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父母的養老問題,有哪些好經驗值得分享?
對自己的父母,或者是自己將來另一半的父母,尤其是可能工作和老家不在一個城市的。大家都有值得借鑒的呢?
謝邀。這個問題必須放在「子欲養」的範圍內回答。如果根本沒這份孝心,再怎麼說也是多餘的。
一、如同居一地,父母親行動方便,樂意自住,宜常去探望,陪父母聊天,帶點他們喜歡的東西去。
二、如同居一地,家有兄弟姐妹,家家都有困難,父母親行動不便。這裡可能出現幾種情況:父母親樂意一家住一段時間,父母親樂意長住一家,父母親樂意住你家,均宜隨父母之意。在住在其他家事,宜常去探望。
三、父母行動已有所不便,如果父母樂意,最好的辦法是住在一家,以免搬來搬去受折騰。
四、要考慮父母親的愛好需求,不管住在那家,不是說只管吃喝就算,還應為滿足他們的一些愛好創造條件。
五、雖然同處一地,父母行動已不方便,又不願到子女家中住,或者子女在異地工作,照料不了老人。宜為父母請保姆。然後,應有渠道隨時了解保姆是否善待父母,一旦發現不對,及時撤換。老人由於行動不便,接觸人減少,還容易識人不明,由他們去請不如子女去操辦好。六、父母親如均已失去自理能力,意味著身邊24小時要有人,以利隨時照料,而且還有身體方面的一些變化,需要細心觀察。在這個階段的老人,最好不要往養老院送,我估計現在的養老院,在照料上很難做到細緻入微的。
七、容忍父母親的老小孩現象,由於智力減退或身體方面的其他原因,老人可能會變得好發脾氣,不可理喻,要懂得容忍。
總之,這裡面會有許多事要考慮,情況也千差萬別,如真有孝心,願意盡孝做好,還是可以做得比較到位的。不成套路的引言
周末回到媽媽家,吃飯時電視上正播著《我的前半生》的大結局。年近六十的老媽,總是用「黃土都埋了半身」這種消極的話來形容自己的年齡階段,但今天她給我們講了個圍繞著身邊人怎麼考慮「後半生」的「積極」故事,讓我覺得可以分享給大家:
《五六十歲別辜負夕陽,如同二三十歲別辜負青春》
上
發生在鄭州的真實故事。
我媽在鋼琴班遇到六十多歲的曼姐(當然是化名,其實我該稱呼阿姨),學了近一年了,神采奕奕,彈得一手好琴,讓我媽羨慕不已。結果一問,她白天在附近的商場中當保潔員,賺了工資就用來交鋼琴班、瑜伽班的學費,差不多剛好夠。
我媽羨慕曼姐過得洒脫,其實曼姐也挺辛苦的:她住在鄭州南邊的龍湖鎮,離市區有一段距離,她每天工作往返通勤要花三個多小時。再除去工作時間,剩餘時間並不多,曼姐用中午休息的時間學鋼琴,晚上下班後去學瑜伽,回到家也就晚上十點了,早上六點要準時出門。看似生活辛苦,但她怡然自得,在附近的中老人圈裡確是個了不起的榜樣人物,很出名。
老伴已經不在了,曼姐僅有一個兒子。「不用帶孫子嗎?」我媽曾問,曼姐說帶到三歲上幼兒園,現在不需要她守著了。「但是你這樣花錢看得真開!」我媽又說,其實我媽的意思是,這麼花錢不心疼嗎?不給自己留些養老錢?生病怎麼辦呢?曼姐一下就聽得懂,回應說:「我每月也有兩千來塊退休金,現在賺得錢都花掉,有一個好身體才是最重要的,瑜伽運動對老人很好,我再學著鋼琴,人也開心了,還預防老年痴呆。我不生病、好好的,讓兒子能好好的忙事業,就是對他們最大的幫助。少進一次醫院,我這學琴學瑜伽的錢就都省回來了」
我媽一聽,有道理啊!
現在的年青人,二十多歲時,雖然有很多煩惱,但也可以任性而為,可以有說走就走的旅行、可以去任何一個城市做自己喜歡的工作。現在五六十歲的老人,生長在窮苦時期,年青時卻沒有這種機會。
得承認,作為一個三十多歲的男人,我挺羨慕現在的曼姐。她可以不用工作、月月有錢拿、不用再照顧孩子、也不用再操心父母、有時間、有興緻,這樣美好的一段時間,若是有心,想來比二十來歲的爛漫青春更加理直氣壯,真正是夕陽無限好。
按照國家標準,六十歲就算是老年了,不過現在條件好了,大多到了這個年歲還活力十足。如果看官你恰好在這個階段,千萬別閑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認真重新認識一下這個世界。它比你年青時更加精彩、更加便捷,你能更方便的到達許多好玩美麗的地方,更簡單學會琴棋書畫各種才藝,更容易吃到四方美食。
所以六十歲不要輕易服老,數不盡的新鮮事物正向你張開懷抱,你要迎接的生活,和二十歲的年青人一樣炫彩奪目,所以:五六十歲別辜負夕陽,如同二三十歲別辜負青春。
前兩天聽說曼姐搬去威海了,其中緣由令人膛目,又是一番有趣的養老哲學。
下
作為曼姐在鋼琴班的同學,我媽驚聞曼姐不再續下期學費了,問及原因,竟是因為房價!過去兩年鄭州的房價一路飆升,曼姐所住龍湖鎮的房價幾乎翻倍,現價12000元/平米,曼姐的房子110平米,值130萬左右。
「賣掉!」曼姐得知房價如此之高後這樣決定,「然後去威海重新買一套,那裡環境好。」
我媽目瞪口呆的問:「那麼遠自己去能行?」
「認識新朋友嘛,我有幾個認識的朋友已經搬過去了。鄭州房價高得離譜,正好賣掉,那裡房價便宜,趁現在身體還行,我打算用剩下的錢開一家瑜伽館,就主要接待到那邊養生養老的人,也不圖掙幾個錢,也算有個事情做。說不定我還能賺不少錢呢。」
曼姐的兒子有自己的居所,也住在龍湖鎮,日子倒也穩當,不用曼姐操心。當然,曼姐也不希望他們操心自己,所以這件事她已經打定了主意,哪怕兒子反對她也要去。
其實曼姐這種做法在發達國家並不罕見,退休後就會搬到房價更便宜、更適宜居住的地方去,美國有一系列地產項目叫「太陽城」,就是一種專有的老年居所。在那裡,居民多為同齡人,身體健康的老人依然可以保持獨立的生活,需要緊急幫助時也有相應的服務。我國這樣的項目也日漸多了起來,比如泰康燕園、申園、粵園,也比如我們公司策劃的烏魯木齊維泰養老社區。
但這一觀念在中國就顯得有些駭人聽聞了,至少我媽覺得曼姐這一手玩得「有點兒玄」。因為,現在把房子賣了,以後曼姐需要照顧了,想住在兒子身邊時候就麻煩了。曼姐的想法卻是,就算她需要生病卧床五年,每個月住鄭州較好的養老院花5000塊,那麼五年的總花費是30萬,她在威海的房子足值這個價錢,應該還會有每月的退休金和其他的積蓄,問題不大。我很驚訝於曼姐這樣豁達、理性的去面對自己的衰老。至於這樣做的好壞,屬於個人喜好,看官您怎麼想?
小 編 按
其實許多老人都不只一套房子,曼姐這種人生夕陽階段的探險,對他們而言風險相對較小。如同這個故事所述,曼姐這種異地城市「創業」比我強。我是沒有這種魄力的,去環境更好的異地紮根闖蕩就要面臨父母照看、老婆工作變動、戶口、孩子讀書、公司業務遷移等一系列問題,更不要提創業所伴隨的經濟壓力。曼姐不存在上有老、下有小的經濟負擔,而且還月有退休金拿,贏得起,也輸得起。所以如同我前文所說,哪怕不像曼姐這樣豪放,卻一定要認真過好自己的老年生活:
六七十歲別辜負夕陽,如同二三十歲別辜負青春。
看到你這個問題,我只有一個答案,門當戶對!
我個人覺得還是和父母親住在一起比較好。可以和父母親聊聊天。父母親也可以幫忙做飯,做些家務,帶下小孩子。這樣他們的生活也會充實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