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飛正傳》繼承了《精疲力盡》中的哪些內容或表現手法?


這個問題是需要大量截圖且以拉片的形式來問答的,鑒於我PAD黨的身份,還是機智地跳過這個坑從另外的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機智的分界線-----------------------------------------------------------------

反叛者

熟悉電影史的人都知道,提到戈達爾時通常有兩個鮮明的標籤:一是電影語言的革新者,二是政治運動的參與者。這兩者交融在一起,不僅體現在戈達爾拍攝了許多具有濃厚政治色彩的影片,還體現在無論是在電影領域還是在政治議題,戈達爾始終扮演著離經叛道的反叛者形象。

與之相對應的,王家衛在高度商業化的香港電影界里幾乎可以用「奇葩」來形容他的電影創作,而這同樣也可視之為一種「反叛者」的形象。

具體到兩部影片里,我們會發現在對片中主人公的塑造上,二人都具有鮮明的「反叛」特色。《精疲力盡》里的米歇爾顛覆的是傳統電影里善惡分明的人物形象,《阿飛正傳》里的阿旭顛覆的則是一直以來以「俠義恩仇」為核心去塑造的阿飛形象。比起小馬哥的牙籤啊、白鴿子啊,阿旭在片子里的兩次打鬥戲不僅不詩意浪漫,甚至連一點感官快感都沒有。這種感覺和《精疲力盡》里,米歇爾殺死警察的戲如出一轍(我當年第一次看到這個情節時,當時的感受是「這TM就殺死了,拍的尼瑪什麼玩意兒啊」)。

順著動作場面的處理,我們不難看出,兩部片子里的主人公都是流氓阿飛,但是故事絕大多數時間都在講他們如何泡妞以及和馬子的糾葛。所謂的強盜片里的類型特色則完全被消解了。

政治隱喻

我對《精疲力盡》最大的疑問是,為什麼戈達爾要把女主人公設定為一個美國妞?結合著他一貫的政治立場,我總覺得這其中是有可探討性的,或者說我確信這其中一定有政治隱喻在其中,但是我對美國和法國之間的關係史知之甚少,希望有高人來點撥。

那回到王家衛來說,曾經在豆瓣上看過有關《花樣年華》與《2046》里政治隱喻的分析,但對於《阿飛正傳》則很少有人提及其中的政治隱喻。但凡與之相關的分析,都是談「無腳鳥」啊、「一分鐘的朋友」啊之類的。我覺得這是王家衛最聰明的地方,用小資情調來掩飾他對政治議題的敏感性。

具體到《阿飛正傳》里阿旭其實就是香港的化身。他是「東方之珠」,人見人愛車見車載,多少人為他痴迷,也想據為己有。可對阿旭來說,最大的困惑是他的身份。他有一個養母,與他的關係若即若離,當初收養他純粹是沖著錢去的,後來打算離開他投入美國的懷抱。這TM不是英國還是誰?至於他的生母,你們懂的。如果沒記錯,劉德華在204房間里問張國榮找到親人了沒,張國榮(阿旭)說,算找到了吧。這句話里透著的辛酸與悲涼,恐怕那個時期的港人才能體會出來吧。

所以這兩部片子除了電影語言上的繼承,在內涵上恐怕只多不少,畢竟這個兩個故事裡都圍繞著「尋找——拋棄」展開的。


推薦閱讀:

如果是王家衛去拍一部關於 Ingress 的電影,會是怎樣的?
「一代宗師」你看明白了多少?
如何用王家衛的手法寫《守望先鋒》的故事?
什麼原因導致《阿飛正傳》中所說的鳥一出生就沒有腳?
電影《春光乍泄》結尾,黎耀輝為什麼離開何寶榮?

TAG:電影 | 導演 | 王家衛導演 | 讓·呂克·戈達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