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泰國史有一個疑問,古印度人會橫穿泰國,去柬埔寨傳播印度教,他們怎麼知道柬埔寨那有個國家?
比較疑惑這件事,就是兩千年前的古代印度人為什麼不直接步行去柬埔寨,而是坐船先到泰國拉廊府,然後步行橫穿泰國,再坐船去柬埔寨,他們是怎麼知道這個路線的?還有就是,古代印度人怎麼知道柬埔寨那有個國家?
泰國受印度教文化影響很深,我之前寫文章的時候查閱過一些資料,查閱到的印度教是從柬埔寨傳過來的。
目前能查閱到柬埔寨最早建立的國度是扶南。從扶南時期開始柬埔寨就開始信奉印度教。對於印度教如何流傳至扶南並不清楚,有說是印度人建立扶南,不可考。
從早期的扶南國開始(公元一世紀)奉印度教為國教,扶南國在公元7世紀被北方真臘所滅,扶南王子流落爪哇建立山帝王朝。
真臘攻陷扶南後國力更為強盛,由闍耶跋摩一世統治時期,又征服了寮國中部和北部地區。闍耶跋摩一世無子嗣,由侄女闍耶提黛維繼位,導致國家分為水真臘和陸真臘兩個國家,史稱水陸真臘,陷入內亂。
公元787年前後,水真臘太陽王朝的都城桑比補羅被爪哇海盜攻陷,國王摩希婆提跋摩被殺,王子(後來的闍耶跋摩二世)被虜。水真臘由此受到爪哇的夏連特拉王朝(山帝王朝)統治,直至闍耶跋摩二世從爪哇逃回,稱王獨立。闍耶跋摩二世統一了水、陸真臘,定都吳哥東北約三十公里的荔枝山,建立了吳哥王朝(高棉帝國)。
高棉帝國當時所轄版圖包括,柬埔寨全境,越南,寮國,泰國各一部分。現今柬埔寨大部分信奉上座部佛教,阿育王是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代國王,在阿育王時期,阿育王派出僧侶四處傳教。
其中阿育王的兒子摩哂陀率領四位長老一位沙彌被派前往錫蘭(又稱僧伽羅國、獅子國,今斯里蘭卡)建立僧侶團,傳入三藏經典。
而後摩哂陀妹妹僧伽秘多也前往斯里蘭卡,將佛陀在菩提迦耶成道時所在菩提樹的分枝,帶往斯里蘭卡,種於大寺之中。這是斯里蘭卡佛教的由來。
西元1351年,斯里蘭卡僧王被暹羅(今泰國)素可泰王請至國內建立僧團,這是泰國佛教的開始。而後柬埔寨、緬甸、泰國等地僧侶前往斯里蘭卡學習佛法,這些僧侶將斯里蘭卡佛教傳承帶至東南亞各地,成為南傳佛教的開始。不可考僧王是否是印度人,但是或許僧王帶領的僧團有印度人呢。
也正是這個時候,素可泰王朝將高棉人趕出了先今的泰國土地。現今泰國的領土在古代,並不完全屬於泰國。高棉帝國漢代時期就有一定規模了,今天泰國文化的基石其實是柬埔寨文化,後來加上印度文化,最後中國文化,然後日本和歐美,當時印度文化傳入前期,中南半島大陸地區除了緬甸越南外,幾乎都被高棉帝國統治,後來因為修建吳哥窟,勞民傷財,各地諸侯反叛自立,泰族祖先建立素可泰王朝,高棉人才被趕回老家,但是當時整個泰國東北部和中部的文化基礎是高棉人打下的,所以印度人也知道這點,直接去柬埔寨就可以理解了。
我們作為驕傲的華夏民族,在清朝以前都一直認為自己是泱泱大國,宇宙中心。對於中國以外的民族,統稱蠻夷。史書上寥寥幾筆,每年等著周邊小藩國的進貢。那些藩屬國對於我們,存在感之低,大概和一部電影裡面作為可被虛化的背景的龍套無二致。近代被列強用炮火轟開國門後,雖然民族自尊心受到打擊,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強,對於周圍那些小國家,也仍然是自動屏蔽的。
哪怕從民族苦難來說,我們都自我感覺我們是受苦最多的。別的什麼跑龍套的一些輝煌和落寞也都不值得一提。就好像電影裡面,主角們總是被攝像頭聚焦的那一個,成就也好,遭遇也罷,都是要被非常重視的。而路人甲乙丙,則是可有可無。他們的存在除了背景板,大概也就是突出一下主角的光環。
柬埔寨於我們,有的時候也像是一個讓人平白無故不會想起的對象。近來由於在準備去吳哥的旅行,信手翻開一些攻略,卻被這個跑龍套的歷史給震撼住了。 又或者說,我本來就是特別容易被非主流文化所感動的人。因為他們作為一個跑龍套,攢出這麼點家當來,太不容易。
從母系社會到扶南國
雖然今天的柬埔寨的國教是佛教,但如果我們去到吳哥,會發現裡面絕大多數的建築都是基於印度教的傳說:大量的濕婆廟以及隨處可見的有關「攪拌乳海」這個印度教故事的雕刻。
我剛發現吳哥窟是基於印度教建立的寺廟時還特地去看了一眼地圖。印度教傳來柬埔寨,走陸路的話路途有點遠。大約也是海路,從孟加拉灣,安達曼海,經過馬六甲海峽,一路從印度飄去的。
印度教從早先的婆羅門教脫胎而來,在吠陀時期已經成型(公元前六百年前左右)。主要有三神(梵天:創造之神,毗濕奴:維護之神和濕婆:毀滅之神)。
柬埔寨和印度教的淵源要從公元一世紀說起。公元一世紀以前,如今的柬埔寨地區尚處於母系社會階段。最後一任女王名曰「柳葉」, 徼國(也就是今天南亞次大陸的印度巴基斯坦地區有)的婆羅門,名曰「混填」的,征服了柬埔寨的母系社會,並取了女王柳葉為妻,生七子。 這是扶南國的開國史,一個迎娶白富美後走上人生顛覆的印度小哥的故事。
混填和柳葉之子混盤況為人擅權謀,排擠了自己的其他兄弟後坐上了扶南國第二任國王的寶座,並高壽去世。之後混盤況的兒子混盤盤即位,不到三年,朝中大權落入大將范蔓手中。范蔓篡位自立為「扶南大王」,四處征伐。
後來在范蔓年事已高之際,范蔓的外甥范旃殺了范蔓的太子範金生,篡范蔓自立為王。
范旃是有史料記載的最早向中國派遣使者的柬埔寨地區的最高領導人。那時我國處於三國時期。史書記載,東吳黃武四年(225年)扶南國王范旃遣使來吳國,取海路歷時一年余到印度恆河口,再取陸路,歷時四年來到東吳,獻琉璃。孫權派遣中郎康泰出使扶南國。距今已經兩千多年。所以如果說柬埔寨是我們兩千年的老朋友,這話也沒有毛病。
扶南國先王范蔓死時,有乳兒名范長,藏匿民間。范長二十歲時,結國中壯士,襲殺扶南王范旃。但後來范旃大將范尋又殺范長而自立為王。
看到這裡覺得這簡直就是黑社會的黑吃黑。人品守恆定律:甩人的人恆被甩,篡位的人恆被篡。 出來混遲早要還。
這就是可以追溯的印度教和柬埔寨最早的淵源,也是柬埔寨有文字記錄以來最早的歷史。而且這文字記錄並不是來源於柬埔寨歷代王朝自己的史官,而是來源於中國的歷史記錄者。著實要為我國的史官點個贊(這個讚揚本文中會多次出現,請留意)。
以上都是來源於魏晉南北朝的史書記載:
南齊書有云:「扶南國,在日南之南大海西蠻灣中,廣袤三千餘里,有大江水西流入海。其先有女人為王,名柳葉。又有激國人混填,夢神賜弓一張,教乘舶入海。混填晨起於神廟樹下得弓,即乘舶向扶南。柳葉見舶,率眾欲御之。混填舉弓遙射,貫船一面通中人。柳葉怖,遂降。混填娶以為妻。惡其裸露形體,乃疊布貫其首。遂治其國,子孫相傳。至王盤況死,國人立其大將范師蔓。蔓病,姊子旃篡立,殺蔓子金生。十餘年,蔓少子長襲殺旃,以刃鑱旃腹曰:「汝昔殺我兄,今為父兄報汝。」旃大將范尋又殺長,國人立以為王,是吳、晉時也。晉、宋世通職貢。)
就這樣又過了400年,這期間佛教已經由印度傳入扶南國,再經扶南國的僧人傳入中土。南朝齊(479年-502年)時,扶南國僧人僧伽婆羅乘海舶來中國,到來南齊國都建康(今江蘇南京)傳佛教。酷愛出家的梁武帝蕭衍詔扶南國沙門僧伽婆羅、曼陀羅在京城扶南館翻譯佛經,前後16年。並第一次給了扶南國王封號,於504年封扶南國王憍陳如闍耶跋摩為安南將軍。
這裡要注意,憍陳如闍耶跋摩已經不是范氏王朝的大王了,他是扶南國最後一個王朝憍陳如王朝的開朝國王。范氏王朝最後一位國王就是向我國進貢過馴象的竺旃檀。而憍陳如闍耶跋摩是另外一個漂洋過海來的印度阿三。
梁書記載:晉武帝太康中,尋始遣使貢獻。穆帝昇平元年,王竺旃檀奉表獻馴象。詔曰:「此物勞費不少,駐令勿送。」其後王憍陳如,本天竺婆羅門也。有神語曰「應王扶南」,憍陳如心悅,南至盤盤,扶南人聞之,舉國欣戴,迎而立焉。復改制度,用天竺法。
憍陳如死,後王持梨瑽跋摩,宋文帝世奉表獻方物。齊永明中,王闍邪跋摩遣使貢獻。天監二年,跋摩復遣使送珊瑚佛像,並獻方物。詔曰:「扶南王憍陳如闍邪跋摩,介居海表,世纂南服,厥誠遠著,重譯獻賝。宜蒙酬納,班以榮號。可安南將軍、扶南王。」
憍陳如一世正式確立了扶南國沿用天竺法以及印度教的地位。之後憍陳如王朝的過往都用「跋摩」作為名稱的後綴,這一詞又可音譯為「瓦曼」,為寶座的意思,特指國王。
王位傳到公元514年,老國王者也跋摩去世,本來應該由王后的嫡子繼任王位,但庶子魯得拉跋摩殺嫡弟自立。伴隨著一系列宮斗,扶南王朝也氣數將盡。
親戚來分家產:真臘王朝的崛起
6世紀中葉,扶南國王子巴伐跋摩(Bhavavarman)娶真臘國公主為妻。真臘國彼時為扶南國的屬國。後真臘國王去世,真臘公主駙馬巴伐跋摩繼位為真臘國王。
敲黑板:再一次告訴我們娶對老婆的重要性。 朋友們,走上人生巔峰,你只差一個女人。
扶南國的衰敗出了王室內鬥外,外界因素也不可小覷。扶南國當年的強盛,跟東南亞的海上貿易是分不開的。來自地中海、印度、中東和非洲的商人經馬來半島和暹羅灣去往中國之前,總要到扶南境內的俄厄城進行休整;但是取道巽他海峽的南方航線出現後,商人們紛紛繞開扶南,利用巽他海峽的轉運站將商品直接運往中國。扶南國勢日衰,領土收縮,屬國相繼獨立。
扶南國王去世後,真臘國王巴伐跋摩想要兼任為扶南王,與扶南國王法定繼承人扶南國太子發生糾紛;真臘國王巴伐跋摩起兵,試圖武力征服扶南國。7世紀末葉,扶南國被真臘國王剎利?質多斯(也就是巴伐跋摩之弟摩訶因陀羅跋摩,隋書中被譯為剎利?質多斯)滅亡。同時真臘又一口氣征服了寮國的中部和北部地區,使國境北接南詔,南抵湄公河之下游,包括了今之柬埔寨、寮國以及越南南部。 而扶南太子流亡爪哇,建立夏連特拉王國王朝。從此柬埔寨人民正式進入真臘王朝時代。
真臘原中南半島的一個農業古國,地佔今之柬埔寨北部和寮國南部,中心在寮國巴龜一帶,建都伊奢那城,其居民是孟—高棉人的一支,曾經是扶南的屬國。
隋書最早提到真臘:「人形小而色黑,婦人亦有白者。悉拳發垂耳,性氣捷勁。」
其第八十二卷有云:「真臘國,在林邑西南,本扶南之屬國也。真臘全盛時期,全國大城三十,城有數千家,各有部帥。首都伊奢那城,郭下二萬餘家。城中有一大堂,是王聽政之所。其王三日一聽朝,坐五香七寶床,上施寶帳。其帳以文木為竿,象牙、金鈿為壁,狀如小屋,懸金光焰,有同於赤土。前有金香爐,二人侍側。王著朝霞古貝,瞞絡腰腹,下垂至脛,頭戴金寶花冠,被真珠瓔珞,足履革屣,耳懸金璫。常服白疊,以象牙為飾。若露發,則不加瓔珞。臣人服制,大抵相類。有五大臣,一曰孤落支,二曰高相憑,三曰婆何多陵,四曰舍摩陵,五曰髯多婁,及諸小臣。朝於王者,輒以階下三稽首。王喚上階,則跪,以兩手抱膊,繞王環坐。議政事訖,跪伏而去。階庭門閣,侍衛有千餘人,被甲持仗。其國與參半、朱江二國和親,數與林邑、陀桓二國戰爭。其人行止皆持甲仗,若有征伐,因而用之。其俗非王正妻子,不得為嗣。王初立之日,所有兄弟並刑殘之,或去一指,或劓其鼻,別處供給,不得仕進。」
真臘的官方宗教是婆羅門教,而民間亦有信佛教者。據《隋書》載,其居民:「以右手為凈,左手為穢。每旦澡洗,以楊枝凈齒,讀誦經咒。又澡灑乃食,食罷還用楊枝凈齒,又讀經咒。……近都有陵伽缽婆山,上有神祠,每以兵五千人守衛之。城東有神名婆多利,祭用人肉。其王年別殺人,以夜祀禱,亦有守衛者千人。其敬鬼如此。多奉佛法,尤信道士,佛及道士並立像於館。」(這裡所謂「道士」是指婆羅門教的神祇。)
真臘分裂
唐神龍年間(705年-707年),闍耶跋摩一世無嗣,卒後由侄女闍耶提黛維繼位,國家分裂,史稱水陸真臘。其中陸真臘割據真臘故地;水真臘則大致是昔日扶南國的疆域。
公元787年前後,水真臘太陽王朝的都城桑比補羅被爪哇海盜攻陷,國王摩希婆提跋摩被殺,王子(後來的闍耶跋摩二世)被虜。水真臘由此受到爪哇的夏連特拉王朝(山帝王朝)統治。
敲黑板:這裡的夏連特拉王朝就是之前扶南王國逃去爪哇島建立的流亡政府。看到沒,果然是出來混的遲早要還。
直至闍耶跋摩二世從爪哇逃回,稱王獨立。闍耶跋摩二世定都吳哥東北約三十公里的荔枝山,先後統一了水、陸真臘,開創高棉帝國之吳哥王朝。
按照蔣勛的說法,早年受過磨難,做過質子的人都是雄才大略的人,比如。。。秦始皇。但是,這麼類推太過片面,也有做過質子的人卻綠帽子滿天飛,比如。。。贏異人
吳哥王朝
公元802年起,闍耶跋摩二世(Jayavarman II)建立了輝煌的吳哥王朝,開啟了柬埔寨歷史上的盛世,繁榮昌盛達六百年之久。
闍耶跋摩二世改良了宗教,並實行了政治和宗教的有機結合。闍耶跋摩二世的兒子即位後也鼓勵生產,減輕賦稅,國內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其死後無嗣,由其堂弟繼承王位,這就是因陀羅跋摩一世。因陀羅跋摩一世在吳哥修建了龐大的水利灌溉系統。也締造了日後以吳哥為中心的人口稠密,中央集權的強國。另外,吳哥地區的巴孔廟也是因陀羅跋摩一世主持修建的,開始了磚石建築結構的時代。
劃重點:這個因陀羅跋摩一世,如果你去到柬埔寨的羅洛斯的話,相信會經常聽到導遊提起。記住這個名字。
因陀羅跋摩一世死後,由其子繼承王位,稱耶輸跋摩一世。這是一位在吳哥王朝史上非常有影響力的帝王。耶輸跋摩一世也非常重視水利灌溉系統的建設,他登上王位不久,就在都城的東北建造了東巴萊湖,與暹粒河相通。
耶輸跋摩一世在建築方面的功績遠不止於此,他還設計了一個新都,根據他的名字起名為耶輸陀羅補羅。這是在吳哥地區建立的第一個吳哥城,佔地約26平方千米,是環繞著巴肯山的天然山丘建造的,四周有一條200米寬的護城河。在都城中心的巴肯山上還建造了5座砂岩方塔,中間一座供奉著國王自己的形象濕婆林伽。耶輸跋摩一世還在全國各地修建了代表濕婆教、毗濕奴教和佛教等各種教派的寺廟共達100多所,它代表了吳哥早期的建築風格。
記一下同學們,耶輸跋摩一世之前,吳哥王朝的首都是在羅洛斯。之後由於羅洛斯地勢低洼,容易有水患,耶輸跋摩一世倚靠巴肯山的地勢,建造了吳哥城並遷都於此。
耶輸跋摩一世死後,烏迭蒂耶跋摩登上王位,在他統治期間,發生了多次戰爭。在這一時期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建築,其中以巴普昂寺最為有名。烏迭蒂耶的重要業績是在吳哥城的西郊,開鑿了西巴萊湖。
蘇利耶跋摩一世在11世紀初期,擊敗他的競爭對手,登上了吳哥王朝的王位。蘇利耶跋摩時期最引人注目的建築是披梅那卡寺和茶膠寺,披梅那卡寺(「空中宮殿」)是當時吳哥的王宮,故有「天宮」之稱;茶膠寺是第一座用砂岩建成的高棉廟宇。
在宗教方面,蘇利耶跋摩一世是第一個皈依大乘佛教的真臘國王,因而在其死後人們給他以高尚的聖名——「涅佛」。
12世紀,自稱「太陽護衛神」的蘇利耶跋摩二世登上了吳哥的王位,他帶領軍隊東征西討,使真臘國的疆土日益廣闊。1128年,他率軍征討現在越南境內的大越國,並使其臣服,他還依靠強大的軍力使宿敵占婆淪為自己的屬地長達5年之久。他使吳哥王朝成為當時東南地區的王者,也使他本人成為柬埔寨史上一位非常著名的國王。
蘇利耶跋摩二世有點像我國的漢武帝,雖然文治武功,卻也好大喜功。主持建造了自己的陵墓,即舉世聞名的吳哥窟。從1112年開始建造,到1201年才全部完成。其中心神殿高 40米,供奉著一尊毗濕奴金像。有人稱其為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築物。
蘇利耶跋摩二世死後,吳哥王朝便一度出現了衰落的景象。占婆大舉入侵,大約在1175~1181年間,占婆佔領真臘達5年之久。
打來打去的,真的是世仇。你佔領我家五年,我佔領你家五年,倒也算是打了個平手。占婆在今天越南境內,聯想到越南阮世王朝後來對柬埔寨的強勢打壓以及70年代末越南入侵柬埔寨,原來這仇恨的種子早已經種下了大幾百年了。
者耶跋摩七世大半輩子一直在外征戰,抵抗占婆入侵,70多歲才登上王位。1181年,他率領軍隊徹底擊潰了占婆軍隊,使吳哥結束了長達30年的動蕩局面。他建立了一支強大的軍隊,並努力開拓吳哥王朝的版圖。除真臘以前的領土被收復以外,現在的寮國、泰國、馬來半島的北部和緬甸的一部分也成了吳哥王朝的領土。這位戰功卓著的國王還進一步發展水利事業,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鼓勵工商業,使吳哥王朝進入了歷史上最富強的時期。
者耶跋摩七世是吳哥王朝最傑出的君主,他把吳哥王朝推向最鼎盛的時期後,總結了蘇利耶跋摩二世的歷史教訓,建造了一座堅不可摧的城堡——吳哥通王城,並在城內建造了眾多的寶塔、寺廟等建築。直到今天,人們仍能從柬埔寨叢林的廢墟中一睹吳哥通王城當年的風采。
他建造的巴戎寺里有著名的高棉的微笑。據說這些雕像都是仿造者也跋摩七世的樣子建造的。者也跋摩七世本人皈依了佛教,對內修身養息,國力達到鼎盛。
者耶跋摩七世之後,吳哥王朝國力漸衰。明朝宣德五年(1430年)暹羅入侵高棉帝國,包圍吳哥城七個月,最後攻破吳哥。因為吳哥太靠近暹羅邊境,高棉帝國放棄吳哥,遷都金邊。此後中國歷史文獻中稱此國家為柬埔寨。
但是值得一提的事,吳哥王室的血脈嚴格來說並沒有斷。該王室也號稱是僅次於日本天皇家族的第二壽命長的王室。中國人民的老朋友西哈努克親王就是吳哥王室傳下來的血脈之一。
有關柬埔寨的歷史就先流水賬記到這裡。如果有時間有心情,再挖掘一下紅色高棉的故事。
這個故事就是這樣,哪怕是在者也跋摩七世的鼎盛時期,在世界歷史上留下的印記也是微弱的,影響力也是有限的。也就像許許多多普通人一樣,你一定要深挖,也能挖出不少激動人心。辛虧建了這麼多的寺廟,在藝術成就上至少是讓人著迷的。
你是主角,你不知道跑龍套的苦。我們聽慣了自帶主角光環的歷史觀,已經默認為所有的故事最終都要指向某一個以主角視角來思考的主題。這個主題有可能是「成王敗寇」的殘忍現實,有可能是「偉大民族復興」的快意恩仇,有可能是「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冷眼旁觀。彷彿若是沒有一個主題,這個故事就如同流水賬,白講了。可是,哪裡來的那麼多的振奮人心的happy ending,哪裡來的那麼多被固化了的意義。有些輝煌,過去了,就是過去了。它的存在只是無言的告訴你它的過去,並不指望你從中總結出什麼道理。高棉的微笑大概就是一種不再需要強行證明自己的坦然。
到了泰國問泰國人不就知道了……
漢武帝開合浦,貿易繁盛,沒多久南亞就開始爭地盤爭勢力;貿易一停,基本平靜。到南宋是開泉州或番禺,類似。以此背景讀史,可能會簡單明了。
東南亞歷史都是神話。最早主導中南半島的東亞種群是孟高棉人,其中一支蒙達人一直抵達了印度東部,但接受了印度教,同時,因為孟高棉人的分布,印度教在整個中南半島的孟高棉人中流行開來,而柬埔寨也是孟高棉人一支。泰人則是在宋元之際從雲南南部南下,佔據了原因由孟高棉人主導的中南半島中部,同時從緬人那裡接受了印度宗教的另一個形態、即佛教。
吳哥文明曾經強盛一時 橫掃東南亞 泰國都被佔領了 並不是你今天看到的窮困落後小國
推薦閱讀:
※為什麼印度教不是世界三大教派?
※為什印度教的很多神明都翹二郎腿?我還記得在看電影《斯巴達三百》的時候,敵方的首領薛西斯也是翹著二郎腿坐椅子上?什麼原因?
※為什麼佛教在西方比印度教傳播更廣?
※佛教、印度教、印度神話里的戰神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