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交淺言深」中的「深」?
交淺言深,君子所戒,
與初次見面的人,談什麼話題比較合適呢?據說分享有三種層次,最淺的是分享經驗,其次是分享秘密,最深的是分享價值觀。有人說與第一次見面的人談點人生和理想,可以拉近距離,這算是「深」嗎?
大家有沒具體的故事呢
一項所有英式談話的潛在規則,就是避免「過分認真」。
英國人確實比其他民族更在意「嚴肅」與「肅穆」,「真誠」與「過分認真」的區別。
[英]凱特·福克斯 《英國人的言行潛規則》
要謝邀?忘記誰邀請的了....
有時候我挺羨慕這些英國佬的,在社交場合他們往往避免過分認真的交流,能談及政治、法律、宗教、三觀的概率不會超過5%,英國演員拿個奧斯卡上台領獎都不會亂開玩笑。
其實這是對彼此的一種尊重。
有時候我也很羨慕日本人,無論你怎麼玩耍,只要不干涉到他人的生活,沒人會評價你什麼。
一般來說,我比較反感初次見面就大談人生觀的人,那不合適。
這種不合適就如《大話西遊》里至尊寶再次回到五百年前告知白晶晶兩人身上曾發生的事。
白晶晶:你......你現在想怎麼樣??
至尊寶:看到你我不用再回去了,我們成親。
《大話西遊》
白晶晶能說什麼,人家牙齒還沒刷呢。喜劇不過是對現實的誇大。
如果你初識的人對你大談特談人生觀,說的東西你能認同,大家倒是可以相談甚歡。如果剛好很反感呢?是憋口氣聽完還是直接一拍兩散?如果因此產生分歧了算不算對方的考慮不周,處事不當?
英國人民在這點上考慮了幾百年了,於是傳統的英國人見面時聊聊天氣、聊聊喝茶、戲劇、音樂。就是不會聊政治、法律、宗教、三觀。副作用就是英國人民都憋壞了,憋出來一種蔫壞的幽默。
你說英國佬們避免「過分認真」可笑嗎?但英國佬們對什麼是「真誠」和什麼是「過分認真」分的很清楚,認真想想真有其道理可供目前的國人參考。
交淺就意味著彼此並不熟知,不了解。交淺言深說的無非是彼此還沒那麼熟,不至於剛見面說個故事就要提親,恩,開個玩笑,不至於見面就深談到大是大非問題,那不合適,大家彼此大可以有個相互熟悉探索求同存異的過程,真的三觀不同也可以有緩進緩出的過程,同處一個圈子裡都還好看能維持個彼此的基本關係。
談崩了不過是讓同個圈子裡的其他朋友跟著你們一起難堪。
駰聞,交淺而言深者,愚也。
《後漢書·崔駰傳》
典型的交淺言深,你過年回老家的時候親戚們對你薪水、異性交往狀況的詢問。
典型的交淺言深,姑娘對你說今天不是那麼舒服,有點感冒,不聊了。你開始大談特談最近的氣候變化、冷氣流流向、預防感冒所需的諸般藥物轉而上升到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的人生理念。其實人家就是不想和你說話而已。
典型的交淺言深,初識的朋友遭遇婚姻挫折、情感挫折,你給人出謀劃策決勝千里之外————其實人家是早有謀劃步步逼得戀人分手,而後裝著無辜受害樣。聽著你的建議嘴上說著是是是,其實心裡暗暗冷笑嫌你無知無趣,回頭對著別人罵你傻波一不知好歹。
典型的交淺言深,剛認識的人看你臉色下菜大談特談你認同的人生觀,於是你掏心掏肺把自己的人生聊個一乾二淨,迅速把對方介紹進自己的圈子。末了發現人家不過是和你打個短期交道借你的道登一步天,自己活活當了一把梯子。
都不是隨便舉的例子,我遇到過或我的朋友遇到過。
正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你說交淺言深可怕嗎?還沒想好怎麼回答,先說一小點。
兩個人交流的時候,最好保持一個平衡。
即,保持在同一個頻率上。你可以稍微push一點點,但是如果你push得太多了,就「交淺言深」了。交談的內容一般先是從雙方都感興趣的第三方內容開始聊。然後慢慢過度到對相互的興趣,然後到對對方價值觀的認同。
期待更好的回答。有次我微信加了一個同校的師兄,沒見過面,只知道他的學專業院什麼的。他想加我QQ,我拒絕了,然後他微信上問,為什麼不可以,連我也不行嗎?
他想訪問我的QQ空間,發現上了鎖,問我要密碼,我拒絕。他又問:連我也不給看?另一位高中同學,同班的時候和他交往不深,基本上是點頭之交。畢業了就沒有他的消息了,最近才恢復聯繫(我現在大二)。
有次我在動態上發了一張自拍照,他在下面評論:你發什麼騷啊?以上兩位,就是我所理解的交淺言深。
第一個故事的師兄,沒有見過面,只聊了一個星期,他就可以提出「連,我,都不行」這樣的問題。
第二個故事的同學,他的評論是出於調侃。如果他是我的死黨,男閨蜜,那我完全接受這種調侃,問題是,他只是一個多年未聯繫過的同學,他說這樣的話只會讓我覺得很尷尬?總而言之,當別人的話,會讓你產生一種「你以為你是誰」的感覺,那就是交淺言深。我不太贊成一見面就聊些人生觀價值觀的東西,也不太贊成總是和身邊親密的朋友聊這些。生活重要的是簡單、輕鬆、皮實。
因為每個人的思維體系不一樣,價值觀中的邏輯聯繫也不相同。哪怕是感情很深的親人或者朋友,在這一點上差異也是很明顯的。所以在生活中交往密集的人里談論這些吃力不討好,如果碰上較真的人,更容易產生誤會。
我覺得「深」大概就是一些抽象的哲理性的東西,我們不太講,但是默默地行使。只有困惑的時候或者碰上思維相似的人才會拿出來分享。
但是這不代表不真誠。兩個人之間總會有共同的興趣,初次見面應該盡量表現出自己的真誠,聊些輕鬆的話題,讓氛圍輕快。所言深淺又豈是交情能決定的。有的人交情深厚,了解頗豐。互相的價值觀人生觀也差不多。在一起談人生反而顯得矯情了。不如聊些瑣事來的實在。有的人萍水相逢,一見如故。本言他物,卻發現觀念驚人的一致,甚至分享一些有趣而未曾對人提及的經歷。也不能說不是君子所為。有些人急於展現,你問他吃了啥他都要跟你聊人生。有些人你想把心掏出來給他他都巋然不動。對著誰都掏心掏肺未必算真誠,掌握一個度才是禮貌。應該要懂得反饋,和留有餘地。題主提到故事,我就隨便說一些吧。我生活里,總覺得聊人生太故作高深了。平常跟朋友談美妝搭配 情感八卦,就像個從不關心政治時事,教育金融的小女生。但有一次高鐵上鄰座問起我專業相關的問題,聊著聊著天南地北,極其合拍。
我想有很多人在知乎上指點江山,揮斥方遒,但在生活中低調溫吞,甚至是專門熱場搞笑的。言淺言深,關鍵不在交情,在所言何人。
談價值觀世界觀有什麼問題?我覺得大可談,可以過濾掉與自己不在同一個頻率的人。交友三觀要符合才能長久。「言深」一指的是說心裡話,二指的是說親密的話。價值觀和心裡話的區別是,價值觀是廣義的,是你衡量事物的原則。心裡話是狹義的,是你對特定人事的態度。
面對不熟悉的人,不要露底,不要輕易透露自己對特定某件事某個人的判斷,免得別人就事論人,覺得你膚淺。價值觀大可分享,這說明你有原則。
不要說太過親近的話,免得讓別人對你有太大的期望。我有一個朋友,表面上與大家都很親近,事實上只是因為我們「有用處」所以才與我們接近,很噁心,很不君子。還有一個朋友,動不動就對事情發表態度,讓我們覺得他很膚淺,不會做人。首先交情深不深跟交往的時間長短沒有關係,有的人一見如故,有的人過了十幾年才發現價值。所以歸根結底是對兩人關係深淺的判斷能力。交淺言深有兩種,一是錯誤地判斷自己已經到了和這個人說心裡話的「份兒上」;二是沒有意識到說出來的話是一種不合時宜的心裡話。第二種人的典型,就是那些逮住一個人就要講人生體驗的宗教愛好者。
說自己的痛處和難處談自己的私事或者困惑之事問及別人私事出謀劃策,推心置腹
……
和不交情不深的人打交道,以上都是要杜絕的。最後送上一段歌詞:有一點幫助,就可以對誰傾訴。有一點點保護,就忘了自我保護。我的觀點是,只要兩人氣味相投,不要在乎什麼深淺,不必要局限話題(當然,隱私類或涉及人身攻擊的肯定要避開了)。
反之,要是兩人合不來,根本不在一個層次上,什麼話題都不好聊,也聊不開。
人逢知己千杯少,也是這個意思吧。碰到真知了,還避什麼呢?網路就是交淺言深!你們這些長篇答題的不感覺言深了點么?我不提醒你們就感覺不到?人與人面對面的時候,距離比網路要遙遠得多。非常幸運我們生活在網路時代,根本不需要知道你是誰就可以言得很深。因為大部分名字都很虛偽,匿名則至深,只要保護措施得力,完全可以交淺言深。
父母分享價值觀,朋友分享秘密,同事分享經驗。對,就這樣。
其實是9淺1深的意思。開玩笑的,為什麼不要與交淺言深的人交往?因為,這樣的人要麼太沒有城府,太沒城府遲早惹禍上身搞不好還連累你;要麼太有城府別有目的,對方跟你說一句「深」的話是為了套你一句「深」的話。我認為所謂深就是是與你們現在淺的狀態對應的。交朋友還是要聽其言觀其行的。沒事找小妹妹交流人生觀的都是臭流氓。
個人總結是首次見面不要涉及任何有關第三人的主觀話題,不管你覺得TA和你或者和交談對象有多熟
這種現象多發在想推進關係的一方,以為表達的越多,越能給對方坦誠.熱情的印象。殊不知會魯莽的冒犯到別人。其實建議可以多傾聽,多引導別人講話。這未嘗不能推進關係。
既然是君子所誡,我就首先排除那些有暴露癖一樣逢人就宣揚自己偉大的世界觀的人,那麼,
一個正常人,初次見面聊什麼呢?舉個栗子,我現在在一家公司實習,大多數工程師見我第一面時問我的是,哪個專業的啊?什麼學校畢業的啊?哪裡人啊?實習多久啊?
如果一個人第一次見面就跟你聊世界觀,一致的話說不定有相見恨晚之感,湊巧他的世界觀你不怎麼認同,那你的內心獨白絕對是,its super awkward!!!
我覺得"深"包括但不僅限於世界觀,初次見面問我,你多大了?有沒有男朋友之類的,絕對被拉黑好伐。第一次見面,可以分享經歷啊,比如我準備出國,一個剛入職的妹子跟我聊她留學的經驗,在紐西蘭旅遊的趣事,感覺就是要看場合,看對象。
另外,跟我交情深的人,我有的會跟他們聊人生聊未來,有的,我!突!然!發!現!跟他們就是瞎扯淡,完全就是臭味相投,了解甚少啊!
說了半天發現自己好像等於沒說。」深「言就是在互相不夠了解的時候可能會導致誤解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