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匯流排,系統匯流排,內部匯流排,外部匯流排的,頭都弄暈了?
02-01
內部就是cpu內部晶元級的,外部就是cpu與外面內存、北橋的,前段匯流排就是cpu與北橋的,系統匯流排就是那些插槽的比如pci的,不知道這樣理解對不對啊?還有前端匯流排和外頻又有什麼區別呢?求解啊
首先把這個問題僅限於x86平台。其他cpu架構不見得是這麼分。
並且僅限於2000-2010年範圍。這些概念也許只有DIYer圈知道。好容易遇到個專業相關的,讓我發揮下吧。我不是DIYer,說錯勿笑。今2年intel的動作頻頻,把南北橋都要合併了。你的這個問題,再過幾年也許就沒意義了。
先挑軟柿子捏
系統匯流排特指 PCI/PCIe 匯流排。這是Intel主導發展的匯流排標準。什麼?還有EISA、VESA匯流排?請把他們遺忘在20世紀吧。勝者為王。
人的大腦和其他的器官、四肢,大部分靠脊髓相連。PCI/PCIe 匯流排 ,就相當於x86架構機器的脊髓。其他內部匯流排、外部匯流排,都是掛在系統匯流排上的。USB、SATA、1394,統統是 PCI/PCIe 匯流排的下級。主要因為PCI/PCIe 匯流排 帶寬高;擁有硬體探測能力;改進的標準能熱插拔。順帶提一下,因為PCI/PCIe 匯流排的硬體探測能力,加上微軟定義的幾套PC製造標準,我們才能一張xp盤裝無數的x86機器。外部匯流排
諸如USB SATA IDE 1394 串口 乙太網,這些暴露給普通用戶插的,就是外部匯流排。前面提到過,他們都是PCI/PCIe 匯流排 的下級。例如在PCI/PCIe 匯流排上,USB控制器是pci設備。在USB匯流排上,USB控制器又是頭頭,U盤是設備。 U盤裡的數據想去cpu,得經由 usb匯流排 --&>pci匯流排--&>前端匯流排--&>CPU內部匯流排外部匯流排上,還有一些零碎的低速小晶元。這個一般用戶接觸不到,是給製造商的開發人員用的。例如網卡需要一片eeprom來存唯一的MAC地址。很多pci卡上都能找到這些小flash。某些pci卡還有溫度感測器。網卡的MAC和PHY之間也要有匯流排來讀取鏈接速度、是否link等信息。控制這些小晶元使用諸如I2C SPI匯流排,即所謂的內部匯流排。前端匯流排
就是CPU和北橋、內存的連接匯流排了。北橋是PCI/PCIe 匯流排 的發源地。但是由於技術的進步,FSB已經被取代(或逐步取代),AMD很早就開始採用自己的HyperTransport(後續版本更改為HyperTransport Link簡稱HT link)代替了FSB來提高cpu與內存等晶元的數據傳輸速度,而intel亦採用QuickPathInterconnect(QPI)技術。但是總體上講,這兩種技術都是FSB的進化。外頻看名字就知道,這是頻率。頻率是看不見的,前端匯流排是看得見的。
其實外頻,不就是給cpu的輸入時鐘嘛。比如給cpu一個66Mhz的時鐘輸入,cpu通過把這個輸入通過PLL翻倍,成為我們熟悉的幾個GHz的頻率。早期外頻和前端匯流排的頻率一致,相當於外頻x1,但是後來前端匯流排的頻率也會在外頻上翻倍,但應該低於cpu頻率。1、前端匯流排(FSB):指的是連接CPU與北橋晶元的匯流排;2、內部匯流排:維基百科的解釋是——南橋晶元與北橋晶元之間的連線;而國內網上的不少資料則是將CPU內部各部分之間的連線稱為內部匯流排。 那麼,問題來了——你是相信維基百科還是相信國內的網上資料呢?3、外部匯流排指的是I/O控制器與內存之間傳輸數據的一組公用信號線,也叫「主板匯流排」。 系統匯流排,應該就是計算機中各種匯流排的統稱吧。 國內外各種資料相互「打架」,眾說紛紜,造成現在這樣一種概念混亂的局面。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