以的!」,變成了類似「小偷」一樣的人!
「這麼小的孩子懂什麼」
碰到奶奶們說這句話的時候,真的是讓人想解釋的心情都沒有!你當孩子都是傻子啊?孩子做錯什麼事您老人家說因為他不懂事可以原諒,我教孩子應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您老人家又說孩子太小不要勉強他長大就知道了…
這孩子總是聰明的很,時間一長,你再要他做點什麼,指不定給你來一句「奶奶說我還小…」到時候你後悔都來不及!
「你媽媽不要你了,你媽媽不理你了」
你是不是特別反感聽到這樣的話?但是好像又不好因此生氣?因為人家明顯是在開玩笑?要是你真是默默忍受別人對你的孩子說這樣的話,我只能說你實在愚蠢!特別是當這個人是你孩子的奶奶或者外婆!
孩子的世界比大人單純的多,他們並不區分什麼是玩笑什麼是事實,可能這話換成別的無關人士說還沒那麼大傷害力,不過奶奶說就不一樣了,在他們心裡只會認為「連奶奶都這樣說了,那媽媽可能真的是不要我了」,然後恐懼害怕難過各種負面情緒迅速佔領孩子的內心,有的甚至會對媽媽產生抵觸情緒!
對這種奶奶,我只想問一句「這當媽的是和你有仇嗎?」
「你再不好好吃飯,我就叫警察來抓你!」
威脅是老人們常用的伎倆,連童話故事裡也有這樣的橋段不是嗎?為了讓孩子達到自己的某個目的就用孩子害怕的事物來威脅他!這樣孩子往往就聽話了,就乖了,即使他們不是心甘情願的…
長此以往,一方面會讓孩子對大人失去信任,另一方面也側面傳達給他們「要讓別人聽話,可以用威脅的方式」這樣的思想!試想想這樣的孩子長大能是良民嗎?
「好好吃,吃完我帶你去買小熊餅乾!」
和威脅不同的是,還有很多奶奶們喜歡用這種獎勵的方式來讓孩子聽話,當然,事實上就算孩子完成他們的要求了,他們也不會真的給他們承諾的獎勵,這種方式看上去比威脅斯文和文明的多,可實際上對孩子產生的影響一樣惡劣,只不過把威脅兩個字換成了虛假的承諾…
其實,說這些話的可能並不只有奶奶,爺爺、外婆外公、街坊鄰居、甚至有些父母自己也會說,重要的是不管是誰說出這些話來,為了孩子,媽媽們一定要嚴肅對待,及時制止,並安撫孩子,告訴他們事實和正確的做法!只有這樣,孩子們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本文由天才寶寶編輯整理,天才寶寶專家團審核通過
圖片來源於各種網路存貨,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