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論如何解釋染色體數目的改變?

看到許多說生物演化大多停留在DNA片段的變化上,而生物之間染色體的數量有很大的差異,生物演化有沒有可能改變染色體的數目呢?


染色體融合是很常見的現象,不用比較不同物種之間的染色體數目,

拿人來說,所有靈長類動物除了人都有24對染色體,而人類卻有23對,這是因為人的2號染色體是兩個染色體融合成一個的產物。

而同一種生物的染色體數目也會出現巨大差異,比如麂,中國麂和印度麂基因數目基本相同,但是染色體數目中國麂有46個,而印度麂只有6個到7個。


這種東西隨便就斷掉重組了,特別是對於植物和低等動物。


有個特別日常的染色體數目變化的例子。

這張圖反映了麵包小麥在馴化過程中染色體數目發生的變化,從最初的14條到目前的42條。

當然小麥染色體的數目變化主要源於遠緣雜交和染色體加倍。來源於DNA突變進而引起的染色體數目變化同樣占很大比重,例如著絲粒區域的特異組蛋白的變化所帶來的染色體異化,當然這部分內容還沒有能夠解釋的非常清楚。


推薦閱讀:

基因檢測真的有助於預防糖尿病?
研究熬夜憑什麼能獲諾貝爾獎?看完你就知道牛逼在哪了!| 維他狗
霧霾里的基因組學
5分鐘帶你了解飲食運動和基因那些事兒

TAG:進化論 | 基因 | 染色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