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李さんは弟がいます。」中「弟」沒有使用「-さん」的尊稱?
為什麼,句子中的「弟」沒有用尊稱?為什麼句子中的「弟」沒有用尊稱?
喧嘩上等 先生的答案已經很有說服力了,我再從語言學角度來說明一下為什麼不能是李さんは弟さんがいます。1 [CP[DP 李さんi]は[IP[DP ti][I[VP[IP[NP 弟が]います。]]]]]]*2[CP[DP 李さんi]は[IP[DP ti][I[VP[IP[DP 弟さんが]います。]]]]]]我們來觀察這兩個句子,可以輕易發現其生成的句法結構完全相同,所以在句2在句法上沒有錯誤,否則句1也應該被排除。
那麼到底句2有什麼問題呢,我們來到LF(logic form)層面,我們知道,在[DP 李さん]話題化後,句子便構成了一個一階謂詞邏輯,[DP 李さん]是主題論元,而[NP 弟が]和[DP 弟さんが]位於謂詞之內,我們可以發現,在這裡我們認為李さん是DP(determiner phrase ),而弟/弟さん應該是NP(nominal phrase),因為香蕉人灣灣黃等人提出:
many linguists have come to recognize that an argument nominal
phrase does not have the straightforward structure [NP . . . . N . . .]. Rather, it has a
functional head, a determiner (D), which takes a complement NP and projects to
a maximal projection, a determiner phrase (DP). A DP and an NP are two distinct
categories: a DP is an entity-denoting expression – an argument – and an NP is a
property-denoting expression – a predicate. More specifically, an expression like
the book should be projected as a DP containing an NP book: [DP the [NP book]]. The predicate–argument distinction can be illustrated by the following examples:
a. [*(The)captain of the team]will visit us tomorrow.(the obligatory in argument
position)
b. We elected him[captain of the team].(the not required in predicate position)
An extensive investigation of the interpret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nominal expressions led Longobardi (1994) to propose that an empty D exists
even in the cases of argument nominal expressions without an overt determiner. We
will not repeat the details here. The main point is that there have been substantial
arguments in the literature in support of a DP structure to represent a nominal
expression as an argument. (黃正德等,2009)
總結一下上面這堆英語廢話,謂詞中的名次性成分通常是NP,也就是說其只表示屬性(property),不表示論元(argument),因此,不能使用表示論元的[DP 弟さん]而只能使用表示屬性的[NP 弟]。
謝邀。這裡的「李さんは弟がいます」,我們可以看到「は」的前面是「李さん」。也就是這個句子的主語,說話人的談論對象是小李。所以對小李用了「さん」作為一般的尊稱。而這個句型「AはBがいます/あります」表示的是對象A的附屬屬性或者表示對象A擁有或存在的東西,比如「私は彼女がいます」「成都は美人がいます」。主語還是A,所以「弟」並不是話題重心,小李的家庭組成才是真正的話題,所以這裡是普通陳述,就沒有使用尊稱。總之「李さんは弟さんがいます」聽起來會很奇怪,基本沒看到有人這麼說。不過單獨的「弟さんはいますか」之類的表達是有的。
上面的答案都太複雜了。
語言有時候只不過是說話的一種方式,日本人更講究怎麼簡單怎麼來,當然這種簡單也不能脫離語法規則。其實在理解日語的口語和語法的時候,翻譯法是很不錯的方法。如果你翻譯的很拗口,那這句多半是有問題的。因為雖然中日對應翻譯不盡相同,但是大部分還是可以互相應照的。「李さんは弟がいます」
翻譯出來就是,李先生有弟弟。「李さんは弟さんがいます」
翻譯:李先生有貴弟。這算說的什麼嘛,日本人說話再奇怪都不會各種桑亂加的。題主將知識點扣的太細了,學語言不能扣太細,記住基本的表達,越往後習慣性的表達會越來越多,很多日本人也講不出來的區別,就像我們中國人能明顯去區別出1前面有一家奶茶店2有一家奶茶店在前面兩者的區別嗎?我記得聽日本的中國語教授講的一愣一愣的,可我們用起來拿講究那麼多啊,怎麼習慣怎麼用。所以,以宏觀的視野學語言可能會更輕鬆一點。以上推薦閱讀:
※句子以「のです」結尾和以「です」結尾的區別在哪裡?
※手把手教你寫出一手好看的假名:你的假名也可以寫活了
※「?たら」「なら」「?ば」之間有什麼區別?
※禁止 必須 不必做某事