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建立中醫思想?

中醫學院大一新生,學了一學期《中醫基礎理論》,現在感覺很混亂,不知道要怎樣學習中醫。之前幾乎沒有接觸過中醫,現在的思想就是建立在自然科學的基礎上的,老師說學習中醫最重要的是要建立起中醫思想,怎樣要怎樣建立起中醫思想呢?


我認為先要按以下順序理解中醫思想:

1、什麼是健康的人。

2、不健康的人有什麼表現,以及如何檢測和描述這種不健康。

3、什麼原因導致人不健康,以及如何歸納這些原因。

4、要怎麼糾正這種不健康,以及如何分類糾正的手段(即藥物和針灸等)

然後在這4個層次的問題中,所有的名詞都僅僅是符號!重複:所有名詞僅僅是符號!

什麼陰陽表裡寒熱虛實、什麼精氣神、什麼十二經絡、什麼奇經八脈、什麼五魂七魄、什麼性味歸經、寒熱溫涼;什麼風寒暑濕燥熱、什麼五行、五臟、五官、五體、五味、五色、五志、五畜……這些中醫的名詞,全是後天人為命名的--如果你不想承認中醫哲學中的偏向形而上的那些東西的話,那麼這些所有的名詞就僅僅是符號。這個理解並不會干擾人們學中醫用中醫,不會對形而下的醫學實踐造成任何影響,也不妨礙人們成長成為一個國手。

當然,如果能接受中醫理論中偏向形而上的內容,那麼就會信仰萬物內在必定會有一種神秘的內在聯繫。這種信仰不會干擾上面提到的形而下的實踐。相反,這種信仰會極大的助長醫師對中醫的理解,並且在實踐中會自我證明這種信仰的合理性。通常能堅持這種信仰的人最後會成長為中醫中大師級的人物。


什麼是中醫思維……感覺這個問題很難說通過解釋中醫的概念來傳達。

有很多模糊的概念來形容中醫和西醫的思維方式的不同,無外乎什麼歸納思維啊,還原思維啊,解析啊抽象啊,但又說都說不完……而大概描繪了一遍之後呢,還是一種空泛的感覺……

因為思維不是關鍵,關鍵是理念,而理念這種東西,沒有靠近現實案例去感受過,是很難傳遞的,所以中醫思維似乎只有接觸過病人及其病案之後才能深切感受到的,因為這涉及到觀察世界的視角。

如果要強行快速解釋一波,我想大概可以這麼說吧(以下內容教材上沒有明確的相關文字,亦無史實依據,全是根據個人對知識的理解而產生的腦洞,希望可以幫助換一個角度來看世界):

首先,中醫的視角,或者說中醫理論所依託的世界觀的視角,是物質的。那為什麼會覺得它看起來很「玄」?因為它的視角雖然是物質的,但卻是非實物的:應該是因受限於技術水平,先人們在對物質的形態及其形態的特性的探索的道路上走著走著,越走越困難,只能另闢蹊徑,轉去了對物質的狀態及其狀態的特性的觀察的道路。

我們從小接觸的自然科學,都有一個重要的思想,就是精細結構決定理化性質,這就是對物質的形態及其形態的特性的探索的一個結論,也是一個理念,它推動著人們在微觀世界裡不斷探索。可是古人只能看到那些物質表現出的可能比理化性質還要粗還要顯性的特性,他們雖然憑藉著自己的智慧也推測出這個世界存在著超精細的物質,精細到「無形」,是構成萬物的「磚頭」,他們稱之為「氣」(像不像西方古代哲學提出來的「不能再繼續切割」的「原子」?但最終它們並不一樣,「原子」概念仍然停留在物質形態和構成的層面,而「氣」被發展成了指代一切微小不可見但運動著的物質的概念),但最終還是因為在技術上無法對物質進行更深入地剖析,於是開始從這些物質表現的狀態特性中尋找它們的聯繫和因果,並在對物質呈現的狀態中概括出了一種事物之間相互作用的法則。

比方說人生病了,人們看到的是一種病態,但人們看不到導致病態的原因,卻在觀察和大膽的聯想中注意到了與這種病態有著先後順序的另一種外在的或者內在的狀態,進而認為兩者存在著一定的因果關係。例如人出現了感冒癥狀,人們開始為感冒尋找誘因,漸漸發現,感冒的癥狀存在著一些組合,而且這些癥狀組合似乎都和患者在感冒前經歷的某些特定狀態有關,而有些癥狀又不局限於某一種疾病狀態……也許就是在這樣經年長久的觀察和總結中,先人們建立起了一套解釋人體狀態和周遭環境狀態之間交織錯雜的關係的理論,這大概是「天人相應」思想的來源。(擴展:天人相應並不是地上幾條河所以人有幾條經脈的那種誇張的強行對應,首先這就與中醫超越實物本身的觀察方式不符,也許這種胡扯在天人相應理念的早期起到過重要的引導作用,但這並不能把天人相應的理念表達出來:大自然內部的運行法則控制著其中的每一樣事物,包括人——所以如果存在著什麼對應,也一定是屬性和形式的對應,而不是機械地實物對應——而人身的自然狀態也會深受天地運轉的影響,會自動選擇與大自然的運作方式相契合,形成與自然界狀態的變遷近似的節律)

中醫很多思想都來自於類似這樣的觀察和總結。物質的狀態特性是由物質內部的變化提供的,古人看不到這種內部變化,但也知道每種狀態都是有因素作支撐的,用現在的視角來看,每個因素都是每個內部變化的「合力」,同時可以觀察到大物質的狀態特性是由構成它的小物質的狀態特性綜合呈現的,比如前面提到的感冒,感冒是一種狀態,每種癥狀又各自是一種狀態,而癥狀往往會成組出現,說明因素之間存在著聯繫,它們可以共同組成一個更寬泛的「合力」概念,比方說有些人經歷了某一種不平和的環境狀態後就出現了一系列癥狀,而一起遭遇的其他人卻沒有出現癥狀,後來就會發現這兩群人在平常的狀態就有差別,說明他們與環境協調的能力不同,而這大概就是「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的思想的來源。關於「正氣」現在有人把它粗暴地理解成免疫功能,但實際上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強調機體狀態,展現的是一種機體的綜合能力,而後者強調形成這種狀態的某一方面的物質基礎。正氣是一個人表現出來特定狀態的能力的概稱,那時候沒有檢測設備來觀察一個人的免疫能力和其他方面的機能(即便是現在,很多生理機能也是不能檢測的),人們只能從他的日常表現中得到一個狀態的形容和概括,知道處於某種狀態的人,不平和的周圍環境變化對他的影響最小,說明其機體具有適應環境狀態的能力,說明其體內有正氣,所以若把「邪」粗暴地理解為侵犯人體的致病物也是不合適的,它是擾亂機體功能的綜合因素的概稱。甚至可以這麼說:如果把周圍環境和人體環境看作一個整體,那麼正氣就是形容與周圍環境的融入狀態是平穩的,而邪氣其實就是「斜氣」,形容狀態紊亂的

西方古代也曾經有過這樣的視角,但大概是他們更側重於對物質形態本身的考量(從很早的學者的行為上就可見一二,比如前面提到的「原子」概念),加上也許是宗教上對探索與好奇的壓抑,他們對掌控和征服周圍物質世界的慾望要強烈得更多,對「實在」的追求使得這種更「虛」更被動的視角在他們那裡沒落了


知乎專欄

中醫大講堂(一)——中醫思維是什麼?

這裡寫得很清楚,我就不再回答了


多聽多看多思考

中醫的兩大基石「辨證論治」和「整體觀」,不要忘記這2個。

建議看看「名老中醫之路」這本書,如果還沒有方向,就努力學。想要往「神醫」方向走就把四大經典背下,想要讀博士入體制就努力刷分。

沒有想清楚就不要想了,去做去實踐。做多了就想通了,反而那些想太多的人,後面想通了卻浪費了很多時間,回不來了。


陰陽五行相生相剋的思想


作為道家文化愛好者,我回答這個問題似乎很合適。

中醫背後的、真正核心的東西是道家文化,《黃帝內經》中有如下論述: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葯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

等都是道家思想。建議題主多看《道德經》,這對您理解道家思想,理解中醫非常有幫助。

中醫是系統思考問題的,把人當成一個整體。

五行生剋。中醫把人體系統分成木火土金水五行,五行有生克關係。

中醫是陰陽辯證的。把病理歸納抽象為:陰陽、表裡、寒熱、虛實,這些也是繼承自道家文化。

中醫是強調身體和精神互相影響的,「形與神俱」,「積精全神」等。

我感覺這些都是中醫的核心,也是道家文化的重要理論基礎。


中醫思想,就是三維思想和凡病皆求於己的思想。三維,就是解決問題,不僅和問題的雙方相關,還和問題雙方所處的環境是否允許有關。凡病求己,是指,所有疾病,雖說由外因誘發,但出問題的根本,是自身的不足。


首先要接受精,氣,神的概念,特別是理解氣的大概念。

明白你是在透過物質的世界在窺探另一個看不見的世界的東西,並尋找它的規律。


中醫思想的難點其實不是與自然科學的「分歧」,可以說中西醫基本全無分歧。題主感興趣的話……不清楚是師弟還是師妹呢……我們可以交流一下如何調和「分歧」。

中醫思維的難點其實在於中藥學的理論和中醫學並不完全一致,內經傷寒溫病金元四子也並不完全一致,學起來容易混亂。

醫就是醫,不必分派系,也不必分中西,嚴格說那些不一致的理論也可以畫到統一場中去。

其實我不太善於教人學習來著……嘛,您也就看著圖一樂,我就滿足了。

分割線……

手賤點開了題主的個人信息……不要怪我……

我們一個學校的啊……


外行,本來沒資格回答

我覺得中醫是在行醫的時候又是個文化人,就是做了事以後又做了張很漂亮的ppt,雖然ppt邏輯層次這塊不清楚,數據表少,但有有陰陽魚圖,有漂亮的循環關係圖,還有很多強侵入性關鍵說辭,有排比的美感,有迎合大眾嚮往幸福生活的期望。

所以一定要以文化為抓手,多學國學,讀道德經,讀莊子,當然基本的黃帝內經,傷寒論都需要讀,這樣用文言文為說話的開頭語,逼格高,能震住人。

當然學處方的同時,學周易。以『變化』為中心解釋病,不怕病人鬧,經常想一下水能滅火什麼的相生相剋,就能建立自己特色的疾病解釋框架,和其他中醫專家對同一病症解釋不一樣並沒有關係,能說服病人,出名了其他任何人都不怕

其實,我的建議還想多一點,就是中醫要學氣功,最好把氣功作為中醫出師的一個標準。氣功也講經脈,能斷磚的或隔空治病的從業資格或職稱評審要求出來,大家分辨好中醫和王林肯定方便很多。當然最後這一點大家可能會罵我,這樣很多人會畢業困難,就當我沒說吧


推薦閱讀:

TAG:中醫 | 思想 | 大學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