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以「のです」結尾和以「です」結尾的區別在哪裡?

《新編日語2》p61有這樣的句子,「これらのばい菌は食べ物や手について、口から入ることが多いのです。」

請問如果把最後的「のです」改成「です」,句子有問題嗎?

これらのばい菌は食べ物や手について、口から入ることが多いです。

為什麼原文選擇用「のです」結尾?謝謝。


單看這句,其實有木有「のだ」都成立。

これらのばい菌は食べ物や手について、口から入ることが多いのです。

「のだ」基本上在日語學習中只要掌握一點:表示理由、解釋、說明。

其他大致都不用去管。而且基本上除了上述的一點外,不會作為考點。

日語是這樣的。

學術研究的最新進展基本不會體現在考題中。

考試能考的基本都是老生常談的話題。

而且兩可,增添語義的不會考;

會考哪些必須要有的,沒有就算錯的例子。

例:

煮え切らないのは、要するに、やる気がないのだ。


未必嚴謹,但最簡單的理解方法就是,"。。。は。。。のです",這個實際上就是中文裡的「...是...的。」

去掉no,就沒了這個「的」的意思。

比如「我是不能放棄的」,和「我不能放棄」,意思差不多,但說起來感覺不一樣。

回到你這個句子,

這些細菌是(附著在食物和手上,容易病從口入)的。

硬套這個翻譯肯定是彆扭,但能感覺到,括弧里這一堆東西,都是在詳細說明這個細菌怎麼怎麼地,是一個整體的說明...

而沒有這個no,就成了

(這些細菌附著在事物和手上),(容易病從口入)。

大概就是這個區別吧....


這是日語中堪稱最難的問題,所見答主的回答都是不行的。這個問題至今為止已經出過三本專著,其中兩本是博士論文的修編。我沒見過日語中還有哪個成分有如此待遇。由於哪怕是大概歸納一下都要耗費很多時間,所以我就暫時就不歸納了,有時間再說。下面是三本專著的信息,題主有興趣可以去看看。

田野村忠溫『現代日本語の文法Ⅰ「のだ」の意味と用法』和泉書院

野田春美『「の(だ)」の機能』くろしお出版

名嶋義直『ノダの意味?機能――関係性理論の観點から』くろしお出版


首先,日語是很注重前後文的語言,所以單獨拿出一個句子來說正不正確,很難判斷。一般來說用「のです」是說明,偏主觀。而用「です」是陳述事實,偏客觀。

比如生理課上老師講知識點,前面用了很多數據證明,最後結論用「です」也可以。

但是如果是媽媽給孩子解釋為什麼要飯前洗手,或者醫生給病人分析感染原因時,都有「說明」的意義在裡面,用「です」不合適。


語感不同,後者帶有讓對方說出原委,進行解釋的語氣。

為了比較容易理解,我用陳述句的形式,分析一下兩者的區別。因為這和「名詞+です」 /「名詞+なのです」兩者的區別是一樣的。

比如:太郎君は子供です(這是一般情況下告訴對方「太郎是個小孩」,沒有其他的特殊含義)

太郎君は子供なのです(則是用於當對方責怪太郎太頑皮搗蛋時,可能作為太郎的媽媽說「太郎君は子供なのです」,含有幫太郎解釋辯護的語感,意即太郎還是個小孩子,調皮搗蛋是小孩的天性,不要太過責備的語氣)

我為了更清楚地解釋這兩個用法的不同,都用了陳述句,而你的疑問句,兩者的區別也是一樣,即前者是一般的疑問,後者帶有讓對方說出理由原委讓其解釋的語氣。(比如對方的所作所為已不像一個普通的學生,就反問他,「そんなことをしたのは學生なのですか」---做這樣的事還是個學生嗎?)這個用法來源於「のです」這個句式表達。另外這裡有個免費的日語課程 大家可以去試試 最重要的是 可以免費為大家制定學習計劃 感興趣可以來申請課程


單看這一句加不加の都沒什麼問題。文章內這句是對前一句「暑いころの病気で一番恐ろしいのは、コレラ、チフス、赤痢のような伝染病です」的解釋說明,所以用のです。

のです和です沒什麼語法差異,含義也相近,主要區別在於兩者ニュアンス(這個詞建議查一下辭典自己體會,我怕翻成中文可能理解略有偏差,所以這裡使用日文)不同,加了の有強調、說明的作用,多與前文聯繫。這點中國人容易混淆,但仔細分析一下日本人說的日語,のです和です是分得很清楚的。


前幾天刷知乎就發現這個問題一直出現在我的首頁,剛好今天老師上課講到了這個問題。

上課的老師是一位研究日語語法的日本教授,他表示這個問題很難解釋清楚,但他儘力用簡單的方法概括說明了一下,我簡單分享在這裡,以給題主和大家多提供一種參考。

抽象來說。

假設在一個情景中,有A和B兩個人。

A和B兩個人都共有一個信息。

而在這個共有信息的基礎上,B有了一個附加信息。

但這個信息,A不知道。

此時就會用到「の(ん)です」。

具體來說。

【例子1】

A和B約好了下午2點在學校門口見面。

但是B遲到了。

此時,A和B的共有信息是:

1.下午2點在學校門口見面。

2.B遲到了。

而A不知道,只有B知道的附加信息是:

B遲到的原因。

故,A可以問:

「どうして遅れたんですか」

B可以說:

「すみません、電車が遅れたんです

或者A也許不會問為什麼遲到。

但B覺得遲到了很不好意思,應該解釋一下這個「附加信息」,也可以直接用「の(ん)です」

【例子2】

A看到B新買了一個包。

此時,A和B的共有信息是:

B有一個新包。

而A不知道,只有B知道的附加信息是:

這個新包的相關信息(在哪兒買的,多少錢,啥時候買的等)。

故,A可以問:

「このかばん、どこで買ったんですか」

B可以說:

「xxショッピングセンターで買ったんです

【例子3】

A是車站工作人員。B是乘客。B想去橫濱。

此時,A和B的共有信息是:

1.A是車站工作人員,他了解交通線路,可以提供多種幫助。

2.B是乘客。

而A不知道,只有B知道的附加信息是:

B想去橫濱。

故,B可以對A說:

「橫浜へ行きたいんですが、何番線にのればいいんですか」

其實按照語法來說,「橫浜へ行きたいです」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但是這個說法只是在單純的表達想去橫濱。

沒有與他人共享語境的語感。

對車站工作人員直接說的話,會使其有種唐突的,莫名其妙的感覺。

他會一瞬間奇怪你們非親非故,你為什麼突然告訴他你想去橫濱這個想法。

所以,題主給出的兩個句子在語法上來說都是正確的,但是以「のです」結尾的句子更有為他人解釋說明某個共享信息之外的附加信息的語感在裡面。


單純です只是表示判定,而のです也就是んです主要就是對判定進行強調。就像題主例句,如果不加の的話,就是翻譯成「這些細菌很多是(通過)附著在食物或手上從嘴裡進入(體內)。」要是加了の就可以翻譯成「這些細菌很多正是通過附著在食物或手上從嘴裡進入體內。」


教學上來說,是前後句有因果、緣由等連接的時候使用のです/のだ。

給你舉個日常生活的場景,非常簡單。

我問你,「雨が降っていますか。」

就是問你下雨沒,很普通的問法。

如果我問,「雨が降っているのですか。」

那這個場景多半是,你準備出門的時候,返回來拿了一把傘,然後我看到了問你,

「在下雨嗎?(我看你回來拿了傘)」。


後接「だ」、「です」,表示明確的斷定,說明和理由等。(理由、根拠、主體の立場などを説得的に述べることを表す。)


だ是陳述事實,個人認為沒有具體意思(我記得國內的書上都翻譯成「是」個人不認同)。

なのだ和だ基本一樣。但不同的是なのだ有著強調的意思。加重語氣與強調的時候用。

所以就像例句那樣。他在強調這個句子。


隨便介紹一下【の】的其中兩個用法。

1.一個句子里的某個名詞,為避免重複,第二次出現時用【の】來代替。省略性的隱藏某個重複的名詞。

例如,

①このバッグは日本のバッグです。

②このバッグは日本のです。

上面兩個句子表達的意思其實是一樣的。第二句其實就是省略了【バッグ】,使語言更加簡練。

2.【い形容詞詞+のです】【な形容詞/名詞+なのです】表示「強調」「加重語氣」的意思。

例如,【い形容詞詞+のです】

①A社製のティッシュはB社製のより白いです。

②A社製のティッシュはB社製のより白いのです。

【な形容詞/名詞+なのです】

③この行為は犯罪です。

④この行為は犯罪なのです。

題主所提問的問題,上述第二點就是題主想要的答案。在中文的翻譯上,其實是一樣的。但有【の】和沒【の】作者在表達的感情是不一樣的。

這就是語言奇妙的地方。


簡單來講

です/だ:客觀描述一個狀況,陳述一件事情

のです/のだ(口語中多為んです/んだ):在某個前提、目的或者主觀判斷介入的情況下,作敘述,實際想表達的意思或情緒並非字面單純的意思。

拿題目中的例子說

「これらのばい菌は食べ物や手について、口から入ることが多いのです。」應當有個前提,為了讓這句話前後不矛盾則需要類似「不注意個人衛生的話會很容易得xxx病」「xxx病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之類的單純的事實或現象,之後的這句話的のです的作用則是,解釋了上句話。

當然它的作用不僅限於「解釋」,還有各種用法,其中需要的是對句子或說話人語氣及用詞ニュアンス的辨別

eg.

「彼は映畫を見ている」

他在看電影(我只是單純描述這個事情,在發現他在看電影前我沒有做過主觀的猜想和希望,他看不看電影對我來說沒影響)

「彼は映畫を見ているの」

他在看電影(他剛才明明說要寫作業的,現在居然在看電影/家裡發生了這麼多不好的事情他還有閑情看電影/他在看電影,所以別的事情都還沒做呢etc.)

在問句中也一樣

eg.

「宿題やった?」

你作業做好了?(我只是單純問你有沒有做作業)

「宿題やったの?」

你作業做好了?(明明看你一直在玩遊戲,什麼時候作業都做好了/你居然在玩遊戲,你作業寫好了嗎,沒寫的話你怎麼敢玩的/說好一起不寫作業的,你居然寫了你這個大屁眼子etc.)

關於在句子中詳細代表的意思可以參考這裡:

http://www.tomojuku.com/blog/ndes2/

我把概要貼一下

(1)説明?理由を求める/説明?理由を述べる

(2)主張する

(3)言い換え(補足説明をする)

(4)発見

(5)命令

(6)非難

(7)思い出す

(8)先觸れ


僅供參考:

1、在日語裡面,用體言結束句子,感覺上比用用言結束句子,要顯得委婉,語氣柔和。這裡面的のです的第一種理解,可以是在用言多い後面,表示委婉結束句子。可以口語中讀成んです。

2、のです 放在句尾,有強調的意思在裡面,還有說明原因的功能。


~のです是強調說明原因、理由、根據等的表達方式。口語中用~んです。

用法大體可分為兩種:

①當說話人對見到的、聽到的事向聽話人詢問其理由和原因時,可以用~のです說明原因和理由。

這時候相當於句子+から。可以直接翻譯成「因為」。(下圖3,4)

比如:

1)

A:どうして遅れたんですか。為什麼遲到了。

B:バスが來なかったんです。(因為)沒有公共汽車。

2)

A:どうしたんですか。怎麼了?

B:ちょっと気分が悪いんです。(因為)有點不舒服。

②說話人對自己說的話附加理由和原因時。

A:毎朝 新聞を読みますか。每天早上看報紙嗎?

B:いいえ。時間がないんです。不,(因為)沒有時間。

注意:若只是說明事實時不用。

私はマイク?ミラーです。

私はマイク?ミラーなんです。(×)

以上是~のです的用法。

而~です。可以表示判斷、斷定或者表示說話人對聽話人的禮貌態度。


這個問題一點也不難,のです是明擺著的書面語,です是明擺著的口語

首先要知道一點,「多いです」是一個近代才產生的錯誤語法(正確的表述方法應是如同「お早うございます」等,使用連用形+ございます的形式),只是為了強調敬意。這也就是書面語里絕不會出現這種表述的原因。至於口語中的「のです」,最容易想到的是表示「應當」之意,比方說在向別人提建議時,更常見的是其否定形式表示「不應當」即「禁止」,例如「泣くんじゃない」。像是題主所說的例句,這樣平淡的說明文再加上のです,幾乎不可能在口語中出現。

另外,書面語里是不可能出現のだ的,要麼のである要麼のです,形容詞本來就有終止形。

の是格助詞,だ?です?である是斷定助動詞,同樣是のです,表示敬意時是為了加です而不得不在前添加一個の,而表示解釋·應當等意時是為了加の而不得不在後面加上一個です或だ,弄清楚這個以後自然就知道什麼時候用什麼。


我是這樣理解的,例如:

不存在です,不存在;

不存在なのです,不存在的。


首先可以看看原句「これらのばい菌は食べ物や手について、口から入ることが多いのです。」去掉の之後「これらのばい菌は食べ物や手について、口から入ることが多いです」

用中文來講的話,意思其實相同,都是「這些細菌粘在食物或手上,常常被人吃進口中」,那具體原文多了一個の,意義就在於最基礎的一個表強調的作用,如果非要中文來表達,那就是「這些細菌粘在食物或手上,常常被人吃進口中(這件事)是很多的」,日語中許多表強調的語法在中文中並沒有具體的語法去對應,我們看原文的意義是講細菌粘在食物和手上,然後後文為陳述一個客觀事實,這時候原文作者為了警示大家「這些細菌常常被吃進嘴裡」這件事而用了一個表強調「のだ」

另外,「のだ」還有一個用法表達原因

ちょっと時間がないので、急がなければなりません。


んです在書面上用のです吧,解釋說明的意思。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そうです和そうなんです,前者強調 是 ,後者強調 是這樣


推薦閱讀:

手把手教你寫出一手好看的假名:你的假名也可以寫活了
「?たら」「なら」「?ば」之間有什麼區別?
禁止 必須 不必做某事

TAG:日語 | 個人諮詢 | 日語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