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的冥想術是否殊途同歸?
謝邀。
如果細細研究世界上所有的修行本質,會發現雖然有四萬八千法門,但是套路是差不多的,因為這是人的認知規律所決定的,當然解釋的內容可能會有些專業化和抽象性。
借用心理學上的名詞,人的思維活動分為有意識和潛意識。
而人的思維本身可以分為能思維的本體和所思維的對象。(思維本體和思維內容)
人的思維狀態又可以劃分為很多狀態,就究竟而言,為思維的根本狀態(真心如來藏)和思維的衍生狀態(妄心)。
在現在這個狀態,也就是我們在對著電腦打字的生活中,人們對於觀察對象的觀察能力有兩種,一種是選擇性的去注意,一種是普遍性的留意,就好比,在瀏覽網頁的時候,你會點開不同的網站去看,「不同」就是一種選擇,「看」就是一種注意,在數學家思考的時候,他會選擇很多的可能性去一步一步思考,這裡也用了選擇性注意這個觀察能力;在你看電腦或手機的時候,外界的很多事情都在發生,而此時對於外界的一切,僅保留一種留意,這種除選擇性注意觀察對象外的一切,就叫普遍性,觀察的強度就叫留意。所以人在這個狀態下的觀察能力同時有兩種:一種叫做選擇性注意,一種叫做普遍性留意。
在這幾點之後,再來談論世界各地的修法。
世界各地的冥想,或者說世界各地的修行,都建立在同一個基礎,就是在潛意識下主導自己的修行。如何運用潛意識來主導禪修 - 知乎專欄 https://zhuanlan.zhihu.com/p/27229961,在潛意識的主導下,通過專註來達到不同的思維狀態。
世界各地的修行簡而言之就是:在現在這種思維狀態下,在潛意識的狀態下,運用自己的兩種觀察能力,融合兩種觀察能力對觀察對象(不一定只有一個)形成一種潛意識的專註,要麼是住于思維內容,要麼住於能思維的本體,從而證入更高的思維狀態並於更高的物質境界相應(人必須一開始要藉助現在已有的觀察能力才能修行),當然也有往更低的境界相應的。
比如拿觀呼吸做例子,呼吸其實是一種潛意識的行為,本能行為,呼吸是個有些複雜的過程,雖然很多修法可能側重呼吸的不同方面入手,但一般來看,都是通過對呼吸的觀察,證入一種潛意識的狀態,形成一種潛意識的專註,通過專註的不同點來證入不同的思維狀態,比如通過對呼的專註完成斷呼吸進入禪定,通過對氣機的反應證入相應的物質境界。
拿聲音做例子,聲音是有很多特徵,聲音最基本的特徵是生滅的變化,是一個運動過程,另外還有聲音的大小,聲音還可以給我們帶來覺受,聲音還包含了內容(比如你知道是汽車聲)等等,這些除了生滅外不同的特徵就屬於不同的思維內容,當你在潛意識專註下專註於不同的特徵將會證入不同的境界,比如通過聲音的大小證入欲界定,通過聲音的消失這個特徵證入禪定,通過聲音生滅這個特徵證入思維的本體然後開悟。
當然世界上唯一比較特立獨行的其實是佛教,和佛教傳入中國後帶來的傳統文化儒釋道體系,世界上只有這一家是專門研究思維本體,並從思維的本體證入思維的根本狀態,最後完成對所有思維狀態的運用(成佛)。
其他的修行目的都是最後住于思維的內容無法證入思維的根本狀態,也因為這點才會叫做外道。
大概簡潔的就是這些。
推薦閱讀:
TAG:冥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