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名詞越多的答案,質量越高嗎?
在知乎偶爾能看到各種專業名詞夾雜的答案,看起來挺牛逼。
是不是必須講的這麼厲害和牛逼,否則無法表達答題者思路?
@梁海和@馮東的答案很清晰,我站在回答者的角度補充兩句,可能略微跑題。
在回復客戶與友人詢問的法律問題時,我也經常需要面對使用專業術語還是日常俗語的選擇,時常感到「深入」和「淺出」很難兼得。個人的處理原則是:
(1)要考慮使用術語的必要性和解釋術語的成本,關鍵還是準確性。寧願犧牲交流的順暢,也要保證準確性。
(2)要考慮提問者的專業水平。如果從問題看提問者很懂行,盡量用術語,提高交流效率;如果提問者是外行,最好加以適當解釋,否則對方會失去對話的興趣。
(3)訓練自己使用簡明例子、生動比喻解釋專業問題的能力。我認為這是一流專業人士必備的才能,因為可以檢驗出對概念的理解深度。比如@落痕無聲這個答案:問:人在飢餓的時候,是先分解脂肪還是先分解蛋白質?
答:糖類好比木材,脂肪好比囤積的糧食, 蛋白質比作人民幣,人要取暖了首先是燒木材,燒完了木材才會燒糧食,到萬不得已,才會燒人民幣。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275153/answer/14578926
作為提問者,要有「啃」專業術語的耐心,誰讓你是外行又想獲得新知呢?作為回答者,既然已經花費了時間作答,也不妨想想如何更好的表述,不要刻意設置門檻、神秘化自己的專業。
《孔子·鄉黨篇》中說到:孔子於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為謹耳。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呢,孔子在鄉村裡的時候,顯得溫和恭敬,好像不會說話的樣子。他在朝廷,廟堂之上的時候呢,就很善變,只是同時也很嚴謹。這個是同一個道理的,在不同的平台,就選用不同的辭彙進行作答。知乎作為一個專業的問答社區,從一開始就希望往專業方向走,如果在知乎上的回答和提問都像在百度知道上的回答和提問一樣的話,知乎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或者就會流落得像百度知道,新浪愛問等。另外,根據傳播學的說法,語言符號本身具有意義模糊及多義性的特點,這使得傳播者在使用符號來表達自己的意思時,他們所想表達的並不一定會和受傳者理解的意思相一致。所以,傳播者使用專業的約定的詞語,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這種信息傳遞不對等的情況的產生。好吧 我是故意用專業的。我喜歡有適度專業名詞的答案。特別是,有些概念人們非常熟悉,就是不知道名稱。多希望回答者能在回答中給一個簡潔的名字。
比如說,有兩種軟體:一種是退出的時候才保存狀態,一種是隨時保持狀態,後者可以直接 kill(比如 SQLite)。討論的時候總說「那個可以直接 kill 的軟體」多羅嗦。而 crash-only 軟體實在是個好名字。如果 function 可以做變數,我們討論的時候總說「一種 function 可以做變數的語言」令人迷惑,而「擁有 higer-order function 的語言」是個更準確的名字。如果一個操作,在進行過程中需要禁止其它 UI 交互,我們說「那種不讓用戶干別的的操作」就不如「那個 modal 操作」簡潔。
當我們不用術語的時候,我們就是在通過重述定義來描述一個概念。而為了討論簡潔我們只好部分地重述定義。這正是很多混淆的原因。而提出一個術語,特別是在書面討論中,而且是廣為認知的術語,就是真正的引導對方深入準確的了解概念。
另外,很多專業術語的構成非常適合變換詞性。比如上面的幾個例子,都是形容詞加名詞,這樣討論的時候切入到名詞語境和形容詞語境都非常自然。而羅嗦的重述定義就必須把語境一次次的生硬的修改為陳述需要的形式。可以說,術語的出現是有其討論需求的。目前我能體會到的就是簡潔性和科學的容易變換詞性這兩點。我覺得真正牛逼的答案是既能從專業的角度給出專業的解釋,讓相關專業領域內的人明白,又能夠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讓非專業人士大約明白是怎麼個事兒。。額,是不是要求有點高了。。。其實,只要答的在理兒,又讓人信服的答案都是高質量的答案。
術語的數量和答案質量當然很難有明確的聯繫,但:
用術語可以寫出更簡練、清晰的文字。而如果讀者不明白其中一些術語的意思,完全可以自己去搜索,進一步學習。過度期待他人寫出術語少的文字,這心態類似於苛求專業軟體像兒童玩具一樣「易用」。對,當然有人能像霍金寫《時間簡史》一樣寫答案,但憑什麼呢?憑什麼別人要樂意花那麼多精力給你寫一篇那麼優秀的答案呢?問、答、讀,這是互相選擇的過程,如果某篇答案不是自己滿心期待的那樣如心靈雞湯文一般淺顯,那就忽略它吧。或者就順著答題者給出的這棵豌豆藤努力往上爬。不必把別人想得那麼無聊。
* * *
最後聲明:我很懶。在外旅遊,簡答之。我覺得,這個道理不成立。
說話的目的,在於讓對方明白。但問題還在於,這個對方,是有差異的,或是專業人士、或是半專業人士,或者是知之甚少的人士。因此說話的方式就有差異。在知乎上答題,首先是直接對提問者的,同時還是兼給他人看的。
一、如果提問非常專業,也比較冷門,估計多數人不感興趣,認為提問者也屬專業人士,在這一專業領域討論時,答者均使用專業術語,這是適宜的。最後證明,一人為對,其餘為錯,對的一人牛逼,其餘錯了,不能說牛逼。如果答得各有千秋,都牛逼。梁海說,用術語可以寫出更簡練、清晰的文字。在這個專業範圍內,他們的交流可以更自如。
二、如果提問專業,但此提問會有不少人感興趣,但其中不少人不太懂。應該是不得不使用專業術語時才用專業術語。如有可能,此專業術語,也應當適當解釋。不太懂的人其實未必想成為專業人士,能大致知道其中的道理就行。此時的答題,應以讓他人明白為好。
不同專業之間,有許多道理是相通的,同時說話還經常需要技巧。我覺得,說話當按功用而來,看對象而來。在需要的時間,把話說得讓更多的人明白,是一種本事。我國登月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每次作報告,都大受歡迎,原因就在於他能做到深入淺出,這並不妨礙他的看法的表達。
我覺得,說話方式按說話的目的而來,能夠正確表達自己觀點,針對對方的疑問解疑釋惑的為上。心理學上是表明這樣會讓人覺得高深牛逼,可以忽悠下外行。
有些學究無法用淺顯易懂的語言來表達思想,事實上有些東西也的確無法淺顯表達(也許是因為「道可道,非常道」),比如一個學問高深的教授,做科研厲害,教學生就歇菜,不如一個講師來得實在。
當然,有的人有的領域高深到一定境界了,也就很容易用日常生活事物來說明了。霍金曾今說過,一篇好的論文不是因為你有多少公式在上面,而是在於你如何將一個很繁瑣的問題講的通俗易懂,能被大眾所認識和理解。他說,他甚至認為公式越多的論文越不是好論文。(大概是他說的吧,不是勿噴)。個人完全同意上述觀點。當然國內學術現狀導致現在大家都覺得專業辭彙越多越牛,這個……沒辦法為之吧……
每次當我在知乎瀏覽到專業名詞多而實際意義少的答案時,我都默默的操縱我的紅外線散射之光斑照射粒子帶發光半導體及光電感應器之光源脈衝信號感測器點擊沒有幫助。
…………………………………上面是賣萌………………………………………………………………
對於雖然正確,但是因為使用太多術語而導致普通讀者不能閱讀的答案,我引用當年美國評論界對國家地理雜誌最初的評價(後來國家地理雜誌聽取改正了):無可救藥的科學性,適合把知識傳授給已經掌握它們的人,並把其他人統統嚇走。如果你不能用最簡單的話,將你的理論講清楚,說明你自己還是沒有明白~
專業術語是為了提高思想表達的效率。站在回答者的角度來看,要講得通俗是需要花費很大精力的。望大家體諒,並贊同。
我一直追求不用術語而把一件非常專業的事情講出來講準確(雖然還不能完全做到)。因為通常來說,問問題的人大約並不是內行,否則也不會來問。既然人家都不是內行了,你還要說一大堆術語,那不是有點欺負人么。這就像銀行貸款還用抵押似的,我要是有這麼多錢抵押給你我還借個什麼勁。
而且一個人能夠用最簡潔、日常的語言把一個複雜的事情說清楚,說明這個人對這個事情非常的了解。
換位思考很重要,你寫出的東西讓別人都看不懂,你覺得很自豪嗎?
當然如果你可以不用專業名詞就將問題解釋得很清楚當然是最好。但是實際中,在討論帶有一定學術性的問題時,如果不使用專業術語,就需要解釋很久,繞得很遠,還不一定能說清楚。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